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67例老年COPD患者,其中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COPD)患者82例(SCOPD组),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患者85例(AECOPD组)。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D-二聚体水平、肺功能相关指标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对老年AECOPD的诊断价值。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8个月的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高水平、低水平D-二聚体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AECOPD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COPD组(P<0.01);而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均显著小于SCOPD组(P<0.05)。老年COPD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指标FEV1(r=-0.87,P=0.03)、FVC(r=-0.75,P=0.02)、FEV1/FVC(r=-0.94,P<0.01)、FEV1 pred%(r=-0.63,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D-二聚体对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02,95%可信区间(CI)为0.732~0.864]。高水平D-二聚体老年COPD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高于低水平D-二聚体老年COPD患者,中位生存期小于低水平D-二聚体老年COPD患者(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显著负相关。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AECOPD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皮下注射,疗程1周,观测2组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AECOPD患者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的动态变化,以及上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2例AECOPD患者入院时、入院治疗1周后、出院前的PCT、Hs-CRP、D-二聚体、FIB水平,并收集60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上述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AECOPD组患者的入院时PCT、Hs-CRP、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治疗1周后,PCT、Hs-CRP、D-Dimer、FIB的水平显著下降;至出院前,上述指标均降至最低水平(P0.05)。结论动态监测AECOPD患者的PCT、Hs-CRP、D-二聚体、FIB的变化,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治疗效果的监测、疾病的预后等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小细胞肺癌(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4例SCLC患者(SCLC组),7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肺良性疾病组),60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分析D-二聚体及FIB与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SCLC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SCL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泛性SCLC(ED-SCLC)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SCLC(LD-SC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与SCLC患者吸烟、肿瘤累及部位、最大肿块直径、远处转移有关(P0.05);FIB水平与SCLC患者肿块数目、病理分型、远处转移有关(P0.05)。SCLC治疗有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和FIB水平较放疗和化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稳定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前后D-二聚体和FI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组患者放疗和化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放疗和化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FIB可作为SCLC辅助诊断、病情监测、放疗和化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凝血功能(PT、APTT、TT、Fib、D-二聚体)在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01—2018-10期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05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划分为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组(A组,274例)和稳定期COPD组(B组,131例),再另取同期204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C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ECOPD患者NLR与WBC、Fib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结果:①A、B组WBC和NLR明显高于C组(P0.05),而A组变化更显著,尤以NLR为甚;②A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但A、B两组间P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组和B组的APTT、Fib、D-二聚体均高于C组(P0.05),且A组变化更明显(P0.05);④AECOPD患者的NLR与WBC、Fib、D-二聚体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3、0.221、0.123)(均P0.05)。结论:NLR可作为潜在炎症指标,凝血功能异常反映血栓前状态,二者联合对于COPD患者的诊疗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00-601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在心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将其分为冠心病心绞痛组72例、急性心梗组65例、脑梗组63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四组研究对象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性。结果冠心病心绞痛组、急性心梗组、脑梗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三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心脑血管病患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心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同组存活患者(P0.05)。结论心脑血管病患者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对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可实现对患者疾病以及病情的初步诊断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4):3284-3285
分析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血浆D-二聚体较高的孕产妇出现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选取妇产科收治住院的60例D-二聚体高并重度妊高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对照组)与硫酸镁加低分子肝素钙(LMTH,观察组)各30例。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DVT的发生率。两组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见DVT病例发生,对照组发生DVT 4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危孕产妇剖宫产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够有效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从而预防下肢DVT形成,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意义。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124例AECOPD患者肺动脉收缩压(PASP),据此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及轻度、中度、重度PH组,采取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指标,经由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以体检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 AECOPD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AECOPD合并不同程度PH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PH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和轻度PH组(P0.05),病死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FIB、D-二聚体等凝血相关指标对AECOPD继发PH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POD)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CRP)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104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均进行D-二聚体和CRP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CRP、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第3天、第5天和出院末时,死亡组CRP、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CRP持续升高提示AECOPD患者预后差,故D-二聚体和CRP水平可以反映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高凝状态患者行抗凝治疗,观察疗效,探讨机制.方法:Ⅳ级AECOPD伴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增高和D二聚体增高者随机分为抗凝组和对照组,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 IU/d×5 d,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检测血浆vWF、D二聚体、血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结果:抗凝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vWF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白细胞计数下降(P<0.01)、动脉血氧分压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WF水平、血浆D二聚体浓度、动脉血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下降(P<0.01),但改善程度与抗凝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Ⅳ级AECOPD患者伴高凝状态患者的血浆vWF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及动脉血氧分压,减少住院时间,对急性加重期的控制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学平  陈途  陈鑫  李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3):1643-1644,1647
