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牙体生物电位的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测量了51例患牙牙体表面与牙髓表面的生物电位.采用自体对照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发现牙冠硬组织内、外相对于邻近的口腔粘膜均呈正电位,牙髓表面电位较牙冠表面电位明显为高(P<0.01),电位差均数为11.16mV。此研究可望用于临床对牙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150名儿童恒牙5年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氟离子导入法的防龋效果明显优于涂氟法(P<0.01)。牙釉质氟含量测定与釉质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亦表明,氟离子导入法的釉质氟含量明显高于涂氟法(P<0.01),且二者的釉质表面形貌结构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安氏Ⅱ1与安氏Ⅱ2错上下颌牙冠宽度和Bolton指数,探讨两类错在牙特征上的差异。方法:以安氏Ⅱ1错54例,安氏Ⅱ2错3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并计算Bolton指数。比较两类错的牙冠宽度、Bolton指数的大小以及Bolton指数不调的分布率。结果:①两类错患者的Bolton指数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②两类错间男性患者的牙冠宽度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而女性患者安氏Ⅱ1错其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第一磨牙,下颌中切牙、尖牙的牙冠宽度显著大于安氏Ⅱ2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类错间Bolton指数比值及Bolton指数不调率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女性患者牙冠宽度间的显著差异为两类错在牙特征上较为明显的差异之一,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方式对纯钛耐腐蚀性的影响。方法:制作纯钛试件36件,分别进行机械抛光和电解抛光后,浸泡于不同氟浓度(0%、0.05%、0.2%)人工唾液中,(37.0±1.0)℃浸泡4周,测量浸泡前后表面粗糙度并观察表面形貌。结果:浸泡前后电解抛光组表面粗糙度均小于机械抛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浸泡后纯钛表面粗糙度随氟浓度升高而增加。无氟存在时浸泡前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氟后均与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解抛光组与机械抛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形貌与粗糙度值结果一致。结论:电解抛光方式的耐腐蚀性优于机械抛光;氟离子对纯钛具有腐蚀性;高氟制品对纯钛的耐腐蚀性影响较大,选用纯钛修复体的患者,建议电解抛光后戴入口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江苏地区人群上颌中切牙冠部和根部的长度,为上颌中切牙的桩冠修复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收集114例(男57例,女57例)江苏地区人群(年龄15~79岁)的数字化全景片,以近远中牙槽嵴顶连线为界,测量上颌中切牙冠部和根部的长度,并分析性别、年龄和左右侧对数值的影响。结果上颌中切牙冠部长度为(9.20±0.27)mm,根部为(12.28±0.31)mm;男性的冠根长度都长于女性(P<0.05),男女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年组和老年组(P<0.05);左右侧和年龄对上颌中切牙冠根长度影响的不大(P>0.05);骨内桩长度达到6~8mm才能满足有效的固位支持。结论江苏地区人群中切牙冠根长度左右对称,在不同年龄组间长度也相似,男性的冠根长度均长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氟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0)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氟斑牙的发病机制,并通过比较给氟组与加褪黑素组MMP-20、TIMP-2表达的差异,探讨褪黑素是否对氟斑牙的发生有拮抗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A)、低氟组(B)、高氟组(C)、低氟组加褪黑素组(D)、高氟组加褪黑素组(E)和对照组加生理盐水组(F),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浓度的氟及褪黑素对大鼠切牙成釉细胞的形态及MMP-20、TIMP-2表达的影响,采用MetaMorph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和SPSS12.0软件包,分别进行图像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给氟组大鼠切牙牙面出现白垩色改变,可见釉质表面横纹;成釉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细胞排列紊乱,甚至成灶性堆积,可见空泡性变;MMP-20、TIMP-2在分泌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均有表达,MMP-20在低氟组、高氟组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低氟组和高氟组之间无显著差别;TIMP-2在对照组和高氟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和低氟组、低氟组和高...  相似文献   

7.
西门子公司生产的TYP D3218型牙周测定仪(Periotest),由主机、工作探头和电源系统三部分组成。应用之前,先接通电源,打开总开关,扬声器发出“Periotest”,说明可以工作。用右手握持探头,应有支点,以免晃动而影响其重复性。探头距离牙冠表面约0.5mm~2.5mm。探头应与牙冠表面保持垂直。启动开关后,探头内的撞针以每秒钟四次,  相似文献   

8.
