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 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最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症状健康人群用18F-FDG PET/CT显像进行癌症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1例以癌症筛查为目的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受检者的资料,定性和半定量分析PET及CT图像,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对有疑问者随访至少〉8年,恶性肿瘤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结果 611例受检者中PET/CT示FDG代谢异常增高者162例,高度怀疑恶性病灶14例,其中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分别为结肠恶性间质瘤、肺癌、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其余1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和或临床随访确认为良性病变.另外假阴性1例,为肝细胞肝癌.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具有发现各种不同早期癌症的优势,为治疗争取到宝贵时间.假阳性和假阴性是癌症筛查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将PET/CT与增强CT、MRI、B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所导致的误诊和漏诊,但部分受检者仍需要通过病理学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胃癌治疗前诊断的价值以及显像结果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临床怀疑为胃癌的81例患者在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通过阅片和半定量分析图像,以手术或经胃镜活检病理及临床随访(>6个月)为确诊依据,评价PET/CT显像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81例患者中,胃癌51例,胃良性病变30例。18F-FDG PET/CT诊断胃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4.1%、83.3%和90.1%。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和82.4%。21例患者存在腹腔及其他部位转移,PET/CT显像的灵敏度为61.9%(13/21)。8例(15.7%,8/51)胃癌患者显像后更改了治疗方案。结论:18F-FDG PET/CT对胃癌治疗前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18F-FDG PET/CT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01例以健康体检为目的的受检者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检查阳性1275例(98%),仅26例(2%)检查为阴性,放射性分布异常565例(43.43%),其中发现恶性肿瘤32例(2.46%),良性肿瘤241例(18.52%),炎性病变292例(22.44%).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应用于健康人群体检,尤其是在肿瘤筛查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18F-FDG PET或PET/CT显像研究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1例患者中,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者42例,有恶性肿瘤病史者39例。全身PET或PET/CT显像者78例,局部显像者3例。所有患者临床随访时间皆大于6个月。【结果】81例中,随访结果证实有恶性肿瘤者70例,无恶性肿瘤者11例。PET对恶性肿瘤的检出灵敏度为91.5%,特异性为85.7%。假阳性1例,为结肠腺瘤;假阴性5例,见于肺泡癌(3例)、卵巢浆液乳头状囊腺癌(1例)和胃印戒细胞癌(1例)。真阳性患者中,肺癌 结直肠癌占72.3%。恶性病灶的多少及严重程度与CEA水平的高低无明显关系。【结论】PET在探查和诊断CEA升高者体内恶性肿瘤方面是一种很有用的显像技术。PET显像阴性者须结合其他影像技术并判断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治疗前淋巴瘤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初次诊断为淋巴瘤病人的PET/CT及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PET/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对63例淋巴瘤病人分期的一致率为30.2%(19/63)。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相比,18F-FDG PET/CT显像使69.8%(44/63)的淋巴瘤病人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其中17.4%(11/63)的病例在PET/CT检查中发现有多区域淋巴结及多个结外器官受累,肝或骨髓受累,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从Ⅰ期上调至Ⅳ期;有25.4%(16/63)的病例在PET/CT检查中发现多区域淋巴结累及,分期上调一期;其余27.0%(17/63)的病例在PET/CT检查中发现多区域淋巴结或多个结外器官受累,临床分期上调两期。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治疗前淋巴瘤临床分期的价值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有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PET/CT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在泌尿系各肿瘤中的诊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泌尿系肿瘤患者,男47例,女9例,年龄40~88岁,其中肾癌28例,膀胱癌14例,肾盂癌2例,前列腺癌3例,肾错构瘤5例,精原细胞瘤2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PET/CT显像,并进行PET/CT融合图像、PET图像和CT图像帧对帧对比分析。结果 2例患者双侧肾上腺占位,PET示高代谢,1例明确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为肾上腺结核;12例肾癌术前患者CT均能发现,PET提示9例为高代谢,3例阴性;16例肾癌术后10例高代谢中6例发现转移灶;5例膀胱癌PET表现为高代谢,9例术后复查8例高代谢中6例发现转移;3例前列腺癌患者中仅1例表现为高代谢,1例前列腺癌合并骨转移患者治疗2年后,PET未能发现骨转移。1例左侧后腹膜原发性精原细胞瘤PET检查,后腹膜区可见多个结节状略高代谢病灶。1例肾盂癌患者PET示左侧肾盂内团块状高代谢病灶,SUV值15.4。总体敏感度85.7%,特异度66.7%。