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分期、放化疗短期疗效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68例治疗前的宫颈癌患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将常规MRI分期、常规MRI结合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宫颈癌分期准确性的差异。测量宫颈癌各期的ADC值,分析ADC值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对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追踪复查,将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部分缓解组(PR)组,比较两组患者放化疗前的ADC值的差异。结果(1)常规MRI序列漏诊1例Ib期,常规MRI结合DWI检出全部病例,常规MRI对IIa期分期符合率85%,而与DWI联合应用符合率达95%,但两种方法无统计学意义。(2)对宫颈癌各期的ADC值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的分期与ADC值无相关性。(3)38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CR组治疗前ADC均值1.02×10-3 mm2/s,13例PR组治疗前ADC均值1.14×10-3 mm2/s,采用t检验法比较两组ADC值,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R组ADC值低于PR组。结论常规MRI序列联合DWI对于宫颈癌的检出及分期更准确,ADC值对放化疗短期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3.0T MR DWI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4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且术前MR分期为T3、T4期;均于新辅助放化疗前及治疗后术前1周接受DWI联合常规MR序列扫描;根据Dworak's肿瘤消退分级标准,其中敏感组(TRG 3~4级)21例(21/54,38.89%)、不敏感组(TRG 0~2级)33例(33/54,61.11%)。测量直肠癌病变区治疗前后长度、厚度及ADC值,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Δ长度、Δ厚度、ΔACD)及变化率(长度%、厚度%、ACD%)。结果 54例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病变区较治疗前长度缩短、厚度减低、ADC值升高(P均<0.01)。新辅助放化疗后敏感组ADC值、ΔADC值及ADC%均高于不敏感组(P均<0.05)。结论 新辅助放化疗对进展期直肠癌有效,治疗后病变区ADC值、ΔADC及ADC%指标对疗效有评价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MRI检查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共25例,全部病例均于患病局部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患者MRI特点、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包括平均ADC值、最低和最高ADC值);治疗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内)再次行MRI检查,测残留肿瘤面积及ADC值,并计算肿瘤缓解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缓解率相关性;分析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R组)与非完全缓解患者(非CR组)治疗前、后ADC值及变化的差异。结果 25例喉癌下咽癌患者治疗前肿瘤面积4.81(0.83~14.12)cm~2,治疗后肿瘤面积2.42(0~7.92)cm~2,肿瘤缓解率为74.8%(6.0%~100%),其中有11(11/25,44.0%)例患者治疗后肿瘤消失。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及最高ADC值与治疗后肿瘤缓解率呈负相关(r=–0.922、–0.691,P0.05),治疗后平均ADC值与缓解率呈正相关(r=0.678,P0.05);非CR组治疗前肿瘤平均、最高ADC值高于CR组,CR组治疗后平均ADC值及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变化高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治疗前肿瘤ADC值以及治疗前后肿瘤ADC值的变化对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放化疗后早期缓解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MRI扩散加权成像对评估鼻咽癌放化疗近期及远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并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放化疗的初治患者,患者治疗前、治疗完成后3个月行MRI检查,并进行3年追踪随访,共入组40例病例。测量治疗前原发灶及最大转移淋巴结的最高ADC值、最低ADC值、平均ADC值、ADC差值。近期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IET1.1)进行评估,分为完全缓解组(CR组)和非完全缓解组(NCR组)。远期疗效根据3年随访结果分为稳定组和复发转移组。对近期及远期疗效不同组间的ADC值进行比较,再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找出预测疗效的最佳ADC值阈值及预测效能。结果 40例鼻咽癌患者中CR组31例,NCR组9例;3年随访稳定组34例,复发转移组6例。近期疗效CR组治疗前原发灶的平均ADC值、最高ADC值、ADC差值均低于NC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稳定组中治疗前最大淋巴结转移灶的最高ADC值、ADC差值均低于复发转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原发灶ADC差值(最佳阈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肺癌脑转移瘤放化疗配合中药治疗疗效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5年8月本院32例经病理或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放化疗配合中药治疗前1周、治疗后1个周期、治疗后2个周期行MRI及增强扫描,同时行DWI扫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DWI诊断效能,获得ADC值变化率最佳阈值.[结果]32例患者共计39个肺癌脑转移病灶,在治疗后2个周期后,有效18例(有效组),包括6个PR病灶和12个CR病灶;无效21例(无效组),包括SD病灶14个和PD病灶7个.治疗前及治疗后有效组的ADC值与无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有效组ADC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7,P<0.05).治疗1个周期后,两组ΔADC值均有升高,有效组升高(28.12±20.29)%,无效组升高(3.38±10.68)%,有效组ΔADC值显著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采用ROC曲线分析ΔADC界点为15.74%,应用ADC值检测肺癌脑转移的敏感性为72.22%,特异性为90.47%,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结论]DWI-MRI可作为一种早期、无创、无辐射损伤、可重复操作的检查方法,对脑转移瘤癌肿治疗疗效评估特异性较高,能够通过测量ADC值变化率反映肿瘤治疗后的早期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用于宫颈癌早期放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6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研究,对早期放化疗前后进行MR和DWI扫描。