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牙周牙髓综合治疗对下前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至广州市海珠区口腔医院就诊的31例下颌重度牙周炎伴牙髓病变前牙,给予牙周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根管治疗和松牙固定的综合治疗。记录患者基线、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牙石指数(C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值,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统计数据(检验水准α = 0.05),比较患牙治疗前、后差异,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31例患牙中,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有效率为96.8%。患牙在术后3、6、12个月较基线相比,其CI、SBI、PD、AL值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PD、AL值继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D = 112.51,PPD<0.001;FAL = 117.64,PAL<0.001);术后12个月较6个月仍持续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D = 0.04,PPD = 0.815;FAL = 0.09,PAL = 0.786)。 结论对于下前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牙区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前牙区重度牙周炎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门诊就诊的前牙区重度牙周炎患者67例(患牙290颗),初诊时前牙区牙周探诊深度(PD)≥ 6 mm的患牙。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其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的PD、临床附着丧失(C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松动度(TM)、牙髓状态、牙周骨缺损类型、牙周炎类型、咬合创伤、冠根比和冠修复情况。根据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的PD将患牙分为两组,即PD < 5 mm组(204颗)和PD ≥ 5 mm组(86颗)。应用SPSS 20.0软件,对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史以及基线时的患牙PD均数、PD最深值、SBI、PLI、牙周骨缺损类型、冠根比在PD < 5 mm组与PD ≥ 5 mm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的性别、基线时患牙PD均数、SBI、PLI及冠根比在两组间存在差异(P < 0.05)。结论    患者的性别、基线时患牙PD均数、SBI、PLI及冠根比为前牙区重度牙周炎牙周非手术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周治疗的时机。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38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实验组(B组),A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1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B组于根管治疗完成后4~6周行全口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分别记录2组患者在牙髓治疗前、牙周治疗前、牙周治疗后2个月、维护期3、6、12个月的SBI、PD、AL、PLI,T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髓治疗前,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前2组SBI、PD、TM值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2个月,2组分别与治疗前基线相比,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维护期3、6、12个月时各项指标与治疗后2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治疗后各时间点,2组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牙周源性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及"真正"的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后1周即可行根面平整。  相似文献   

4.
刘琼  孙江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4):202-205
目的观察应用Bio-Oss骨胶原与Bio-Gide胶原膜联合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后3年疗效。方法对16例患者20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先行根管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4周,联合使用Bio-Oss骨胶原与Bio-Gide胶原膜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术后定期维护。术前和术后6、12、18、24、30、36个月,观测记录临床牙周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牙龈退缩(gingivalrecession,GR),拍X线片,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牙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术前PD、AL、GR分别为(4.81±1.37)mm、(5.48±1.76)mm、(0.64±0.62)mm,术后36个月PD、AL、GR分别为(2.09±0.66)mm、(3.90±1.11)mm、(1.86±0.83)mm。术后6、12、18、24、30、36个月PD、AL均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18、24、30、36个月GR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治疗后随时间的延长,患牙周围骨密度不断增高,骨形成量不断增加。结论 Bio-Oss骨胶原与Bio-Gide胶原膜联合进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获得良好稳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利用Florida探针评价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Florida探针评价牙周炎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采用Florida探针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的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检测位点为患者所有天然牙的近中颊、颊正中、远中颊和舌正中4个位点。将全口牙分成前牙组、前磨牙组、后牙组和所有牙组4组,比较4组间、4个位点间以及PD<5 mm和PD≥5 mm的位点间治疗前后PD和AL的变化。结果前牙组、前磨牙组、后牙组和所有牙组治疗后PD和A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PD明显下降,且有牙周附着再获得;其中前牙的改善较磨牙和前磨牙更明显。PD<5mm和PD≥5mm的牙周位点间PD的恢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明显好转;而AL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个位点间改善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lorida探针能够较准确、客观地评价牙周状况。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牙疗效更为明显,同一牙齿不同位点的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牙周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9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120颗患牙),所有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分为A、B 2组。A组为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根管治疗完成2周后行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仍有5 mm以上牙周袋且探诊后出血者,进行翻瓣术治疗。B组为非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单纯行根管治疗和龈上洁治术。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吸收程度、牙松动度(TM)等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966±1.877)mm、(5.133±1.935)mm,牙周探诊深度减轻,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533±1.856)mm、( 6.167±1.927)mm,牙周探诊深度显著增加。2组术前T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A组TM显著低于B组(P<0.05)。X线表现,A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B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治疗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治疗前、后牙周微生物的差异,探讨根管治疗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诊的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并发逆行性牙髓炎的患牙31例,采集根管治疗前、后牙周袋和根管治疗前根管内标本,提取DNA采用荧光定量PCR对福赛斯坦纳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中间普氏菌、齿垢密螺旋体、消化性链球菌、粪肠球菌、牙髓卟啉单胞菌数量进行检测.结果:根管治疗后牙周袋内细菌数量较根管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牙髓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差异最明显.结论: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以牙周可疑致病菌感染为主,完善的根管治疗术对牙周病引起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预后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endodontic-periodontal lesions)是指同一个牙并存着牙周和牙髓病变,且互相融合连通。显微根尖手术是实现疑难牙髓根尖周病患牙保存的重要手段。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尖手术远期预后较牙周健康患牙差,牙周炎症控制与组织再生是影响其远期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临床医生需要根据病因和骨缺损类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与方式,尽可能提高患牙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牙髓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牙周袋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数量差异,为临床诊断牙髓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牙髓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周袋内的龈下菌斑及正常人群龈沟液标本,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数量.结果 3组标本中Pg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髓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Pg数量显著性低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P<0.01),与正常人群Pg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髓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Pg数量低于重度慢性牙周炎患牙,与正常人龈沟液内的水平一致,Pg数量有可能作为鉴别牙髓源性与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患牙常呈现松动,牙龈反复红肿、溢脓及疼痛等症状.治疗一般均待急性炎症控制后拔除患牙,从而导致牙列缺损,影响咀嚼功能,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尽量保留牙齿,本文对58例老年患者采用了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