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探讨痰培养联合呼吸道IgM九联检及血清PCT水平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依据临床诊断分为观察组(细菌感染)43例,对照组(非细菌感染)40例,并取40例健康体检患儿作为健康组,均行呼吸道IgM九联检、血清PCT水平检测,并对患儿进行痰培养,统计各组血清PCT水平、阳性检出率及呼吸道IgM九联检与痰培养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PCT水平及阳性率(90.70%)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对照组血清PCT水平及阳性率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呼吸道IgM抗体阳性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52.50%(21/40);痰培养阳性率为30.23%(13/43),高于对照组0.00%(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联合呼吸道IgM九联检可提高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临床诊治疾病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对13种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体痰液标本进行检测,研讨其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采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该院38例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液标本,应用多重RT-PCR技术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体,同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结果38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液标本中,多重RT-PCR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阳性36份,检出率94.7%(36/38),其中乙型流感病毒检出最多,阳性20例(52.6%),其次检出呼吸道合胞病毒14例(36.8%)阳性,甲型流感病毒H1N1(2009)8例(21.0%)阳性,鼻病毒6例(15.8%)阳性,副流感病毒4例(10.5%)阳性,其中检出2种或2种以上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14份,检出率为36.8%(14/38)。选取与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相同的7种病毒进行比较,DFA检出阳性16份,检出率仅有42.1%(16/38),多重RT-PCR阳性检出率高于DFA方法,两种方法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重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方法是一种高效快速、高通量、准确的检测技术;同DFA比较特别在流感病毒检测方面具有更高灵敏度,可同时检测更多病原体,能指导临床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并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呼吸道 IgM 九联检联合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下呼吸道感染者124例,按临床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65例)和非细菌感染组(59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 PCT 浓度和呼吸道 IgM 九联检检测血清抗体,同时进行痰培养,健康对照组只进行血清 PCT 检测,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 PCT 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细菌感染组,以 PCT>0.5 ng/mL 作为阳性判断值,PCT 阳性检出率为90.7%,痰培养阳性率为30.8%;非细菌感染组呼吸道 IgM 九联检的阳性率为52.5%,痰培养均为阴性。结论PCT 是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敏感指标,同时联合呼吸道 IgM 九联检及细菌培养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选择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病原体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诊断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观察组)50例和非细菌感染组(对照组)5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血清PCT水平与呼吸道IgM九联检血清抗体的检测,同时进行痰培养。观察两组的检测结果,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PCT水平(4.32±3.35)ng/mL,阳性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培养阳性率30%,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阴性)。观察组呼吸道IgM九联检血清抗体阳性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结论 PCT是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痰培养是细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呼吸道九联检对非典型病原体检测快速准确,三者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全面地对感染病原体进行分析,从而指导临床给予患儿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近三年来脑外伤后气管插管痰菌培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痰检阳性率为89.6%,阳性者均发生下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优势,真菌类占有不可忽视的比例,阴沟肠杆菌耐药率较高,耐苯唑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也较高.结论机械通气易造成呼吸道感染,痰检阳性率高,望临床重视痰菌培养,及时检出病原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沈国娣  陈海燕  朱炜 《护理研究》2007,21(21):1941-1942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52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但无痰的病人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取样培养,探讨用诱导取痰做痰培养对明确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52例病人均经临床症状及X线胸片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但无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致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特征与细菌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金华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年龄38 d~6岁且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 974名住院患儿的痰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经痰培养确诊213例肺炎链球菌感染,检出率为10.8%,年龄38 d~1岁和冬季患儿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分别为14.0%和17.1%,显著高于其他组的检出率(P0.05);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1%、85.9%、76.5%,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结论学龄前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情况严峻,须加强对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住院病人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该医院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次调查的309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有189例在住院期间有吸痰、留置导尿管、鼻饲管等各种不同的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在两种以上。有303例下呼吸道感染病人住院天数均在10d以上,住院时间1~2个月有20例,3~4个月有3例。结论吸痰、鼻饲、联合使用抗生素以及住院时间长是导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特点,并制定控制措施。方法对68例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7.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8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老年患者均患有各种慢性消耗性原发基础病,痰培养病原菌以真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占53.2%和38.8%。