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杨发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0):1713-1714
选取行屈光检查的近视患者152例,睫状肌麻痹前后用电脑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验光。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综合验光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成人屈光不正患者,规范科学的综合验光无需散瞳松驰睫状肌即可获得准确的屈光不正度数,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验光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眼的调节状况直接影响屈光的检测,为了准确获得人眼调节静止状态下的屈光不正度数,有时需作睫状肌麻痹验光,尤其首次进行屈光检查的儿童。对于学龄儿童,规范方法是用1%阿托品散瞳验光,但由于阿托品药物作用慢,维持时间长,瞳孔恢复慢,会影响患儿正常学习;托品酰胺对于学龄期儿童又存在睫状肌麻痹作用不够充分的缺点。使用短效、快速的睫状肌麻痹剂1%环戊通(盐酸环喷脱  相似文献   

3.
托毗卡胺是一种具有阿托品样副交感神经抑制作用的M-受体阻断药物.在眼科临床中作为眼底检查和验光的新型散瞳剂和睫状肌麻痹剂。其献报告无副作用。笔遇到1例过敏休克.特此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前后远视性假性近视屈光状态。方法:对门诊病人中曾行小瞳下验光的近视眼镜佩戴者合并视力疲劳者44人88眼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44人88眼散瞳后屈光状态变为轻度远栈。结论:对于远视力低于近视力伴有视疲劳者均应行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屈光不正患者眼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分布特点,为临床进行医学验光配镜,合理使用调节麻痹剂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视光学门诊2003.2005年期间部分屈光不正患者356例的小瞳验光与散瞳验光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近视患者年龄〈7岁,远视患者年龄〈12岁,视力下降时间短,视疲劳程度重者,眼功能性调节痉挛发生率高;且程度较为严重。结论:眼功能性调节痉挛的发生与年龄、屈光不正性质、视疲劳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应根据年龄大小、屈光不正性质及视疲劳程度,合理使用调节麻痹剂进行散瞳验光,确保屈光不正患者戴上正确舒适的矫正眼镜。  相似文献   

6.
儿童屈光不正与眼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眼内压与不同屈光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科门诊254例儿童共508只眼固定时间段的眼压值,测3次取平均值;0.5%托吡卡胺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测得其屈光状态。受试儿童被分为远视组、中低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结果:3组受试儿童屈光组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5.4±2.7mmHg(远视组)16.2±3.0mmHg(中低度近视组)18.8±2.6mmHg(高度近视组),3者间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显示有显著差异(P<0.05)。眼压与近视屈光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313,P<0.05)。结论:随儿童屈光状态向近视方向发展,眼压会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提示两者之间可能相关,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对近视儿童的眼压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近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对46例外伤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瞳检影验光发现所有病例均存在轻、中度近视,托吡卡胺眼液散瞳后所有病例近视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经合适的凹透镜矫正后所有受伤眼矫正视力均达到1.0。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受伤眼在3个月内恢复至受伤前水平。结论外伤性近视因损伤性质不同而发病机制各异,主要包括睫状肌调节痉挛、屈光介质变化等。故在眼外伤中应常规行屈光方面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8.
宋玉伟 《华西医学》1996,11(4):498-499
使用0.25%托吡卡胺眼液,对连续56例100眼5-12岁儿童进行用药后剩余调节力瞳孔的动态变化的观察。结果提示:托吡卡胺可用于5-12岁儿童散瞳验光。散瞳时间选择以剩余调节力〈1.0D为宜,一般为60分钟,轻度近视可仅用瞳45分钟;瞳孔改变不能做煤用瞳时间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不同屈光状态下。分析不同药物散瞳检影对患儿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及验光复查的患儿共871例,依据871例患儿第一次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阿托品组)结果将患儿分为三类:近视、远视(高度、中度、低度)及单纯散光患儿。1个月后免费行托吡卡胺眼药水快速散瞳检影(托吡卡胺组)及验光复查1次,记录并比较2次检查的屈光度。结果871例中近视患儿321例、远视患儿527例、单纯散光患儿23例。近视患儿中阿托品组屈光度略低于托吡卡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视患儿中的高度和低度远视患儿阿托品组屈光度高于托吡卡胺组(P〈0.05),中度远视患儿2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单纯散光患儿2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岁以下屈光不正患儿可使用阿托品眼膏慢性散瞳检影,6~12岁儿童高度远视、低度远视、低度单纯散光患儿建议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近视、中度远视、中度以上单纯散光患儿可给予托吡卡胺眼药水快速散瞳检影,但复查时需要有经验的验光师依据检影的方式和患儿的眼位来给镜。  相似文献   

10.
