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袁小飞  钟隆柱  赵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2):1868-1869
目的:探讨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TVP)中辅以隔离前列腺窝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TVP术,术中辅以隔离前列腺窝技术行手术治疗。结果:本方法手术治疗42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无膀胱出口梗阻和排尿困难,3例出现暂时性尿失禁(7%)。结论:TVP术中辅以隔离前列腺窝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止血确切,并发症少,易掌握,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2.
袁润强  黎卫  黄红星  李志坚 《新医学》2004,35(7):420-421
目的:观察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32分下降至7分,尿流率从术前平均7mL/s增至15mL/s。残余尿量从术前150mL减少到40mL。结论:钬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较理想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3.
孙来保  张劲军  黄文起 《新医学》2000,31(9):526-526
1引言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和前列腺肿瘤是泌尿外科主要病种之一,手术目的是根治性切除肿瘤和前列腺或缓解梗阻。术中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2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接受前列腺手术患者多为年老体弱,常伴有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良,呼吸功能差及糖尿病等疾患。因此,术前详细了解病史,对心脏、呼吸、神经、内分泌系统及肝、肾功能作全面检查,对并存的内科疾患要继续治疗,明确麻醉前手术危险性分级,纠正病人的生理紊乱十分重要。3 麻醉的处理 对老年人采用局部麻醉其预后比全身麻醉或广泛区域阻滞麻醉为好。现在国内外绝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体积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PSA变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BP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体积与PSA关系,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5d、术后14 d的血清PSA水平变化。结果患者PSA水平随着手术切除标本体积的增大而升高;术前血清PSA平均值为6.73±3.72 ng/ml,术后1 d为17.39±4.62 ng/ml,术后5 d为9.14±3.85 ng/ml,术后14 d为2.58±1.63 ng/ml,4个时间PSA水平互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PSA与BPH患者前列腺体积密切相关;监测BPH患者术后血清PSA水平的变化,能正确评价手术效果和确定抽血化验血清PSA的适宜时间,也能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总PSA(F/T)比值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PCa)与良性增生(BPH)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用酶联免疫组化法检测91例BPH病人,46例PCa病人血清总PSA、游离PSA,计算F/T值。所有病人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计算前列腺体积及PSAD。结果 以PSA〉20 ng/mL为临界值,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82.1%;在PSA〈20 ng/mL区域,两组间PSA差别无显著性(t=0.152,P〉0.05);此时两组间F/T值及PSAD比较,差别均有极显著意义(t=3.680、4.436,P〈0.01)。F/T值取0.18,PSAD取0.20 ng/(mL.cm3)时,F/T值及PSAD诊断PCa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76.1%、86.4%、68.6%和82.6%、84.6%、74.1%。结论 PSA〉20 ng/mL时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在PSA〈20 ng/mL时联合应用F/T值和(或)PSAD可以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以F/T值0.18,PSAD 0.20 ng/(mL.cm^3)作为临界值诊断PCa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血清tPSA、f/t比值及PSAD在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fPSA)与tPSA的比值(f/t)、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鉴别诊断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 ca)的价值。方法测定150例BPH和52例P ca患者血清tPSA、fPSA浓度,计算f/t比值;经腹部B超测得前列腺体积(PV),求得PSAD值。分别比较tPSA、f/t及PSAD在诊断灰区、灰区外低值区、灰区外高值区中鉴别两种疾病的能力。结果在诊断灰区外高值区,tPSA、f/t及PSAD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在诊断灰区,两组患者间tPSA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5),而f/t、PSAD的差别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在灰区外低值区,tPSA、f/t及PSAD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PSA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而f/t及PSAD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 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 (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 以 TPSA>4.0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 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 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 以0.15作 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ng/ml范围 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邓春华  罗道升 《新医学》2006,37(11):762-763
1引言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发病过程起始于前列腺移行带的组织学增生,增生组织位于膀胱颈和精阜间包绕尿道部分的前列腺,随着病程发展导致膀胱出口梗阻,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即临床期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9.