结论 18F-FDGPET/CT因经泌尿系代谢,对肾、膀胱癌、前列腺的原发病灶显影效果欠佳,对于术后复查患者转移灶的早期发现和定位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18F-FDG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综合治疗后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并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83例妇科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9例为初诊患者,64例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后患者.结果 ①19例初诊患者中,PET/CT显像均为阳性,其中1例为假阳性,诊断准确性为94.74%(18/19);6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CT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24%(20/21)、100%(43/43)和98.44%(63/64);②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分别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98.78%,盆腔淋巴结97.56%、腹股沟淋巴结98.78%;③11例接受2次及2次以上PET/CT检查的患者中,6例根据PET/CT结果更改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可以早期发现可疑复发或转移病灶,在检测远处转移和小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监测妇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有效检查方法,对于临床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据诊断需要0~3 d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结合对PTBAC的诊断价值。结果:全组26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切诊断肺癌9例,恶性不除外13例,肺感染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34.6%,误诊率较高;其中15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结合HRCT确切诊断肺癌13例,1例初次诊断感染性病变者后经结合HRCT图像诊断为肺癌,1例18F-FDG PET/CT显像及HRCT均疑为肺炎者,经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后综合评判考虑肺癌,后病理证实;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PTBAC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HRCT表现复杂多样,PET/CT结合HRCT在PTBAC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EGB)的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例EGB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结果:4例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脊柱2例,颅骨及肋骨各1例.18F-FDG PET/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3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形成,18F-FDG摄取增高,SUVmax分别为8.2、15.4、11.2及6.1.结论:EGB的18F-FDG摄取较高,CT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宫颈癌患者应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进行PET/CT显像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 应用18F-FDG对75例宫颈癌患者行PET/CT显像定性诊断,显示肿瘤部位及范围,同时进行全程的护理配合,包括检查前的心理、饮食及药物等护理;检查中加强患者病情观察及健康宣教.结果 PET/CT图像清晰,能清晰观察到宫颈病变及其转移灶.结论 完善及有针对性的全程护理是PET/CT检查获得高质量图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检出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原发癌灶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以腹腔积液为首发症状、在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并最终检出原发癌灶的患者51例,其中胃癌14例,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例,降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3例,直肠癌2例),卵巢癌22例,胰腺癌6例,肝癌2例,均接受体部18F-FDG PET/CT扫描,并经进一步检查或3~13个月随访证实;分别统计PET/CT及单独CT查找原发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51例中,PET/CT检查发现原发灶40例,其中胃癌10例,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例,升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卵巢癌19例,胰腺癌5例,肝癌2例,检出率为78.43% (40/51);11例PET/CT检查未发现原发灶,5例仅为腹膜增厚、代谢增高,3例仅为大网膜增厚、无代谢异常,3例仅提示腹腔积液.CT提示原发病灶31例,其中胃癌6例,肠癌3例,卵巢癌18例,胰腺癌3例,肝癌1例,检出率为60.78%(31/51),占 PET/CT发现原发灶的77.50% (31/40).结论 对于在不明原因腹腔积液中发现肿瘤细胞者,PET/CT查找其原发病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灶大小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18F-FDG PET/CT及螺旋CT资料,分析肺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与SUVmax的相关性.结果 以SUVmax≥2.5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本组18F-FDG PET/CT阳性率为92.00%(46/50).鳞癌的SUVmax明显高于腺癌(P<0.05);病灶大小与SUVmax呈正相关(r=0.674,P<0.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周围型肺癌有很高价值,结合螺旋CT形态学特点,能初步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对原发恶性黑色素瘤5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16例及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40例,分别研究PET/CT诊断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及转移瘤的应用价值.