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自体同源骨移植治疗根尖周病骨缺损的效果。18例患者在行根尖刮治术同时接受自体同源骨移植,自体同源骨来自上颌梨状孔边缘骨。随访结果表明:术后局部反应较轻,骨缺损修复较快。术后6个月根尖肉芽肿的治愈率为100%;根尖囊肿的治愈率为92.31%。提示自体同源骨移植是根周手术较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0.5%福尔马林溶液处理异体骨,并与新鲜自体骨同时在狗的下颌骨移植,分别在术后1、2、4、8、14、24周进行X线、组织学观察、于2、4、8周进行四环素荧光、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0.5%福尔马林溶液可有效地降低异体骨的抗原性,异体骨移植后未引起宿主产生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其成骨方式与自体骨完全相同,但新骨出现晚于自体骨,骨改建过程也比自体骨缓慢。  相似文献   

3.
牙槽突裂是唇腭裂患者常并发的上颌牙槽部骨缺损,目前的治疗仍以自体骨移植修复为主,但自体骨移植会造成取骨处术后疼痛、皮肤瘢痕、术后活动受限、供骨区意外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承担较大的额外风险,更主要的是自体取骨会给患者及其亲人增加巨大的精神负担,而常不易被患者接受。随着牙槽突裂植骨修复术的逐渐普及,采用人工材料代替自体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的研究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就牙槽突裂修复材料的种类、机制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人工材料最终代替自体骨修复牙槽突裂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陶瓷修复牙周骨缺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就用于修复牙周骨缺损的生物陶瓷之选择,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以及有关的生物陶瓷特性加以综述。一、问题的提出修复牙周病引起的骨缺损一直是牙周病治疗的棘手问题。用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诱导骨形成以修复骨缺损,是临床上常用的有一定疗效的方法之一。然而,用自体骨移植,口内取骨量有限,要取得足够的自体骨,常需自其它部位进行手术取骨。这既增加患者痛苦,也不易为患者所接受。术后可能发生牙根吸收和粘连。异体骨移植克服了自体骨移植的缺点,但异体骨有抗原性,使用前需经一定的处理,贮藏需一定的条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块状自体骨移植与自体骨 GBR技术水平骨增量效果.方法:20 例上颌前牙区牙槽嵴骨量不足的患者进行了牙槽嵴骨增量手术,其中8 例患者仅采用下颌骨颏部供骨Onlay植骨(A组),12患者采用自体骨移植 GBR技术(B组).骨增量后牙槽嵴的厚度分别在术后即刻以及术后4~6 月进行了测量.结果:2 组患者皆在术后4~6月出现了移植骨的吸收,A组患者出现的骨吸收较B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结论:自体骨移植 GBR技术骨增量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的自体骨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实验性骨质疏松(OP)对兔种植体周自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只雌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假手术。术后12周测量股骨骨密度(BMD),证实OP状态。同时在2组家兔左侧胫骨近中干骺端制备骨缺损,行自体髂骨移植和同期种植体植入手术。植骨术后第8、12周分2批处死动物,切取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和骨计量学检测。结果实验组BM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证实OP造模成功。植骨术后第8、12周,种植体在2组植骨区均达到了骨结合。然而,实验组植骨区内骨皮质厚度(TCB)、松质骨区骨量(BVC)、种植体骨结合率(IB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新生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OP虽然不会延迟自体骨移植内种植体骨结合,但可促进植骨吸收,减少BVC,降低IBCR。因而,对于行自体骨移植同期牙种植的患者,OP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自体骨移植修复上颌腭齿槽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大体标本测量,研究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情况,旨在了解自体骨移植修复上颌肥齿槽裂时骨组织的再生愈合是否影响上颌骨的生长发育。方法:40只6—8周龄日本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骨移植组,术后2周,4周,8周和16周大体标本测量与组织学观察。结果:①上颌肥齿槽裂骨缺损侧的上颌骨长度较健康侧短,且中线偏向缺损侧,②自体骨移植组的上颌骨长度显著的短小于对照组,②组织学观察显示腭齿槽裂骨缺损侧自体骨移植组的新骨形成较对照组快。结论:自体骨移植能促进上颌腭齿槽裂骨缺损的早期修复,但却影响上颌骨的生长发育,导致上颌骨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8.
吴洁  黄宗仁  胡纯贞  章程  袁诗芬  陶琦  张濒 《口腔医学》1983,3(2):66-69,114
<正> 近年来报道消除牙周骨缺损的方法甚多,主要有骨切除术、截根术、骨锤压术、骨倒充术、骨再生术及骨移植术等,其中以采用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来弥补骨缺损的方法令人鼓舞。骨移植虽不能获得完全的骨再生,但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放射性核素和骨密度检查,观察犬同种异体下颌骨移植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自体骨、冷冻同种异体骨、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移植,术后4周、12周、24周分别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查;术后24周处死所有动物,对髁突、升支中段、下颌角进行骨密度扫描,并与移植前的骨密度比较。结果:术后4周、12周、24周移植侧的RO I平均计数均高于对照侧,异体骨组术后12周的T/NT比值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自体移植骨髁突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异体冷冻干燥骨/冷冻骨移植术后24周的骨密度没有明显改变。结论:犬同种异体冷冻/冻干下颌骨移植后可以重新血管化,术后24周时骨改建已经趋缓;犬冷冻/冻干异体下颌骨移植24周后的骨密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自体骨移植术早期再次手术的理论和操作技术。作者认为:自体网状骨移植术是使骨质再生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能最大地保持支持骨而使袋变浅甚至被消除,而用常规的骨切除术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由于移植的骨再生情况并不均匀一致,因此常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以矫正遗留的缺损,至于再次手术的时间,过去一直认为应在术后1—2年进行,而作者提出了早期再次手术,即术后三个月进行第二次手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种植体表面及邻近组织的污染使得种植体周垂直型骨缺损的再生治疗很困难。本文通过15位患者.展示CO2激光对受累种植体的净化能力,同时采用骨移植物及屏障膜。应用自体骨移植材料(10个病例)或异种骨移植材料(BioOss)(9个病例)增加骨量.再在骨移植材料表面覆盖胶原膜。术后评估临床结果并进行X线片检查。经过27个月(±17.83)的观察期,种植体周骨缺损几乎完全获得填充。临床及X线片结果初步显示,将CO2激光净化种植体表面和骨增量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治疗种植体周围炎。  相似文献   

