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段伟民 《临床医学》2012,32(4):62-63
目的探讨以眩晕为主要表现形式疾病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钢职工总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4例眩晕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 84例中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45例,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32例,其他原因眩晕7例。结论周围性眩晕较常见,发生率高,愈后佳;中枢性眩晕病情凶险,若诊断治疗不及时易发生猝死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
良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常见的内耳机械性疾患,2004年1月-2007年1月本科以眩晕收入、诊断为良性位置性眩晕患者15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1)临床特点:(1)头位变化1~4s出现眩晕;(2)眩晕在1min内自行停止;(3)头回到原位后再次诱发眩晕;(4)多次头位变化后眩晕症状逐渐减轻(疲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头晕专病门诊患者的常见病因及其构成比.[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以眩晕/头晕为主诉在本院神经内科眩晕专病门诊就诊的患者,病因诊断依据目前国际公认的标准进行操作,分析眩晕/头晕的各种病因的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615例患者,其中男性630例,女性985例,男女比例为1/1.6;眩晕/头晕常见的前5位的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双侧前庭神经病、前庭神经炎和中枢性眩晕,各自的构成比分别为28.3%、10.5%、8.0%、5.8%和5.6%;精神障碍性头晕的占比为5.3%,不明原因者占比达18.7%.[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是最为常见的眩晕/头晕性疾病,女性较男性更易患眩晕,精神障碍性头晕占比率较低而病因不明的眩晕/头晕占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眩晕症在急诊患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起病较急,因主要有梅尼埃病、良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突发性前庭功能障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作者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通过对110例眩晕症患者治疗的临床观察,发现胞二磷胆碱在治疗眩晕症患者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住院老年眩晕患者衰弱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眩晕患者衰弱的评估与干预提供借鉴。方法 2021年5月—2022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济南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00例住院老年眩晕患者,采用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Tilburg衰弱量表、眩晕障碍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收188例住院老年眩晕患者的资料,121例发生衰弱,衰弱发生率为64.36%,老年眩晕患者衰弱总分为(6.69±4.51)分,其中躯体衰弱得分为(3.14±2.69)分,心理衰弱得分为(1.95±1.63)分,社会衰弱得分为(1.60±0.9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频次、再次入院、多重用药、白蛋白水平、合并症数量、营养风险、眩晕严重程度、睡眠质量是老年眩晕患者发生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眩晕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高龄、合并症数量多、多重用药、再次入院、白蛋白水平低、有营养风险、睡眠质量差、眩晕严重程度高的老年眩晕患者更易发生衰弱,运动频次高是老年眩晕患者衰弱的保护因素。护理人员应重视对老年眩晕...  相似文献   