比较放疗前后肿瘤体积、ADC值的变化,不同疗效组别间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变化情况及DWI诊断宫颈癌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放化疗之前相比,放化疗期间、之后肿瘤体积逐渐减少,ADC值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之前各组ADC值差异不显著(P0.05),放化疗之后随着疗效的改善ADC值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54例患者完成随访,6例未完成随访。其中病理切片检查阳性复发23例,阴性未复发31例。DWI诊断宫颈癌复发的灵敏度为95.65%(22/23)、特异度为96.77%(30/31)(P0.05)。结论:宫颈癌早期放疗后ADC值逐渐增加,随着疗效的改善ADC逐渐增加,DWI诊断宫颈癌复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说明DWI能够预测宫颈癌早期放化疗的效果,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扩散加权成像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预测、监测宫颈癌放化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接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1个月、2个月分别行常规MR平扫及DWI检查,其中8例患者于治疗开始后15 d加行一次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横轴位T2WI上肿瘤最大径和ADC值,分析各疗效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ADC值差异. 结果肿瘤完全消失(CR)组治疗前平均ADC值明显低于肿瘤部分消失(PR)组(P<0.05);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与治疗前ADC值负相关(r=-0.574,P<0.05).治疗后1个月肿瘤ADC值变化率与治疗后2个月肿瘤最大径缩小率呈正相关(r=0.572,P<0.05);治疗后15 d与治疗前比较,平均ADC值升高(P<0.05),而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DWI检查有助于预测放化疗疗效,治疗过程中DWI检查有助于早期监测和动态观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0 TMRI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holebody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诱导治疗疗效评估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54例初治MM患者,在四周期诱导治疗前及结束时分别行WBDWI检查。测量每个患者骨髓或髓外病灶治疗前后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四周期诱导治疗前后的血、尿中M蛋白,血清游离轻链及骨髓穿刺结果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依据,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深度缓解(完全缓解以及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组及非深度缓解(部分缓解、最小缓解、疾病稳定以及疾病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诱导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54例患者中,其中深度缓解35例,非深度缓解19例。诱导治疗前后ADC值变化量在深度缓解组和非深度缓解组分别为(0.68±0.39)×10-3mm^2/s,(0.24±0.17)×10-3mm^2/s,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深度缓解组治疗前后ADC值变化率(101.63%)明显高于非深度缓解组(39.3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变化率<58.42%作为诊断深度缓解的阈值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约91.4%、8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结论深度缓解组诱导治疗前后的ADC变化程度明显高于非深度缓解组,表明通过量化治疗前后的ADC值,WB-DWI在多发性骨髓瘤诱导治疗疗效评估方面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评估的临床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3.0TMR弥散加权成像评价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采用放疗行同步化疗,并于放化疗前及放化疗第1、3、5、10周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测量并观察食管癌灶ADC值的变化。疗效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结果 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除4例失访外,14例中完全缓解2例(14.3﹪),部分缓解9例(64.3﹪),病变稳定3例(21.4﹪),病变进展0例(0﹪)。除2例完全缓解患者因病灶消失无法测量ADC值外,12例治疗前,在b值分别取600、800和1000s/mm2时,食管癌灶ADC值分别是(1.62±0.23)×10-3mm2/s、(1.42±0.25)×10-3mm2/s、(1.21±0.27)×10-3mm2/s,同步放化疗后第10周ADC值分别是(2.77±0.46)×10-3mm2/s、(2.61±0.48)×10-3mm2/s、(2.37±0.49)×10-3mm2/s,ADC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3.0TMR弥散加权成像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化疗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扩散加权扫描(DWI)预测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行同步放化疗患者60例,根据疗效分为治疗敏感组、治疗抗拒组,采用 DCE-MRI、DWI 测量两组治疗前原发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容积转移参数(Ktrans)、血管内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空间容积分数(Vp )并比较。【结果】治疗敏感组30例,治疗抗拒组10例;敏感组除颈转移灶平均Ktrans显著高于抗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联合原发灶、颈部转移灶ADC、Ktrans、Vp、Ve预测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4,预测敏感性为61.5%,特异性100%。