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冷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区定位。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4℃冷水刺激,并以室温水组作为空白对照。利用水传递装置自上下唇进入口腔黏膜水刺激,并采用水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冷水刺激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激活双侧眶额皮层(orbitalfrontal cortex,OFC)(BA11)、BA44、口腔躯体感觉运动皮层、顶叶、前运动皮层PMC(BA6)。右侧舌回、扣带回、颞叶和左侧枕叶的楔叶激活。结论:1.口腔冷水刺激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2.冷水刺激激活与口腔内水愉快行为评估有关的OFC。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疼痛性冷刺激和非痛温热刺激口腔时对大脑皮层反应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组块设计方法,利用水传递装置分别用冷水(4 ℃)和温水(23 ℃)刺激其口腔,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冷水和温水刺激共同激活了左侧中央前后回、岛叶/岛盖、前扣带回(ACC)、眶额皮层,右侧中脑红核和丘脑。此外,冷水刺激还激活了左侧枕叶、运动前皮层布罗德曼分区(BA)6、右侧BA44、舌回,以及顶叶BA7和BA40,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Ⅰ。疼痛性冷水刺激激活的脑区多于无痛温水,而激活脑区的强度小于温水,但是疼痛冷水刺激在ACC的激活强度明显大于无痛温水刺激。结论 大脑皮层对疼痛性冷刺激口腔时反应的脑区的激活强度小于非痛性温热水刺激,但是ACC脑区的激活强度大于非痛性温水刺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高级中枢如何解读口腔内水刺激。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利用自制水传递装置将水注入口腔内,采用水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以SPM99软件分析数据获得口腔内水刺激与静息状态对比的fMRI脑功能图像。结果水刺激口腔时,广泛激活左侧岛叶、罗兰多区(BA1/3/4/43)、右侧眶额皮层(BA11)、额中回(BA10),其次是右侧顶叶(BA7)、中脑红核、扣带回和左侧额下回、岛叶(BA13)。结论口腔内水刺激引起口腔感觉运动代表区的激活,还引起其他相关脑区激活;在研究味觉和温度觉的神经解剖研究过程中需要控制水和其他非味觉因素。  相似文献   

4.
初步探讨利用fMRI技术研究口腔内冷热刺激的中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口腔内不同温度刺激的大脑皮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名.采用自制水传递装置及采用口腔温度刺激过程(温度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本实验温、冷、热刺激左侧口腔黏膜,获得大脑激活区有显著不同,在23℃水刺激口腔时,双侧额上回BA8和额中回BA6、右侧中央前回BA6、顶叶BA40和颞上回BA38可见激活.4℃水刺激时,右侧脑干、岛叶、额上回BA5、额下回BA47、颞下回BA19,左舌回BA18可见激活.56℃水刺激时,双侧额下回BA45、中央前回和岛叶、右舌回、左颞上回可见激活.结论:冷热水刺激激活了不同大脑皮层不同区域,fMRI技术可用于探讨口腔温度感觉的中枢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人口腔内冷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反应,为其它口腔感觉的脑功能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16名口腔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分为两组各8名,采用软管注射装置分别进行口腔内左侧(G-L)及右侧(G-R)上颌前磨牙去离子冷水刺激,采用冷水刺激减静息的block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口内冷刺激与静息状态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初级感觉运动区、前运动皮质、顶下小叶、楔前叶、岛叶、基底神经核有信号增强。结论:1.口内非味觉液体的温度刺激除引起口腔内体感及运动代表区的兴奋外,还引起其它相关脑区的激活;2.口内冷水感觉信息到达双侧大脑,感觉运动区为对侧激活。顶下小叶激活以同侧为主。  相似文献   

6.
