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管切开后3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降低而升高,怎样使气道充分有效湿化,护理人员在湿化液的选择、湿化量及给入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近年来,我们对66例气管切开病人在规范室内温湿度、内套管消毒、吸痰管理、空气消毒、定时超声雾化、翻身拍背等护理的同时,对不同气道湿化方法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后再发气道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俊梅 《护理与康复》2010,9(11):941-942
总结气管切开后再发气道梗阻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发生气道梗阻与痰痂阻塞、气管切开套管移位或脱出、套管气囊滑脱、气道异物形成、气道塌陷等有关。护理对策为密切病情观察、加强气道湿化、规范吸痰技术、加强气管切开护理等。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临床上一些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及对气管的解剖位置不熟悉等原因,常使吸痰管插入困难,容易引起气道阻塞,痰液难以有效地被吸出,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笔者2000~2004年以来,通过对46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掌握了一些吸痰技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与MRI诊断先天性高位气道梗阻综合征(CHAOS)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超声与MRI最终确诊为先天性高位气道梗阻综合征的10例胎儿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磁共振图像,分析梗阻部位结节与超声征象的相关性,追踪其结局。结果 9例CHAOS胎儿的超声表现均为肺部对称性增大和高回声,气管和支气管扩张、心胸比减小、膈肌扁平或倒置、大量腹腔积液,MRI图像特征为梗阻平面以下的呼吸道扩张,肺信号增强,双肺体积显著增加,膈肌平坦或倒置,大量腹水,心脏受压移位;气管内径、结节最大径与胎儿心胸比均为负相关关系(P<0.05),结节最大径、气管内径与胎儿腹水均为正相关关系(P<0.05),结节最大径与胎儿膈肌形态呈正相关关系(P<0.05);9例CHAOS胎儿超声预测梗阻部位与MRI显示梗阻部位相符;7例胎儿家属及孕妇选择终止妊娠,2例胎儿在宫内死亡,1例胎儿产后20 min死亡。结论 CHAOS产前超声与MRI的图像特征典型;气管内径、结节最大径与胎儿产前超声征象存在紧密的相关性;产前超声对于预测呼吸道梗阻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方法与传统超声雾化方法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与传统超声雾化气道湿化方法,对其痰液的粘稠度、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两组病人痰液粘稠度及痰痂形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持续氧气驱动雾化气道湿化方法可预防痰液附着管壁,减少痰痂形成,对改善和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工气道病人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的湿化效果,以选择有效的湿化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B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湿化,C组采用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比较3组痰痂形成、痰液黏稠度、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A组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内滴注湿化效果较好,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效果次之,间断气管内滴注湿化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潘爱红  陶园 《现代护理》2007,13(7):1850-1852
人工气道是将气管导管经鼻或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往往是疾病抢救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护理界同行在人工气道护理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对吸入气的加温加湿、痰液抽吸、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气囊管理、医源性气道感染控制等方面,现就上述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喉闭锁产前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的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 6例怀疑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的胎儿行系统产前超声检查,2例产前行MRI检查。4例胎儿终止妊娠后病理解剖结果证实产前超声诊断。总结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产前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产前MRI表现及引产后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例胎儿终止妊娠后病理解剖结果均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其余2例失访。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肺体积对称性增大,回声增强,横膈变平或反向,心脏被双肺挤压于中央,体积变小,气管与支气管扩张,扩张气管的上段即胎儿会厌部可见一强回声,胎儿可合并心功能不全。结论高位气道阻塞综合征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产前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有效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方法将124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间断气道湿化组、持续湿化气管插管组与持续湿化气管切开组。比较3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氧分压、肺部感染率和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持续湿化组湿化效果、肺部感染率、氧分压均优于间断湿化组( P<0.05);气管切开组湿化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均优于气管插管组( P<0.05);持续湿化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氧分压与气管插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重症脑外伤持续气管切开湿化方法气道湿化临床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如人工鼻湿化法、湿纱布覆盖法、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超声雾化吸入法、直接喷雾湿化法等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湿化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控制、湿化液的量及速度.在临床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选择正确的湿化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1.