【结论】DCE-MRI联合DWI参数能够反映头颈部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有望为头颈部鳞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颈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MRI)半定量参数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扩散系数(ADC)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WI在宫颈癌诊断和放疗疗效监测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集整理的87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将入选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30例非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24例选择了放化疗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放化疗前后进行MRI和DWI;计算宫颈癌病灶MRI半定量参数,包括最大相对增强率(MRE)、流入速率(WIR)、流出速率(WOR)及达峰时间(TTP),并记录ADC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MRE、WIR高于对照组;而TTP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DC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除半定量参数WOR外其他指标及ADC与放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ADC与MRE、WIR均呈现负相关(r=-0.31、-0.29,P0.05),与TTP呈现正相关(r=0.58,P0.05)。而WOR与ADC未呈现出任何相关性。结论 ADC与宫颈癌MRI半定量参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基于MRI和网状蛋白1C(RTN-1C)的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1月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就诊的134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将其分为2组:完全缓解组(n=39)和未完全缓解组(n=95)。用Fi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获取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RTN-1C表达量。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风险因素,并构建上述风险因素的列线图回归模型;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预测模型的价值。结果完全缓解组的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回流速率常数(Kep)和RTN-1C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未完全缓解组(P < 0.05);表观弥散系数(ADC)低于未完全缓解组([0.88±0.05)×10-3 mm2/s vs(0.92±0.05)×10-3 mm2/s, 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4期和高ADC值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独立危险因素(P < 0.05),高Ktrans值、高Ve值和高RTN-1C相对表达量是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当阈值概率在0.39%~0.42%,0.75%~0.80%和0.86%~0.88%时,模型B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当阈值概率在其他范围时,模型A评价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净收益高于模型B。结论基于MRI和RTN-1C构建的模型A对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可辅助临床做出更好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1(RRM1)、程序化死亡因子5(PDCD-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及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6例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6例)作为研究组,同时将上述患者肺癌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并根据放疗后近期疗效情况将研究组分为完全缓解组(61例),部分缓解组(36例),未缓解组(29例)。比较各组RRM1、PDCD-5及VEGF表达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RRM1、PDCD-5及VEGF对NSCLC患者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及阴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组RRM1、PDCD-5、VEGF阳性表达率较未缓解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分化程度(低、中分化)、RRM1、PDCD-5及VEGF阳性为影响NSCLC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RM1、PDCD-5及VEGF单项及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05、0.798、0.938,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高。结论 NSCLC患者放疗后近期疗效与RM1、PDCD-5及VEGF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对其指标进行监测对该疾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肝转移瘤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的胃肠道癌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80例(转移病灶148个),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转移瘤最大直径,根据治疗后12周肿瘤最大直径变化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12周的ADC值.分析ADC值与肿瘤直径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ADC值和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用于预测患者对化疗的效果.结果 治疗前,有效组病灶的ADC值平均值显著低于无效组(P=0.002);在肿瘤ADC值的变化上,化疗2周、12周后,有效组的ADC较化疗前均显著上升,而化疗无效组的ADC则无显著变化;治疗前ADC与肿瘤的直径变化呈现负相关(r=-0.662,P=0.000);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与肿瘤的直径变化也呈现负相关关系(r=-0.846,P=0.000).ROC曲线结果表明,以治疗前ADC值预测转移瘤化疗效果的AUC为0.914;治疗后2周ADC变化率预测转移瘤的AUC为0.893;二者联用时对于转移瘤化疗评估的AUC为0.959.