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化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行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个体化凯格尔运动干预。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留置尿管拔除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8.61%(P0.05)。研究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83.72%(P0.05)。结论个体化凯格尔运动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保证了术后恢复效果,适用于临床护理。  相似文献   

2.
在女性的各种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位。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主要手段之一。宫颈癌根治术术式是在切除骶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直肠阴道韧带和阴道时,由于损伤腹下神经(交感神经)、盆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和盆神经,膀胱逼尿肌功能受损伤,膀胱麻痹,排尿困难,需要较长时间留置尿管恢复排尿功能[1]。但长期留置尿管易继发尿路感染,且行走、生活不便。2011年5月~2012年3月我院为49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经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前拔除留置的尿管,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80例宫颈癌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中断训练、腹肌训练、Valsalva屏气法及Crede手压法、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放尿、热滚动按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为(9.65±1.49)d.对照组的时间为(15.88±4.03)d,有显著差异,术后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预留膀胱冲洗液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尿管前预留膀胱冲洗液对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将80例宫颈癌Ⅱa~Ⅱb期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留置尿管期间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的方法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7例拔除尿管后自行排尿,对照组有30例自行排尿,两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度及排尿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尿管6~7h后,两组患者行残余尿量测定,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提高残余尿测定合格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行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尿潴留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并发尿潴留的主要原因为:术中盆腔神经损伤29例(43.28%),宫旁组织缺损及切除韧带36例(53.73%),泌尿系感染34例(50.75%),术后盆底肌肉锻炼不足25例(37.31%),解痉镇静药物的使用17例(25.37%),患者受心理因素影响34例(50.75%).结论 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应从选择适当的膀胱功能锻炼、合理留置尿管时间减少尿管重置、积极治疗等多方面进行处置,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使患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后不同留置导尿时间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妇科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留置导尿7d和10d后拔除尿管,观察拔除尿管后残余尿测定及排尿情况。结果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10d组患者拔除尿管后残余尿合格率及排尿正常率明显高于7d组患者。结论腹腔镜下行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10d拔除尿管更有利于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盆腔内大手术,特别是子宫颈癌常需切除和扫荡大量盆腔内组织,牵涉范围广,大多数病人常发生排尿功能障碍,如尿潴留、尿失禁,本文仅就35例宫颈癌手术排尿功能障碍后进行功能训练和康复护理作一报道。1对象与方法1.1对象35例宫颈癌IA、IB、ⅡA患者,年龄36~55岁,平均44.52岁。均施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发生尿潴留29例(82.9%),发生尿失禁6例(17.1%)。1.2方法前3d:(1)术后常规留置气囊尿管,白天每3~4h开放1次,夜间21:00~6:00放开1次,并视膀胱充盈情…  相似文献   

9.
王丽娟  林仲秋  张丙忠  陈勍 《新医学》2007,38(11):735-737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造瘘带管法导尿的应用价值. 方法:91例宫颈癌根治患者,术后分别行膀胱造瘘带管法(研究组,45例)导尿和经尿道留置尿管法(对照组,46例)导尿,观察研究组膀胱造瘘管的手术并发症,比较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留置瘘管(对照组为尿管)的时间、术后由于排尿困难重插尿管次数及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拔除造瘘管后伤口自行愈合、无明显渗液44例(98%),拔除造瘘管后造瘘口有少许渗液1例(2%),予伤口换药、抗生素局部喷涂,8日后愈合;对照组术后24例(52%)需重插尿管.研究组尿潴留率、术后留置瘘管(对照组为尿管)的时间、重插尿管次数及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00%、22(16~34)日、0及37%,对照组则分别为51%、15(10~38)日、1(0~4)次及36%,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术后留置瘘管或尿管的时间及重插尿管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2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造瘘带管法简便、易行,不增加术后尿路感染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拔除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前期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对照组给予常规尿管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情况、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拔尿管后3 d排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尿管拔除后首次排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拔尿管后3 d内排尿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能有效提高宫颈癌患者术后的自主排尿功能,减少排尿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膀胱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32):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阴式手术后持续开放引流排尿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留置尿管期间实验组采用持续开放引流排尿,对照组采用不定时间歇排尿方式。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为评价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夜间睡眠质量;观察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的排尿情况。结果:留置尿管期间观察组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尿管拔除后膀胱残余尿量异常、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阴式手术后留置尿管期间采用持续开放引流排尿优于不定时间歇排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邱锡坚  黄亦武 《护理研究》2006,20(24):2210-2211
[目的]探讨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对宫颈癌(Ⅰb期~Ⅱa期)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病人85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实行个体化放尿,对照组定时放尿。[结果]实验组拔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2例、尿潴留3例,需重置尿管5例;对照组出现排尿困难10例、尿潴留10例,需重置尿管1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放尿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中较定时放尿方法更能锻炼膀胱功能,更能减少或预防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00例分为试验组(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50例)与对照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50例),对两组临床指标、膀胱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宫旁切除长度、手术时间、淋巴结切除数量、阴道切除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腹压排尿、膀胱功能障碍及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复发率及病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5.
吉亚玲 《当代护士》2018,(7):124-125
目的通过探讨临床更换留置导尿管的最佳时间,以减少频繁更换导尿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方法选取162例需住院且留置尿管(采用的是硅胶管导尿管)1个月的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88例,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为2周,实验组74例,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为4周。观察指标为: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完全性阻塞的发生率、平均尿量、进行膀胱冲洗的例数。结果通过细菌培养阳性率、不完全性阻塞的发生率、平均尿量、进行膀胱冲洗的例数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重度阻塞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者住院期间更换留置尿管的时间不应超过4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康复方案构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按照课题研究型品管圈的活动步骤,确定活动主题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方案的构建,比较方案实施前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成功率、膀胱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的变化。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首次自主排尿成功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留置尿管时间均较实施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应用效果显著,构建出的膀胱功能康复方案,能够促进膀胱功能尽早康复,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的发生规律和病原菌分布。方法:将183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作回顾性调查,将其分为留置尿管7~9d(Ⅰ组)56例,10~13d(Ⅱ组)61例和14d以上(Ⅲ组)66例,采用尿液细菌定量培养方法检测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0.35%、49.18%、66.67%,平均为49.73%;大肠埃希菌(55.05%)、粪肠球菌(10.09%)和真菌(9.17%)是被检出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术后伴有尿路感染的91例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7~68d(中位数14d),无尿路感染的92例患者为7~21d(中位数10d),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伴随尿路感染平均发生率为49.73%,随着留置尿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发生率逐步升高,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尿路感染是影响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RH)中保留一侧盆腔自主神经治疗早期宫颈癌对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早期宫颈癌患者7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RH组40例和保留一侧自主神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LUNSRH)组39例,分别给予常规LRH和LUNSRH。比较2组术后膀胱和直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阴道及宫旁切除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UNSRH组和LRH组的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1.4±2.5)d、(33.5±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NSRH能显著减少术后膀胱恢复时间,且不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两种放尿方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1例剖宫产留置导尿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个体化放尿法)92例;对照组(持续开放式放尿法)89例,分别观察拔除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结果两种放尿方法对膀胱功能的影响有较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自行排尿顺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留置导尿采用个体化放尿法较常规的持续开放式放尿对膀胱功能的影响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群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采用盆底肌肉群训练的方法,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不进行训练。比较2组病人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和重新留置尿管率。结果2组病人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和留置尿管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肌肉群训练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以及改善手术后膀胱的支撑,提高了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重新留置尿管率,从而减少了病人泌尿道感染的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