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联合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连云港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方法 2016年1~12月连云港市采集33 776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2次HIV血清学ELISA检查,2次ELISA检查无反应性标本行1次NAT检测,ELISA或NAT筛查反应性标本送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使用Westtren Blot(WB)确认。结果 33 776例无偿献血标本中,ELISA法或NTA法筛查HIV反应性无偿献血标本50例,其中6例经WB确诊抗-HIV阳性,抗-HIV阳性率为0.178‰,其中2016年1~6月、7~12月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125‰、0.224‰。血站筛查的抗-HIV阳性的献血者中,抗-HIV阳性献血者男性占76.0%,30岁献血者占56.0%,初中及以下学历献血者占64.0%,工人和农民占32.0%,首次献血者占84.0%。结论该市中心血站筛查的抗-HIV阳性无偿献血者以青年、男性、低学历、工人和农民为主;2次ELISA法和1次NAT筛查血液标本,可尽量缩小窗口期感染的风险,最大程度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病毒核酸检测(NAT)对提高南京地区HIV检出率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9月207 35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 ELISA和NAT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而NAT检测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随访追踪。ELISA检测有反应性(包括随访追踪检测有反应性)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检测。结果 207 354份标本HIV ELISA检测有反应性共195份,有反应性率为0.940‰(195/207 354),NAT检测有反应性共35份,有反应性率为0.169‰(35/207 354)。检出3份ELISA无反应性而NAT有反应性标本,对应献血者随访追踪血液标本均呈ELISA有反应性。所有ELISA有反应性标本经CDC确认有35份标本呈HIV抗体阳性。ELISA检测后HIV窗口检出率为1∶69 118(3/207 354)。结论病毒核酸检测可提高HIV检出率,增加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LISA检测的灰区设置以及如何利用检测值/临界值(S/CO比值)对献血者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对48 466份无偿献血者标本检测结果中双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241份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试验的反馈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灰区调整前后,抗-HIV的检测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IV检测双试剂有反应性的46份标本中,确证阳性39份,确证阴性5份,不确定2份。195份单试剂检测呈反应性的标本中,确证阴性192份,不确定3份。确证阳性标本的S/CO值明显高于不确定和阴性标本的S/CO值。结论根据ELISA筛查反应性不同强度(S/CO比值高低)的确证结果合理设置灰区范围,有助于献血者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青岛地区献血者HIV检测情况,探讨减少一遍ELISA检测及实施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方法 对2012年9月13日~2013年6月1日期间的献血者标本,应用两种ELISA试剂检测HIV抗原/抗体,并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进行核酸检测,将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送至市疾控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HIV确认.结果 ELISA方法共检出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确认试验阳性13例,确认试验阴性77例,假阳性率85.56%(77/90),确认阳性者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HIV抗原/抗体非反应性标本经NAT检测无一例HIV RNA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标本90例,经NAT检测HIV RNA反应性标本13例,全部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标本.结论 NAT与HIV确认试验有很好的符合性,开展NAT检测可以减少1遍HIV ELISA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标本的病毒载量水平及无偿献血人群HIV的携带状态,为评估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风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8年国内25家血站HIV筛查反应性(R)的血浆标本683(人)份,根据HIV反应性类型分为ELISA双试剂反应性组(ELISA R-R)、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组(NAT R),ELISA单试剂反应性组(ELISA R-NR),使用电化学发光试剂法做HIV抗原抗体检测,使用核酸定量试剂做HIV RNA定量检测,核酸定量检测低于检测下限(80 IU/mL)的标本以WB法确认。