经直肠超声(TRUS)980例,其中104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增生(BPH),本文见前列腺体积(PV)与PSA值呈正相关(r=0.67).在PSA不同的三组,PV显著差异(P<0.001),而PV不同的三组PSA无差异(P>0.05);BPH两区以上增生54.8%,回声不均73%,伴结石77.88%,且在PSA<4ng和>4ng中明显不同(P<0.01);PSAD>0.15者占30.76%.提示BPH中PSA值与PV回声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清PSA与FPSA/TPSA%检测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比值(FPSA/T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68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132例良性前列腺疾病(BPH,AP,CP)患者和85例健康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比值。结果以TPSA4.0μg/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69.3%;以FPSA/TPSA0.15作为临界值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1.12%,特异度为94.93%。TPSA在4.0~15.0μg/L时,两组患者T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SA/TPSA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a组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疾病组。结论以FPSA/TPSA=0.15作为临界值判断点,FPSA/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15.0μg/L范围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宁  余祖辉 《新医学》2002,33(7):420-421
目的:比较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与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的特点,总结外科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方法:对172例经尿道电汽化前列腺切除术组(电汽切组)与140例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组(开放手术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耗时相近,住院日数及住院费用电汽切组比开放手术组减少50%;电汽切组除4例(2.3%)有电切综合征外,术后出血发生率4.7%(8/172)较开放手术组10.9%(15/140)低,未见其他并发症;而开放手术组切口感染21.4%(30/140)、尿道狭窄5.7%(8/140)、真性尿失禁5.0%(7/140)、尿瘘1.4%(2/140)。结论:电汽切术比开放手术具有更多优越性,但后者仍具有一定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255例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改良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随访3月~8年.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尿道损伤135例,膀胱颈部损伤18例.腺体残留1例,轻度尿失禁10例.术后IPSS平均4.5分,生活质量评分0~2分,最大尿流率15.5~22.5ml/s.结论本术式是一种安全性高、易掌握、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治疗BPH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潘秀军  沈霞 《检验医学》2005,20(2):89-91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PSA(TPSA)比值[(F/T)PSA]在前列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55例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PCa)患者和10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的TPSA和FPSA,并计算(F/T)PSA比值.结果以TPSA>4.0 ng/ml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43.1%;以(F/T)PSA<0.15作为临界判断点,对PCa诊断的灵敏度为87.0%,特异度为90.8%.TPSA在4.0~20.0 ng/ml时,两组患者间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PSA比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Ca组显著低于BPH组.结论以0.15作为临界判断点,(F/T)PSA比值提高了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尤其TPSA在4.0~20.0 ng/ml范围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 1 998年 8月 - 1 999年 1月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UVP)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BPH) 2 3例 ,随访 3个月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年龄 59~ 78岁 ,平均 66 5岁。排尿困难 1~ 8年 ,夜尿 3~ 1 0次 ,均合并急慢性尿潴留 ,其中 4例行耻内上膀胱造瘘 6个月~ 2年 ,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者 6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前B超检查残余尿为 80~ 30 0ml,平均前列腺重量约 55g。行前列腺直肠指检未触及结节 ,前列腺平均Ⅱ°肿大 ,中央沟消失 ,质中等偏硬。全部患者均选用骶麻或鞍麻患者取截石位 ,行尿道扩张至F2 6,…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减少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出血,对128例前列腺增生症施行了改良Harris前列腺摘除术。方法:摘除前列腺前,预先缝扎前列腺动脉,腺窝后唇采用连续锁边缝合,腺窝用水囊压迫止血。结果: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80min,出血量40~120ml,平均86ml,术后尿液转清时间平均42h,住院时间10~14d,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该术式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3例(年龄72~82岁)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前列腺增生术后14个月~5年(平均2.8年)发现前列腺癌。患者因排尿困难、血尿、疼痛而再次就诊。发现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3例,前列腺结节2例。3例均行睾丸切除术,术后加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结果随访4个月~5年,死亡1例,病变稳定2例。结论前列腺增生摘除手术不能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血清PSA检测、直肠指检和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前列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紧贴前列腺尖部捻断尿道 ,摘除前列腺后 ,采用腺窝口 5、7点处“8”字缝合 ,后唇及三角区粘膜下U字型沟槽状切除 ,将后唇粘膜缝入腺窝内的外科包膜上 ;术后 3d应用硬膜外腔接微量止痛泵持续注入吗啡、布比卡因、氟哌啶混合液 1ml/h止痛。结果 采用以上方法经治 5 4例 ,除 3例硬膜外导管脱出 ,1例止痛泵接点漏液外 ,5 0例术后无疼痛及膀胱痉挛。拔除尿管后 3例出现一过性尿失禁 ;4 2例随访 3个月~ 2年 ,37例排尿通畅 ,5例排尿困难 ,其中腺体残留 2例 ,尿道口狭窄 2例 ,后尿道狭窄 1例。结论 采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可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们自 1990~ 2 0 0 1收治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发生前列腺癌 13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 ,年龄 5 9~ 83岁 ,平均 6 9岁。术前直肠指诊(DRE) °8例 , °5例 ,质地中等 ,表面光滑无结节 ,术前 B超均提示前列腺被膜光滑完整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及胸片均正常。行开放性 7例 ,TURP6例 ,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前列腺增生。 3例分别于术后 3~ 9个月再次出现排尿困难及左下肢水肿 ;3例于术后 3~ 6个月出现血尿 ,2例出现急性尿潴留 ,2例出现排尿不畅 ,伴全身骨骼疼痛 ,1例伴胸痛、咳嗽 ,1例出现肾积水 ,1例出现血精。DRE示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的变化。方法回顾1997-10-01~1998-03-31间,在北大一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就诊的相同例数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并对前列腺癌患者予以分期分级,最后分别对各期前列腺癌及其与前列腺增生症者相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DPSA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当采用一定的界值,其效果明显优于PSA和游离与总PSA的比值(F/T)。无论是总PSA(T-PSA)或游离PSA(F-PSA)值的DPSA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P<0.001,0.001<P<0.05);同时,T-PSA和F-PSA的DPSA在PC早期(A-B期)与中期(C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中期(C期)与晚期(D期)的DtPSA(T-PSA计算的DPSA结果)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DtPSA在早期(A-B)PC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时,发现其DPSA的差异性是显著的P<0.001,提示DPSA在PC早期就有诊断意义的可能性。结论DPSA对区分前列腺增生症与PC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PC早期(未发生局限性侵润及转移之前)就有提示PC的可能,对早期诊断PC及彻底根治性切除肿瘤提供更多的机会。但因病例数量较少,其结论有待于更大宗的病例进行证实;因DtPSA在PC的C期与D期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在采用适当的界值时或许能大大减少对晚期PD的手术介入,使激素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防止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48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时作膀胱内前列腺动脉缝扎。结果 表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缩短了手术和术后康复的时间。结论 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时,作膀胱内前列腺动脉缝扎具有安全、出血量少、疗效好、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