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15例14岁以下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以探讨适用于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在15例14岁以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儿童患者中使用中小剂量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包括咪唑安定0.1mg/kg,万可松0.08—0.1mg/kg,芬太尼10—20ug/kg静注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用药均缓慢推注,特别是芬太尼的推注时间维持在5—10分钟,尽量保持循环稳定。以间断推注芬太尼5—10mg/kg,万可松0.04—0.08mg/kg,并间断吸入1%—2.5%异氟醚维持麻醉;术中尽早使用多巴胺、硝普钠等血管活性药。以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结果:全组在麻醉全过程中均未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结论:儿童心脏瓣膜病是临床上一种棘手的疾病,目前主要采用瓣膜整形技术,但因瓣叶的瘢痕挛缩与钙化或发育不良,则需行瓣膜置换术。由于病人术前心功能较差,相应的麻醉处理要求较高。使用中一小剂量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是麻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以达到诱导平稳迅速、麻醉深度适宜、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的目标.方法 将158例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分为两组.A组78例以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诱导维持,行幽门环肌切开术;B组80例巨结肠、胆管闭锁和胆总管囊肿惠儿,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58例复合连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完成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手术时间(21.3±9.9)min和气腹时间(14.7±10.3)min和B组的分别为(98.1±38.6)min和(72.9±29.1)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诱导均迅速,麻醉满意,呼吸道分泌物少,血流动力学稳定,术毕苏醒较传统的静脉全凭麻醉更快.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诱导快,气道刺激小,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为儿童异物吸入的预防提供依据,并探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5月该院经FB确诊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1.0,好发年龄1~3岁,农村儿童发病率最高。支气管异物种类以食源性异物为主,多嵌顿于右侧支气管。常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气肿、肺炎、肉芽组织增生、黏膜糜烂和纵隔气肿,最常见症状为咳嗽和喘息。支气管异物胸部CT阳性率为78.12%。全部病例均在全身麻醉喉罩下经FB取出异物,成功率为100.00%,术中术后并发症少。主要手术方式为异物网篮套取、异物钳钳取和球囊拖拉。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以3岁以下的农村男童较多见,应加强宣教、科普和监管。有明确或可疑异物吸入史的患儿应及早行胸部CT协助诊断,无明确异物吸入史或影像学无阳性提示的隐匿性支气管异物,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因此,对于有反复咳嗽和喘息病史、经临床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应及早行FB检查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喉罩通气下经FB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中是有效、安全的,可常规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适当的麻醉深度控制下对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过程的影响,评价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择期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1组)及靶控输注组(T组).每组20例,分别观察记录麻醉开始前、诱导后、腹腔穿刺时、气腹建立后、手术结束时、拔管前、拔管后5 min等各时点的脑电指数,记录诱导期血压(SBP、DBP和MAP)、心率、呛咳、插管反应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烦躁、脉搏氧饱和度下降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Ⅰ组诱导时血压下降程度高于T组,SBP<90mmHg的发生率高于T组(P<0.05),插管反应发生率高于T组(P<0.05).T组患者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丙泊酚静脉靶控麻醉的诱导及术中控制更为平稳,苏醒质量上要优于后者.但丙泊酚靶控的最适浓度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术前小儿静脉穿刺行吸入麻醉诱导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术前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问题,选择9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穿刺前经面罩吸入氧化亚氮和氧气,C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七氟醚,观察患儿穿刺时的反应及穿刺情况,结果:C组反应最轻,穿刺成功率也最高,且所需时间最短,与A组和B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出,在严密的监测下,实施吸入麻醉诱导后行静脉穿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静脉复合麻醉药物诱发急性青光眼1例030800山西省太谷县人民医院王晓娟关键词静脉复合麻醉,急性青光眼OneCasewithAcuteGlaucomaCausedbyIntravenousBalancedAnesthetics¥WangXiaojua...  相似文献   

7.
邓芳  胡晓燕  秦秉玉  韩振兴 《临床荟萃》2000,15(19):886-887
以普鲁卡因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 5 0年代初即用于临床麻醉[1 ] ,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 ,但就利多卡因为主的静脉复合麻醉相应越来越少使用。我院近几年来采用低浓度利多卡因静脉复合麻醉 15 0余例 ,现就记录完整的 5 2例小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5 2例中 ,男 35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 9岁 ,平均 44 .6岁 ,5 2例中开胸手术 2 4例 (其中心胸手术 4例 ) ,开颅手术 18例 ,上腹手术 4例 ,颈、胸脊柱手术 6例。1.2 麻醉前 30 min肌注鲁米那钠 0 .1,阿托品 0 .5 mg(成人 ) ,开放静脉后静滴杜冷丁 5 0 mg,吸氧去氮 5 min,静注 2 …  相似文献   

8.
静脉复合麻醉氯胺酮对异丙酚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因麻醉效果确切、循环稳定和苏醒迅速已成为临床全凭静脉麻醉的手段之一。但复合麻醉中异丙酚和氧胺酮复合药量问题仍需探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异丙酚药效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脊柱手术病人(腰椎骨折椎板减压术)30例,ASA均为I-Ⅱ级,年龄16-60岁,体重36-70kg。异丙酚和氯胺酮分别放置在B-D60ml注射器内用两个佳士比9300型注射泵分别控制。按所给的氯胺酮浓度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组1浓度为2mg/ml…  相似文献   

