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对喹诺酮类药物致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80例,按用药顺序随机分为A、B、C3组,各60例.A组用肝素盐水(25U/ml)2.5ml正压封管;B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封管;C组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再用肝素盐水(25U/ml)2.5ml正压封管.结果 C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入喹诺酮类药物后,较为理想的封管方法是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再用肝素盐水2.5ml正压封管,可降低静脉炎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对171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运用区组随机化设计方法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用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渗出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导管堵塞、静脉炎、渗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安全有效,减少封管污染,减少护士操作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RCP术中留置一体式鼻胆胰引流管对术后并发症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ERCP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留置一体式鼻胆胰管引流管组(A组)、普通鼻胆引流管组(B组)、未留置引流管组(C组)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B组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体情绪紊乱程度评分,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配合度,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以及护理投诉事件满意度,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前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术中留置一体式鼻胆胰管支架能显著降低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增加临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密封式静脉留置针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留置时间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药物治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用药后当天拔出留置针,B组患者用药后第2天拔出留置针,C组按常规保留3—5d拔管,比较3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情况。结果A组与B组、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留置针留置时间为1d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可明显低于保留2d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张静静 《当代护士》2018,(9):156-159
目的观察冰片薄荷脑共熔物外用对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185例次患者按其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时间顺序随机分组,A组采用冰片酒精湿敷、B组采用喜辽妥乳膏外用、C组采用冰片薄荷脑共熔物外用,各组干预3 d后观察静脉炎严重程度、局部疼痛程度、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成本等。结果改善静脉炎严重程度方面,干预前3组静脉炎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组静脉炎程度均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C优于B优于A。减轻局部疼痛方面,干预前3组静脉炎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静脉炎疼痛评分均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各组均可减轻静脉炎所致疼痛。干预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C优于B优于A。患者舒适度方面,3组均值表现为AB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义(P0.05),表现为C优于B优于A。成本方面,药品费用表现为BAC,耗材费用表现为ABC,合计费用表现为BAC。所用护理时间AB、AC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ACB,说明BC组在节约护理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中C组花费更低。结论冰片薄荷脑共熔物外用对改善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程度,减轻局部疼痛效果显著,患者感觉舒适度,临床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线导管静脉输液在脑出血患者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35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外周静脉导管置管,根据外周静脉导管置管方式分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n=20)和中线导管组(n=1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留置时间、操作时间、一次操作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中线导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导管组患者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次操作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线导管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线导管可用于脑出血患者静脉治疗中,相较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线导管操作时间缩短,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不同穿刺方法对血管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180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由患者根据参保类别、认识程度、地域差别等选择治疗期间所采用的输液器具,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头皮钢针,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药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比较:A组23.33%与B组1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23.33%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15.00%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无外渗率A组91.67%,B组98.33%,C组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免受损害。  相似文献   

8.
张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45-46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65例化疗患者分为A组103例、B组89例、C组73例,A组采用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或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分别采用含长春瑞滨、多柔比星、紫杉醇等药物的方案化疗4~6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发生静脉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3、4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C组(P <0.05,P<0.01).结论:行PICC或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能明显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PICC导管与静脉留置针在艾恒化疗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化疗患者寻求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方法将68例输注艾恒的患者按输液途径分为两组,24例PICC置管为A组,44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留置时间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2%,B组为4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疼痛发生率为4.2%,B组为34.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留置时间为142±6.7天,B组为3±1.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组织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在艾恒静脉化疗中,选用PICC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传统的外周静脉留置针(STVDN)、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植入式输液港(PORT)3种不同的输液工具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14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其中静脉植入式输液港(PORT)组48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6例,采用外周留置针(STVDN)组46例,比较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导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3.5%,PORT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9%,STVDN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8.5%,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VDN组的药物外渗发生率为6.5%,PICC组及PORT组为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2%,PORT组为0,STVDN组为6.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堵管发生率为6.5%,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血栓发生率为8.7%,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局部感染发生率为4.3%,PORT组为2.1%,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异位发生率为2.2%,PORT组为0,STVDN组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PICC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ORT组(P0.05)。结论三种不同输液工具的选择在胃肠道肿瘤化疗中应用各有利弊,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有效降低了药物外渗发生率,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导管并发症方面,PORT并发症较PICC少,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ORT作为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的输液工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 CVC)在胰腺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减少静脉营养患者并发症及再次静脉穿刺发生率的方法,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100例确诊为胰腺炎需行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分为两组,50例PICC置管为A组,50例CVC置管为B组,比较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穿刺并发症。