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1年滨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应用《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版)》的临床体会。方法对17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9例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者占81.10%(145/179)。临床特点:皮疹,持续发热(部分病例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易惊、嗜睡、昏迷、肢体抖动,部分患儿伴呼吸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四肢无力;外周血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升高,心肌酶谱异常,高血糖。经降颅压、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少数病例应用激素等对症治疗,痊愈出院177例,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后遗症者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多为EV71感染,均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及时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甘露醇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危重症患儿及时行机械通气,积极维护各重要器官的功能,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以便早期识别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方法 选取我院2012-2013年儿科病区临床早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0例,随病情进展分为3组.A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组患儿42例;B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组患儿28例,C组为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0例.分别检测3组患儿血常规及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并监测其发热程度、血压、心率、呼吸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结果 A、B、C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发热程度、热程、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3、3.62、4.83、3.65、6.72、3.74,P均<0.05);同时伴有明显食欲减退、呕吐、腹泻消化道症状和易惊、肢体抖动、嗜睡神经系统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0、5.75、4.86、3.58、3.42、4.35,P均<0.05).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如热度高、热程长,心率、呼吸偏快、血压偏高,伴有食欲减退、呕吐或腹泻和/或伴有易惊或肢体抖动、嗜睡症状,进一步发展为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早期筛查,判断手足口病可能形成重症的危险因素,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011年5—9月收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早期临床特征的不同。结果普通病例211例,重症病例65例,对两组病例进行比较:年龄6个月至3岁(X2=4.8),皮疹稀少(x2=15.5),体温39℃以上(X2=14.1),血压升高(x。2=10.1),精神萎靡、嗜睡(x2=6.0),易惊、肢体抖动(x2=36.0),呕吐及食欲差(x2=7.0)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年龄越小尤其在6个月至3岁、皮疹稀少或不典型、高热39℃以上或持续不退、血压升高、精神萎靡、易惊及肢体抖动、呕吐、饮食差等均可构成手足口病早期危险因素,应给与早期识别并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型EV71型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595例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非危重型557例患儿作为非危重组,危重型38例患儿作为危重组,分析危重型患儿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典型皮疹、心率异常、有肢体震颤、有嗜睡萎靡、胸片异常、血糖升高是危重型EV71型手足口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对于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如存在不典型皮疹、心率及胸片异常、神经系统异常症状、血糖升高,提示患儿病情有进展为危重型,应尽早针对以上危险因素给予干预性护理,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临床表现、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9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年龄多在3岁以下;病原以EV71为主;最常出现的神经系统表现有精神差、呕吐、惊跳、肢体震颤,其他严重表现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末梢循环不良、呼吸增快及节律异常,外周血WBC增高,血糖明显升高。其中,EV71感染在3岁以内发病率更高,但其感染患儿的性别、发病季节和非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患儿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另外,EV71感染虽危重症发病率高,但其危重症临床表现与其他危重症患儿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除常规治疗外,49例患儿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放弃治疗,余均好转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肢体瘫痪、继发性癫痫及明显的智力落后。结论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及早进行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手足口病危重症者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早期发现正确治疗为抢救成功的必要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二年机械通气治疗的1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EV71感染9例(69.23%);5岁以下患儿12例(92.31%);1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疹、心率增快、呼吸节律及频率改变、精神萎靡或嗜睡;10例(76.92%)有四肢末梢循环,9例(69.23%)血压升高;10例(76.92%)白细胞升高,11例(84.62%)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11例(84.62%)CD3+细胞下降,12例(92.31%)CD3-CD19+细胞升高;10例(76.92%)脑脊液细胞数异常,以单核细胞为主。所有病例均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7例痊愈出院,3例留有迟缓性软瘫出院,随访一年多2例在半年内恢复,1例左上肢近端肌力未能恢复准备手术治疗,3例死亡(入院前即有肺出血,均在入院24h内死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大多由EV71引起,除发热和皮疹外,可伴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白细胞升高尤其中性粒细胞比值增高,高血糖,肝脏受损,CK—MB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都是危重症的实验信号,密切监测循环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仔细评估心肺等功能并早期机械通气,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和延长吸气时间能有效提高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抢救成功率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小儿手足口病并发症20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院儿科病房2008—05—01/2008—08—31诊治了200例手足口病,现对其引起的并发症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13例,女87例,年龄4月龄~7岁,其中〈1岁88例,1~3岁92例,4~7岁20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其中伴发热者112例,伴咳嗽者20例,伴精神差、头痛、嗜睡、呕吐或肌跃性抽动等神经系统症状者9例,查体可有颈部抵抗感、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患儿人院后均常规做心电图、心肌酶、免疫球蛋白、胸部x线片等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168例重症、危重症手足口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168例患儿多有发热、手足口等部位皮疹、呼吸及神经系统异常等表现;部分患儿病情进展迅速,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嗜睡、精神差;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较低或较高,危重症患儿均有血糖升高,多伴有肝功能及心肌酶、X线片异常;均给予抗病毒、改善呼吸、循环等治疗,危重症患儿给予降血糖、降颅压、静脉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3例予机械通气,6例死亡,9例放弃治疗。结论: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情凶险,进展迅猛,死亡风险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能对阻止重症病例向危重状态发展和降低危重病例病死率有益。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系统损害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早期特征,以期早期发现干预。【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入院时无神经系统异常,后来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2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A组)的早期资料与同期病房收治的来自同一地区的107例普通病例(B纽)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儿年龄均小于3岁,小于2岁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A组持续发热、呕吐和白细胞计数、血糖、ALT、CKMB升高的比例均高于B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相比较,年龄小(且多小于2岁),高热不退,神经系统症状都出现于发热后3~4d,皮疹不典型,呕吐,白细胞升高,血糖升高,ALT升高的比例均高于普通组,上述特点对重症病例有早期顸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早期危重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对早期危重病例的特征进行评价。