重度氟斑牙直接贴面粘接托槽降低托槽脱落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氟斑牙与正常牙托槽的剪切粘接破坏力和拉伸粘接破坏力的对比性研究,探讨正畸临床重度氟斑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贴面粘接托槽,增加氟斑牙与托槽粘接强度的方法.方法选择拔除的重度氟斑牙30颗和正常牙10颗,做为实验样本.将正常牙设为对照组.氟斑牙按照氟斑牙釉质表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氟斑牙直接粘接托槽组,氟斑牙表面磨除粘接托槽组,氟斑牙直接贴面粘接托槽组,每组为10颗牙齿,每一牙面粘接方丝弓托槽.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分别对四组牙齿进行剪切粘接破坏力、拉伸粘接破坏力的测定.并对每一粘接破坏面发生的部位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氟斑牙三个粘接组间的剪切粘接破坏力和拉伸粘接破坏力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以氟斑牙直接贴面粘接托槽组的剪切粘接破坏力(329±30.2)和拉伸粘接破坏力(163.1±15.2)最大.正常牙粘接托槽组、氟斑牙表面磨除粘接托槽组粘接破坏面多发生在粘接剂与托槽之间,氟斑牙直接粘接托槽组粘接破坏面多发生在釉质与粘接剂之间.结论氟斑牙直接贴面粘接托槽组的剪切粘接破坏力和拉伸粘接破坏力均高于正常牙粘接托槽组,本研究为正畸临床氟斑牙托槽的粘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含氟模拟体液中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的耐腐蚀性能。方法:制备纯钛试件,利用电化学方法测量纯钛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后的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电化学实验溶液体系分为2组(n=4),分别为不含氟模拟体液组(A组)和加NaF模拟体液组(B组)。结果:和不含氟模拟体液组比较,含氟组中微弧氧化处理后试样的自腐蚀电位、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和交流阻抗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离子可以降低纯钛微弧氧化后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颌第一磨牙种植义齿临床牙冠高度与咬合力的关系。方法:按种植牙与邻牙的临床牙冠高度分组,在修复完成并负载1年后,采用T-scanⅡ测量患者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力,分析30例上颌第一磨牙种植病例临床牙冠高度和咬合力的关系。同时观察种植体周围骨高度丧失的情况,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临床牙冠高度小于邻牙1.3倍的种植义齿,与临床牙冠高度超过邻牙1.3倍但不足1.5倍的种植义齿的咬合力有显著差异(P<0.01),且后者较前者的咬合力小。临床牙冠高度大于邻牙1.5倍的种植义齿,与临床牙冠高度超过邻牙1.3倍但不足1.5倍的种植义齿的咬合力有显著差异(P<0.01),且前者的咬合力比后者小。负载1年时,不同临床牙冠高度的种植体周围的牙槽骨高度丧失量没有明显差异(P>0.1)。结论:临床牙冠小于邻牙1.3倍的种植义齿,和临床牙冠超过邻牙1.3倍但未到1.5倍的种植义齿,以及临床牙冠大于邻牙1.5倍的种植义齿之间比较,临床牙冠高度越大,其咬合力越小。负载1年时,不同临床牙冠高度对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丧失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缓释氟粘贴片体内防治龋齿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缓释氟粘贴片体内防治龋齿的作用。方法受试者7例,无氟期(唾液单独作用)和有氟期(唾液与氟片共同作用)戴右侧上颌舌侧和左侧下颌颊侧装置各一,每装置有正常和4小时人工龋釉质标本各1块。有氟期氟片置于上颌中切牙前庭沟处的粘膜表面,每天一次,一次一片。实验后将正常釉质块放入37℃酸胶中48小时。观察两期人工龋表面硬度值的改变、表面沉积物的情况和实验后釉质抗酸能力的变化。结果有氟期人工龋表面硬度值增加量(上下颌分别为73.9±6.3kg/mm2和35.1±8.9kg/mm2,P<0.5)高于无氟期(上下颌分别为55.9±8.3kg/mm2和31.1±14.5kg/mm2,P>0.5),上颌硬度值增加最多,P<0.5。有氟期人工龋釉质表面有小而致密的矿物盐沉积,无氟期的沉积物大而疏松。有氟期正常釉质经酸处理后脱矿程度低于无氟期。结论缓释氟粘贴片能提高唾液对早期龋的再矿化作用,增进正常釉质的抗酸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生牙与相邻磨牙融合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4例多生牙与磨牙融合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多生牙与磨牙融合的患者中,发生于上颌的19例,下颌5例;第二磨牙区6例,第三磨牙区18例.