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氏Ⅱ1类矫治前后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安氏II1类病例矫治产后牙弓的形态变化。方法:选择安错II1类均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病例,取矫治产后石膏模型,测量模型的牙弓宽度,长度,腭盖高度,Spee曲线变化。测得数值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2)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后前段变化不明显,中段及后段的牙弓长度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3)上颌腭盖深度矫治后较矫治前稍有增加。(4)Spee曲线治疗后明显变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方丝弓桥治技术中对支抗牙进行控制,移动牙齿时应用适当的矫治力及深覆He患者减小其Spee曲线是矫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β函数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治疗前后牙弓形态。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前磨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五个点确定个体牙弓形态。结果: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两方面。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正常[牙合]为对照,研究安氏Ⅱ^1类错[牙合]牙弓宽度的特点。方法:选择12~16岁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各60例,取标准研究模型,利用3DSS(光栅扫描仪)扫描后,以Geomajic软件进行图像拟合处理,并测量上下颌牙弓前、中、后段长度,分析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牙弓宽度的差异。结果:①.正常[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比女性大,其中上颌牙弓及下颌后段牙弓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安氏Ⅱ^1类错[牙合]男性上下颌牙弓宽度均大于女性,其中上颌牙弓后段及下颌牙弓前段、后段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安氏Ⅱ^1类错[牙合]无论男女,上颌牙弓后段宽度明显小于正常[牙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上颌牙弓小于正常[牙合]牙弓,治疗时应扩展上颌后段牙弓使腭侧倾斜的后牙颊倾,或用牙弓与基骨联合扩展的方法加大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利于下牙弓前移,建立正常的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FR-1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牙牙合变化。方法对23例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采用FR-1型矫治器矫治,并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牙弓测量。结果1.上颌牙弓宽度增加,长度减小;2.下颌牙弓宽度增加,长度增加,Spee’s曲线变平;3.前牙覆牙合、覆盖减小。结论FR-1型矫正器,能使上下牙弓长、宽、高三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β函数分析与比较安氏II1治疗前后牙弓形态。方法:选择安氏II类I分类上颌拔除2个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个第二前磨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五个点确定个体牙弓形态。结果:①.上下牙弓宽度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②.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第一磨牙长度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③.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两方面。正畸治疗时有时因治疗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病例矫治前后牙弓、牙槽骨、基骨的形态变化。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正畸科2006 — 2007年采用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进行矫治结束的典型AngleⅠ类错牙合病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测量模型的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长度、宽度,对矫治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牙弓长度:总长度变短,牙弓前段变长(P < 0.05),中段变短(P < 0.05),后段变化不明显(P > 0.05)。(2)牙弓宽度:上下尖牙间宽度无明显变化(P > 0.05),第一、第二磨牙间变窄, (P < 0.05)。(3)牙槽弓及基骨弓长度及宽度:上下颌牙槽弓长度均变短(P < 0.05),宽度均变窄(P < 0.05);上下颌基骨弓的长度均变短(P < 0.05),宽度均变窄(P < 0.05)。结论 AngleⅠ类错牙合拔牙矫治病例随牙齿移动的多少,矫治后其牙弓、牙槽弓、基骨弓的形态均有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治器治疗安氏Ⅰ类非拔牙拥挤病例的牙弓变化特征及矫治器应用特点。方法选取33例使用亚历山大托槽系统进行非拔牙矫治的安氏Ⅰ类轻、中度拥挤病例。对治疗前后的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测量。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变化、排齐阶段所用时间以及下牙列弓丝使用情况。结果牙列治疗后与治疗前阶段相比,牙弓长度、下颌尖牙宽度、前磨牙间宽度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显著增加,上颌尖牙间宽度无显著变化。上下牙列排齐时间分别为(2.41±1.13)月和(2.42±1.23)月,下牙列排齐阶段13例患者使用1根弓丝,19例使用2根弓丝,1例使用3根弓丝。结论对于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患者,应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可以较快实现牙列排齐,并使上下颌牙弓宽度、牙弓长度增大,提高矫治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Ⅱ1错牙合成年女性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的影响。方法:将40例安氏Ⅱ1错牙合需拔牙矫治的成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2颗第二前磨牙,B组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牙弓宽度和面部软组织正貌指标的变化。结果:正畸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病例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仅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下颌尖牙宽度增加量大于A组,B组下颌第一磨牙牙弓宽度减小量小于A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病例在面宽、口裂宽、下颌角间宽、容貌面长和鼻下颏下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牙弓宽度与软组织正貌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正畸矫治后成年女性软组织正貌的变化不受拔牙模式影响,不同拔牙模式仅影响矫治后牙弓宽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的牙弓宽度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测量17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及保持2年磨牙间及尖牙间牙弓宽度.结果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扩弓治疗前后上下尖牙及磨牙间宽度均明显增大(P<0.05),保持2年后上尖牙及磨牙宽度基本稳定,而下尖牙间宽度明显缩窄.结论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扩弓矫治后,最好用舌侧保持器做永久保持.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15例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平面导板完成不拔牙矫治。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改变。结果上前牙舌倾得以纠正,Spee曲线整平,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SNB角增大,下前牙压低,下后牙升高,下颌骨长度增加。