目的探讨4项常见检测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COPD及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各60例,同时设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进行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脑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检测,对4项指标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价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WBC、D-D、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BNP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及COPD组相比较,AECOPD组CRP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3项检测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CRP、pro-BNP和D-D的检测,在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具有不同应用价值,是诊断和评估COPD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卵巢癌患者中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浆D-二聚体、Fbg、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6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同期卵巢良性肿瘤患者45例(良性肿瘤组)及健康体检者42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各组空腹血血浆D-二聚体、Fbg、CA125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卵巢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Fbg、CA12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除CA125明显升高外,血浆D-二聚体和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二聚体、Fbg、CA125水平与卵巢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分期越高,其水平也越高;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Fbg、CA125在卵巢癌中明显升高,并与恶性程度相关,可以作为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癌临床分期、分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比浊法检测54例不同临床分期及Edmondson病理分级肝癌患者(肝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4例(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临床分期增高,肝癌组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各分期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分级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肝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肝癌Edmondson病理分级无相关性.动态观察肝癌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肝癌的分期及病情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炎症介质等影响.方法 7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a、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中医证侯疗效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水平无改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显著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抑制外周血浆炎症介质及D-二聚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控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接诊的95例疑似急性缺血性肠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例行体检的健康人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肠病的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第1、7、14天的D-二聚体水平差异,同时对比两组起始白细胞水平、大便潜血情况差异,计算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依据血浆D-二聚体结果,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肠病阳性患者74例,阴性患者21例,采用肠系膜下动脉血管造影CT检测及多层螺旋CT检查确诊共有80例阳性患者、15例阴性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灵敏度为88.75%、特异度为80.0%。(2)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天D-二聚体水平、白细胞数、大便潜血阳性率分别为(5 480.12±876.32)μg/L、(17.37±2.21)×10~9/L、81.3%,远远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入院第1、7、14天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D-二聚体检测在早期诊断急性缺血性肠病方面具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备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比率(N%)及D-二聚体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不小于75岁的住院AECOPD患者共128例,根据PCT水平分为PCT0.05ng/mL组及PCT≥0.05ng/mL组,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检测其血清PCT、N%及D-二聚体,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CT0.05ng/mL组患者N%及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PCT≥0.05ng/m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N%(r=0.789,P=0.006)及D-二聚体(r=0.695,P=0.034))均呈正相关。结论高龄AECOPD患者PCT水平越高,其N%、D-二聚体水平也越高,三者之间具有一致性,故指标联合检测更有利于高龄AECOPD早期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及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方法:COPD患者41例,COPD合并肺动高压患者49例,健康者24例,全部检测血沉(ESR)、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水平(D-dimer),进行统计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沉、红细胞压积、D-二聚体水平相关性以P值<O.10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OPD患者的ESR较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和健康时照组明显升高,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ESR也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HCT、D-二聚体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组较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COPD组也高于对照组:(2)HCT和D-二聚体与肺动脉收缩压成正相关(γ=O.286,P<O.05;γ=O.233,P<O.10),ESR和肺动脉收缩压无明显相关(γ=-O.195,P>0.10).结论:在COPD发展至肺心病的过程中,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HCT相对较高,ESR相对较慢,提示肺心病缺氧时间相对长;HCT和D-二聚体与肺动脉收缩压正相关,提示高凝是导致肺心病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医学》2001,32(12):722-723
目的研究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组)治疗前后、30名健康人(对照组)以及部分复发病例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 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 有效组10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缓解与复发呈动态变化.结论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判断疗效及预测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0例APL住院患者作为APL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APL组分为治疗前、治疗后3、8、16d、缓解组,检测各组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开始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明显高于缓解后(P0.05)。结论在APL治疗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疾病控制、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