结果本组无偿献血者筛查R标本中,1)HIV确认阳性率为27.1%(185/683),确认阳性样本ELISA R-R标本占89.2%(165/185),ELISA NR-NR+NAT-R占8.1%(15/185),ELISA R-NR占2.7%(5/185),3(种)组病毒载量(IU/mL)分别集中在10~(4.605±0.047)、10~(3.472±0.328)和10~(5.196±0.655)(P0.05);HIV窗口期标本病毒载量(IU/mL)10~5者占20.0%(4/20),其中2例来自ELISA R-NR组,2例来自NAT R组;30.0%(6/20)为10~4者,其中2例来自ELISA R-NR组,2例来自NAT R组;其余50.0%(10/20)为10~1—10~3者,其中1例来自ELISA R-NR组,剩余9例来自NAT R组。2)在HIV确认阳性者中发现3名疑似HIV精英控制者(ECs)。结论我国无偿献血者中HIV ELISA R-R感染者病毒载量较抗原抗体窗口期感染者高;HIV窗口期感染者中多为低载量病毒感染者。疑似HIV ECs的发现揭示我国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态日益复杂多样化,需要加强对血液筛查实验室检测质量的管理,探究更合理的HIV筛查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新余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方法采用两种ELISA法筛查试剂进行抗HIV检测献血者标本24739例,反应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单试剂筛查为反应性的标本和阴性标本同时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调查HIV确认阳性者职业和年龄的分布。结果筛查反应性标本20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阳性3例,确认不确定4例,确认阴性13例,单试剂筛查为反应性的标本和阴性标本核酸(定性)检测均为阴性。18~25周岁献血者初筛阳性率为50%,确认阳性3例,确认不确定例数为2例。结论在进行无偿献血者招募时对特定年龄段和特定人群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和经输血传播病毒相关知识的宣传,采集低危固定献血者的血液,最大限度的降低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LISA法的HIV筛查实验灰区设置的必要性。方法将2012~2016年献血者初筛有反应性的标本送HIV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初筛结果按S/CO值区间分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共检测献血者标本165 189例,双试剂或单试剂双孔复查有反应性上报HIV确证实验室630例,其中确证阳性96例;索林试剂初筛有反应性标本514例,115例S/CO值位于0.8~1.0区间的确证结果均为阴性;金豪试剂初筛有反应性标本239例,17例S/CO值位于0.8~1.0区间的确证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法的HIV筛查实验没有必要设置灰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排除HIV血清学筛查中的假阳性献血者,探讨HIV血清学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条件。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大连市血液中心常规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NAT)无反应性、HIV血清学反应性且不被免疫印迹法(WB)确证的献血者做归队复查。复查方式同血液筛查,但血清学检测不设"灰区"。结果共筛查出HIV血清学反应性且确证阳性83例,流行率为0.43‰(83/192 065),其中第3代ELISA漏检4例(漏检率0.2/万),第4代ELISA漏检2例(漏检率0.1/万);ELISA试剂设置"灰区"的特异性低于取消"灰区"的特异性(特异性差D的95%可信区间:第3代试剂0.06‰-0.17‰,第4代试剂0.18‰-0.32‰);研究期间归队复查献血者68人,归队检测总次数为112次,单次归队复查的时间跨度为47-867(中位数194)d,单人归队的时间总跨度为89-908(中位数373)d。41人仅做了1次复查,合格率为70.73%(29/41);14人做了2次复查,合格率为57.14%(8/14);10人做了3次复查,90.00%(9/10);3人做了≥4次复查,合格率为33.33%(1/3)。归队反应性标本的确证试验全部为阴性。结论采用NAT和第4代ELISA联合检测模式同时取消HIV血清学检测的"灰区"可以减少血液筛查及归队检测中的假阳性,利于更多的献血者归队;血清学HI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标准宜为每次复查间隔时间≥3个月,2次复查合格者即可再次献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假反应性献血者的追踪检测,探讨灰区保留意义以及适用于基层血站的归队检测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单试剂反应(含灰区)无偿献血标本712例,按ELISA检测结果把标本分成灰区组及单试剂反应组。经过6个月以上的屏蔽期,对召回的献血者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NAT单检及确证试验确认。结果初次ELISA检测中,经NAT(或TPPA)确认后,HBsAg、抗-T P的灰区组与单试剂反应组之间假反应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HCV在两组间假反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以上屏蔽期的拟归队检测中,灰区组213例中的1例NAT反应但不被确证试验证实,单试剂反应组268例中的3例NAT反应性且确证试验阳性。