结果:早期危重病例以发热、精神差、抖动、呕吐,心率、呼吸增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较多见;有无脑炎征象患儿比较,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早期危重状态可能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调查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河源市人民医院确诊的手足口病52例重症患儿和113例普通型患儿48h内的早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患儿比较,年龄、热程、发病48h内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EV71阳性、脑电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呼吸、心率、血压、肺部啰音、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示早期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阳性是重症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高危因素。结论早期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血糖升高、EV71感染是重症手足1:7病早期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685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3月—2012年7月本院68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免疫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影像学检查、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转归的特点。结果 685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58.0%)、皮疹(100.0%)、流延(89.4%)、口痛(45.4%)等为主;体征以精神萎靡(25.5%)、嗜睡(6.6%)等为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脑脊液异常率分别为26.7%、10.7%、12.4%;EV71-IgM、EV71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5.5%、60.0%;胸片、头颅及脊髓MRI异常率分别为0.3%、4.5%。临床分型为普通86.1%、重型13.4%、危重型0.4%。治疗后死亡2例,683例痊愈。结论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普通型患者居多,部分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而发展成重型,少数可进展为危重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危及生命。早期识别重型病例和及早正确干预是减少危重型患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为控制及有效治疗HFMD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1月至7月HFMD住院患儿详尽的临床资料893例,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93例HFMD患儿中,24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IgM阳性,102例(41.0%)为HFMD普通病例,147例(59.0%)为重症病例;644例HFMD肺炎支原体IgM阴性,463例(71.9%)为HFMD普通病例,181例(28.1%)为重症病例。249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年龄分布3~6岁78例(31.3%),母乳喂养151例(60.6%),人工喂养98例(39.4%);126例(50.6%)最高体温超过39℃,209例(83.9%)热程大于3 d,152例(61.0%)病程大于10 d,138例(55.4%)呕吐,104例(41.8%)嗜睡,196例(78.7%)反复易惊,151例(60.6%)频繁肢体抖动,8例(3.2%)呼吸困难,147例(59.0%)病理征阳性,158例(63.5%)EV71阳性,与肺炎支原体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D重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疾病进一步加重有关,建议早期监测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积极予以抗支原体感染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方法】将106例肠道病毒EV71阳性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为A组(重症组,n=0)、B组(危重症组,n=17)、C组(死亡组,n=19)三组,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结果】①入院时三组患者的平均体温均在(39±0.68)℃左右;②表现为惊跳、抽搐的神经系统受累早期症状发生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嗜睡的发生率,危重组及死亡组显著高于重症组(P〈0.05),死亡组意识改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呼吸系统症状中,出现呼吸急促、粉红色泡沫痰者危重症组、死亡组显著高于重症组(P〈0.01),且死亡组亦显著高于危重症组(P〈0.01);循环系统症状中,心率增快者危重症组与死亡组明显高于重症组(P〈0.05),血压变化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危重症组、死亡组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FPG)显著高于重症组(P〈0.01);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者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惊跳、抽搐、神志改变,呼吸急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心率增快,白细胞及血糖升高的手足口病患儿需重视病情,及早发现及干预对提高治愈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制定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早期识别小儿手足口病危重病例,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方法 以PCIS为基础,结合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常见的高热和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自行设计了“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病例(A组,88例)的资料,评估了该评分法的效度、可信度.并将该评分法前瞻性地应用于201 1年5月至2013年10月所有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B组,118例),根据评分结果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和监护措施.最后将前3年(A组)与后3年(B组)患儿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评分法的分值与临床患儿实际病情严重程度一致性较好.AB 2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组病例在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方面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法”能较好地评估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临床早期应用该评分法能较客观地评估手足口病患儿,以便及时发现危重症病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与监护措施,对于提高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总结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的临床特征,为及早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0年1~12月共收集病例48例,其中93.75%(45/48)的患儿年龄在3岁以下;100%发热;3例患儿皮疹不典型;辅助检查89.58%(43/48)白细胞计数增高,81.25%(39/48)血糖增高,85.42%(41/48)脑脊液异常,EV71核酸抗体检测阳性率为82.76%。结论:及早识别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高危因素,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陈潇潇  林海江  常玥 《疾病监测》2012,27(7):545-547,561
目的 了解浙江省台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州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危险因素。 结果 97.10%的重症病例5岁,男性多于女性,散居儿童重症病例构成比高于其他人群;全市9个县(市、区)均有重症病例报告;5-6月为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精神状态差、呕吐、EV71阳性是手足口病重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应在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地区,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早期监测手足口病重症危险因素,及时对症治疗,以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原因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疗效.方法 31例为无尿或少尿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NYHA分级Ⅳ)患者,均给予床旁CVVH治疗,1次/d,每次6~10 h,治疗前、后测定肾功能(BUN、Cr)、电解质(K+、Na+、Cl-)、肝功能(AST)、左心室射血分 数(LVEF)、平均动脉压(MBP)、心率.每天记录进出量.结果 24例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中9例肾功能 完全恢复正常,生存率达77.42%(24/31).1例因故终止治疗,6例1周内死亡.结论 对于无尿或少尿的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药物治疗同时行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的综合治疗,可取得明显疗效,降低病死率,是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9.
谢皓空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68-2170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326例,其中未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者159例(A组),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者167例(B组)。比较观察两组的生命体征恢复至正常所需时间及临床治疗的有效率。【结果】B组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1)。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1%,显著低于B组的94.6%(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联合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可有效的阻断疾病的发展,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其无创性及有效性易为患方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