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CMD患者咀嚼肌肌电与颞颌关节病症及咬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患者咀嚼肌功能紊乱与TMJ病症及咬合的关系。方法 根据TMJX线片检查,将患者分为TMJ轻症组和TMJ重症组;根据临床咬合检查将患者分为咬合正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和5类咬合异常组;记录双侧颞肌,嚼肌和二腹肌前腹在下颌姿势位及最大紧咬时的肌电活动,并与TMJ病症及咬合进行对照。结果 94.44%的患者肌电图异常,以MM和TP功能紊乱较多见;MM肌电异常的人数以及TP姿势位高电位,ICP紧咬低电位人数,重症组显著多于轻症组;不同咬合情况,其肌电图表现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咀嚼肌功能紊乱贯穿于CMD的各个阶段,随着TMJ病症的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亦会加重,咀嚼肌功能紊乱与咬合异常有关,不同异常咬合情况,其肌电异常表现特征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侧向(he)指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关系,对咀嚼功能的发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侧向(he)接触特征,侧向胎对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髁突运动的影响以及侧向(he)在咬合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咬合接触的生物力特性对于咀嚼功能是否得以正常发挥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在静态(例如:最大牙尖交错时的咬合接触)还是在动态咬合(例如:咀嚼运动中的咬合接触)时,尖窝关系都是上下牙之间的经典的咬合接触关系。最大牙尖交错位时多向倾斜的牙尖斜面将所承受的咬合力向多个方向分散,从而避免个别牙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咀嚼运动中下颌从工作侧运动到最大牙尖交错位、再到非工作侧,该运动的途径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咬合接触主要由上颌牙的面形态决定。咬合接触的紧密程度与咀嚼肌的收缩活动情况密切相关。为采集可重复性的、由面形态所决定的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接触信息时,建议对最大紧咬和最大范围咀嚼运动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总之在功能性正常咬合的概念中,除经典的正中关系/正中、组牙功能/尖牙保护等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静态/动态咬合中尖窝接触关系的生物力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颌手术较为复杂,其可改变颌骨形态及咬合关系,对患者的面部美学和咬合功能等产生影响。咀嚼肌除行使咀嚼功能外,其大小和收缩力还与颌骨形态密切相关,咀嚼肌的活动可影响正颌手术效果;而当正颌手术导致颌骨形态和咬合关系发生改变时,咀嚼肌需重新适应该变化。正颌手术后颌骨形态和咬合关系的变化及美学结果是可预测的,但其对咀嚼肌的影响尚不清楚。文章就近年来正颌手术对咀嚼肌分子生物学、肌电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指导不同类型的正颌外科手术计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非工作侧牙齿的接触被认为是咀嚼肌活动增大的原因,并且这些接触是功能紊乱,活动(如磨牙、咬牙)的诱发因素,并导致(牙合)的病变。可是在咬合检查和处理的过程中,又常常对非工作侧牙齿的接触忽略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神经肌肉对下颌运动有反射性保护作用,它可以避免下颌运动中有危害的牙齿接触,因此,只靠病人自然侧合运动来确定非工作侧牙齿的接触是不适当的。另外,Mccollun提出:“侧合运动的轨道对牙齿咬  相似文献   

6.
李全利  曹颖  武郭敏  刘幸子  何晓雪 《口腔医学》2022,42(12):1080-1085
目的 介绍一种步骤明确、技术评价指标清晰的咬合重建方法。方法 选择无颞颌关节-咀嚼肌疼痛不适、承受咀嚼压力无痛、重度磨耗的恒牙列病例,在正中关系铰链运动的轨迹上,以满足修复空间需求的最小距离来确定垂直距离,从而构建牙尖交错牙合。以微笑分析原则进行前牙美学设计和“简单治疗牙合“原则设计咬合接触关系。结果 对10例固定修复咬合重建患者观察1~5年,患者对美学、功能恢复满意;咬合稳定无干扰;无关节区、咀嚼肌的疼痛不适,口颌系统健康舒适。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颞颌关节-咀嚼肌-咬合关系协调舒适的咬合重建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后牙(he)面形态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由异形牙构成的牙列、咬合,具有鲜明的个体化特征。前、后牙的形态区别突出表现为后牙具有承载食物的咬合面,这是咀嚼运动的主要功能部位。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咬合力,不仅嚼碎后牙殆面上的食物,而且还通过承载食物的牙列殆面,对牙施加负荷。加载到牙齿上的咬合负荷,在牙(he)面形态的制导下,传导至牙体、牙周膜以及牙槽骨、颌骨等部位。  相似文献   

8.
ҧ���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咬合重建(occlusal reconstruction)是一种特殊修复,是指用修复方法对牙列的咬合状态进行改造和重新建立,包括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恢复合适的垂直距离、重新建立正常的(牙合)关系,使之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因(牙合)异常而引起的口颌系统紊乱,使口颌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咬合与咀嚼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咬合与咀嚼肌之间的联系日益受到重视,作者分别从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咬合对咀嚼肌及咀嚼肌对咬合的影响,阐述国内外学者为澄清两者的关系所做的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合力测量及其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周彦恒综述傅民魁审校力是指上下颌牙齿在咬合过程中所产生的力量,是咀嚼肌收缩的结果。通过力检查,可了解牙体、牙周、咀嚼肌、颞颌关节等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可作为口腔修复、牙周治疗和正畸治疗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因此,对力的研究具...  相似文献   