结论在当前普遍开展核酸检测的检测模式下,仍保留灰区设置,致使假反应性标本比例增高,导致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抗-HIV检测情况,为检测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本血站2007-2015年未开展核酸检测之前的HIV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007-2015年HIV检测判为不合格比率为0.783%,2种试剂或者其中1种试剂检测结果 S/CO值≥1送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确认阳性率为0.077%。结论本站无偿献血者HIV检测不合格比例远大于确认阳性占检测总数比例,灰区设置范围过大,双孔复核判读规则缺乏依据,检测结果处灰区的血液报废过多,献血者流失较大,低危招募血液无明显效果,血站亟待研究检测判定及血液招募策略,合理设置HIV检测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血液检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1年7月-2012年12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67 076份进行ELISA筛查,对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201全自动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系统,对每6人份混样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的3项联合检测,无反应性直接判定为NAT阴性,有反应性的进行拆分试验,拆分后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分项确证实验。结果 67 076份无偿献血标本中,经ELISA筛查HBsAg、抗-HCV和抗-HIV-1/2均无反应性和1种试剂有反应性的标本共66 592份,NAT检出8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28‰,对85例NAT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分项定量确证,其中70例为HBV DNA阳性,阳性率为82.35%(70/85)。结论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NAT检测可大大缩短HBV、HCV和HIV检测的"窗口期",降低因ELISA漏检而导致的输血后病毒感染发生率,将NAT检测与ELISA检测充分结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将更好地提高输血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电化学发光法HBsAg检测用于献血者HBsAg阳性确认的可行性,探索HBsAg ELISA的灰区设定条件和HBsAg阳性确认的替代方法,简化献血者归队的判定流程。方法以HBsAg电化学发光检测(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ssay,ECL)作为血液HBsAg常规筛查ELISA反应性的补充试验,并对HBsAg ECL反应性的标本进行中和试验(ECL)确证。联合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ECL、ELISA检测技术以及献血者的跟踪检测进行HBsAg的阳性确认。比较电化学发光中和试验和HBsAg ECL对HBsAg ELISA双试剂反应性(S/CO≥1)中的HBV DNA阳性的检出能力;比较不同检测流程在补充HBsAg ECL检测前后以及不同灰区界值的设定对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效果影响,以敏感度(Sensitivity,SEN)和阳性预期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表示;比较ELISA假反应性与确认阳性检出时S/CO值的分布差异。结果 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在本中心采集的192065份血液标本中检出HBsAg反应性821份,其中通过联合检测和献血者的跟踪检测估算出HBsAg确认阳性有160份。ECL对HBsAg ELISA双试剂反应性(S/CO≥1)标本的核酸检出显著高于电化学中和试验(P0.05);以HBsAg ECL作为HBsAg反应性的补充试验能够将各筛查流程的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PPV提高至92.6%-99.2%(P=0);2种HBsAg ELISA试剂各自假反应性与确认阳性检出时S/CO值的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S/CO≤2可作为假反应性的简化判定标准;随着灰区界值的降低,2种ELISA试剂对HBsAg确认阳性检出的SEN和PPV变化均存在1个平台区,S/CO≤1时ELISA1的此2个指标即处于其平台区,ELISA2则为S/CO≤0.8。结论 HBsAg ECL能够作为血液HBsAg筛查的阳性确认试验。以该方法得到的HBsAg阳性确认数据为依据可以简化ELISA假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的判定流程、合理地设定灰区。本研究采用的2种ELISA检测试剂其假反应性献血者的判定标准均可设定为S/CO≤2.0;ELISA1不宜设置灰区,ELISA2的灰区界值宜设为S/CO=0.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芜湖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情况,为完善献血招募策略和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有效数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芜湖地区全部无偿献血者中HIV筛查反应性标本,送检至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试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酶免试剂的准确性;通过ELISA检测最适临界值分析血清学灰区设置;比较确认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的初筛S/CO值,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送检75例HIV初筛反应性标本:确认阳性17例,17例不确定,41例阴性。