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仪器法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血小板体积对仪器法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根据仪器检测结果中血小板体积分布图(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提示,将50例样本分为小体积血小板增多,大体积血小板增多、正常体积血小板分布三组。用仪器法及手工法计数3次,取均值,两组资料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结果:正常体积分布血小板组两法计数结果无显著差异,两法相符率为90%,其他两组仪器法均低于手工法,两法有显著性差异,相符率分别为35%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及血小聚集性的变化。 方法:选择2004—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病程12h之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7例为患者组,入院当天注射2支10U降纤酶(商品名东菱克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产,进口许可证号:93048),于入院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降纤酶。以同期体检的5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性,患者组检测2次(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 结果:1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治疗前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4.88&;#177;0.62),(6.09&;#177;0.87).(22.09&;#177;4.29)mPa&;#183;s,8.69&;#177;0.47,(10.15&;#177;1.21)fl;(3.99&;#177;0.38).(5.20&;#177;0.53),(19.04&;#177;3.01)mPa&;#183;s,6.97&;#177;0.58,(8.17&;#177;1.01)n,P〈0.01];血小板1,5min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也高于对照组[(38.2&;#177;6.7)%,(54.1&;#177;8.5)%,(64.2&;#177;10.9)%;(29.5&;#177;4.4)%,(39.3&;#177;7.4)%,(42.5&;#177;8.1)%,P〈0.01],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0&;#177;48.91),(229.41&;#177;51.42)&;#215;10^9L^-1,P〈0.01]。②患者组治疗2周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1,5min聚集率等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0.41&;#177;3.27),(1.71&;#177;0.36)mPa&;#183;s,(0.43&;#177;0.06)L/L,7.42&;#177;0.49,(31.6&;#177;4.5)%,(41.6&;#177;7.8)%,P〉0.05]。 结论: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高黏血症、高血小板聚集性及大血小板增加有关。②降纤酶有明显降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3.
献血者血小板三个参数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献血者血小板三个参数的特点410008湖南医科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石自明,黄宇丹,汤爱国我们对50名长期献血者和132名健康的非献血者进行了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容积(PCT)的检测,现报告于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美国B...  相似文献   

4.
低温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低温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在10℃、25℃以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观察计数结果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时血小板计数结果仪器法显著低于手工法(P〈0.01),血小板直方图异常;25℃时仪器法计数结果与手工法一致(P〈0.05),显示正常的血小板直方图;MPV10℃时值显著大于25℃时(P〈0.01)。结论 低温使血小板聚集而导致血液  相似文献   

5.
1.1 对象 我站冰冻血小板样本3342例。  相似文献   

6.
血液分析仪经新鲜血校准后,参考范围内测定值准确度高,随血小板降低,准确度降低.对于血液病及放、化疗低血小板患者,临床医生结合观察临床体征及其他出凝血指标,可更好理解血小板测定值.  相似文献   

