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志敏  曾春华  廖军  于力 《检验医学》2004,19(3):194-196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身高体重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 肥胖儿童其血清瘦素水平均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2) 肥胖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在7~11岁逐步上升,11~13岁则整体下降;(3) 肥胖儿童瘦素偏高(P<0.001),在相同的BMI水平,肥胖男孩的血清瘦素浓度低于肥胖女孩;(4) 肥胖男孩在以瘦素为因变量,BMI、年龄、分期为自变量的逐步多元回归统计中,BMI是与瘦素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r=0.13,P<0.05);而对于肥胖女孩,影响瘦素水平最显著因素则是年龄(r=0.378,P<0.001),BMI次之(r=0.361,P<0.0001).结论 (1) 肥胖男孩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密切相关.而肥胖女孩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2) 与正常儿童不同,随着青春期发育,肥胖儿童的血清瘦素先上升后下降,提示瘦素在肥胖儿童的这一变化规律可能影响肥胖儿童青春期的进一步发育,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00名青岛市和滨州市四五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重指数(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6%,13.0%,17.0%,18%,30%;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0,&;lt;1,1~3,4~6,7~9,9个月以上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9%,30%,33%,17ek,,14%,12%。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儿童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χ^2=10.407,P&;lt;0.05;χ^2=20.903,P&;lt;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肥胖发生率越高(OR=1.120,χ^2=8.233,P&;lt;0.01),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肥胖发生越少(OR=0.782,χ^2=6.609,P&;lt;0.05)。结论:婴儿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肥胖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健康学龄儿童(6~12周岁)血红蛋白(Hb)的结果并设置该年龄段的参考范围。方法采集学龄儿童末梢血一滴,滴于检测试纸条上,置于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Mission HB血红蛋白分析仪上检测Hb结果并记录。同时称量儿童身高、体重,根据BMI计算公式,算出BMI结果。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设置Hb和体重指数(BMI)的95%置信区间,并对这两个项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厦门地区6~12岁儿童外周血Hb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意义(P:0.868,P0.05),但年龄差异对Hb的结果有影响(P:0.000,P0.05)。取95%置信区间对各年龄段Hb参考区间进行分段设置,并对健康6~12岁儿童的BMI与Hb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Hb水平与儿童的BMI存在相关性(rs:0.129,P:0.000,P0.01)。结论建立健康学龄儿童(6~12岁)末梢血Hb的参考区间,对于客观评价学龄儿童Hb水平,营养状况的评估及疾病的早期发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肥胖及非肥胖儿童体内的水平,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与体重指数(BMI)、临床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设计两平行组,将114例非肥胖儿童作为对照组,131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相关指标。结果肥胖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生化指标空腹血糖和三酰甘油在肥胖组和对照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敏C-反应蛋白与BMI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BMI呈明显正相关;大部分非肥胖儿童的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不超过2mg/L。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广州地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与身高体重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结果  (1)肥胖儿童其血清瘦素水平均与体重指数 (BMI)呈正相关 ;(2 )肥胖儿童的血清瘦素水平在 7~ 11岁逐步上升 ,11~ 13岁则整体下降 ;(3)肥胖儿童瘦素偏高 (P <0 .0 0 1) ,在相同的BMI水平 ,肥胖男孩的血清瘦素浓度低于肥胖女孩 ;(4)肥胖男孩在以瘦素为因变量 ,BMI、年龄、分期为自变量的逐步多元回归统计中 ,BMI是与瘦素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 (r =0 .13,P <0 .0 5 ) ;而对于肥胖女孩 ,影响瘦素水平最显著因素则是年龄 (r =0 .378,P <0 .0 0 1) ,BMI次之 (r =0 .36 1,P <0 .0 0 0 1)。结论  (1)肥胖男孩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密切相关。而肥胖女孩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密切相关 ;(2 )与正常儿童不同 ,随着青春期发育 ,肥胖儿童的血清瘦素先上升后下降 ,提示瘦素在肥胖儿童的这一变化规律可能影响肥胖儿童青春期的进一步发育 ,值得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6.