4代抗-HIV ELISA试剂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3代试剂,在准确性上4代试剂更优于3代试剂;17例确认阳性标本均是双试剂反应性高S/CO值,其初筛S/CO值显著高于确认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初筛值(P<0.05),确认阴性和不确定结果的S/CO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芜湖地区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处于全国中等水平;血清学检测的灰区设置意义不大;应通过规范的献血前干预、灵敏的核酸检测技术和共享区域数据平台等措施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本市无偿献血HIV筛查及确认结果,为科学合理制定血液筛查策略,评估、选择血液筛查试剂、灰区设置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本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2月HI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的基本信息、2种ELISA检测试剂的S/CO值、核酸筛查及免疫印迹确认结果。结果本中心在此期间共检测标本231 832份,EIA+/NAT+标本185例,EIA+/NAT-标本382例,NAT+/EIA-标本4例。送EIA+标本479例到区疾控中心确认,确认阳性152例(均为EIA双试剂反应性),其中男性133例,女性19例,同时合并梅毒感染19例;确认为不确定的标本88例,其中双试剂呈反应性的标本5例,有3例核酸鉴别为阳性;确定阴性标本239例。114例EIA+标本经第3种EIA第4代HIV试剂和核酸筛查结果为:均呈反应性24例,上海科华和生物梅里埃双试剂呈反应性1例,上海科华单试剂呈反应性7例,上海生物梅里埃单试剂呈反应性21例,法国伯乐单试剂呈反应性61例。结论 1遍酶免加1遍核酸检测能更很好地避免HIV窗口期及完美控制者的漏检;在蛋白免疫印迹法(WB)和核酸检测确认阳性标本的检出上,EIA进口第4代HIV试剂相比第3代国产试剂,无明显优势,相反假阳性极高;HIV阳性无偿献血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且男男同性恋间的性传播尤为突出。加强高危性行为对血液安全(尤其是感染窗口期)的宣传,增加必要的前端筛查,让以体检为目的的高危性行为者主动放弃献血,建立以固定献血为主的献血招募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运用单样本核酸扩增检测技术(SS-NAT)对提高深圳地区HIV检出能力的效果,探讨SS-NAT对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的作用。方法采用Procleix Tigris单样本核酸检测系统和第三代、第四代两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对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采集的269 228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而SS-NAT有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IV鉴别试验,并对鉴别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所有ELISA或SS-NAT HIV鉴别试验有反应性的样本均送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做免疫印迹法(WB)确证试验。结果 269 228份样本HIV第三代ELISA试剂检测有反应性188份,有反应性率为0.698‰(188/269 228),第四代ELISA试剂检测有反应性340份,有反应性率为1.263‰(340/269 228),两种ELISA试剂共检测有反应性422份,有反应性率为1.567‰(422/269 228),SS-NAT检测有反应性共103份,有反应性率为0.383‰(103/269 228),其中有4份ELISA无反应性而SS-NAT有反应性标本,对应献血者随访追踪血液标本ELISA和SS-NAT均呈有反应性。所有ELISA或SS-NAT HIV鉴别试验有反应性标本经CDC确认有103份标本呈阳性。ELISA检测后HIV窗口期检出率为1∶67 307(4/269 228)。结论 SS-NAT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提高HIV检出率,缩短HIV检测窗口期,降低输血感染HIV残余风险,从而有效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分析及灰区设置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液标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反应性和弱反应性结果的分析,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设置灰区的意义。方法采用高灵敏度进口和常规国产ELISA试剂对献血标本进行HBsAg血液筛查,比较两种试剂的检测结果 ;对0.7≤S/CO1灰区范围的弱反应性标本进行复检,探讨HBsAg检测灰区设置的范围及意义。结果共检测13965份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进口试剂检测HBsAg的阳性率为0.87%,国产试剂检测的阳性率为0.77%,进口试剂比国产试剂的检出阳性率高;对0.8≤S/CO1灰区范围的26例弱反应性标本进行再检,两种试剂合计有3份标本S/CO≥1,占11.5%。结论 HBsAg检测进口试剂比国产试剂的灵敏度高,有条件的血站在选择HBsAg检测试剂时应选择一遍进口试剂进行检测;HBsAg检测的灰区范围建议设定为域值(cut-off值)下的80%。  相似文献   

17.