9.
柯长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49-7349
目的对比分析异丙酚全程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选择内镜鼻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异丙酚全程静脉麻醉(A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C组),每组40例。观察麻醉诱导及血压、心率,记录手术结束时候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恢复时间等。结果异丙酚组患者恢复苏醒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停药后血浆浓度与静吸复合麻醉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恢复意识质量显著好于静吸复合麻醉(P<0.05)。结论与静吸复合麻醉下内窥镜术比较,异丙酚全程静脉麻醉引入平稳,手术中血流动力稳定,手术后苏醒质量好,并且能减少手术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0.
麻醉方式对患者术中血压影响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3种常用麻醉方式对术中血压的影响,探讨此类麻醉的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90例胃癌患者,分A(硬膜外麻醉组)、B(静脉复合麻醉组)、C(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3组,应用监护仪行术中连续监测,并分别记录各麻醉与手术操作及麻醉用药后的血压。结果 A组的血压最低点为手术探查和冲洗时,B组的最低点是诱导麻醉药推注后2min,拔管时为最高点;C组的最低点同B组,但拔管时血压较稳定。以上结果用方差分析,各组的差异性均为P<0.01。结论 不同麻醉方式对术中血压可产生不同的影响,要根据麻醉方式,结合各手术步骤予以不同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和异丙酚、氯胺酮、芬太尼不同复合方式的静脉麻醉效果。方法:对63例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麻醉作回顾性分析。选择63例,随机分为3组,即氯胺酮-异丙酚组(Ⅰ组n=21),芬太尼-异丙酚组(Ⅱ组n=21),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组(Ⅲ组n=21)静脉复合麻前先进行硬膜外麻,选择T11-L12或L12—1间隙穿刺,置管向上3~4cm,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皮肤消毒前静注氯胺酮-异丙酚(I组)或芬太尼-异丙酚(Ⅱ组)或氯胺酮-芬太尼(Ⅲ组)诱导入睡,微泵持续静注氯胺酮(Ⅰ组)或芬太尼(Ⅱ Ⅲ组),复合静滴异丙酚维持麻醉。结果:Ⅰ、Ⅱ组诱导时循环呼吸的抑制明显,而Ⅲ组对循环呼吸的影响较轻,Ⅲ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Ⅰ、Ⅱ组,Ⅱ、Ⅲ组苏醒迅速。结论:硬膜外-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合用并采用氯胺酮、芬太尼诱导,芬太尼、异丙酚维持给药方式,对循环呼吸影响小,镇痛充分,苏醒迅速平稳,是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种理想的硬膜外-静脉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2003年7月-2004年7月,我科对20例住院患者在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时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黏膜局部麻醉,辅以面罩吸氧,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比较乳腺瘤切除术中3种不同剂量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效果,探讨此类手术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最佳剂量。方法153例ASAⅠ~Ⅱ级乳腺瘤患者分为3组,氯胺酮用量分别为A组(51例)0.5mg/kg、B组(51例)0.8mg/kg、C组(51例)1mg/kg,3组麻醉中均辅用相同剂量的丙泊酚、咪唑安定和芬太尼。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监护(ECG),比较术中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性及麻醉清醒时间与不良反应。结果A、B组切皮后5分钟和10分钟的SBP、MBP、HR及术后清醒时间、质量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胺酮0.5mg/kg及0.8mg/kg复合丙泊酚、咪唑安定、芬太尼用于乳腺瘤切除术,不良反应小,麻醉效果确切,清醒时间短,质量高,更适合临床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中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应用的吸入麻醉药(异氟醚、七氟醚)及手术时间等因素在静吸复合全麻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中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相关危险因素是ASAⅢ级,OR=4.942,P<0.05。结论 ASAⅢ级老年患者在静吸复合全麻中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异常波动,应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手段,确保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静脉复合全麻是婴幼儿常用的麻醉方法,行这类麻醉术后苏醒前期可出现诸如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呼吸道梗阻及肾功能衰竭、低血压、谵妄幻觉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系统的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在这阶段严密监护对患儿的康复甚为重要。1999年3月至7月,22例经静脉复合全麻的患儿,术后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均顺利渡过了苏醒前期,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22例中男12例,女10例,3个月~5岁,平均2岁3个月。病种:先天性唇裂8例,疤痕挛缩畸形7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先天性多指(趾)3例。本组患儿均在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术治疗,住院时间9~23d,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比较静脉复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宫腔镜电切术500例应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10例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BP、HR、PP、SpO2、病人入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病人术后感觉、能自由活动时间。结果静脉复合麻醉对呼吸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均在正常范围。病人入睡时间(24.8±5.2)s,睁眼时间(4.74±3.32)min。全部病人对手术经过均无痛苦回忆。硬膜外麻醉自穿刺到用药后起效约需30~40min,术后需平卧6h。结论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硬膜外麻醉准备时间长,起效慢,术后恢复慢。但对估计手术时间超过60min者,选择硬膜外麻醉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