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营养状况对急性脑卒中康复影响研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营养状况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和影响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临床住院的急性脑卒中132例。动态观察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营养学指标及延髓麻痹和感染性并发症持续的时间。应用统计学相关方差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不仅与入院时的营养状况相关,而且与住院期间营养状况恶化的程度更为相关。(2)卒中发生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3)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的程度与吞咽困难和感染性并发症持续的时间长短相关。结论:(1)卒中后患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恶化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2)营养状况恶化的原因是营养成分摄入减少和机体卒中后的高代谢。  相似文献   

2.
营养状况对急性脑卒中康复影响研究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的变化、营养状况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影响和影响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的可能原因。方法收集临床住院的急性脑卒中132例。动态观察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营养学指标及延髓麻痹和感染性并发症持续的时间。应用统计学相关方差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不仅与入院时的营养状况相关,而且与住院期间营养状况恶化的程度更为相关。(2)卒中发生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3)卒中后营养状况恶化的程度与吞咽困难和感染性并发症持续的时间长短相关。结论(1)卒中后患者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恶化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2)营养状况恶化的原因是营养成分摄入减少和机体卒中后的高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探讨吞咽障碍对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住院急性脑卒中病例132例,动态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营养学指标,同时记录吞咽障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时间。结果①至病程第4周,吞咽障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幅度(10±6)明显小于无吞咽障碍组(14±6)(t=3.772,P=0.000)。②吞咽障碍组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48.6%)及持续时间(6±8)d均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犤24.2%,(2±4)d犦(χ2=8.371,P=0.040,t=4.236,P=0.000)。③病程2周内吞咽障碍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的幅度(3.3±2.8)g/L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犤(2.2±2.4)g/L(P=0.013),同样吞咽障碍组的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三头肌围降低的幅度(2.5±1.4)mm,(4.3±2.6)cm犦也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犤(1.5±0.89)mm,(2.0±1.4)cm犦(P值均<0.001)。结论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危险因素之一;吞咽障碍通过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剧营养状况的恶化,最终阻碍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吞咽障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及神经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神经功能缺损康复的影响。探讨吞咽障碍对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临床住院急性脑卒中病例132例,动态记录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营养学指标,同时记录吞咽障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持续时间。结果 ①至病程第4周,吞咽障碍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的幅度(10&;#177;6)明显小于无吞咽障碍组(14&;#177;6)(t=3.772,P=0.000)。②吞咽障碍组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48.6%)及持续时间(6&;#177;8)d均高于无吞咽障碍组[24.2%,(2&;#177;4)d](t=8.37l,P=0.040,t=4.236,P=0.000)。③病程2周内吞咽障碍组的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的幅度(3.3&;#177;2.8)g/L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2.2&;#177;2.4)g/L(P=0.013),同样吞咽障碍组的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三头肌围降低的幅度(2.5&;#177;1.4)mm,(4.3&;#177;2.6)cm]也明显高于无吞咽障碍组[(1.5&;#177;0.89)mm,(2.0&;#177;1.4)cm](P值均&;lt;0.001)。结论 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危险因素之一;吞咽障碍通过增加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剧营养状况的恶化,最终阻碍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探讨卒中后营养支持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52例,测定入院不同时期各营养及免疫学指标情况,分别与入院时进行比较;分析营养学指标变化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关系。结果 (1)随病程的延长,患者各营养及免疫学指标值逐渐下降。(2)入院后2周时营养学指标变化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呈逐渐恶化趋势;恶化程度越明显,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影响患者预后,应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进食障碍脑卒中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鼻饲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时间为1个月。监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S)以及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FS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早期鼻饲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鼻饲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收集伴有进食障碍脑卒中住院病例44例,随机分为2组:早期鼻饲组及对照组。均给予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时间为1个月。监测2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S)以及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死亡)情况。结果早期鼻饲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良好,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淋巴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进食障碍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FS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早期鼻饲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早期鼻饲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卒中合并营养不良是导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1]。卒中后营养管理是重要的问题,机体营养状态直接影响卒中的转归,早期营养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改善临床结局,减少并发症。1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2004/2007年,我老年病房共收治832例卒中患者,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人体测量参数以及实验室指标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包括体重指数,非瘫痪侧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分入院时和入院后21 d两次评估,其中5项中2项或多项减少至正常值的20%为营养不良。统计832例卒中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有279例,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3.5%。分析发生与脑卒中后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大、吞咽困难、发病到营养状况、发病部位、伴发的消耗性疾病、卒中后抑郁,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引起的运动减少。如患者肢体或面部瘫痪,感觉异常,视力和视野受损及共济失调等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通过动态观察还发现需要喂食的患者更易出现营养状况恶化,此外,脑卒中后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的应激状态,若同时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消耗进一步增加,营养状况也会因此恶化。急性期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可达37%~78%[2]。吞咽障...  相似文献   

9.
