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 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行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股动脉PWV测定,依据MBPS值分为MBPS组和NMBPS组,分析比较2组24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及不同PWV值患者动态血压指标以及PWV异常发生率。结果 MBPS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BPS值较NMBPS组增高(P<0.05);PWV快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平均脉压差、平均动脉压、MBPS值高于PWV正常组;MBPS组PWV发生率(66.7%)高于NMBPS组(41.1%)(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BPS值与PW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罗辉  张赛丹  胡耀东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1):1964-196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痛血压变异性与大动脉弹性[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关系.[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及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PP-1000动脉弹性检测仪检测主动脉PWV,并行24h非侵入性动态血压测定.[结果]①PWV在原发性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原发性高血压病人PWV升高组24h及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血压晨峰(MBPS)显著高于PWV正常组(P<0.01或0.05).③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24h收缩压在标准差(24hSBP-SD)及DSBP-SD、MBP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PWV显著正相关.④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PWV为应变量,以年龄、高血压病程、体重指数(BMI)、LDL-C、血肌酐(SCr)、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及舒张压(24h DBP)、各时段(24h、日间及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标准差、MBPS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SBP、MBPS为PWV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主动脉PWV显著高于健康人.②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指标--24h SBP-SD及DSBP-SD、MB-PS与PWV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MBPS为PWV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 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46例,常规治疗时,对照组加服安慰剂1片/d,阿托伐他汀组口服20 mg阿托伐他汀,每晚1次。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血脂、PWV、AB I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差(PP)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阿托伐他汀组SBP、PP减少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WV较治疗前减少,AB I较治疗前增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阿托伐他汀PWV降低的程度、AB I增加的程度均更加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减少PWV,增加AB I。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门诊急诊收治的70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均给予氯沙坦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晚上19:00服药,对照组患者于上午07:00服药,均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8周后进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 SBP、24 h DBP),昼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d SBP、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舒张压(n SBP、n DBP),晨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间SBP、DBP)和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晨间SBP及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间SBP及D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异常血压形态的纠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时间段服用氯沙坦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夜间服药降低晨间血压及纠正异常血压形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利于帮助高血压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监测并比较12例正常老年对照组,51例非老年高血压组,52例老年高血压组的ABPM各参数。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DBP均值除白天DBP外,余均显著高于老年对照组(P<0.05,P<0.01,P<0.001)。血压负荷值老年高血压组24h、白天、夜间SBP显著增高(P<0.01,P<0.001),DBP无差异。老年高血压组呈现夜间SBP下降率减少(P<0.05)。老年高血压与非老年高血压组比较DBP均值及负荷值明显降低(P<0.01,P<0.0001),而SBP二组无差异。各期老年高血压比较除白天SBP均值有差异外(P<0.05),余参数均无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期高血压,并伴有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不同舒张压分层中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与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设健康对照组、社区高血压患者中DBP100mmHg组、DBP≥100mmHg组。分别用比色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和高血压患者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尿酸(UA)水平,用酶法检测尿素氮(BUN)、肌苷(Cr);由专人负责测量收缩压与舒张压。结果 1.DBP100mmHg组及DBP≥100mmHg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BP、DBP、U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LDL-C间P0.05~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DL-C、BUN、Cr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BP100mmHg组与DBP≥100mmHg组之间比较,SBP、UA和LDL-C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DBP≥100mmHg组中,SBP与UA间呈正相关关系,r=0.529,P=0.008。结论针对不同舒张压分层的高血压患者(DBP100mmHg或DBP≥100mmHg)进行降血尿酸治疗时,应当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穆林  吴永全 《新医学》2011,42(11):734-73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DL-C水平降低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将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就诊患者188例分为血压正常的对照组(n=53)、高血压HDL-C正常组(n=48)和高血压HDL-C减低组(n=87),测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LDL-C.应用自动动脉弹性分析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cf- PWV).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LDL-C、收缩压、舒张压、cf-PWV均升高(P<0.05);高血压HDL-C减低组和高血压HDL-C正常组比较,舒张压、cf-PWV升高(P<0.05);HDL-C与cf-PWV呈负相关(r=-0.804,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DL-C水平下降与动脉僵硬度增加密切相关,提示HDL-C是动脉硬化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晨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300例,按照年龄的大小将其分成Ⅰ组(65~69岁)、Ⅱ组(70~74岁)、Ⅲ组(75~79岁)、Ⅳ组(≥80岁)以及对照组(65岁),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PV)和血压晨峰,分析不同因素对血压晨峰的影响。结果与Ⅰ、Ⅱ、Ⅲ以及对照组相比,Ⅳ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升高(P0.05);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是患者的晨峰收缩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各因素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上升,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年龄、BMI、吸烟强度和年限、血压昼夜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两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共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为对照组。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参数[日间收缩压(SBP)、夜间SBP、全天SBP平均值、日间舒张压(DBP)、夜间DBP、全天DBP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类型及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所有窦性心搏的标准差(SDNN)、N-N间期每5min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两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相邻两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在总数中的占比(PNN50)]。