隋丽红  王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435-1437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2014-2018年无偿献血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出情况,分析沈阳市近几年来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4-2018年869 723人次无偿献血者用两种不同厂家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次HIV初筛,反应性标本双试剂双孔复试,复试呈反应性者送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用蛋白印迹法进行确证,并跟踪随访确认阳性的献血者。结果 2014-2018年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中初筛阳性641例,初筛阳性率为7.37/10 000,确认阳性135例,确证阳性率为1.55/10 000,其中男129例,女6例。在确证阳性献血者中,18~30岁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汉族为主,大、中专学历占34.81%,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初中及以下学历构成比相近,为22.22%和25.93%。结论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中近5年来HIV感染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同性传播比例居高不下。应从源头控制血液质量,在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为安全输血提供尽可能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处于HIV RNA窗口期的献血者做追踪、随访和验证。方法分别使用第3、4代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试剂)、免疫印迹试验(WB),以及核酸检测技术(NAT)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对在血液筛查中检出的1例献血者HIV窗口期不同时间(根据献血者的配合度间隔4-8 d)的血液标本做追踪和随访检测。采用ELISA方法以双试剂检测抗-HIV;同时采用全自动NAT单检分析系统,对该例血液标本做了HBV、HCV、HIV 3项NAT联检和鉴别试验。结果该例献血者标本首次检测:ELISA抗-HIV非反应性,NAT定性试验反应性;随后NAT定量试验和抗-HIV确认试验(WB)也同为阴性。采用双试剂ELISA和WB确认方法对献血者追踪、随访检测4次,至3周后确认为血清学抗-HIV转阳,获得到了1个完整的血清学转化结果。结论首次追踪、随访检测得以确认1例重庆地区病毒载量较高的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NAT检测有利于阻截该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血液流向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杭州地区ELISA方法检测HIV 1/2初试呈现"灰区"的献血者检测结果,探讨初试"灰区"献血者的安全性及"灰区"设置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HIV1/2 ELISA初试"灰区"献血者的血液筛查及复试反应性标本的抗体确证结果,计算复试反应性"灰区"献血者的HIV阳性预测值(PPV)。结果在检测的404 430例献血者血液标本中,286例(0.07%)为初试HIV1/2 ELISA"灰区"标本(HIV RNA均为非反应性)。国产和进口HIV1/2 ELISA试剂检出的初试"灰区"标本比例接近(0.04%vs 0.03%,P0.05)。53例(0.01%)HIV1/2抗原/抗体反应性"灰区"标本的抗体确证结果均为阴性,"灰区"献血者HIV阳性预测值为0。结论核酸检测开展后,HIV1/2 ELISA"灰区"设置提升血液安全作用有限,反而增加日常工作量和献血者的误淘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核酸检测(NAT)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5年7月至2020年8月无偿献血者36893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HIV初筛反应性标本367例,对初筛阳性者均给予ELISA及NAT检查,并经免疫印迹试验(WB)验证。统计ELISA、NAT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法与WB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ELISA、NAT检查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ELISA、NAT检测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ELISA、NAT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16.35%(60/367)、13.62%(50/367),两种检测结果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经WB检测确诊为HIV感染者38例,阳性率为0.103‰(38/368932);NAT检测与WB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0.820)高于ELISA检测(Kappa=0.649);NAT诊断HIV感染的特异度及准确度高于ELISA(P0.05);经ROC曲线分析得,NAT检测诊断HIV感染的AUC大于ELISA检测(P0.05)。结论 NAT检查对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的诊断特异度及准确度较高,且诊断价值高于ELI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