12.
《口腔医学》2013,(7):453-455
目的观察、评价骨形成蛋白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on active material,OAM)联合自体骨移植对牙周组织再生修复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比例OAM与自体骨混合诱导、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择39颗牙周骨缺损患牙,其中应用OAM/自体骨1∶1混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手术的13颗(A组)、OAM/自体骨2∶1混合GTR手术的13颗(B组),单纯应用OAM联合GTR手术的13颗(C组),术前、术后12周、24周分别观察记录各组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 3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均比基线时明显改善,A、B组与C组比较PPD和CAL,术后12周时显著减少(P<0.05),术后24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PPD和CAL减少无显著性差异、3组手术SBI降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术后根尖片或CBCT显示,A组、B组、C组骨缺损区均有新骨形成,12周时A组、B组骨密度增加较C组明显。结论 OAM联合自体骨移植是牙周组织再生修复较为理想的方法,与单纯的OAM相比,其牙周组织修复发生的更早;OAM联合自体骨移植诱导、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作用与混合比例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BMPs诱导成骨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颌骨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颌骨缺损的治疗有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组织工程骨。自体骨移植过程中会对自身的组织造成新的创伤,而且很容易受到可移植骨量的限制以及塑形的困难;异体骨的移植中会出现免疫反应的问题;所以众多的研究现在集中在组织工程骨。在这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骨移植分为自体、异体和异种骨移植三种。三者中,自体骨是最理想的骨移植材料。但自体骨移植的缺点是:增加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继后,许多学者对骨髓的成骨作用做了大量的研究,众多实验表明:骨髓与骨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诱导和成骨能力,能促进新骨的生长和改建。  相似文献   

15.
自体骨移植是牙槽外科应用于萎缩牙槽嵴的增高术的方法。多种指征供骨部位和取骨技术已经有报道[1~4]。本文介绍一种自体骨移植的新供区——上端胫骨干骺端及此供区取骨术的解剖特点、操作技术、并对它的应用前景作一展望。上端胫骨供区取骨并发症小,而能获得的松质骨量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颅颌骨及眶缺损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了探讨颅颌骨及眶缺损的修复方法,观察各种修复体植入后的变化方法:从1990年将收治的各种颅颌骨及眶骨损的52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自体骨移植和组织代用品治疗,术后随访3~5年,通过头颅CT及X光定位片投影测量,了解植入物的变化、吸收程度和固定装置的情况:结果。自体骨移植尤其是带血管蒂的骨移植,愈合快,吸收少,仍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游离骨移植效果比较稳定,吸收较大,达25%~35%。组织代用品Medpor、Gore-Tex相容性好,治疗效果稳定,硅橡胶、羟基磷灰石及记忆合金均有发生组织反应而取出的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9~12岁单侧牙槽嵴裂具恒牙阻萌者,自体髂骨松质骨在口腔修复膜作用下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例牙槽嵴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同期口腔修复膜覆盖修复,术后给予临床效果评价及分别于第1周、1月、3月、6月进行x线检查。结果:7例正常愈合,2例术后1周出现牙龈缘局部裂开,1周后黏膜自愈;随访6~12月,植骨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髂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方法简便、成骨快、效率高,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骨移植的生物材料主要有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异种骨。自体骨移植无排斥反应,骨愈合快,效果满意。由于自体骨移植增加手术创伤,并可发生某些并发症,故近年来同种异体骨受到重视,但骨来源困难,对供骨者术前检查复杂,并可能给受者带来某些传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骨替代材料与骨组织工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口腔颌面部因损伤、肿瘤和畸形等疾病常导致骨组织的缺损或缺失。目前在口腔颌面部骨修复与重建治疗中,虽然自体骨移植和自体骨复合移植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但在不远的将来新型骨组织替代物及其修复方法有望在临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特别由于组织工程学的创立和发展,为口腔颌面部骨的修复与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已成为骨缺损治疗学方面新的突破点[1]。1口腔颌面骨替代材料自体骨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术区,引起相应的并发症,并且来源有限。这些因素促使开展异体骨移植及生物材料的研究。1.1异体骨移植自Macewen(188年)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珊瑚/骨髓基质细胞(MSCs)/富血小板血浆(PRP)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MSCs悬液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后滴加到珊瑚团片上,形成珊瑚/MSCs/PRP复合物,用其修复MSCs和PRP来源兔颅骨极限缺损。自体颅骨或单纯珊瑚植入作为对照。术后6周和12周,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骨修复效果。实验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处理,两组之间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珊瑚/MSCs/PRP组,术后第6周,在整个缺损区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新骨形成;第12周,缺损区珊瑚完全降解吸收,被成熟的板层骨取代,缺损表现为完全的骨修复.图像分析显示:术后第6周和第12周,珊瑚/MSCs/PRP组的成骨量显著多于珊瑚组(P〈0.01);术后第12周,珊瑚/MSCs/PRP组成骨量与自体骨组接近(P〉0.05)。结论:应用珊瑚作为支架材料、MSCs作为种子细胞、PRP作为内源性生长因子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效果良好,与自体骨移植相近.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