结论 化疗前ADC值、治疗后2周ADC值的变化率以及二者联用在胃肠道癌肝转移化疗疗效预测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和ADC值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与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8年2月—2021年3月的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患者,选取97例经过手术或穿刺活检得到病理诊断的病例。其中BPH 44例,PCa 53例。所有病例行常规T1WI、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动态增强图像和DWI,生成ADC图,选取ROI,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得出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PCa在动态增强以早期强化为主(占77.36%),DWI呈高信号(占84.9%),ADC值较低((0.94±0.21)×10-3mm2/s);BPH动态增强以逐渐强化为主(占81.82%),DWI以等低信号为主(占86.4%),ADC值高于PCa((1.61±0.18)×10-3mm2/s)。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PH和PCa在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和ADC中具有不同的信号表现,对两者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动态监测40例NHL及10例淋巴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患者初治、化疗后血清sIL-2R的水平。根据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完全缓解、缓解后复发以及未缓解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NHL患者初治组、缓解后复发组、化疗后未缓解组以及LAHS组sIL-2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化疗后缓解组(P0.05),而NHL化疗后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监测治疗前后sIL-2R表达水平变化与国际预后指数(IPI)、铁蛋白等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并且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关,化疗有效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NHL患者血清sIL-2R表达水平监测有利于NHL复发早期诊断,并可判断其化疗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中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原发性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9至2017年经临床和病理活检证实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20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无免疫缺陷病史)资料,通过放疗前后轴位T1WI增强病灶强化最大径变化计算出肿瘤消退率进而将病灶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组和非完全缓解(非CR)组,测量病灶放疗前的最小ADC(ADC_(min))值、平均ADC(ADCmean)值、最大ADC(ADC_(max))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验证放疗前CR组与非CR间有无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进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求得ADC值的阈值。结果放疗前ADC_(min)值与ADCmean值在CR组与非C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DC_(max)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_(min)值、ADCmean值与肿瘤消退率有相关性(r=0.630、0.460,P=0.000、0.005),且分别大于0.602×10~(-3) mm~2/s、0.800×10~(-3) mm~2/s时患者放疗疗效,能在放疗周期完成后达到CR的效果。结论 ADC_(min)值及ADCmean值可以作为预测原发性脑淋巴放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评估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a)包膜外扩散(ECE)的预测价值。 方法60例术前行3.0T磁共振检查的PCa患者,依据影像资料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ECE组和无ECE组。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对磁共振T2WI和T2WI联合DWI图像进行分析,评估PCa的ECE情况,并测量ECE组和无ECE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PCa ECE组和无ECE组的ADC值差异性。本研究经泰安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结果磁共振T2WI和T2WI联合DWI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6.1%、84.3%。ROC分析显示,磁共振T2WI联合DWI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磁共振T2WI曲线下面积(Az=0.892,0.803,Z=4.661,P<0.01)。ECE组ADC值[(0.72±0.14)×10-3mm2/s]明显低于无ECE组[(0.94±0.21)×10-3mm2/s](t=3.82,P<0.01)。 结论磁共振T2WI联合DWI图像能够提高预测PCa患者ECE情况,ADC值对评估有无ECE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多b值DWI中单指数模型和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的双指数模型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 纳入接受化疗、经病理确诊的淋巴瘤患者22例。患者于治疗前、2个周期化疗后分别进行常规MRI和多b值DWI, 根据IVIM双指数模型获得真性扩散系数(D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和灌注分数(f值), 根据单指数模型获得ADC值。2个周期化疗后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 比较不同疗效组治疗前D、f、D*、ADC值差异, 评价D值和ADC值预测疗效效能。结果 CR组49个淋巴结、PR组17个淋巴结、SD组8个淋巴结。CR组和PR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 SD组治疗前D值和ADC值均低于CR组和PR组(P均 <0.05), CR组、PR组和SD组f值和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分别以0.48×10-3mm2/s和0.49×10-3mm2/s为治疗前D值和ADC值预测较好疗效(CR和PR)阈值, 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75.76%、0.890和100%、84.85%、0.893, 二者预测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6, P=0.931)。结论 基于IVIM的双指数模型所获得D值和单指数模型所获得ADC值早期预测淋巴瘤疗效效能均较好, 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