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等中医护理技术,对比两组病人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肌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护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莹 《全科护理》2013,11(17):1538-15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13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ADL,并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后ADL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病人在护理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护理干预后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病人的AD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护理中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及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同对照组21.74%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接受节律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日常生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医生团队在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脑卒中延续性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80例于2018年3月—2018年12月入住我院的脑卒中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出院指导以及随访,观察组采取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家庭医生团队干预模式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IS各维度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脑卒中相关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医生团队在脑卒中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可提高脑卒中病人生存质量、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卒中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结合Barthel指数分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病人50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262例)和对照组(238例)。对照组按照医嘱护理分级并给予脑卒中偏瘫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标准进行护理分级,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Orem自理模式贯穿于分级护理过程中。比较两组的护理分级差异及干预后Barthel指数、患侧肢体Fugl-Meyer积分、焦虑及抑郁评分以及病人对护理满意度,另对我院52名住院医师进行护理分级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护理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Barthel指数以及患侧肢体Fugl-Meyer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医师对护理等级分级内容完全了解,但对分级护理依据、临床护理要求以及是否满足病情要求方面认知低。[结论]将Orem自理模式结合Barthel指数分级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病人护理中效果更佳,有利于病人肢体运动的恢复,并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脑卒中病人延续性护理方案,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出院护理,研究组病人给予脑卒中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病人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Barthel指数量表变化、生活质量(QOL)量表变化、依从性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前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研究组病人QO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和合理饮食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脑卒中病人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DL)、Fugl-Meye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66.93分±3.54分、17.93分±2.54分、49.37分±2.65分、43.26分±2.58分,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总满意度97.62%,高于常规组的82.93%(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吴宏美  黄琼  高碧容 《全科护理》2016,(10):1071-1072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采用简单精神状况检查量表评价病人护理前后认知能力,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认知能力评价、生命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价、运动功能评分、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认知能力评价、生活质量和ADL评分、运动功能评价优于对照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人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认知能力及运动能力,降低临床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在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偏瘫病人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方法,采用用 Fugl meyer 法评定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用 Bar-thel 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 Fugl meyer 和 Barthel 评分增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总效率为86.1%,对照组为58.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有利于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排便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护理常规并做好入院护理评估及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10d后排便间隔时间、使用缓泻剂/灌肠剂以及大便性状、排便时相关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10d后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d的病人30例(42.2%),使用缓泻剂/灌肠剂的病人5例(7.7%);对照组排便间隔时间超过3d的病人51例(78.5%),使用缓泻剂/灌肠剂的病人14例(2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出现大便硬结、排便费力、腹痛腹胀等症状及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病人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排便异常及相关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程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照顾者压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远程护理组。常规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远程护理组病人出院后给予远程康复护理干预。[结果]远程护理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常规护理组,照顾者压力指数改善大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远程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照顾者压力,提高照顾者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锻炼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股骨远端骨折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100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病人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膝关节活动度(ROM))、生活质量(QOL-BREF)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为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膝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股骨远端骨折病人延续性康复护理,既可提高护理效果和病人满意度,又能够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在预防脑卒中病人出现跌倒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CCM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跌倒次数、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干预后两组跌倒次数、BBS评分、MBI指数、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病人护理中应用CCM能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17护"微信平台对脑卒中病人开展出院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住院保守治疗后出院的100例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按出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时给予传统出院护理,观察组病人通过"317护"微信平台实施出院的延续性护理,及时干预病人出现的护理问题。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病人出院当天及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抑郁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3个月BI得分优于对照组,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延续性护理中应用"317护"微信平台,能够促进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降低卒中后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梁晓艳  兰丽梅 《全科护理》2013,11(17):1544-15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病人实施西医康复护理对策,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护理、膳食调节以及穴位按摩护理。评价两组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各项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病人(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病人的77.15%(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2017年2月86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10个月,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观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价病人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干预前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前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睡眠及情绪功能等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病人生存质量情况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病人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病人护理满意率为86.05%,观察组为97.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到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病人中,可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回访,观察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病人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及再住院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再住院率、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可改善自理能力及病人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陈芳  陈进翠  郑萍萍 《护理研究》2014,(33):4119-4121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病病人中的效果。[方法]将80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12例和对照组38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延续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合理膳食、良好生活习惯、准确服药、定期复诊率及出院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次住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病人不同康复阶段,制订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可以提高病人对治疗和服药的依从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功能恢复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6个月后的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NIHSS)和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干预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均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运用西医康复护理,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