6.
内耳性眩晕亦称美尼尔综合征,以耳膜迷路积水为病理学特征,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多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属中医学眩晕的范围。笔者自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采用自拟天麻菊花汤并用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治疗内耳性眩晕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系统性眩晕临床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急诊科误诊为系统性眩晕的非系统性眩晕患者23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随访,综合确定最终诊断。结果在23例非系统性眩晕患者中,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颈椎病8例,梅尼埃病1例,位置性眩晕2例。最后确诊上消化道出血3例,宫外孕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双硫伦样反应2例,水电解质紊乱3例,肾功能衰竭2例,低血糖2例,心肌梗死3例,眼部疾病2例,重度贫血2例,肝癌结节破裂1例。结论非系统性眩晕患者病情重,诊断难度大,涉及知识面广,临床在诊断系统性眩晕时一定要先排除非系统性眩晕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操联合本体觉训练在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本体觉训练,观察组采用前庭康复操联合本体觉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8周结束时眩晕症状(眩晕残障量表)与平衡功能(Breg平衡量表评分、稳定性指数)。结果:干预8周结束时,观察组眩晕残障量表评分、稳定性指数均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操联合本体觉训练可减轻内耳微循环障碍前庭性眩晕患者眩晕症状,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9.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9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加对内科疾病导致眩晕的认识,提高其诊断率并探讨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科门诊2000年~2004年诊治的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94例内科疾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引起眩晕的病变部位或病因不同,中枢性眩晕占64%,周围性眩晕占25%,功能性眩晕占11%,最常见病因为原发性高血压(31%)。结论: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内科疾病病因复杂,特征不典型,应重视其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7):1235-1236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60例的疗效。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均为手法复位,研究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对比两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疗效分别为100%、66.7%,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眩晕障碍评定量表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本文认为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疗效肯定,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眩晕为主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病因,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以眩晕为主诉临床症状的老年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病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老年眩晕患者中疾病类型为前庭系统性眩晕的患者有40例,病因分别为后循环缺血、脑肿瘤、脑外伤、脑炎、小脑出血、良性发作性位置眩晕、药物中毒、中耳炎以及前庭神经炎,其中以发病病因为循环缺血(26.00%)及良性位置眩晕(24.00%)为主;非系统性眩晕患者10例,病因分别为血压失常、心律失常、内分泌紊乱以及神经症,其中以发病病因为血压失常(10.00%)为主;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高达94.00%。结论: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病因较多,临床诊断手段丰富,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指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主要发生于头颈部活动时。早在1926年Barre和Lieou首先报道了颈部病变刺激颈交感神经引起眩晕、视力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等症状并命名为Barre—Lieou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体位改变时以短暂眩晕发作为主要表现的前庭半规管疾病,是眩晕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PV的年发病率约为64/100000,占所有眩晕症的20%,也是约半数耳源性眩晕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眩晕有很多种类型,其中颈性眩晕的定义争议较大,多是指因颈椎病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性眩晕,可随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其主要表现为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肩背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等临床表现。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6年8月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外周性前庭功能障碍的传统治疗以安静和药物为主。1945年Cowthorne 强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以来,对前庭眩晕的运动疗法逐渐被重视起来,作者则从康复医学角度予以讨论。一、前庭眩晕的评价项目和检查方法前庭眩晕常由美尼尔氏症、良性发作头位眩晕(BPPV)等引起,必要时需通过影象学诊断排除中枢性疾患。临床症状(1)眩晕程度的评价,计分高表示症状重,眩晕(Vertigo)分级按V_8:自发性剧烈眩晕,不能活动;V_6:诱发性较强的眩晕;V_4:日常活动(站、  相似文献   

16.
眩晕的病因很多 ,内科治疗效果欠佳 ,近几年来 ,我们对颈椎病性的眩晕进行了推拿治疗 ,并在治疗前后对其椎动脉 (VA)和基底动脉 (BA)进行颅多普对比性检查 ,结果也表明 :推拿对颈椎病性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眩晕症患者 ,年龄 4 1~ 59岁 ,平均年龄50 .1± 3.3;女性 7例 ,男性 2 7例 ;病程半年~ 1 2年 ,平均 8年± 2 .5年。辅助检查确诊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症状主要为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恶心等。1 .2 治疗方法 在 34例眩晕症患者中 ,选择单纯的VA和BA的…  相似文献   

17.
眩晕症为急性常见多发病,由于其起病急、缓解慢、复发率高,治疗有一定难度。眩晕作为急症处理,尽快缓解症状,有时十分重要。为了探讨眩晕症的有效治疗方法,2003年8月~2006年9月,笔者观察比较了纳络酮合用利多卡因与培他司汀氯化钠针治疗眩晕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它是机体对于空间关系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是一种运动幻觉,临床上可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与非前庭系统性眩晕[1].近年发病率逐渐增高,为急诊常见病之一.患者眩晕难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作者在临床上使用苯海拉明静脉滴注对于缓解其急性症状疗效明显,见效快.2003年3月至2006 年10月,以本院急诊收治的眩晕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耳鼻咽喉常见的病症之一,但与神经内、外科等相关科室有密切的联系。眼震是眩晕的症状之一,不同类型的眩晕有不同的眼震的观察在眩晕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76例眩晕患者的眼震进行分析,并探讨眼震观察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勇 《临床荟萃》2010,25(17):1520-1521
我科自2006~2009年共收治眩晕患者220例,其中青少年眩晕者55例,老年眩晕者16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