结论严重的原发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长、抵抗力降低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在预防与控制下呼吸道多重耐药菌(MDRB)感染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于本院ICU建立人工气道的17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90例使用普通吸痰管(开放式吸痰),实验组890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比较两组患者下呼吸道MDRB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下呼吸道MDRB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检出菌株数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为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进行吸痰护理能有效降低下呼吸道MDRB感染率,并能预防MDRB感染的爆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刘灿兰  刘红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09-1210
目的:探讨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具体有效的措施,对吸入性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方法:将200例吸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分别使用研究改进的500m l瓶/无菌专用吸氧湿化液及常规塑料桶盛装无菌蒸馏水。对两组下呼吸道感染率、吸氧时间长短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湿化液染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进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0例,占20%,取标本56份送检无1例染菌;对照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38例,占38%,取标本30份送检全部染菌。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使用研究改进的吸氧湿化液能有效控制吸入性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方法对46例重症脑外伤患者严格按护理计划给予呼吸道护理干预,严密观察病情,特殊翻身拍背、吸痰,充分的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消毒隔离预防感染,尽早科学合理运用鼻饲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病情稳定后及时拔除气管套管。结果46例患者中,经治疗及护理好转38例,6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通过呼吸道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及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JP2〗了解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多样性及多重耐药性。 方法 对2015年11月-2016年8月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采集及分离培养,鉴定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 结果 从1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35种非重复病原菌226株,其中37例患者分别分离出2~5种病原菌。男性患者菌株分离数量高于女性;病原菌多样性>60岁患者较高,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著高于社区患者。呼吸内科、空勤干部科和消化肿瘤科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多样性居前3位。 结论 不同年龄和感染类型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的病原菌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患者痰标本的病原菌多样性和多重耐药率不同科室均有显著差异。〖JP〗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的疗效进行讨论分析。结果30例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1~3次/例,累计36次,11例肺不张1~5d全部复张,平均3d,送检灌洗液培养13例,培养细菌11株,阳性率84.6%,灌洗液涂片抗酸杆菌( )1例。调整抗生素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呼吸困难全部改善,发热、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胸片浸润影明显吸收。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吸痰在难治性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中疗效确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安全易行,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2003-02~2005-02收治的门诊或住院下呼吸道感染患1056例,经痰培养证实为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阳性患共计60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改良吸痰法在ICU气管切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改良吸痰法在降低气管切开术后的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5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观察组采用传统的吸痰法,试验组采用改良吸痰法,分别于气管切开后7天、14天留取痰标本培养。结果观察组和试验组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吸痰法对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及革兰阴性(G-)杆菌耐药性,为控制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Walk Away40SI微生物药敏鉴定测试系统对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进行菌种鉴定,并对本年度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在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554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18.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培养与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分析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细菌培养与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性,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供病原学检查与影像学诊断依据。方法选自该院住院诊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并同时进行胸片或胸部CT检查,结合细菌培养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357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到明确病原菌158例,阳性率为44.3%;影像学检查提示肺部感染265例,阳性率为74.2%,其中101例细菌培养阳性,占影像学检查阳性患者的38.1%。在细菌培养或影像学检查中,其中1项或2项均为阳性者322例,占90.2%。结论痰液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同时结合肺部影像学检查将明显提高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收治的52例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但无痰的病人进行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取样培养,探讨用诱导取痰做痰培养对明确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价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肺癌患化疗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住院化疗的31例肺癌患进行追踪观察,密切监测化疗前后体温变化及咳嗽、咳痰情况,并比较胸片、血象变化。疑有感染进行痰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1例化疗患,发生呼吸道感染9例,发生率29.1%,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61.3%,革兰氏阳性菌占38.7%。结论 肺癌化疗后易致呼吸道感染,应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控制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