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癌仍是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体微生态与肺癌的相互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细菌群落与包括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其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将人体口腔、肠道、肺部的细菌微生态与肺癌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旨在为临床上诊断与治疗肺癌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对人体微生态与肺癌的今后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附59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分析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HR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HRCT和病理表现。观察CT征象时,依据肺纵隔窗缩减率将肿瘤密度分为致密型、含气型和中间型三种。依据血管、支气管集束征的程度将其分奄0~Ⅲ度。结果:本组15m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和HRCT征象与较大肺癌比较有明显差别。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征等征象减少,支气管气相、血管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肺癌患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我院201 7年1 1月~201 8年1月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8 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 2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 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 5);研究组S A S、 S D 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 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 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缓解负性情绪,且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与空腹血糖(FBG)的关系。方法选择入院前未经治疗、无糖尿病史的肺癌患者560例为研究组,根据细胞学类型分为2个亚组:小细胞肺癌组(70例)及非小细胞肺癌组(4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再根据病理分型分为鳞癌组(156例)、腺癌组(292例)和腺鳞癌组(42例)。另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无糖尿病史的非恶性肿瘤患者50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晨起采集空腹静脉血2 m L,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FBG测定。对各组的FBG进行比较。结果除鳞癌组外,研究组及各亚组患者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小细胞癌组、非小细胞肺癌组、腺癌组及腺鳞癌组6.1 mmol·L^-1〈FBG≤7.0mmol·L^-1。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小细胞肺癌组患者3.9mmol·L^-1≤FBG≤6.1mmol·L^-1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亚组患者的FB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特别是小细胞癌、腺癌及腺鳞癌患者较容易发生FBG升高.且考虑与肺癌本身有关。  相似文献   

5.
CD44是属于黏附分子家族的跨膜糖蛋白,具有激活淋巴细胞、参与信号传递、促进细胞黏附等多种生物学功能。CD44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生长、发展预后及影像学表现关系密切,本文就CD44与肺癌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肿瘤相关抗原125(CA125)在肺癌诊断、疗效评价、转移复发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对30例健康人、48例肺良性疾病患者、5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和1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SCLC)血清中CA12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CA125在NSCLC患者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P<0.05),而在SCLC患者血清中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NSCLS患者治疗前组CA125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组(P<0.05),转移复发患者组CA125水平也显著高于:治疗后组(P<0.05),但与治疗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SCLC患者治疗前、后CA125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移复发组CA125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后水平P<0.05).结论 CA125的检测在对NSCLC的诊断、NSCLC与SCL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对肺癌的疗效观察、转移、复发监测及预后有较大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变化,探讨肺癌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染色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改变。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增多。结论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增多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分析手术疗法对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为提高肺癌患者康复提供相关依据。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50例,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分析工作,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0例患者均予以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病灶清除率为100.0%,其中左全肺切除术11例,右全肺切除术9例,肺叶切除术27例,袖式肺叶切除术3例。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221.25±35.68ml,平均引流管拔除时间48.68±4.85h,平均住院时间9.88±4.25d。术后2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1例出现缝合口出血,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调查,复发2例(4.0%),死亡7例(14.0%)。选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作为肺癌治疗的首选模式,可确保手术疗效,同时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最佳手术路径,才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本组总结92例晚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晚期的肺癌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我中心采用以肺癌平胶囊为主,加以中医辨证论治配合化疗,对晚期肺癌总有效率69.63%,治后1年生存率50.86%。临床表明,肺癌平胶囊结合中西医治疗晚期肺癌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肿瘤 ,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及早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前提之一。本文报告肺癌副癌综合征误诊 9例 ,现就其误诊原因作如下分析。1 对象和方法  本组符合以下 2条 :1具有副癌综合征症状至少 1个月 ,经病理学和临床 (CT、X线 )诊断肺癌者 ,除外肿瘤直接侵蚀、转移、压迫等。 2除外引起副癌综合征的其他疾病。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 39~ 70岁 ,于出现副癌综合征表现后 1~ 9个月经病理学诊断肺癌 ,其中鳞癌 3例 ,腺癌 4例 ,小细胞癌 2例。肺癌副癌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误…  相似文献   

12.
周围型肺癌是一组常见病,其组织学类型包括小细胞肺癌、大细胞肺癌、腺癌、鳞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学征像是其病理学基础的反映,如瘤体的密度、内部结构、边缘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等,周围性肺癌在原发性肺癌中发生率较高,其早期的检出和准确定性可明显提高该病治愈率。而普通CT表现有时缺乏特异性,使周围性肺癌与其它肺良性结节较难区别。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肺癌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胸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引流拔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2%;进行6个月的随访调查,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8%,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4%,P<0.05,相关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肺癌患者临床手术效率,还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6):2956-2957
目的比较开胸肺癌根治术与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给予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第1d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其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手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分钟通气量(MV)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MV、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优于开胸肺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5.
吕燕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121-122
2003年1月以来,我们共收治肺癌患者162例,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4至2005年本院共收治并手术肺癌病人36例,术后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19.
郑涛  陈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714-5715
背景:应用以帕米膦酸盐为代表的破骨细胞活性抑制剂,是否可以缓解肺癌骨转移性疼痛,已成为治疗中值得探讨的问题。目的:评估抗癌治疗中帕米膦酸盐类药物对肺癌骨转移疼痛患止痛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设计:随机实验对照。地点和对象:1996-01/1998-06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71例,分为综合疗法组(46例)和单一疗法组(25例)。综合疗法组分为3个小组:化疗 帕米膦酸钠组(18例),放疗 帕米膦酸钠组(16例),核素 帕米膦酸钠组(12例)。单一疗法组分为2个小组:化疗组(15例),放疗组(10例)。方法:综合疗法组的3个小组和单一疗法组的2个小组分别采用帕米膦酸钠加化疗、放疗、核素的综合疗法和化疗、放疗的单一疗法。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进行疗效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综合疗法组镇痛总有效率为89%(41/46),化疗 帕米膦酸钠组有效率为89%(16/18),放疗 帕米膦酸钠组有效率为88%(14/16)。核素 帕米膦酸钠组有效率为92%(11/12);单一疗法组镇痛总有效率为64%(16/25),化疗组有效率为60%(9/15),放疗组有效率为70%(7/10)。结论:采用抗癌和破骨细胞抑制剂帕米膦酸钠综合治疗肺癌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无相加,可进一步改善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了原发性肺癌和转换性肺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我们发现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参数,包括全血各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人,而原发性肺癌患者因为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增高,其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均明显高于转移性肺癌患者。这提示原发性肺癌的血液流变学表现不同于一般的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