应用体外循环救治气管、纵隔外科危重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体外循环技术应用于救治气管、纵隔外科危重病例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统计15例临床资料:气管病变10例,纵隔肿瘤5例,采用股-股转流和颈、股-股转流,心肺转流时间20-250min.结果:救治成功13例(86.6%),死亡2例(13.4%),死因为缺乏代用品及术后广泛渗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体外循环技术是抢救气管下段或隆突区接近完全堵塞危重病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工气道湿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方法,如:人工鼻湿化法、湿纱布覆盖法、气管内滴注湿化法、超声雾化吸入法、直接喷雾湿化法等,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湿化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控制、湿化液的量及速度。在临床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选择正确的湿化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狭窄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0—2005年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狭窄18例患者,在护理上强调机械通气的动态监测、合理的人工气囊管理、有效的吸引技术、充分的气道湿化、严格的气道管理、合理的更换气管导管、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5例结痂狭窄和6例套管偏移患者经更换套管后症状改善,3例肉芽生长狭窄患者经改用可调式套管、放金属支架、行肉芽切除术后狭窄明显好转,死亡1例,其余3例因症状轻或家属放弃而未进一步治疗。结论行之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道狭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减少了气道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吸入性损伤常和体表皮肤烧伤同时存在,特别是面颈部烧伤者,常伴有吸入性损伤,而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应尽早行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给氧。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吸入性损伤及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经鼻气管插管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鼻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易固定、易耐受、留置时间长、避免气管切开、清醒患者有可进食、方便护理等优点。但导管内径小,清除气道分泌物困难,易形成痰痂堵塞气道。因此,气道管理甚为重要。通过对34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护理,认为做好气道管理必须做好插管前、鼻腔、口腔及气囊的管理,并要加强气道湿化,及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eEstablishmentandManagementofArtificalRespiratoryTractinMechani-cafVentilationZhuLei(ZhongshanHospital,ShanghaiMedicalUniversity,200032)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放人气管或经上呼吸道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它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气道分泌物的引流。人工气道的建立借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至气管插管1.1导管为一略弯的管子。远端开口呈45度斜面,带有可充气的气囊,气囊充气后阻塞导管与气管壁之间的间隙,保障机械通气的密蔽性。根据导管材料分为橡胶导管、塑料导管和硅胶管等。橡胶导管质地硬,可塑性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评价金属气道支架治疗大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引导下,用金属气道支架5枚分区治疗大气道狭窄4例,其中恶性狭窄3例。良性狭窄1例。结果 5枚支架均安全置入狭窄部位,支架扩展满意,气管直径从0.25~0.40cm扩展到14.00~17.00cm,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血氧分压显著上升。主要并发症有少量咯血及气胸。结论 气管支架技术对大气道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良性狭窄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对恶性狭窄是一种有效的对症治疗。可进一步争取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为解决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救治危重患者的一项重要措施。正常情况下,鼻腔、咽腔及呼吸道均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气管切开后,吸入气体未经上呼吸道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的发生率高达30%-66%,从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周湘哲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0):931-932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发病的特殊性及其诊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同原因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患者的误诊情况、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结果8例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患者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或颈部CT检查均可见气管外压性Ⅱ、Ⅲ度狭窄。人工气道重建后均可缓解气管狭窄,以气管内支架置入术效果最佳,气管切开套管置入次之。结论甲状腺疾病致气管狭窄易误诊;甲状腺切除和人工气道重建可有效缓解气管狭窄,但预后取决于甲状腺疾病性质、气管狭窄程度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红  朱相格  李海红  沈倩 《全科护理》2008,6(33):3040-3040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急救手术之一,其优点是病人可以长期耐受,通气无效腔小,吸痰及口腔护理方便且病人可进食,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气道不畅、梗阻及窘迫、衰竭的病人中。如果气管切开病人呼吸道湿化、加温、保护等作用丧失,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感染的并发症,我们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