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静 《妇幼护理》2023,3(19):4716-4717
目的 分析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9 年至 2020 年在我院的 120 例尿毒症患 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案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 取护理风险管理。分析比较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体外循环凝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血液血 凝状况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及 体外循环凝血, 提高胡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周秀芳 《全科护理》2022,20(1):131-13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按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构建组300例、验证组100例,统计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在验证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统计得到,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共66例,感染发生率为22.00%;单因素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有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流速度、血红蛋白、遵医依从性、抗生素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7 d、血流速度>180 mL/min、血红蛋白<100 g/L、遵医依从性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P<0.05);构建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为P=1/[1+e^(-(-1.935+1.635×股静脉置管+1.740×导管留置时间>7 d+1.725×血流速度>180 mL/min+2.241×血红蛋白<100 g/L+2.089×遵医依从性差+1.331×抗生素使用时间>7 d))],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81,灵敏度为86.67%,特异性为97.14%,准确率为94.0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大,且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评估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危险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241例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为调查对象,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纳入因素,将所有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本组患者发生感染65例,感染率为5. 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 432)、疾病类型(OR=1. 193)、导管留置时间(OR=1. 450)、不同血流速度(OR=1. 324)、血红蛋白(OR=1. 674)、遵医嘱依从性(OR=1. 261)为影响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防治结合,及时评估感染风险因素并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58-1159
目的探讨风险护理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态度、操作技术、工作积极性、健康宣教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低血压、心率异常、体温异常、相关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治疗中实施风险护理效果较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满意度,同时可以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 741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3 265例和观察组25 47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诱发原因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人员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造成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可以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医疗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PDCA护理模式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6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以及观察组180例(采用PDCA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5例,共检出4种病原菌,而观察组发生血流感染2例,共检出2种病原菌。观察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人员的依从性,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从而降低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PDCA护理对行血液透析的PICC置管患者的影响及血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2例进行血液透析的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发生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4.00%(P0.05)。102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导管血行感染,感染率为13.73%;检测出导管血行感染病原微生物共1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占比为75%,革兰阴性菌3株,占比为25%。患者年龄≥60岁、贫血、患有糖尿病、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的导管血行感染率,明显高于患者年龄60岁、无贫血、无糖尿病、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P0.05);将单因素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贫血、糖尿病、导管置留部位、血清白蛋白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贫血、糖尿病、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是导管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行血液透析的PICC置管患者实施PDCA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血行感染率,患有贫血、糖尿病、导管留置于股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是导管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防治措施能有效降低感染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在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留置导管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管道护理模式;将2015年1~12月留置导管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管道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士专业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管道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提高护士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抽选1 60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常见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随机从两组患者中各抽取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述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辅以分级护理管理的实施措施及控制感染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接受血液净化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分级护理管理,总结两组患者感染发生,评估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分级护理管理后,感染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更低(P<0.05).未开展管理工作前,两组各项评分较为相近(P>0.05);实施分级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评分(18.06±1.12)分、药物管理评分(17.89±1.04)分、专项技能评分(18.84±0.51)分、风险预估评分(18.02±0.38)分、风险管理评分(19.16±0.5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经分级护理管理后,能有效预防感染,提高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在控制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25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层级护理管理;另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效果、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层级管理后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控制血液净化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感染率的过程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362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193例患者则加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置管与相关临床指标、各类型疾病CRBSI感染率、已发生CRBSI的相关临床指标与不良医疗事件、家属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糖尿病肾病、急性肾衰竭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RBSI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CRBSI感染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CRBSI时间显著性高于对照组,CRBSI持续时间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家属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本院内科护理中,将期间收治的304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未实施风险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率、护理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积极的基础护理和风险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的研究组患者的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患者满意度、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 在内科护理中应用风险因素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建立风险的预防体系,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6例,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0例血液净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闭环式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法分对照组、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换药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及出现CRBSI、CRBSI持续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CRBSI时间长于对照组,CRBSI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3.8%(2/52)较对照组的17.3%(9/5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负性情绪(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预防血液净化导管性血流感染,延长导管留置及CRBSI出现时间,利于预后康复进程,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8.3%,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28.3%,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呼吸内科患者中,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导管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行血液净化CVC置管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导管不良事件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置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舒适度、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导管不良事件及CRBSI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穿刺成功、导管留置、住院时长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CVC置管护理中应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血液净化患者舒适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78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观察2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6%(3/39),低于对照组的28.2%(1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为97.4%(38/39)和92.3%(36/39),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9.5%(31/39)和71.8%(2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CHBLF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了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记录统计,并加以比较。结果研究组的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各项指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分别为98.29分和94.32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为9.43%,显著高于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 P<0.05)。结论 CHBLF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大大减少护理缺陷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风险事件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