王永顺 《临床医学》2009,29(3):67-68
目的探讨尽早鼻饲饮食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感染性并发症及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患者于发病后48h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于发病10d后给予鼻饲肠内营养。观察两组患者入院21d后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感染率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卒中后吞咽困难早期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提高近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应用输液泵鼻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有研究表明,卒中后患者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恶化程度与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呈负相关。因此,营养支持显得非常重要。许多脑卒中患者因存在吞咽障碍或神志不清不能经口进食,应早期放置胃管进行鼻饲肠内营养。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内科应用电脑输液泵为需要鼻饲的脑卒中患者持续鼻饲肠内营养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衍滨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5):72-72,75
目的 通过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寻找理想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综合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选择样本量在100例以上的实验资料,综合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结果 ①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卒中病程、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心理因素有关。②发生机制包括生物学机制和反应性机制。③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综合疗法。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需要综合的干预措施,当药物治疗有效时配合心理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相关因素,寻找理想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综合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文献,选择样本量在100例以上的实验资料,综合分析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干预措施。结果①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脑卒中病程、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社会心理因素有关。②发生机制包括生物学机制和反应性机制。③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心理综合疗法。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需要综合的干预措施,当药物治疗有效时配合心理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管理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神经功能修复、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常规抗卒中治疗前提下,观察组接受综合营养评估及个体化营养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营养护理。经过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老年急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均下降,住院4周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老年患者患急性脑卒中后营养状况呈恶化趋势,但早期营养管理可有效修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类型的关系,初步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对69例脑卒中患者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比例为59.42%。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缺损者。病变部位位于左半球易发生抑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与脑卒中后抑郁(PSD)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入选的23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行为类型、卒中类型、脑卒中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社会支持度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用t检验和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入选的237例中诊断PSD患者112例,非PSD患者125例。本组病例PSD发生率47.2%。②单因素分析表明:文化程度、卒中类型与PSD的发生无关(P〉0.05)。而行为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病灶部位.社会支持程度与PSD的发生有关(P〈0.01)。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型行为类型者发生PSD的可能为非A型者的8.642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PSD的发生呈正相关,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损伤程度越重,其发生PSD的可能性越大,社会支持程度与PSD发生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评分越低,支持程度越差,越易患PSD,支持程度高者发生PSD的可能是支持程度低者的49.2%;损伤部位位于左前半球时,最易患PSD。结论:PS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刘欣  李金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15-23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秦皇岛市脑血管病医院2007-06/2009-06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59例,随机分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1个月后用HAMD-17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汤克仁  徐福平 《新医学》1991,22(5):243-244
观察41例TIA住院病人,19例(46.3%)卒中,其中15例发生在2周内。提示近期有卒中倾向的因素有;①“逐渐增强型”TIA;②TIA持续时间超过60分钟;③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可作为参考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脑卒中后重症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1级标准的139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n=69)和早期肠外营养组(EPN,n=70),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w后血清白蛋白,非瘫痪侧上臂三头角肌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体重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及腹胀、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病死率等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w后后,EEN组在营养学指标:血清白蛋白、TSF、MAMC、体重优于E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数小于EPN组,其中并发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吞咽障碍是影响脑卒中神经功能康复的因素之一,也是加剧营养状况恶化、并发症发生的主要诱因,脑卒中合并重症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情绪障碍1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方法:选择由CT确诊的120例脑卒中病例,运用DND、SDS和SAS进行测查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生率较高,抑郁、焦虑是最常见的症状。卒中后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及类型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卒中部位相关。结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重者出现情绪障碍的比例高于缺损轻者;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治疗原则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适量应用抗抑郁、抗焦虑等精神药物,并辅以简单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卒中并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脑卒中是一组以发病急、神经功能缺失为特点的脑血管病。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并发症多,是造成脑血管病死亡率与残疾程度高的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急症。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年轻化,因此,防治脑卒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