复方托品卡胺和阿托品用于散瞳验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品和复方托品卡胺在青少年散瞳验光中的实用价值。方法: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92例,按年龄分为Ⅰ组38例(远视20例,近视18例),Ⅱ组54例(远视16例,近视38例),对两组患者均行复方托品卡胺和1%阿托品散瞳后,对其验光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Ⅰ组两种药物在近视患者中符合率为88.88%,在远视患者中符合率10%;Ⅱ组中两种药物在近视患者中符合率为92.11%,在远视患者中符合率25%。结论:对于3-8岁远视患者,阿托品散瞳验光较复方托品卡胺准确;9-16岁远视患者仍首选阿托品散瞳,特殊情况下可以用复方托品卡胺替代;3-16岁近视患者可用复方托品卡胺替代阿托品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青少年屈光不正的状况,为青少年视力的预防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日本Topcon自动验光仪对584例14~18岁青少年进行屈光筛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筛查1 072只眼,男女性之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与否、足月与否对视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屈光不正中近视占据绝大部分,在近视眼中复性近视散光又占据了绝大部分.结论 近视在青少年屈光不正中占绝大多数,应该重视青少年近视的防治,积极做好青少年眼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咔胺眼药水散瞳检影与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效果有无差异。方法对200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400眼先用复方托吡咔胺眼药水散瞳检影,次日开始涂阿托品眼膏3 d,再次检影,以阿托品眼膏检影结果为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分组两者差异小于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托吡咔胺眼药水可以应用于青少年散瞳检影。  相似文献   

13.
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0.25%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探讨0.25%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抽取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间.在我院眼科门诊首次诊断为假性近视的患者,应用0.25%托吡卡胺眼液每晚滴眼并追踪观察、资料完整的青少年100例(200眼),用0.5%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滴双眼,每5分钟一次,共6~8次,滴最后一次的30 min后检影验光并试镜矫正视力.记录散瞳前后稞眼视力、散瞳后的静态屈光度和矫正视力,然后给予0.25%托吡卡胺眼液滴眼,每晚睡前2次,间隔10 min一次,连续滴眼14 d为一疗程.14 d后再用上述验光方法作第2次检影验光,记录散瞳前后裸眼视力,散瞳后的静态屈光度和矫正视力.结果 治疗后散瞳验光前裸眼远视力均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静态屈光状态呈大部分近视度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0.25%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疗效确切,可推荐作为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认识和了解儿童期和中老年期视力与屈光变化特性,寻找有效的矫治方法,从而提高、恢复和保护视力。方法针对门诊160例(320眼)3~10岁儿童患者,使用1%阿托品眼膏麻痹睫状肌后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对180例(360眼)40~65岁中老年患者采用小瞳检影验光并配合雾视试验,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组:远视209眼(65.3%),混散32眼(10.0%),近视79眼(24.7%),其中远视散光156眼,而顺规散光占140眼(89.7%)。随着年龄增长,3~10岁远视从100%下降到40.9%,弱视由85.7%下降到21.2%,6~10岁近视由9.3%上升到54.6%,变化显著。中老年组:视力正常205眼(56.9%),视力低常175眼(43.1%),而屈光正常121眼(33.6%),其中远视散光127眼,而逆规散光占106眼(83.4%),随着增龄,视力由正常向低常发展,屈光变化隐性远视显性化。