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17.3条款要求:应对血液在运输过程中的储存温度进行监控,应建立和保存血液运输记录.本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便利的交通设施及血液中心建立的历史时机,构建了"中心辐射型采供血网络"[1],率先在国内实现了血液集中化检测.随着血液集中化检测模式的运作,血液运输过程的冷链温度监控已成为确保血液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整个采供血系统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将本省的血液运输冷链温度的监控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血液运输中每个运输箱的温度和车辆定位,确保临床用血产品始终处于规定的运输温度范围,及早发现并实时处置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失控现象,实现血液运输温度客观、真实、全过程可追溯。方法实时采集运输车辆每个运输箱温度,通过温度信息接收器集中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通过冷链实时监控系统平台在大屏幕和电脑端实时显示温度、车辆定位及预警情况,并实时记录。结果通过对比确认试验后,正式运行5个月来数据显示,该系统运输温度监控及记录符合要求,异常预警(报警)处置便捷,车辆定位准确。结论该系统解决了监控实时性、精确性、异常情况处置可控性等难题,确保了血液质量。对已实现射频标签的血液监控可达到精准定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血站送血设备温度监控装置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站管理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血液安全和供应"[1].血站采集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由于其特殊生物活性,须在特定的温度环境下保存才能保持其功能及输注的安全.目前,我国采供血系统血液运输温度监控均靠送血箱显示器或智能温度芯片实施监控温度.为进一步加强对血液运输冷链保存的全程监控管理,本站与梧州市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院合作开发"血站送血设备温度监控装置研制"课题项目,防止血液运送质量事故发生,确保临床用血及时、安全.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后,效果显著,在血液运送冷链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血液采集、运输全程冷链监控,确保每袋血液全程在温控范围内。方法采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标记每袋血液,应用互联网+技术实时记录血液采集、运输的时间、温度及地理信息,并通过信息系统实时查询并查看相关信息。结果对浙江省血液中心武林院区采集的391份血液,使用射频献血码RFID标签并互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控系统显示该批血液运输温度控制在2-10℃,运输时间都控制在30 min以内,通过物联网技术发现该批血液在运输及血液储存全程冷链温度均符合《血液储存要求》(WS 399-2012)。结论全程冷链控制系统通过互联网+结合射频RFID技术对每袋血液的实时监控,监测每袋血液从采集、运输、发放至医院的全程的冷链控制,保证血液的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血液是一类特殊的救援物资,在医疗应急保障和野战救护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液质量是影响输血效果和输血安全的关键因素,这使得血液质量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抢险救灾、野战环境等路况较差条件下的血液储运,往往使更多且复杂的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集中暴露,如温度、湿度、海拔、储存时间、运输时间、振动等,目前特殊路况条件下运输的血液质量评价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聚焦于"振动"因素,重点从血液汽车(公路)运输、运输对血液质量的影响、影响的原因以及防损伤措施等方面,对血液运输,尤其特殊路况下血液质量的控制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6.
只有对血液的保存状态持续监控,才能确保血液始终在正确的条件下储存[1].血液储存温度与血液质量密切相关,全血及成分血在储存过程中对温度非常敏感,对冷藏设备的温度实施有效的监测和记录对于保障血液质量来说至关重要[2,3].本中心自2009年引进温度自动监测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温控系统),自动监控对中心储存的血液和试剂冷藏设备温度,为对这套温控系统的使用效果作出评价,我们抽取本中心储血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将温控系统和人工温度监测记录作了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和血液标本全程冷链运输标准化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对体系文件、血液运输人员资质、运输的信息化流程、运输设备、监控平台等建立血液和血液标本运输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模拟血液和血液标本运输的实际情况,通过采供血场所与采供血机构之间的运输、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运输、采供血机构之间的血液调度运输,从温度实时记录功能、报警功能、配送和定位功能三大方面来验证血液和血液标本运输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血液运输箱探头的显示温度与实际检测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极端环境温度条件下,放置适量的冷源,血液运输箱的最长保温时限可达42 h;当温度超过标准、开箱、标本颠倒时,平台会发出报警;并可通过监控平台直接完成配送和预约。结论立足于互联网+监控平台而建立的血液和血液标本标准化管理模式可以使所有的冷链活动都处在一个可控、可视、完全透明的系统内,运行有效且适合本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8.
