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低血糖1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做好精心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并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低血糖1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慢性结核性脓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做好精心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控制血糖并提供良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并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行根治性手术患者36例,行结肠造瘘术患者4例。2例患者因诊断为肠梗阻而行急诊手术,其余全部患者行择期手术。所有患者均采取系统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其住院期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4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11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泌尿系感染2例及吻合口出现渗漏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均在有效治疗后痊愈,无1例死亡病例发生。结论对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治疗,能使患者安全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且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胃癌合并糖尿病围术期治疗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25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控制血糖后25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继续控制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25例均获临床治愈。结论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良好的控制血糖、抗感染、营养支持及合理的术中处理,可获得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4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结果 均采用择期手术,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5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吻合口瘘,无死亡病例,疗效确切.结论 术前、术中、术后控制好血糖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转流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及壶腹周围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入围病例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2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术后7d出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例术后5d发生胆瘘,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胃转流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及壶腹周围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手术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通过治疗和护理,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44例合并糖尿病急腹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4例患者均为急诊手术,术后发生酮症酸中毒1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低血糖昏迷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急腹症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的营养支持,是保证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姜玫  赵伟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48-49
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们对47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外科手术危险因素之一,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均较高, 70 岁以上患者大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 4% [1]。因此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时,外科治疗很棘手,但若能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我院 1997年 1月~2004年 10月,对收治的 32例老年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中,男 13例,女 19例;年龄 70~85岁,平均 73 6岁。均为 2型糖尿病 (符合 1985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 )。有糖尿病史 2 ~17年 25例,无糖尿病史、入院后查空腹血糖高、诊断为糖尿病者 7例。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血糖及糖基化蛋白水平的检测,了解其与介入治疗围术期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住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5例,根据是否出现围术期心绞痛、心肌梗死及死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血管病术前临床危险因素、血糖、糖基化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评价各组术前危险因素、糖代谢及炎性反应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发病率、用药情况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1);以220μmol/L为界值,糖化血清蛋白升高患者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OR=2.69,95%CI:1.32~5.48,P〈0.01)。结论糖基化产物中,术前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高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不良预后的危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人不同胃肠吻合术对远端胃癌并发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48例因远端胃癌并发T2DM而行不同胃肠吻合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21例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病人手术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PG2h)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不同胃肠吻合术对T2DM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前FPG及PG2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病人术后FPG和PG2h水平与BILLROTHⅠ式胃肠吻合术组比较明显降低(t=3.58~8.04,P〈0.01)。两组治疗T2DM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c=5.54,P〈0.01)。结论并发T2DM的远端胃癌病人行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术对其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在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老年急腹症急诊手术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术前(T0)及术后3天(T2)常规治疗组(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乌司他丁组(Ⅱ组)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组(Ⅲ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生脉注射液静脉注射。