结果与B组相比,A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 A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B组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ICC和CVC置管有各自的优缺点,与CVC置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置管方法,对于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PICC置管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与普通头皮针在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安全性。方法将242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A、B两组,A组124例采用静脉留置针,B组118例采用普通头皮针,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非计划拔针率、穿刺处出血率及投诉率6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非计划拔针率、穿刺处出血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成功率、投诉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躁动患者静脉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优于普通头皮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精密输液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接受输液治疗的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试验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7 d后对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静脉炎9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1,P=0.003);两组患者每日穿刺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4.1±1.3)d,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2.6±0.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2,P<0.001)。结论精密输液器的应用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缓解患者穿刺部位疼痛,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预防传统PICC置管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38例行PICC置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置管后在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B组仅使用地塞米松预处理导管;C组仅于穿刺点上方8-10 cm处粘贴水胶体敷料。比较3组静脉炎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他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组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Ⅲ、Ⅳ级静脉炎总发生率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两组局部湿疹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联合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对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尤其对Ⅲ、Ⅳ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致肿瘤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及处理办法.方法 将2009-03-2011-04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124例、PICC导管的患者124例和股静脉导管96例分成3组进行对照,观察各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股静脉导管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2例(12.5%),PICC导管者8例(6.45%),锁骨下静脉导管者4例(3.22%);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PICC导管相比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股静脉导管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置管应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无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但PICC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置管风险系数低,操作技术难度小,因此选择PICC置管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置管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并归纳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留置PICC导管的急性胰腺炎患者368例,对发生PICC相关静脉血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置管静脉、置管肢体、疾病严重程度、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值、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改变与发生静脉血栓有无相关性及血栓形成的时间.结果 确诊静脉血栓13例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型胰腺炎患者发生血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置管静脉右头静脉发生血栓概率最高(37.5%),左、右上肢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2.0%、4.7%),左、右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3%、0.6%);血栓形成患者PT高于血栓未形成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形成患者APTT、FIB、D-D均明显高于血栓未形成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置PICC置管后形成血栓的平均时间(12.6±7.8)d,血栓最早可发生在置管后第3~4天.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液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及置管静脉的选择直接影响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要加强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预防意识,置管前严格评估患者凝血指标,置管时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降低PICC置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前列地尔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观察使用精密输液器对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疼痛程度的评分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输注前列地尔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同一规格一次性过滤精密输液器对患者进行输液;对照组采用同一规格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在治疗时间内观察分析比较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疼痛评分以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在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有8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对照组有19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2、3天,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从第4天起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为(3.77±0.90)d,对照组为(2.74±0.99)d,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使用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地尔治疗血栓性疾病的患者中使用精密输液器,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而且还能减轻患者穿刺点疼痛程度,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液方案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A组和B组。A组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个体化封管液封管;B组采用生理盐水2 ml+肝素钠2ml配成肝素盐水封管液进行封管。观察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满意度,凝血功能变化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长于B组,B组患者导管留置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封管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封管前后两组PT,T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少于B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封管液,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使用大小型号留置针后留置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各100例,A组使用小号留置针(24 G)进行静脉穿刺及护理;B组使用大号留置针(22 G)进行静脉穿刺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留置时间及发生皮下血肿、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液体渗漏、套管堵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小号留置针可显著延长留置时间,并可减少皮下血肿、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 目的:探讨IVAP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到2018年6月于我院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38例,经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B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单次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用时、带管舒适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置管成功率(分别为94.74%和100.00%)和单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6.84%和88.10%)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A组,导管维护用时(11.22±2.37)min短于A组(15.28±3.75)min(P<0.05);B组带管舒适度情况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A组(21.05%)(P<0.05)。结论:与外周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相比,超声引导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留置时间较长,导管维护用时较短,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