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空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半侧空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右后顶叶皮层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视觉空间忽略患者以自身为中心参考框架成分和非自身为中心参考框架成分的影响。方法:20名右侧半球脑卒中后左侧视觉空间忽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行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自身为中心成分(线段二等分)、非自身为中心成分(缺口探查)行为学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线段二等分偏侧化评分和左侧缺口圆标记错误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和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对照组以上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后顶叶皮层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视觉空间忽略患者不同参考框架下成分均有促进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60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rTMS组)和假刺激组(S-rTMS组),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汉化版)听理解维度和简式Token测验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听理解功能评定。对纳入的部分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采用Re Ho方法对扫描后的图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对比,rTMS组患者WAB听理解维度及简式Token测验得分均有显著提高,且改善幅度较S-rTMS组患者显著增高。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结果为:Re Ho分析发现rTMS组患者右侧半球多个脑区ReHo值下降,功能连接发现部分颞叶大脑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常规言语训练可通过抑制右侧半球颞顶叶多个脑区激活从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2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低频rTMS刺激组(简称rTMS组)和联合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言语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rTMS组的基础上辅以AOT治疗。经颅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Hz。AOT为患者佩戴VR眼镜,观察180个词汇的口型以及动作视频,同时进行复述。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及改善情况,采用实用语言交流能力检查表(CADL)评价治疗前后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并计算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经过4周治疗,2组CRRCAE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联合组各项分值均更高于rTMS组(均P<0.01),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rTMS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经颅磁刺激进行了磁场强度分布的测试,分为3个方面,即分别对经颅磁刺激轴向和径向磁场强度的分布及在有效刺激区内的磁场最强圆周上磁场强度分布矢量值进行测试.在对毒品依赖者的康复实验中,将经颅磁刺激具体应用到对毒品依赖者进行治疗的实验测试中.磁刺激前,要记录毒品依赖者的脑电图,同时给患者不同的毒品图片进行视觉刺激.随后进行1个疗程的经颅磁刺激.之后,再用与第1次相同的视觉刺激序列,给患者看与经颅磁刺激治疗前相同的毒品图片,并记录患者的脑电数据,将前后2次的脑电数据经过一定步骤的处理后,将得出的刺激前后的N270波幅和潜伏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经颅磁刺激刺激后毒品依赖者的N270振幅会有明显的降低,潜伏期会缩短,并且吸毒患者异常脑区的脑功能有所变化.毒品依赖者大部分存在差片的电极位于人的大脑的额叶区、顺叶区、顶叶和枕叶区,因此可以预测其大脑的额叶、颞叶、顶叶和枕叶可能受到海洛因的损害,该区域脑功能异于正常人.经过1个疗程经颅磁刺激刺激后,毒品依赖者的N270振幅和潜伏期都更接近正常人.因此,经颅磁刺激治疗对于海洛因依赖者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下降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及对照组各20例,3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分别给予高频rTMS(10Hz)、低频率rTMS(1Hz)、伪刺激,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洛文斯顿认知成套测验(LOTCA)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3组MoCA和LOT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高频磁刺激组2项评分高于低频磁刺激组(均P<0.05)。3组与治疗前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低频磁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均P<0.05),波幅均明显升高(均P<0.05);高频磁刺激组P300潜伏期较低频磁刺激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和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能改善脑外伤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且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7.
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治疗偏侧忽略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连续数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的治疗中是否产生了累积效应,探讨累积效应是否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偏侧忽略的重要机制。方法:将12例偏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10天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两天对这12例患者用线段划消和直线二等分测试进行评估,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忽略症状的变化趋势。结果:rTMS的治疗效果和治疗时间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治疗组线段划消测试的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r=-0.659;直线二等分测试中r=-0.606。对照组线段划消测试评估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直线二等分测试结果和治疗时间之间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累积效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的累积效应在对偏侧忽略患者症状的改善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脑电图引导的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以及刺激不同位点对疗效的影响。 方法:于2004-12/2005-12选择两所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就诊的6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严格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处理方式与刺激位点不同共分为4组。其中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1配比),按照刺激位点[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双侧顶叶]不同又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分两组,分别为额叶治疗组、顶叶治疗组,额叶对照组和顶叶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设计。刺激频率依据每位患者脑电图的主频值而定,强度为每位患者运动阈值的80%,经颅磁刺激或模拟经颅磁刺激都将磁极安放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每次治疗20min(20小节,每小节1min,连续刺激4s,间歇56s),治疗5次/周,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定。治疗2周后的阳性/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减分率=[ln(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治疗2周后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治疗前阳性/阴性症状评分)-ln(7)]。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总体进步分7级:0:未评;I:进步非常明显;2:进步明显;3=稍有进步;4=无变化;5=稍有恶化;6=明显恶化;7=恶化非常明显。 结果:在67例患者中,完成2周治疗的患者63例,脱落4例(5%)。其中,额叶治疗组有3例,顶叶治疗组有1例。①治疗组治疗后的阳性症状改善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的阴性症状改善程度差异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治疗组治疗2周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显著性[(3.3&;#177;0.9),(3.6&;#177;0.7)分,t=-1.344,P=0.184]。③刺激双侧背外侧前额叶或双侧顶叶皮质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无差异。④除1例患者因出现精神兴奋性增强而退出治疗外,未观察到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其优点是无创、安全、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局部一致性(ReHo)分析方法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的脑功能影像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5例aMCI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观察组行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频率10 Hz,80% RMT,每次400个脉冲,5次/周,共治疗4周;对照组仅将磁刺激线圈垂直置于颅骨表面行假经颅磁刺激治疗,其余仪器设备、刺激位点、强度及频率等与观察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行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采集,比较治疗前后aMCI患者大脑ReHo值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4周rTMS治疗后的MoC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 )。fMRI检测结果显示,与组内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右侧额中回脑区的ReHo值显著增加(P<0.05 ),而对照组治疗后右侧额中回和左侧楔前叶脑区的ReHo值显著降低(P<0.05 )。 结论 高频rTMS可以提高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使认知相关脑区神经元间的自发活动更趋于同步化。  相似文献   

10.