婴儿母乳喂养与学龄前肥胖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婴儿期母乳喂养行为与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00名青岛市和滨州市四五岁儿童的婴儿期母乳喂养情况及其体重指数(BMI)发育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与学龄前肥胖症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4个月内只喂母乳、主要喂母乳、母乳与配方奶量基本相同、主要喂配方奶、只喂配方奶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2.6%,13.0%,17.0%,18%,30%;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0,<1,1~3,4~6,7~9,9个月以上者四五岁时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9%,30%,33%,17%,14%,12%。母乳喂养类型和持续时间不同的儿童学龄前期单纯性肥胖症发生率不同(χ2=10.407,P<0.05;χ2=20.90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4个月内喂配方奶量越多,肥胖发生率越高(OR=1.120,χ2=8.233,P<0.01),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肥胖发生越少(OR=0.782,χ2=6.609,P<0.05)。结论:婴儿母乳喂养对学龄前期肥胖症的发生有预防作用;婴儿期应提倡母乳喂养,并尽可能延长母乳喂养时间至9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与体内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单纯性肥胖儿童32例为肥胖组,同期健康儿童30例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对象分别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和5种微量元素含量,将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微量元素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铁、铜、铅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空腹血胰岛素与HOMA-IR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肥胖组儿童铅与HOMA-IR呈正相关(r=0.376,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存在着微量元素紊乱,微量元素稳态失调在儿童肥胖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评价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抽取重庆市某幼儿园286名2.0~7.0岁的学龄前儿童,采用Z分法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2.5~3.0岁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女童头围均高于全国标准水平。6.0~7.0岁儿童头围高于全国标准水平。儿童身高、体质量及头围均以中等发育水平居多,分别为67.10%、62.20%和64.30%。儿童体质指数(BMI)上等率(肥胖)达到23.40%,中上等率(超重)为29.70%。结论重庆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身高、体质量、头围发育状况总体良好,但儿童超重及肥胖情况较为突出,提示需要对儿童营养摄入进行适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中老年人1656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玉华  许春华  罗文海 《现代康复》1999,3(10):1212-1213
目的:研究中老年人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1656例35岁以上来院就诊及健康查体的身高、体重、BMI对血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将基线BMI按<20、20~25、>25kg/m^2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和肥胖进行了分析。结果:男女性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9.22%与23.13%,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BMI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控制体重对预防高血压有重要意义。肥胖率上升的原因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及妇女更年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WHO报道,截止2016年,全球5~19岁儿童和青少年中有18%超重或者肥胖;其中,发展中国家超重或肥胖的儿童比例仍在不断上升~([1])。一项针对我国7个地区学龄前儿童的纵向研究(n=3494)显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检出率从2012年的7.87%逐渐增加到2014年的12.14%,总体增长率为54.26%~([2])。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自主能力差,自我管理能力非常有限,家庭介入成为干预儿童超重或肥胖的必要途径,父母是否能准确感知子女的体重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调查某地区3所幼儿园儿童的超重肥胖情况,比较超重肥胖儿童(实验组)和正常儿童(对照组)肠道菌群的区别,分析肠道菌群和BMI的相关性。结果 3所幼儿园的调查结果发现超重肥胖的儿童有31人,占总数的9.69%,其中男17人,女14人,年龄3~6岁,平均年龄(3.57±1.76)岁,平均BMI(22.13±0.95)。分析超重肥胖儿童的肠道菌群发现,乳酸杆菌属和梭菌属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儿童中的拷贝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乳酸杆菌属拷贝数比对照组儿童的多,而梭菌属拷贝数比对照组儿童的少;两组的埃希氏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超重肥胖和四种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发现,埃希氏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与儿童的BMI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乳酸杆菌属与儿童的BMI呈现正相关性,且有显著性意义(r=0.064,P0.05),而梭菌属和与儿童的BMI呈现负相关性,且有显著性意义(r=-0.173,P0.05)。结论在研究所选范围内调查的超重肥胖比例为9.69%,且超重肥胖和肠道菌种的变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血红蛋白(Hb)水平,为生长发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分别对989名2~7岁儿童进行Hb测定。结果该地区学龄前儿童Hb的医学参考值为98~135g/L,男女童Hb均值低于总体均数;贫血率与龋齿数呈正相关;走读制和农村儿童的Hb值低于住宿制和城区儿童;不同转化液测得的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CN法是测定Hb较准确的方法;合理的膳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制剂干预对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血清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及脂肪因子(网膜素-1、趋化素、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饮食及运动干预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后口服维生素D制剂,连续服用6个月。观察干预前后体重指数(BMI)及BMI标准差积分(BMISDS),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网膜素-1、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使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绝对计数,用MRFlow分析软件计算CD4^+/CD8^+。