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在上颌前牙舌倾纠正后,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使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得以改善。配合使用平导打开咬合,可以有效地纠正前牙深覆[牙合],整平Spee曲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B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牙合)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应用SPSS11.0软件包将2组弓形中的尖牙宽度(Wc)、磨牙宽度(Wm)、尖牙深度(Dc)、磨牙深度(Dm)以及e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下牙弓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而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正畸治疗中,有时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的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自锁矫治技术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40例牙列拥挤的患者,使用自锁托槽进行不拔牙矫治,对治疗前后的记存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形态发生的变化。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和宽度均有明显的增加,牙弓宽度增加主要发生在前磨牙区。上颌中切牙唇向前移和第一磨牙发生远中向后移量无显著性差异。牙弓变化与牙列拥挤度显著相关。结论采用自锁矫治技术对拥挤病例进行不拔牙矫治,治疗后牙弓宽度和长度增大,上颌牙弓长度增加由上颌切牙唇向移动和磨牙远中移动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采用改良型Twin- block矫治后上颌牙弓宽度及上颌基骨宽度的变化以及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2 2例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上颌基托附加菱型分裂簧的改良型Twin- block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上颌牙弓宽度及基骨宽度明显增加,ANB角显著减小。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经改良型Twin -block矫治后既可以解决颌骨的矢状不调,还可以改善颌骨的宽度不调,有利于下颌向前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采用改良型Twin-block矫治后上颌牙弓宽度及上颌基骨宽度的变化以及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22例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上颌基托附加菱型分裂簧的改良型Twin-block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上颌牙弓宽度及基骨宽度明显增加,ANB角显著减小.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经改良型Twin-block矫治后既可以解决颌骨的矢状不调,还可以改善颌骨的宽度不调,有利于下颌向前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氏Ⅱ类下颌后缩病例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前后下颌骨的三维变化,探讨Twin-Block对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替牙晚期、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病例10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CBCT,应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下颌骨三维重建后定点测量,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下颌骨综合长度、下颌体、下颌升支长度增长明显,有统计学差异,但是髁突宽度及喙突长度无明显变化。结论:Twin-Block功能矫治可以促进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患者下颌骨长度及升支高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得出壮族正常He青少年牙弓宽度、长度、相关指数比率、腭盖高度等的均值及标准差,从而分析壮族人的牙弓形态特征。方法:测量广西壮族正常He青少年的100副牙He模型(男女各50副)得出相关数据。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壮族青少年牙弓宽度和长度除长度在切牙区外均男性大于女性(P<0.05),腭盖高度男性大于女性(P<0.01),相关比率男女无差异(P>0.05)。壮族人的牙弓形态无论男女前部均较平,牙弓长度相对短,总体成方圆型。结论:壮族青少年的牙弓形态有其独特特征,临床矫治时应考虑本地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FR-1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He的牙He变化,方法 对23例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安氏Ⅱ类,分类错He患者采用FR-1型矫治器矫治,并对治疗前后模型进行牙弓测量,结果 1.上颌牙弓宽度增加,长度减小;2.下颌牙弓宽度增加,长度增加,Spee’s曲线变平,3.前牙覆He,覆盖减小,结论 FR-1型矫正器,能使上牙弓长,宽,高三维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H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采用改良型Twin-block矫治后上颌牙弓宽度及上颌基骨宽度的变化以及矫治前后头影测量的变化.方法:22例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安氏Ⅱ1错(牙合)病例,采用上颌基托附加菱型分裂簧的改良型Twin-block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上颌牙弓宽度及基骨宽度明显增加,ANB角显著减小.结论:安氏Ⅱ1错(牙合)经改良型Twin-block矫治后既可以解决颌骨的矢状不调,还可以改善颌骨的宽度不调,有利于下颌向前方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后UMM(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UD(上颌牙弓长度)、LD(下颌牙弓长度)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LCC(下颌尖牙间宽度)、UMM、UD、LD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U1-SN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ANB增大,L1-MP减小(P<0.05);两组治疗后U1-SN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治疗后PNS-R增大(P<0.05),拔牙组治疗后PNS-R、PNS-Ad 2增大、SPP-SPPW减小(P<0.05),两组治疗前后上气道变化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拔牙组治疗后腭咽段SPP-SPPW变化值与L1-MP变化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后上气道鼻咽段均有增大趋势;拔牙矫治后上气道腭咽段有减小的趋势,其减小与非拔牙矫治相比并不明显,并与下中切牙的舌倾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蔡颖  陈辉  王翔 《口腔医学》2014,34(8):618-620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Quick主动和Damon被动自锁托槽系统非拔牙矫治牙列拥挤病例后牙弓宽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19例骨性Ⅰ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青少年病例,进行非拔牙矫治。随机分为2组:10例采用Quick自锁托槽矫治系统,9例采用Damon自锁托槽矫治系统。对治疗前和牙列排齐整平后的研究模型进行测量。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分析矫治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结果 牙列排齐后,Quick组上、下颌前磨牙的宽度以及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Damon组上颌前磨牙宽度的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自锁托槽矫治系统能有效的通过增加牙弓宽度,成功达到非拔牙矫治的目的。牙弓宽度增加的效率在主动、被动自锁矫治系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