术前(T0)及术后1天(T1)、3天(T2)、7天(T3)静脉采血测定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并进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休克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死亡率、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结果 T1~T3时Ⅱ组及Ⅲ组IL6、TNF-α浓度较Ⅰ组低(P〈0.05),Ⅲ组浓度最低;术后ALT、BUN、Cr在T1、T2时点以Ⅰ组增高最显著;3组术后CK-MB、cTnI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高,而以Ⅲ组升高幅度最低,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时Ⅱ组及Ⅲ组均低于Ⅰ组(P〈0.05);Ⅱ、Ⅲ组休克发生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其中Ⅲ组降低最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者住院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较Ⅰ组缩短,同时死亡率及MODS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老年急腹症患者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有助于改善全身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时间。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可进一步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保护心肌功能,减少休克发生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6月出院患者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489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进行评价。结果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是50.10%,共应用11类19种抗菌药物,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头孢唑啉(29.47%)、头孢替唑(11.26%)、头孢噻肟(9.27%)。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主要有:用药时机不合理(19.22%)、无指证用药(18.40%)、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11.25%)、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1.25%)、溶媒体积过大(10.02%)、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错误(6.13%)、联合用药不合理(4.09%)。结论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误诊为重症肺炎的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检索CNKI数据库命中的60篇文献共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临床资料进行综述分析。结果 1本例因胸痛伴气促、发热1 d就诊,外院诊断重症肺炎。转我院后出现脓毒性休克,后于胸腔引流液中发现食物残渣,行胃镜检查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处见破口,确诊为自发性食管破裂、食管胸膜瘘致脓胸。予肠内营养、胃肠减压等综合治疗,病情好转出院。2文献检索的366例自发性食管破裂中误诊108例,误诊率29.5%,误诊为溃疡病穿孔30例,急性胸膜炎20例,急性胰腺炎18例,液气胸16例,急性胆囊炎9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心绞痛5例,肺栓塞2例,主动脉夹层、食管憩室各1例。经食管造影、胸腔引流液检查及手术探查等确诊;其中282例接受手术治疗,84例接受非手术保守治疗,共治愈310例,死亡56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剧烈呕吐后出现的胸部疼痛、上腹部疼痛者,应警惕食管破裂的可能,及时行胸部CT、食管造影、胸腔穿刺或引流口服亚甲蓝染色及胃镜等检查以确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方法选择已确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实验组除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进行系统的行为治疗,其他治疗同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血糖控制、治疗配合程度、认知能力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能减少合并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分型及综合治疗。方法将本院自2005年5月~2010年5月开颅手术中发生脑膨出的66例患者分5型:对侧硬膜外血肿型(Ⅰ型),窦汇区硬膜外血肿型(Ⅱ型),对侧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脑挫伤型(Ⅲ型),大面积脑梗死型(型),弥漫性脑肿胀型(Ⅴ型)。分析各型临床特点,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预后,Ⅰ型GOS 1患者7例,GOS 2~3患者1例,GOS 4~5患者6例;Ⅱ型GOS 1患者4例,GOS 2~3患者1例,GOS 4~5患者1例;Ⅲ型GOS 1患者7例,GOS 2~3患者2例,GOS 4~5患者1例;Ⅳ型GOS 1患者9例,GOS 2~3患者2例,GOS 4~5患者1例;Ⅴ型GOS 1患者22例,GOS 2~3患者2例,GOS 4~5患者0例。经过Ridit分析,认为5型之间的预后差异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脑外伤术中脑膨出的分型能反映临床特点及预后,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意义,并提高早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应用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监测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每日8次血糖监测方案,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监测,对2组患者动态血糖监测、输注胰岛素前和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动态血糖监测、输注胰岛素前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2 h血浆葡萄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上,动态血糖监测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糖监测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可提高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可更好地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贺鳌  吴建平  汪凡栋 《华西医学》2009,(8):1956-1958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间收治的78例(70-80岁)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78例中Dukes B期20例,C期18例,D期40例。全部患者经手术治疗,包括急诊手术46例,择期性手术32例。采用右半结肠一期切除肠吻合治疗30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40例。Hartmann 5例,Di×on手术2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1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20.5%)21例次,包括切口感染14例次,腹腔感染5例次和吻合口瘘2例次,死亡3例(3.85%),75例(96.2%)痊愈出院。结论:对于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除非有急诊手术指征,应首先采用非手术治1-2 d,尽可能转为择期手术;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是方便可行而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卢向东  张志广  辛昱 《临床荟萃》2011,26(12):1033-1035,1039,F0002
目的评价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8例临床确诊的肝硬化合并急性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中,活动出血5例,近期出血13例,胃静脉曲张Sarin分类胃食管静脉曲张Ⅰ型(GOV1)7例,胃食管静脉曲张Ⅱ型(GOV2)8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Ⅰ型(IGV1)7例,在静脉滴注奥曲肽的同时,经内镜首先选择靶静脉及穿刺点,根据曲张静脉的直径确定组织黏合剂的剂量,依次对胃曲张静脉采用三明治法进行组织黏合剂栓塞治疗,11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在栓塞治疗后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治疗,术后进行内镜随访,观察止血成功率、早期再出血率、病死率、静脉曲张消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100%,早期再出血率0%、静脉曲张消退显效13例(72.2%),有效3例(16.7%),无效2例(11.1%);3例出现术后低热,1例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1例注射部位出现糜烂,4例注射部位形成溃疡;1例术中出血。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黏合剂α-氰丙烯酸烷基酯栓塞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