7.
自1988年陈湘发表《血小板直接计数》的探讨文章以来,陆续有许多学者发表了关于血小板计数的文章,特别是1983年8月全国临检方法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后,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是寻求能找到一种能保存时间长,影响计数因素少,较稳定符合临床的血小板稀释液,1990年上海检验学会召开了血小板计数技术座谈会,指出血小板计数的方法学探讨和提高准确性,长期以来是临床检验中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讨论了血小板计数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进展情况。自八十年代随着医疗仪器的进步,有些医院使用电子血球计数仪及位相显微镜计数,目前正…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液分析仪测定机采血小板计数结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立强  桑列勇  童海明 《检验医学》2010,25(10):794-796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分析仪测定机采献血者采前与成品标本中血小板(PLT)数量的准确性。方法先对绍兴市中心血站2台仪器(三分类分析仪及五分类分析仪)计数PLT的批内、批间精密度进行测定,再对68例采前静脉血标本和52例机采后样管标本分别用绍兴市中心血站2台仪器与手工镜检法进行PLT计数,并取其中的各20例标本用其他品牌仪器进行比对,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绍兴市中心血站2台仪器计数PLT均有较好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在采前静脉血标本检测上,不同仪器间,仪器与手工镜检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后样管检测上,三分类分析仪与五分类分析仪、手工镜检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后成品PLT数量检测应该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计数,如用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计数,则需特别注意测定值低于实际值的现象,可通过每月一次与五分类仪器或手工法比对的方法 ,调整检测系数或增大稀释倍数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9.
张海霞 《检验医学》2002,17(2):109-110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 h、2 h、4 h、8 h、24 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 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 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 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 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降纤酶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与血小板参数及血小聚集性的变化。方法:选择2004-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病程12h之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7例为患者组,入院当天注射2支10U降纤酶(商品名东菱克栓酶,日本东菱药品工业株式会社产,进口许可证号:93048),于入院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降纤酶。以同期体检的5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测定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血小板参数及血小板聚集性,患者组检测2次(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结果:1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组治疗前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组[(4.88±0.62),(6.09±0.87),(22.09±4.29)mPa·s,8.69±0.47,(10.15±1.21)fl;(3.99±0.38),(5.20±0.53),(19.04±3.01)mPa·s,6.97±0.58,(8.17±1.01)fl,P<0.01];血小板1,5min聚集率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也高于对照组[(38.2±6.7)%,(54.1±8.5)%,(64.2±10.9)%;(29.5±4.4)%,(39.3±7.4)%,(42.5±8.1)%,P<0.01],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0±48.91),(229.41±51.42)×109L-1,P<0.01]。②患者组治疗2周后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1,5min聚集率等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20.41±3.27),(1.71±0.36)mPa·s,(0.43±0.06)L/L,7.42±0.49,(31.6±4.5)%,(41.6±7.8)%,P>0.05]。结论:①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与高黏血症、高血小板聚集性及大血小板增加有关。②降纤酶有明显降低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天津地区健康成人未成熟血小板(IPF)相关参数的参考范围及探讨其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天津地区2 600名健康成人外周血中未成熟血小板绝对数[IPF(#)]、未成熟血小板比例[IPF(%)]、高荧光未成熟血小板比例[H-IPF(%)]及血小板计数(PLT),同期测定2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29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ML-M3)患者、24例AA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治疗后缓解(AA-CR)患者外周血的相同参数。比较各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分析各参数在各组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由健康人群得出95%参考范围分别为IPF(#):0.7~5.6×109/L;IPF(%):0.3%~2.8%;H-IPF(%):0.0%~0.8%;PLT:143~333×109/L;以上参数除PLT外,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和AML-M3组IPF(#)、IPF(%)、H-IPF(%)及PLT 4项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A组IPF(#)、IPF(%)及PLT 3项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CR组IPF(#)及PLT 2项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对ITP的诊断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95.7%、最大尤登指数为85.7%。IPF(#)对AA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100%、最大尤登指数为90%。H-IPF(%)在ITP组和AML-M3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8.3%、82.5%,特异性分别为69.7%、90.0%,最大尤登指数分别为77.9%、72.5%。结论建立了天津地区健康成人的IPF(#)、IPF(%)、H-IPF(%)的参考范围,并提示不同的PLT相关新参数在不同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数量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计数(PLT)是血液常规检查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人们对血小板与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越发关注。有文献报道.临床上无法解释的血小板增高,可能是尚未确诊的早期癌症的首发征兆。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进行计数及分析,探讨其数量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无转移的关系以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14.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 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 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 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直方图与计数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用手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随机抽取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人50例标本对照分析。应用CD-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及采用许汝和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操作。结果:分析表明,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人,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非常接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相差悬殊。结论:凡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者,不能仅凭仪器计数结果发出报告,必须经手工方法复检计数,以确保血小板计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小红细胞对F—8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小红细胞对F-8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们发现用F-800血液分析仪测定某些患者的血小板(PLT)结果偏高,尤其对缺铁性贫血(IDA)患者,偏高更为明显。这是否与小红细胞增多有关?笔者用F-800血液分析仪对11例IDA和50例健康人进行血液各项参数测定,并与直、间接PLT计数结果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正常对照50例,IDA患者11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及有关铁代谢指标确诊)。二、方法用F-800血液分析仪,原配稀释液、溶血素和样品杯,对同一标本重复测定血液各项参数,求均值。用草酸铵稀释液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PLT,重复3次,求均值。用瑞氏染色血…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离体血后在保存期内对红细胞与血小板诸参数的影响。方法 应用^60Co-γ射线单次均匀照射,总剂量分别为15、20、25、30和35Gy。应用SysmexF-800血液分析仪测定照射前后及保存第3、7、14和21天红细胞诸参数,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平均容量(MCV)、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血小板诸参数,包  相似文献   

20.
经过对MCS 型血液分离机硬、软件的升级,对部分参数进行修改。笔者随机抽取了2141例机采血小板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分析。找到了目前条件下较为理想的采集方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