结果 5例原发恶性黑色素瘤病灶均异常摄取FDG, SUV 3.52~14.76,其中2例示区域淋巴结转移并经病理确诊.3例原发灶未明的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经18F-FDG PET/CT检出原发灶,原发灶检出率18.75%,其中2例示远处多发转移;另2例患者临床体检发现原发灶,18F-FDG PET/CT未见原发征象.40例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全)切除患者中,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残留8例,经病理确诊5例,准确率62.50%;18F-FDG PET/CT示区域淋巴结转移7例,病理确诊5例,阳性预测价值 71.43%;18F-FDG PET/CT 示远处多发转移14例,远处转移率35.00%(14/40);40例患者中,2例因PET/CT显像降低临床分期,11例提高分期,18例患者治疗方案改变.结论 18F-FDG PET/CT在恶性黑色素瘤准确分期方面有较大临床价值,但在淋巴结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寻找原发灶的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评价修订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7例PET/CT均发现18F-FDG摄取,灵敏度为100%(7/7),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29(3.63~14.39)。3例治疗前根据PET/CT结果而上调分期,其中2例发现胸膜浸润而上调至Ⅳ期,1例发现肝脏浸润而上调至Ⅳ期。6例治疗后接受PET/CT复查,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结论 肺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存在18F-FDG摄取。18F-FDG PET/CT可作为肺MALT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郭峰  汪清  倪泽称  张宇  王胜军  马力克  胡岚亭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27-1829,1833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肾癌原发灶及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的全身18F-FDG PET-CT及病理结果,比较PET-CT与增强CT两者对肾癌及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中,经原发灶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30例.其余5例因18F-FDG PET-CT显像发现远处转移未行原发灶手术治疗,仅取转移部位病检确诊,分别行DSA肿瘤栓塞术、免疫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18F-FDG PET-CT检查阳性29例,敏感度82.9% ,CT平扫加增强检查阳性33例,敏感度94.3%,转移病灶共16处,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处,肺转移3处,肾静脉癌栓形成1处,骨转移2处,肝转移1处,肾上腺、右侧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双肺门淋巴结转移1处,右侧胸壁转移1处,软组织转移1处,而CT平扫加增强仅发现1处下腔静脉癌栓形成,1处肝转移.[结论]18F-FDG PET-CT对诊断原发性肾癌的敏感性不如CT,但对远处转移的诊断优于CT,对肾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食管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86例病理已明确证实为食管癌的患者进行PET/CT检查,利用18F-FDG在肿瘤病灶及转移灶中的高代谢原理,分析全身各系统病灶放射性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分析。结果 PET/CT的分期准确率(88.4%)以及区域淋巴结转移检查的敏感性(63.3%)、特异性(83.8%)均较单纯CT高。结论 18F-FDG PET/CT检查对食道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治疗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胃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并与CT对照。方法:32例可疑胃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行PET全身显像,22例行CT检查,将以上结果和病理分期对照。结果:32例中,25例为恶性肿瘤,7例为良性病变。18F-FDG-PET半定量分析对原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4%、5/7。CT对胃恶性肿瘤原发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9%和4/5。PET、CT对恶性肿瘤转移淋巴结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0%和76.5%。PET、CT对远处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和2/7。结论:PET对胃恶性肿瘤局部病灶和远处转移病灶检测较为敏感,在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SPN病人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3 h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早期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恶性36例、良性29例,其中良性结节包括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1例,隐球菌感染1例;恶性结节中包括10例磨玻璃结节。良性组、恶性组的早期显像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体部恶性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疗效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经最终病理检查及临床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质子放射治疗前后各行1次18F-FDG PET/CT显像,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变化来评价质子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与质子放射治疗后CT等常规影像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质子放射治疗前,PET/CT显像共发现22例肿瘤患者46处病灶,SUVmax在6.9~37之间(16.36±9.35),常规影像发现病灶38处。②质子放射治疗后,46处病灶代谢活度均降低,SUVmax降低24%~88%,SUVmax在2.5~24之间(6.64±5.37)。而CT等常规影像显示41%(19/46)肿块消失或缩小,而59%(27/46)的肿块无明显改变。临床随访3~9个月证实经质子放射治疗的46处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PET/CT显像可以早期、有效地评价恶性肿瘤质子放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