11.
侧向(牙合)指下颌侧向咬合运动中上下颌牙齿的接触关系,对咀嚼功能的发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侧向(牙合)接触特征,侧向(牙合)对咀嚼肌、颞下颌关节和髁突运动的影响以及侧向胎在咬合相关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实验性早期接触状态下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变化,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因早接触引起的肌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疾患提供参考。方法:测定10名志愿者在正中He;左右两侧下颌第一双尖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实验性早接触状态下,嚼肌、颞肌前束及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的积分值与频谱值。结果:早接触与正常情况下正中咬合时比较,颞肌前束肌电信号明显减弱(P<0.01),嚼肌肌电信号减弱(P<0.05),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接触可导致咀嚼肌功能减少,两侧肌张力不平衡,破坏咀嚼肌群的协调性,中枢控制咀嚼肌收缩能力大小主要由抑制闭口肌的收缩来完成,而作为闭口肌的拮抗肌、二腹肌前腹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咀嚼肌筋膜痛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咀嚼肌,尤其是咬肌、颞肌的局限性,钝性疼痛、触痛,而且疼痛随着下颌的运动而加重。临床上有各种类型的咬合板用于治疗咀嚼肌筋膜痛。很多文献都报道了稳定咬合板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1,2],但是对于前牙咬合板疗效的报道很少。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前牙咬合板和稳定咬合板治疗咀嚼肌  相似文献   

14.
覆盖义齿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咀嚼肌功能活动的比较研究,单侧咀嚼的功能性核磁成像研究,100例下颌骨下颌管形态及其至牙槽嵴距离的观测研究,颏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单侧咬合接触对咬肌和颞肌正中咬合最大紧咬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咬合力的大小体现了口颌系统的功能状况和牙体、牙周、咀嚼肌等组织的健康状况,也可以用咬合力作为口腔修复、牙周治疗和正畸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笔者对几种重要的咬合力测量方法以及目前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咬合力测量仪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先天缺牙是指牙胚在形成过程中未能发育和未能形成牙齿的先天性异常.根据缺牙数目可分为少数牙缺失、多数牙缺失和先天无牙[1].临床上,恒牙的先天缺失常伴有乳牙滞留,滞留乳牙长时间行使功能易出现重度磨耗,一方面导致乳牙牙髓暴露,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另一方面,垂直距离减低易引起咬合紊乱、颞下颔关节功能紊乱等,常需进行咬合重建修复.咬合重建是一种对全牙列进行整体改造以重新建立适当咬合关系的口腔修复方法,使咬合关系与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的功能协调一致,消除咬合系统形态和功能紊乱,最终恢复咬合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2018年7月接诊一例罕见的全恒牙列先天缺失并伴有上颌乳牙列重度磨耗的病人,选择采用覆盖全口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进行咬合重建修复,现对该病例的临床诊断与修复设计流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疼痛感受器和痛觉传入纤维,颞颌关节的感受器及传入神经 纤维,咀嚼肌神经支配的特点及其对颞颌关节运动的反射性调控,以及颞颌关节对咀嚼肌及下颌运动的调控作用等方面,对颅颌紊乱症疼痛的外周神经解剖生理学基础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细节决定质量:谈功能性咬合接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咬合是指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它是一个三维关系,其中垂直向咬合接触关系包括了上、下颌牙面凸凹结构之间在牙尖交错的静态接触以及各种咬合运动中的协调、吻合的动态接触关系,它直接影响着咬合功能.然而目前尚缺乏垂直向咬合接触的正常形态标准,临床上仍然主要以近远中向(一牙对二牙)以及唇(颊)舌向关系正常的咬合形态标准作为咬合治疗的正常标准.建立满足功能需求的、个体化的垂直向咬合接触正常标准,是目前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咬合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各种临床表象和科学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咬合和全身的有机联系,并概述了咬合影响全身健康的可能机理,咬合的异常可以引起咀嚼肌系统的平衡失调,进而通过神经肌肉系统的连锁反应,影响周围的器官,也可有通过自律神经、内分泌系统、血循环及经络来影响全身功能。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的探讨已成为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咀嚼肌肌电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进行稳定性咬合板的可逆性咬合治疗,然后利用肌电图仪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咀嚼肌(TA和MM)的肌电情况,分析探讨用稳定性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咀嚼肌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10例咀嚼肌功能紊乱患者,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用肌电图仪对其咀嚼肌(TA和MM)进行肌电检查,并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指数情况。结果:戴入稳定性咬合板3个月后,颞肌前束与咬肌的MPP和ICP高电位降低(P〈0.05);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总体不对称性指数(Astot)、双侧颞肌不对称性指数(ASTA)和双侧咬肌不对称性指数(ASMM)均降低(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通过稳定性咬合板进行咬合治疗后,使患者双侧咀嚼肌的MPP和ICP高电位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最大紧咬时双侧咀嚼肌活动不对称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