结果干预后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其BMI、BMISDS显著低于干预前,血清25-(OH)D3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血清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IgM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CD3^+、CD4^+水平及CD4^+/CD8^+显著高于干预前,CD8^+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血清网膜素-1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趋化素、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BMI、BMISDS与血清IgM、CD8^+、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与血清IgA、IgG、CD3^+、CD4^+、CD4^+/CD8^+、网膜素-1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血清25-(OH)D3水平与血清IgA、IgG、CD3^+、CD4^+、CD4^+/CD8^+、网膜素-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与血清IgM、CD8^+、趋化素及内脂素水平分别呈负相关关系(P<0.05 P<0.01)。结论适量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单纯性肥胖学龄前儿童免疫功能,提高血清网膜素-1水平,降低血清趋化素、内脂素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447例儿童血清、头发铁与Hb浓度的关系。发现Hb在80~140g/L范围,血清铁含量与Hb浓度之间呈高度正相关(p<0.01),贫血儿童血清铁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提示血清铁能较敏感地反映儿童体内铁的营养水平。头发铁含量与Hb浓度之间无相关,贫血儿童头发铁含量与正常儿童无差异,说明头发铁不能反映儿童体内铁的营养水平,故不能作为评价铁营养状态的指标。儿童头发铁与血清铁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不能用头发铁代替血清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脂肪肝和胆系结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测定,计算出BMI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了解脂肪肝和胆系结石的发病情况。结果身体质量超标、肥胖组的脂肪肝发病率与身体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胆系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胆系结石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与脂肪肝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胆系结石与脂肪肝和BMI有相关性,肥胖和脂肪肝是胆系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做好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与体格发育间存在的问题以能够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营养状况的建议。方法:采用称体质量,量身高、头围、胸围的方法,对在新市区防疫站妇幼保健科门诊入托前体检的新市区范围内的2~5岁的5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调查。结果:各年龄组间营养状况、体格发育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5岁年龄组肥胖发生率较高,总肥胖人数为96人,总肥胖率为19.2%。500名学龄前儿童中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达到优者各占58%,62.65%,63.6%,63.6%。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发现新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良好,但肥胖率高。  相似文献   

17.
体重指数、腰围与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肥胖是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明显相关。体重指数(BMI)、腰围(WC)等反映肥胖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与糖尿病及其心血管疾病关系极为密切,其中体重指数主要反映全身脂肪含量,与总体脂相关;腰围主要反映局部脂肪堆积情况,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密切相关,后者又是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肥胖和正常儿童血清脂联素和胰岛素水平,并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结果: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脂联素平均水平(3.50±0.67)μg/mL,胰岛素平均水平(14.32±6.47)mIU/L;正常儿童体内脂联素平均水平(4.74±0.56)μg/mL,胰岛素平均水平(5.93±2.57)mIU/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儿童体内脂联素与胰岛素呈负相关(r=0.37,P<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体内脂联素分泌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脂联素与胰岛素水平在肥胖儿童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体重指数、血甘油三酯水平与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高甘油三酯对急性胰腺炎(AP)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74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85例,测定BMI、血脂水平以及血糖、血钙、肾功能及血氧分压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分肥胖组(BMI≥28kg/m~2)32例,超重组(24≤BMI<28kg/m~2)66例和体重正常组(BMI<24kg/m~2)61例。结果肥胖组SAP比例高于超重组和体重正常组;血脂升高伴随着更为严重的胰腺、肾功能及缺氧等损害;SAP患者BMI和血甘油三酯高于MAP组。结论体重指数、高甘油三酯血症与AP的关系密切,体重指数、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脂血症患者体重指数、血脂和尿酸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体重指数(BMI)、血脂和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4~2005年间我院接待疗养团成员体检诊断为高脂血症患者13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BMI与血脂、尿酸水平、血脂与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并与103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非肥胖组和肥胖组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脂血症组肥胖组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非肥胖组和肥胖组高脂血症患者UA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脂血症患者中TC、TG及LDL—C与uA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021、0.045、0.026;对照组中TC、TG及LDL—C与UA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MI是影响脂代谢和尿酸水平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患者常伴发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