多生牙与磨牙牙冠融合2例,牙根融合22例.14例全景片中11例能够明确发现多生牙,并提示融合牙可能;2例仅能提示多生牙的存在;1例仅发现第三磨牙形态怪异.24例中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显示牙根融合22例,其中11例萌出,11例阻生,影像学表现为融合的牙根异常粗大,多生牙与其融合磨牙的牙冠独立,根管系统相通.牙冠融合2例,其中1例阻生,1例萌出,均表现为巨大的融合牙冠,根管系统相通,牙根各自独立.结论:锥形束CT能够显示多生牙与磨牙融合的复杂解剖结构,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抗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氟离子注入纯钛进行表面改性后,材料表面的化学组成及其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粘附和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装置对钛试件进行氟离子注入,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研究其表面化学组成及各元素百分比;将牙龈卟啉单胞菌接种于氟离子注入前、后的钛样品表面,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在其表面粘附数量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XPS全谱图显示氟离子注入后样品由钛、氧、氟和碳元素组成,且随着氟离子注入时间的延长,材料表面氟元素百分比增高;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可影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粘附数量和菌体形态。结论氟离子注入可成功的将氟元素引入纯钛表面形成含有金属氟化物的表面改性层,该层可有效地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粘附并影响其菌体形态,提示其具有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缓释氟粘贴片对釉质病变深层脱矿的再矿化作用及沉积物成分分析.方法12个牛牙釉质块,根据其48小时人工龋的表面硬度值均衡分为两组,在体外滴定系统中分别用0.25mgF和0.5mgF的氟粘贴片处理,4小时/片,共22片.11片和22片处理后,分别测定每组一个标本的剖面硬度值和其余标本的表面硬度值;用偏光显微镜和显微X线观察组织学变化;用扫描电镜观察标本表面和剖面的沉积物,用能谱进行元素分析.结果使用氟片越多,标本的表面硬度值越高(P<0.001);但等片数处理后,两剂量组标本的表面硬度值(P>0.05)及剖面硬度值间无显著差异.偏光和显微X线检查发现22片0.25mgF氟粘贴片处理后釉质病变区矿物增加最多、效果最好.沉积物多为圆形或近圆形颗粒,少数呈圆柱状,主要成分为钙和磷,釉表面比釉深层氟含量稍高.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氟粘贴片对釉质病变深层脱矿有再矿化作用,22片0.25mgF氟粘贴片处理后效果较好.釉质表面及内部沉积物为钙磷酸盐类,表面可能有CaF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的骨细胞相容性和抗茵性能,为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应用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技术制备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材料,XPS和SEM检测改性材料的化学组成和表面形貌;免疫荧光法测定改性材料对成骨样细胞系MG-63黏着斑形成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改性材料对细菌粘附的影响.结果:氟离子注入钛表面改性材料的表面由钛、氧、氟和碳元素组成,为均匀分布的、散在的团粒状物质;改性材料表面的粘着斑形成数量比纯钛表面形成的多(P<0.05)并可影响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粘附数量和茵体形态.结论:含氟的钛表面改性层可促进成骨细胞黏着斑的形成、抑制细菌的粘附,提示其具有良好的骨细胞相容性和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量汉族人与蒙古族人正常合模型,计算庞特指数(Pont'sindex),比较民族差异;并比较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探讨对于上牙弓宽度预测有意义的指标.方法用YM-215三维测量仪测量内蒙古赤峰地区汉族与蒙古族正常人牙,模型的牙冠宽度和牙弓宽度指标,计算庞特指数并作t检验;对牙冠宽度和牙弓宽度指标作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汉族人庞特指数为0.8271(前磨牙指数)和0.6386后磨牙指数),蒙古族人庞特指数分别为0.8294和0.6367,二者无显著差异;上下牙弓宽度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牙冠宽度与牙弓宽度相关性特征有性别差异,女性更为密切;对上牙弓宽度有预测意义的牙冠宽度指标不仅限于上氏牙宽度之和.上尖牙一切牙宽度和、下切上宽度和及上切一磨牙宽度和分别在不同种族、性别组中有意义.