背景:由于血液及血液制品与‘般药品不同,当血液处于体外环境时,为保存生物活性,其各种成分都需要不同的储存温度。为保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靠,避免因储藏或运输时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了质量,就必须依靠血液冷链。目的:针对目前国内血液冷链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在运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冷链过程中引入分布式多点温度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方法:该系统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结合单片机和无线通信技术与PC实现分布式温度监测,智能判断温度值是否异常并进行报警处理,结合利用VisualC#2008开发的上位机管理程序,可实现同时对多个从机系统的集中监控。结果与结论:经多次重复实验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运输箱保温性能监控的方法,为血液运输箱安全运输血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按照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选定冷源数量,通过智能温度芯片连续自动记录温度,监控血液运输箱内各个监控点温度变化情况。结果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固定1∶6不变,环境温度12℃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8h;环境温度25℃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4.5h;环境温度44℃时,血液运输箱(2~10℃)冷链可保证2h。结论在冷源与血液体质量比不变时,随着环境温度变化,血液运输箱保持冷链要求的可使用时间应根据血液运输箱保温性能监控结果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不断深入贯彻,血站的各项质量管理更加规范.血站的温度监控管理由传统的手工记录向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转变已成为趋势.2008年1月本站引进唐山现代金卫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现代血液加工、储存、运输温度监控管理系统"试用,该系统在每一台现温控设备上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和温度采集单元,温度采集单元通过单片微型计算机和智能温度监测算法将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将处理后的温度信息传入计算机进行记录、显示、报警,实现各种温控设备时时监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库存血液报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工作流程中的控制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本站2009年1月-2012年12月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市2009年1月-2012年12月库存血液总报废率为0.276%,报废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是机采血小板,其次是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及冷沉淀;血液过期报废为本站报废血液的主要原因。结论只有规范、科学地管理采供血工作,保证采供血工作质量,才能减少血液报废,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保证对血液运输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对人工控温血液运输工具使用前的确认方法。方法通过改变外环境温度和荷载两个变量,检测不同时间内血液运输箱内的温度,并计算不同情况下运输箱维持预期温度的时间。结果人工控温的血液运输箱在外环境和荷载不同的情况下,运输箱维持该血液允许温度范围的时间差异较大(4.5~8.5 h)。当外环境温度为23℃,红细胞运输箱分别空载、装10袋、20袋生理盐水时维持2~10℃的时间分别为5、6和6.5 h。当其他条件相同,外环境温度在15、23和30℃时,红细胞运输箱维持2~10℃的时间分别为8.5、6.5和5.5 h;当外环境温度在10、18和30℃时,血小板运输箱维持20~24℃的时间分别为2.0、4.5和2.5 h;且时间越长,单位时间内温度变化越快。结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运输箱血液(已达到保存温度)装量越多和所处外环境温度越接近血液保存温度时,运输箱能使用的时间越长;但外环境温度改变对其运输时间影响最大,所以确认过程必须考虑不同外环境对运输箱内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血站温度集中监控系统温度计的校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链在血液的储存和运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覆盖了血液从血管到血管的全过程.在整个冷链系统中,必须对温度进行全程监控,而使用温度计是监控温度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机温度巡检系统[3]及远程自动监控系统[4]等温度集中监控系统逐步应用于血站的温度监控中[5],为了确保温度监控的有效性,我们对本中心集中监控温度计进行校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血液库存管理是血站和输血科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人员在交接班和入库、出库时都要对血液进行反复的清点、核查,工作量大,准确性差,同时还要填写大量的表单,给日常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而对库存血液的管理也存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处理系统是血液集中化检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该系统能够对样本采集、样本运输以及样本检测的整个过程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统一监控,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血液集中化检测过程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集中化检测的质量。浙江省血液中心对此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野战运输中震荡性溶血的机理及防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靳鹏  韩颖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59-361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一体化的立体战争 ,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由于新式杀伤武器的应用 ,增加了急需输血救治伤员的数量 ,因此对战时血液储存与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4℃保存血液的运输主要用汽车和飞机[1] 。由于运输过程中的颠簸震荡并缺乏在一定时间内的有效的控温措施 ,野战运血车虽装备有一定的防震装置 ,但是仍然存在运输后的溶血现象 ,影响了血液储运效果。根据罗秋初等[2 ] 的报道 ,储存 1d的血液在频率为 15 0次 /min ,震动 6 0min ,血浆 pH值、游离Hb(FHb)均超标 ;库存 5d的血同样的频率震动 30min即有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现科室内多台贮血冰箱温度的自动监控。方法将冷链设备监控系统与多台贮血冰箱连接,并设定相关参数指标进行监控。结果实现多台贮血冰箱温度的自动监控,实现智能化。结论该监控系统适用于血站、医院的血液管理体系,可对分布在各房间的冷链设备进行温度监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输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血液在临床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但血液从献血者到用血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远,数量规模大,转运、冷链要求高。因此,为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为运输血液提高有力保障,该文结合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对血液运输方式的选择、冷链控制及经长途运输后影响红细胞质量因素进行分析,以对输血医疗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对血液从医院入库到患者输注全过程提供冷链保障并进行实时监管,保障血液储存质量和患者输血安全。方法研发便携式医用血液保存箱,对血液物流转运过程提供冷链保障;构建智慧冷链监控系统,对血液在输血科内部储存、输血科至病区物流转运、血液在病区暂存全流程进行温度采集和监控,将温度数据上传至冷链监控云平台;将医院HIS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临床输血移动护理APP系统,与智慧冷链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对接,共享云平台温度数据,实时获取每1袋血液从入库到输注全过程的温度数据,存储于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可查询溯源。结果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运行后,保证了血液储存质量,临床护理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血液离开冰箱后30 min内输注)由原来的84.4%提升至98.8%(χ~(2 )=134.75,P<0.05);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应用后,可以实现临床不需要血液退回2次发放,2018年上半年输血科共回收临床退回血液近50 000 mL,避免血液浪费、节约了大量宝贵血液资源。结论医院全流程血液冷链监管体系的构建,保证了血液储存质量和临床护理血液输注时间符合率,同时实现血液回收避免了血液浪费,提升医院血液管理水平,对于保障输血安全和血库前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液制备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制备的关键控制点是指在血液制备程序运行过程中,对血液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关键步骤和关键环节。血液质量的保障依靠的是过程控制,而不是结果监控。因此,过程控制中设置和监控质量控制点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本血站血液制备过程的质量管理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血液制备管理体系的关键要求《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实施血液制备的质量体系,对血液制备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和方法加以控制,使每个工作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