正无创、无痛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是经颅磁刺激的一种应用方式,rTMS因其重复、连续、有规律的刺激会对大脑产生一种持续长时程的后续影响~([1]),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了一种治疗手段~([2—4])。在近年来的临床治疗中发现rTMS改善认知障碍的疗效确切~([5]),而且在基础动物实验中也发现rTMS可以提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explore long-term effects on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of low-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 over the unaffected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DESIGN: Uncontrolled pilot study.SUBJECTS: Two chronic-phase patients with left-sided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from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Six rTMS sessions were undertaken for 2 weeks. Each session included 900 stimuli applied over P5 at an intensity of 95% motor thresholds and a frequency of 0.9 Hz. The 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 either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or the Revised Hasegawa Dementia Scale, Brunnstrom Recovery Stage, and Barthel Index were evaluated at 2-week intervals until 6 weeks after rTMS sessions.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was performed 2 weeks before and after rTMS.RESULTS: 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 scores improved remarkably, especially from 2 to 4 weeks after rTMS sessions. At 6 weeks, Behavioural Inattention Test scores still remained above pre-rTMS levels. Other clinical evaluations as well as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during the study.CONCLUSION: In this small pilot study, low-frequency rTMS over the unaffected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decreased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for at least 6 week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改善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1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 (FMA)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估下肢运动功能;对股直肌、股外侧肌及半腱肌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并用改良Bathel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FMA-LE、ADL及sEM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FMA-LE、ADL及sEMG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低频rTMS能改善恢复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60例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脑卒中 USV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行为学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重复 rTMS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直线二等分试验、线段划消试验、字体抄写试验、画钟试验、平面图形临摹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USN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 USN 程度及运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 rTMS治疗脑卒中后 USN症疗效显著,可以使患者的 USN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r 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右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100%,刺激时间50 s,刺激间歇5 s,连续刺激1 500次),对照组使用伪刺激治疗(刺激部位、频率、时间、间歇、次数都同治疗组,有振动声音,但不产生磁场效应),2组均1次/d,连续2周。对2组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经r TMS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多导睡眠监测显示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及觉醒时间均明显少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1)。结论:r TMS可有效缩短入睡潜伏期,减少觉醒次数并缩短觉醒时间,延长深睡眠时间,可改善睡眠结构,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r 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治疗效果,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1H-MRS)对于该疗效的评价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73例,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 准第3版,以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高频刺激组(24例),低频刺激组(24例),假刺激组(25例)。前2组 分别接受rTMS高频刺激和低频刺激治疗,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4周后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检查,假刺激 组给予和高频刺激组相同频率的声音,但是没有磁刺激,并在治疗4周后给予1H-MRS检查,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结果 ①治疗后,高频刺激组HAMD评分(13.5±1.6)分和低频刺激组(13.1±1.7)分降低,两组之间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但两组与假刺激组(16.3±1.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假刺激组HAMD评分改善不显著。 ②治疗后,3组患者之间双侧额叶、丘脑和海马的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rTMS高频和 低频刺激均能改善PSD患者抑郁状况,未发现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肌电生物反馈(EMGBFT)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及其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45名,随机分为3组(A、B、C),每组患者各15名。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另外给予EMGBFT治疗,C组另外给予低频rTMS联合EMGBFT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和第8周随访时进行改良Ashworth分级、表面肌电图(sEMG)、上肢Fugl-Meyer评定法(U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治疗4周时,3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sEMG、UFMA和MBI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评估指标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随访时A组患者各项评估指标较第4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患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提高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脑仿生电刺激及其序贯治疗脑外伤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的脑外伤PVS患者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并随机分为3组:rTMS组(24例),予高频rTMS治疗;脑仿生电组(23例),予脑仿生电治疗;rTMS与脑仿生电联合组(简称联合组,26例),先高频rTMS治疗后立即给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查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结果:治疗4周后,3组CRS-R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联合组CRS-R评分均高于脑仿生电组、rTMS组(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EEG、BEAP、SEP分级整体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联合组较脑仿生电组、rTMS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3组患者BEAP、SEP潜伏期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BEAP、SEP潜伏期均低于脑仿生电组、rTMS组(P<0.05)。结论:高频rTMS、脑仿生电刺激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脑外伤PVS患者的意识及其脑电生理,且二者序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