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军  董伟峰 《现代康复》2000,4(5):722-723
目的:观察华佗再造丸对颅脑损伤后功能残缺的康复作用。方法:42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功能残缺患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华佗再造丸,同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功能残缺的康复、CT、EEG的改变情况。结果:华佗再造丸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失聪、失语、肢瘫、尿失禁等功能残缺及CT、EEG的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华佗再造 丸对重度颅脑损伤后功能残缺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早期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残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脑水肿期及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进行功能锻炼.2组在术后第1天及第56天测定肌力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术后56d Barthel指数评分、肌力明显比对照组高(p<0.01).结论早期程序化康复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寒冰  夏楠  周志忠  柯俊  黄杰 《中国康复》2018,33(5):385-388
目的:探讨标准化体位变换联合前庭神经刺激方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入选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标准化的体位变换联合前庭神经刺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使用脑电图(EEG)改良分级标准对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患者脑电状态进行评估,同时使用昏迷恢复量表(CRS-R)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以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脑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及3个月随访,2组CRS-R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CRS-R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CRS-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2组EEG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体位变换联合前庭刺激治疗作为一种强化的专项治疗,能够更有效改善严重意识障碍患者的脑功能,是一种较好的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治疗前后分别采用Batherl指数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恢复情况.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记忆商(M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MMSE及MQ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徐晶 《浙江临床医学》2018,(12):2043-2044
目的 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 将重度颅脑外伤患者5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病情稳定后3周开始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日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变.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个体化综合性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康复运动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康复运动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病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予以常规治疗;康复组17例,除常规治疗外,辅以四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清醒以后结合主动运动),直立床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康复综合训练.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气管切开的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的费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封管时间、使用费用、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治疗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制运动训练对颅脑损伤Brunnstrom III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促进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颅脑损伤Brunnstrom III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上肢作业训练,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制运动训练,比较治疗后8周两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量表(FMA-U)评分、上肢肩臂Brunnstrom分期以及上肢手部Brunnstrom分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制运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颅脑损伤Brunnstrom III期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及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康复运动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的病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予以常规治疗;康复组17例,除常规治疗外,辅以四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清醒以后结合主动运动),直立床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康复综合训练。2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的气管切开的封管时间,抗生素使用的费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封管时问、使用费用、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康复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治疗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复锻炼处方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锻炼处方,比较两组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上肢Fugl-Meyer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Fugl-Meyer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健康、生命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处方能够明显提高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可作为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在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6例颅脑损伤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路径式健康教育。结果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功能、康复知识掌握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路径式健康教育有助于促使患者全面掌握颅脑损伤后康复的相关健康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加速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及急救措施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包括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康复指导等.观察组实施急救措施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P<0.01)及预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及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康复护士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恢复期的作用,探讨颅脑损伤恢复期康复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方法将76例颅脑损伤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一定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训练和康复专科护理指导。分别于入院时、入院60d及入院90d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能力。结果在每一阶段康复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较入院时改善明显,改善幅度较大,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以康复专科护理指导,可促使患者全面掌握颅脑损伤后ADL能力训练知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肢联动对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出血、脑梗死、颅脑损伤所致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四肢联动康复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常规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FMA)积分法、Barthel指数(MBI)评分法、国际通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评定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CNS评分较前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及MBI评分较前明显提高,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器训练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治疗轻中型颅脑损伤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电针对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电针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记忆商(MQ)和简明智力状态检查(MMSE)评估记忆和认知功能。结果:电针组和常规组治疗后,记忆、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电针组记忆功能改善较常规组显著(P<0.05)。两组MMSE评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电针可改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偏瘫肢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肢体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观察组按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于病情早期(脑水肿期)及病情稳定期分阶段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随意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进展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肢体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患者偏瘫肢体的致残程度,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下康复护理对患重度颅脑损伤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下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下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良好率、护理满意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3周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病人预后良好率为61.67%,高于对照组的43.33%(χ2=4.280,P=0.039);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χ2=7.912,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1.67%(χ2=14.591,P=0.000)。[结论]组织化医疗管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韩梅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4):96-9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随意性的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于患者病情脑水肿期和病情稳定期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采用ADL量表(Barthel指数)在两组患者康复1周后、2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1周后AD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ADL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在其病情脑水肿期和稳定期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改善其病情,加快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