牙髓痛时大脑皮层激活区定位方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运用于牙髓冷刺激痛及期待的大脑皮层定位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右利手右上颌第一双尖牙牙髓冷刺激痛患者1名,排除口内的其它牙髓病变及金属充填、修复体.采用软管注射冷水装置及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在对疼痛的期待过程中,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右顶下小叶和顶叶缘上回、左颞上回可见激活.冷刺激引起右上颌牙疼时,双侧中央前回、右额下回、左额中下回、左颞上下回、左岛叶可见激活.冷刺激同一患者左上颌同名牙时,双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有激活,激活范围和强度有显著不同.结论:fMRI技术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可用于探讨牙痛与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其脑激活区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热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区域定位.方法:选取13名口腔状况健康的右利手志愿者,56℃热水刺激口腔,并以室温水作为对照.采用口腔热刺激过程(热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组分析结果显示激活区:左侧丘脑(-6,-11,1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运用于颌面部触觉及痛觉的大脑皮层定位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右利手正常志愿者1名,分别采用触觉、热痛刺激颌面部及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全脑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获得脑功能成像。结果:触觉刺激任务引起左侧顶叶中央后回(BA3)、右侧顶叶中央后回(BA1)、左额叶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激活。热刺激痛任务可见右侧顶叶中央后回、右额叶中央前回、左侧额叶中央前回、左额上回、左前扣带回、左边缘叶前扣带回激活。结论:fMRI技术在合适的刺激条件下,可用于探讨颌面部触觉、疼痛与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其脑激活区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脑对牙髓冷刺激痛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髓冷刺激痛时的大脑皮层兴奋位点。方法:选取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冷刺激痛患者(P-R)及正常对照(N-R)各8名,采集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冷水刺激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反应(BOLD)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利用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并产生脑功能图像。结果:P-R组右侧激活最强的岛叶/SII在左侧激活较低,右侧基底节、扣带回、中脑红核的强度都略高于左侧,BA7、丘脑为右侧单侧激活。而左侧激活最强的Broca运动语言区BA44、MII/PMC/BA4,6在右侧没有激活。N-R组激活较强的有SI/MI、MII/PMC、基底节、BA7、BA40。结论:牙痛时前运动皮质、辅助运动皮质和Broca运动语言区的激活较强,在多数皮层为双侧激活,与躯体痛相比某些脑区在同侧大脑半球的激活比对侧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PET方法研究下颌第三磨牙拔除4h后疼痛状态下的脑激活区分布,并推测不同分区的参与状况及其作用。方法:筛选口颌系统功能及形态正常的志愿者6例,设拔牙前一天利多卡因阻滞麻醉4h后的PET检查为对照组。设拔牙4h后感到明显疼痛时(VAS≥5)的PET检查为实验组。SPM2分析。结果:左侧大脑豆状核、BA7、BA8、BA9、BA10、BA18、BA19、BA43、BA47区域,有明显的代谢升高。结论:豆状核、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后回、楔前叶、枕叶楔叶、枕中回等是被拔牙活动所激活的脑区。  相似文献   

11.
甜味觉在大脑皮质中枢的PET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用统计参数图(SPM)软件包分析单一甜味觉刺激前后人脑部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对人脑皮层的甜味觉中枢进行定位。方法:选择6例全身及口腔功能正常的志愿者,口含蔗糖溶液浸泡的棉球40分钟后,用PET对其脑部进行扫描(同法,用蒸馏水浸泡的棉球做自身对照),观察给予甜味觉刺激时脑功能相应区的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图像得到后,SPM分析显示,给予刺激时岛叶、顶叶、海马、中央后回、丘脑的背内侧核、额上回、额中回、内囊后肢和颞下回有较明显的代谢升高(P<0.005)。结论:甜味觉刺激后,大脑多部位代谢加强,初步认为,以上区域参与处理甜味觉的感觉刺激,即此为甜味觉传导路和甜味觉中枢。  相似文献   

12.
单侧咀嚼的功能性核磁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左侧咀嚼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情况 ,探索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 ,对 10名健康志愿者左侧咀嚼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左侧咀嚼运动时不同个体之间脑激活区存在一定的差异 ,脑激活区包括 :右侧运动前区、右侧岛叶、右侧前额叶皮层、左侧中央前回、左右侧枕叶。结论 :功能性核磁成像方法可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的研究。单侧咀嚼的大脑皮层调控可能具有对侧半球优势。脑激活区在单侧咀嚼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 讨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 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垫紧咬运动,对照组为不戴软垫紧咬运动。采用Elscint/GE 2.0T磁共振系统成像, 应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组分析。结果 实验组10名受试者在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前额 叶皮层、颞叶皮层、前运动皮层、脑岛、额盖、基底神经节壳核、顶叶皮层及扣带回等区域有明显激活。组分析结果 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右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双侧脑岛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左侧运动皮 层的激活程度明显强于右侧。对照组紧咬运动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双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 节壳核、左侧顶叶皮层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运动皮层的激活双侧基本对称。