结论儿童弱视应及时发现,及早矫治,重视中老年屈光变化对视力的影响,合理矫治,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4~14 岁低视力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对228 例4~14 岁低视力患儿(376 眼)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组中远视72 眼(53%),近视56 眼(41.2%),混合散光8 眼(5.9%);学龄组中远视96 眼(40.0%),近视132(55.0%),混合散光12 眼(5.0%)。学龄前组远视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学龄组近视发生率高于学龄前组(P<0.05)。两组的屈光不正程度均以高度为主。经屈光及低视力助视器辅助下有27.4%的低视力患儿视力得到提高,裸眼视力较好儿童的视力提高人数较多(P<0.01)。结论低视力儿童屈光状态4~6 岁以远视为主,7~14 岁以近视为主。低视力儿童的屈光不正程度以高度为主,部分低视力儿童经屈光矫正后视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卢蕊 《护理研究》2004,18(21):1924-1925
[目的 ]比较点扩瞳剂托吡卡胺滴眼液时提上睑与否对其扩瞳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单纯性近视 62 1例 ,并随机分为提上睑组和非提上睑组 ,采用点眼药时提上睑与不提上睑两种方式 ,观察扩瞳效果。 [结果 ]两组点扩瞳剂托吡卡胺滴眼液后扩瞳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结论 ]提起上睑与否对托吡卡胺滴眼液的扩瞳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屈光状况及视功能发育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3~6岁弱视儿童221例385眼,全部病例初诊时采用视网膜检影法行视力、眼位、注视性质、屈光间质及眼底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21例385眼弱视中,远视性屈光不正354眼,近视性屈光不正16眼,斜视98例.结论:学龄前儿童弱视主要是远视性屈光不正和斜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挽救视力、减少青少年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托吡卡胺对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托吡卡胺滴眼剂对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7例有新鲜虹膜后粘连的葡萄膜炎患者使用睫状肌麻痹药治疗,其中47例66只眼用托吡卡胺滴眼剂进行散瞳治疗,每只眼每日滴6次,每次1滴;40例58只眼使用1%阿托品眼膏,每只眼每日涂1次;两组均用药至前葡萄膜炎症完全消退。结果:托吡卡胺组95%(63/66)虹膜后粘连全部拉开,3只眼未全部拉开;阿托品组97%(56/58)虹膜后粘连全部拉开,2只眼未全部拉开;但有4只眼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的虹膜后粘连。托吡卡胺组和阿托品组新的虹膜后粘连发生率(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结论:托吡卡胺滴眼剂能有效地消除葡萄膜炎虹膜后粘连,且无阿托品所致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电脑与人工验光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屈光不正是儿童常见眼病 ,是引起儿童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准确的验光是治疗屈光不正的关键。为寻求一种简便、快速而准确的儿童屈光检查方法 ,本院对 2 0 0例儿童进行了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及人工检影验光比较 ,并对其差异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本院门诊能合作检查并资料齐全的患儿 2 0 0例 (4 0 0眼 ) ,男 1 2 0例 ,2 4 0眼 ,女 80例 ,1 6 0眼 ,平均年龄7.85 (2~ 1 4 )岁。其中≤ 6岁 (A组 ) 6 0例 ,1 2 0眼 ;6~ 9岁 (B组 ) 6 5例 ,1 30眼 ;>9岁而≤ 1 4岁 (C组 )75…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屈光不正矫正前后拇指法、Worth四点灯法与卡洞法测量主导眼的差异。方法屈光不正患者矫正前后分别用拇指法、Worth四点灯法和卡洞法测量主导眼,比较3种方法的差异。结果在屈光不正矫正前后拇指法和卡洞法对主导眼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orth四点灯法与卡洞法﹑拇指法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法与卡洞法2种方法一致性好,可以联合作为临床上确定主导眼的检查方法;而Worth四点灯法因受影响的因素较多,不适合作为主导眼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