对于汉族和蒙族男性,用牙冠宽度预测上牙弓宽度意义不在,应参考下牙弓宽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保护漆对冷光漂白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和细菌粘附状况的影响。方法:将25个新鲜牛牙建立着色模型,共切割成75个唇颊面釉质块,随机分为漂白组、漂白+氟保护漆组和对照组,每组25块。漂白组行常规冷光漂白,漂白+氟保护漆组在常规冷光漂白后于釉质表面涂布1 g/L氟保护漆,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用T100粗糙度轮廓仪检测3组釉质表面粗糙度;通过细菌体外粘附实验分析6、24、48、72 h时釉质表面粘附的细菌量;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釉质表面形貌和细菌粘附情况。结果:漂白组的釉质表面粗糙度和菌落形成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和漂白+氟保护漆组(P<0.05);氟保护漆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漂白组釉质表面局部脱矿,釉质呈蜂窝状,有大量变异链球菌粘附;漂白+氟保护漆组釉质表面光滑,有少量变异链球菌粘附和矿物质沉积。结论:漂白后釉质表面粗糙度增加,细菌粘附量增加;漂白后氟保护漆处理可降低釉质表面粗糙度,使细菌粘附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军事训练及运动伤所致上颌前牙冠折即刻再接的疗效;方法:对军事训练和运动中牙冠折断的34个中切牙和2个侧切牙采用树脂粘结或(和)髓室桩钉辅助固位技术即刻再接上颌前牙折断的牙冠,随访观察1~5年.结果:上颌前牙冠折即刻再接的累计成功率为66.7% (24/36),其中,冠颈1/3以下为100% (8/8),冠颈1/3以上为57.1%(16/28).自切缘向根舌侧斜折再接的成功率100%(10/10),横折及自切缘向根唇侧斜折的成功率53.8%(14/26).采用唇侧贴面和髓室固位再接的成功率93.8%(15/16),根管桩固位的牙齿成功率42.1%(8/19).牙冠未完全萌出年轻恒牙断冠再接的成功率92.9%(13/14),牙冠完全萌出的恒牙成功率50%(11/22).结论:即刻再接是治疗上颌前牙冠折的一种快捷有效的过渡性修复方法,唇侧贴面或髓室固位可以提高断冠再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涂层与β-磷酸三钙(β-TCP)涂层对AZ31B镁合金降解行为的影响,并进行比较。方法本研究于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完成。将采用化学法进行氟涂层的AZ31B镁合金(氟涂层组)与采用低温化学沉积法进行β-TCP涂层的AZ31B镁合金(β-TCP涂层组)及无涂层AZ31B镁合金(对照组)分别浸泡于骨细胞培养基DMEM溶液,观察浸泡1、3、5、7、14d时各组DMEM溶液pH值的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浸泡前和浸泡7d后的表面形貌。结果 (1)各组不同浸泡时间DMEM溶液pH值的变化:对照组pH值持续升高;氟涂层组无明显变化;β-TCP涂层组浸泡3d内,pH值无明显变化,之后pH值明显升高。(2)表面形貌:浸泡前,对照组材料表面相对光滑;氟涂层组材料表面致密、光滑,有一些同向的纹理;β-TCP涂层组材料表面为团块状结晶,粗糙度比涂层前明显增大。浸泡7d后,对照组材料表面呈龟裂状;氟涂层组材料表面无明显改变,可见散在腐蚀凹陷;β-TCP涂层组材料表面块状晶体逐渐发生球化,部分晶体有溶解迹象呈团状。结论氟涂层和β-TCP涂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AZ31B镁合金初期降解速度,其中氟涂层比β-TCP涂层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用显微硬度测量法研究氟化物对碳酸饮料酸蚀后的乳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拔除的滞留第二乳磨牙共16颗,制成牙釉质样本.经碳酸饮料浸泡,每天2次,每次10分钟,共5天后,分为对照组(A组)、2%氟化钠溶液组(B组)、含1.23%氟离子凝胶组(C组)和含低氟过饱和钙磷溶液矿化液组(含氟10ppm)(D组)四组,每组16个牙块.经不同的氟化物处理釉质表面,每天1次,每次2分钟,共5天.分别在酸蚀前、酸蚀后和再矿化后用显微硬度计测定釉质表面硬度.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 饮料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硬度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经2%氟化钠溶液和1.23%氟离子凝胶组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硬度值均比处理前显著上升(分别为P=0.031和P=0.017),这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矿化液处理后的牙釉质表面硬度值无显著变化(P=0.894).结论 显微硬度测定实验显示高浓度的氟制剂2%氟化钠溶液和含1.23%氟离子凝胶能够显著地促进酸蚀釉质再矿化;低氟浓度矿化液在短时间内对酸蚀釉质再矿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