结论 戴软垫后紧咬运动 脑皮层激活区域尤其是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的变化可能是垫作用机理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研究甜味觉刺激时的脑功能状态及脑激活模式。方法:对11例正常受试,依照事件相关结构(event-related structure)设计,给予甜味及无味对照的味觉刺激,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甜味刺激及无味对照刺激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在甜味刺激下最大范围的激活信号出现在左扣带回(24区),其次为左侧脑岛、双侧顶上小叶(5/7区)、左丘脑腹后内侧核及左顶下小叶(40区)、左豆状核、额中回(6/9区)、前额皮质(10区)等脑区。结论:甜味觉引起兴奋的脑区,除传统的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学研究已证明为味觉各级中枢的丘脑、脑岛、前额皮质等,还包括扣带回顶上二小叶、顶下小叶、豆状核、额中回等,反映味觉刺激时脑功能状态及其激活模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 讨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 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垫紧咬运动,对照组为不戴软垫紧咬运动。采用Elscint GE2.0T磁共振系统成像, 应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组分析。结果 实验组10名受试者在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前额 叶皮层、颞叶皮层、前运动皮层、脑岛、额盖、基底神经节壳核、顶叶皮层及扣带回等区域有明显激活。组分析结果 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右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双侧脑岛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左侧运动皮 层的激活程度明显强于右侧。对照组紧咬运动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双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 节壳核、左侧顶叶皮层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运动皮层的激活双侧基本对称。结论 戴软垫后紧咬运动 脑皮层激活区域尤其是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的变化可能是垫作用机理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讨人类高级神经中枢如何解读已知即将到来的牙痛刺激。方法 选取右上颌前磨牙牙髓冷刺激痛患者8名,采用牙痛期待过程(期待信号减静息信号)和牙痛体验过程(牙髓冷刺激痛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 在牙痛期待过程中左侧额、下回的BA10和BA46,中央后回的第一躯体感觉皮层BA2、BA3,额中回BA8,中央前回的BA44,中脑和右侧小脑可以见到信号的增强。结论 牙痛期待本身而非实际的牙髓刺激痛就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牙痛期待过程的皮层反应集中于前额皮质、第一躯体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质和小脑,与以往有关疼痛期待的研究结果类似;对疼痛期待所产生的感觉、情绪、认知及运动的皮层兴奋,证明大脑伤害性信息网络是直接受到暗示影响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者三叉神经分支刺激诱发皮层电位(TSEP)的关系及特点,比较图形及数据差异,探讨经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与瞬目反射(BR)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刺激30例健康成人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瞬目反射R1、R2和R2'相关数据,应用SPSS统计程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q检验。结果: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和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相关性不显著,呈低度相关。各分支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P1、N1、P2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2、P3、N3、P4、N4、P5、N5各波潜伏期三支差异不明显,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各波较其他两支延迟。结论:TSEP与BR具有不同的传导通路,各波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分支刺激诱发皮层电位,早期波的潜伏期具有差异,与神经传导通路相适应;后续各波具有一致性。临床应综合分析以判定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咬合治疗后原因不明口颌面疼痛和颞下颌关节(TMJ)滑膜炎疼痛患者中枢神经的反应及疼痛调控的特点。方法 采用脑内血氧水平依赖性信号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检查咬合治疗后原因不明口颌面疼痛患者7例、TMJ滑膜炎疼痛患者7例、健康对照者10名,共3组研究对象在紧咬牙时的脑激活区,进行整组分析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各组脑激活区不同,均有运动皮层和感觉、认知等脑区域的激活,其中原因不明口颌面疼痛组的丘脑和前扣带回明显激活。TMJ滑膜炎疼痛组的脑激活区为中央后回、前额叶、扣带回等,但丘脑未激活。结论 原因不明口颌面疼痛组患者感觉神经通路的敏感性和注意程度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缝早闭引起的额眶后缩畸形早期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本组共10例额眶后缩患者,年龄6~9个月.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8例,其中额缝早闭2例、单侧冠状缝早闭3例、双侧冠状缝早闭3例;综合征性冠状缝早闭2例,分别为阿佩尔综合征(Apert syndrome)和克鲁宗综合征(Crouzon syndrome)各1例.采取双侧额顶部开颅,眶周"C"型截骨、前移以及额骨放射状骨切开塑形的方法纠正额眶后缩畸形.结果 手术后额眶后缩畸形明显改善,外形良好,无严重并发症.8例术后随访3~11个月,颅面部外形维持良好,额眶后缩畸形无复发.结论 额骨、眶周联合截骨塑形前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矫正颅缝早闭所致额眶后缩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究正常成人对正畸治疗前后面孔审美认知的脑激活模式。方法以96张不同吸引力正畸治疗前后的微笑面孔作为刺激材料,在20名健康志愿者对微笑面孔进行审美评价的同时利用fMRI进行全脑数据采集,用SPM8软件处理功能成像数据,分析不同面孔刺激的脑区激活情况。结果枕叶、颞叶、梭状回等脑区参与了正畸前后面孔审美的认知过程。对于高吸引力组面孔,正畸前较正畸后显著激活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额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对于低吸引力组,正畸前较正畸后显著激活右侧旁中央小叶、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中回、双侧扣带回、左侧楔前叶。结论多个功能脑区协同参与了正畸前后面孔的审美认知过程,正畸前面孔相对于正畸后面孔显著引起认知、注意、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