【结果】观察组夜间SBP、夜间DBP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的SBP、DBP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SBP负荷值、夜间DBP负荷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非杓型血压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反杓型血压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夜间血压参数、负荷值较高,血压节律、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均有别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可以此为参照对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2例,对肝移植术后入ICU当时至术后1天内8个时间点,同步进行桡动脉和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根据股动脉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B组,SBP140 mm Hg;C组,SBP90 mm Hg,测量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值。结果当股动脉收缩压在正常范围内,股动脉与桡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股动脉收缩压90 mm Hg时,股动脉的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桡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股动脉收缩压140 mm Hg时,股动脉收缩压明显小于桡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低血压及高血压状态下,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存在较大差异,低血压状态下桡动脉血压监测易低估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而高血压状态下表现为高估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2例(高血压组),均单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降压治疗超过1年,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24h收缩压平均实际变异性(24 hSBP AVR)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高血压组分为两组:高AVR组(AVR≥10.17 mmHg)和低AVR组(AVR<10.17 mmHg),各106例。另入选48例同期年龄相匹配的非高血压老年男性患者为对照组。测定入选患者所有血压水平、24 hSBP AVR等血压变异性指标及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各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24 h、日间及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SBP AVR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AVR组IVST及IVEDd高于低AVR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LVMI与24 hSBP(r=0.361,P<0.05)及24 hSBP AVR(r=0.210,P<0.05)呈正相关。结论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后收缩压水平及收缩压变异性与左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分析其形成的高危因素,以利于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法 选择2020年1—12月行健康体检并进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的某铁路公司职工9391例,计算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按照颈动脉彩超显示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度的可行性。方法:以153例首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同期15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应用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测量双侧颈动脉的纵向平均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ean)、最大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ax)以及最小弹性模量的平均值(MEmin)。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对受试者的PWV值和MEmean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PWV和MEmean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管弹性系数(EP)、PWV、 MEmean 、MEmax值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例数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管顺应性(AC)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WV值和MEmean值呈正相关(r=0.651,p=0.000)。PWV、MEmean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ROC曲线下面积及P值分别为:AUC=0.846,P=0.000;AUC=0.805,P=0.000。结论:SWE能有效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的僵硬度,且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功能,探讨管径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ewv[3)与动脉弹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高血压病患者90例,均分为三组:A组肱动脉脉压差〈60mmHg,B组脉压差为60~80mmHg,C组脉压差≥80mmHg。测量患者颈动脉ET参数:硬化指数(B)、压力一应变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AI、PWV[3及肱动脉脉压差,比较不同脉压差组问颈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A、B、C三组间收缩压依次增高,B、C组收缩期颈动脉内径(Ds)、舒张期颈动脉内径(Dd)较A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β、Ep、AC、AI较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与年龄、IMT、脉压差呈正相关,与Ds—Dd呈负相关;PwVB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差、Dd呈正相关,与Ds—Dd呈负相关。结论AI、PWVβ随脉压差增大而增大,参数异常早于脉压差增大,二者结合能较敏感地早期反应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BPV)与颈动脉硬化(CAS)的关系。方法 114例EH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CAS组66例和非CAS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空腹血糖(FBG)、血脂、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压及BPV的差异,并对CAS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AS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TC、LDL-C、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均高于非CAS组(P<0.01),HDL-C低于非CAS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TC、HDL-C、24 h SBP及24 h SSD均是CAS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EH患者BPV与CAS密切相关,降低BPV对减少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强化治疗后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和颈动脉斑块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在预防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方面的监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管理的206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随机、对照的干预性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常规组,比较干预前及24个月后2组患者间血糖、血脂、PWV、ABI和颈动脉超声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 经2年的强化治疗,干预组与常规组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PW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血压达标患者比不达标患者的PW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5年)者HbA1c达标者较不达标者PW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WV、ABI和颈动脉斑块测定能客观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经强化治疗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监测、防治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与血脂、血糖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11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及斑块组,测定其血压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空腹葡萄糖(FPG)和餐后2小时葡萄糖(2hPG)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越重,伴有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比例越高,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和斑块组的TC、LDL-C和 hsCRP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SBP、TG、FPG、2hPG增高在斑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IMT增厚组无统计学差异.斑块组SBP、LDL-C、FPG、2hPG和hsCRP较IMT增厚组升高,有统计学差异.颈动脉IMT与SBP、TC、LDL-C、FPG、2hPG和hsCRP相关.结论:SBP、TC、LDL-C、FPG、2hPG和hs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射频血管僵硬度分析技术(QAS )初步探讨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方法 超声检测系统性硬化患者17 例(SSc组)与健康成人34 例(对照组) 的颈动脉弹性参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抽取 10 例研究对象重复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参数,行重复性检验.结果 SSc 组患者甘油三酯(TG)和 C-反应蛋白(hsCRP)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肌酐(Cr)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c 组血管僵硬度参数增大指数(AI) 和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t-Altman分析法显示重复测量颈总动脉弹性参数差值与均值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结论 SSc 患者颈动脉弹性降低,僵硬度增加.QAS 可无创评价 SSc 患者动脉弹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