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变化趋势,为鼠疫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四川省鼠疫监测方案》在青海田鼠鼠疫疫源地持续开展宿主动物、媒介和病原学监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2020年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13—2020年共捕获青海田鼠5007只,捕获夜行鼠283只,鼠密度介于113.14~123.81只/公顷之间,鼠体染蚤率为58.46%,平均蚤指数为0.95,巢穴染蚤率100%,巢蚤指数为70.03,检获蚤类主要为细钩黄鼠蚤和直缘双蚤指名亚种,检出鼠疫菌25株,阳性血清13份。  结论  2013—2020年四川省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和蚤类总体稳定,动物间鼠疫流行处于活跃状态,存在发生动物源性人间鼠疫和鼠疫远距离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在青海田鼠活动频繁的季节开展鼠疫监测。  相似文献   

2.
刘先明  张文胜  秦长育 《疾病监测》2008,23(12):760-763
目的 通过分析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疫流行趋势,探讨有效的预防对策。方法 对阿拉善黄鼠自然疫源地,1962-2007年阿拉善黄鼠鼠疫的流行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本疫源地动物鼠疫的流行季节仅局限在4-8月,流行曲线呈单峰型,高峰在6月。44年来,较大或明显的动物鼠疫流行了3次,并有局部散在流行。每次流行延续年限为1-2-5-8年,间歇时间为1-2-6年。结论 结果表明,本疫源地动物鼠疫将较长时间不规律的间断流行。坚持防治、监测、灭鼠灭蚤等预防对策,是该疫源地人间鼠疫防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鼠疫人间及动物间监测情况,为制订针对北京市的鼠疫防控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全市发热门诊和门、急诊室进行鼠疫人间病例的相关症状监测工作;动物间监测采用5 m夹线法进行捕鼠,捕到的小型鼠类进行鉴定、解剖、实验室检测后将信息记录汇总。收集2011—2020年北京市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北京市人间鼠疫监测共发现2例人间病例,均为肺鼠疫,为内蒙古自治区来京就医人员,其中1例病例死亡;动物间监测方面,10年来共布夹(笼)46 053次,捕获小型鼠类4科9属10种共计1 585只,总鼠密度为3.44/100夹次。优势鼠种为社鼠(37.22%,590/1 585)、褐家鼠(24.10%,382/1 585)、岩松鼠(15.52%,246/1 585)及大林姬鼠(13.25%,210/1 585),占总捕获数的89.97%。通过间接血凝试验对采集的1 175份血清进行检测,未发现鼠疫F1抗体阳性标本。结论 2011—2020年北京市鼠种较为稳定,鼠密度处于较低水平,但北京市周边动物鼠间疫情较为活跃,应加强鼠疫人间及动物间疫情监...  相似文献   

4.
孙石  李吉瑞 《疾病监测》2008,23(5):329-329
1975年,通过调查确定了云南剑川动物鼠疫自然疫源地。1975-1997年,该疫源地共分离鼠疫菌188株(灌木丛51株、耕地133株),其中石龙地区检出178株,动物鼠疫呈连续流行状态。1998年至今未发现动物鼠疫流行。本文着重对1976-1998年剑川石龙地区鼠类、蚤类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该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我国近9年来有关西部地区鼠疫疫情、鼠疫疫源地特征及鼠疫监测的文献,以描述和了解该地区鼠疫疫源地发展趋势。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在PubMed、Science Direct、中文全文等数据库与WHO、美国CDC等官方网站上检索并纳入2000年至今的相关文献。采用定性系统分析方法严格评价纳入文献。系统分析2000~2008年西南地区鼠疫疫情趋势,疫源地地理景观特征,动物宿主及媒介特征。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3篇原始研究,1篇综述;以云南、贵州和四川为观察目的地的西南地区被5种鼠疫疫源地穿越和包绕,鼠疫疫情从2000开始逐年下降,呈稳定趋势;四川地区疫源地有轻微活跃趋势,但无病例报道。不同地区的同类疫源地在地理景观和动物特征方面非常近似。结论近年来西部地区鼠疫疫情处于稳定状态,局部疫源地有轻微活跃趋势,疫源地通道的扩展威胁存在。提示西南地区要严控鼠疫通道的扩散,加强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6.
杨宗科  杨文珂  马春 《疾病监测》2008,23(12):764-765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鼠疫流行特征,为今后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归纳历史上海原县人间鼠疫流行资料,对1963-2007年动物鼠疫调查与监测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海原县历史上发生过2次人间肺鼠疫流行,最近一次是1962年,病例分布在海原县的局部地区,病死率100%;数10年来动物鼠疫发生多次流行,检出鼠疫菌131株,鼠疫阳性血清309份,年度流行曲线呈单峰型。结论 接触疫源动物和肺鼠疫患者,不能及时正确处理是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主要原因;控制鼠疫必须根据鼠疫流行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蒙古旱獭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监测情况,为鼠疫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实施细则进行监测,整理2009 — 2018年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鼠疫监测总结及监测地区在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上报的数据。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秩和检验分析鼠密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9 — 2018年捕获啮齿动物2目5科10属11种6 535只,包括达乌尔黄鼠、蒙古旱獭、黑线毛足鼠、五趾跳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布氏田鼠、小家鼠、达乌尔鼠兔、狭颅田鼠、褐家鼠;蒙古旱獭最高密度0.16只/km2,最低密度0.02只/km2,平均密度0.07只/km2,其中陈巴尔虎旗监测的蒙古旱獭数占全部观察或捕获数量的95.80%;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0.50只/km2,不同地区达乌尔黄鼠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0,P=0.006);鼠体染蚤率29.61%,鼠体蚤指数1.06;从新巴尔虎右旗、满洲里市达乌尔黄鼠检出鼠疫阳性血清11份,最高滴度为1∶1 280。结论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旱獭总体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达乌尔黄鼠成为优势种并携带较高滴度的鼠疫抗体,提示存在动物鼠疫的流行,应加强动物和人间鼠疫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8.
夏连续 《疾病监测》2021,36(7):650-652
正人类发展的历史上,鼠疫曾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人间鼠疫流行十分猖獗,时刻危害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命安全。1947年,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防疫队,着手控制人间鼠疫,开启了中国鼠疫防治工作的新征程。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关心和支持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人间鼠疫救治、鼠疫疫源地调查研究,同时,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配合疫情的处置。用很短的时间,控制了人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20,35(6):563-564
鼠疫是一种急性人兽共患病,在全球几大洲都存在疫情,可表现为不同的临床形式。 肺鼠疫是高度致命的,可通过传染性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输入到乌干达一个具有高效公共卫生应对能力地区的肺鼠疫,经过当地的迅速应对,及时制止了鼠疫传播。 尽管存在多次高危暴露,但只发生一次传播事件。 在鼠疫地方性流行地区,成立专家组可以快速提供发现及有效应对的措施,减轻疫情传播和降低死亡率。建立跨境协议是有效提高应对能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玉树州玉树县果青地区全国鼠疫重点监测点鼠疫流行态势。 方法 对该地区鼠疫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 结果 2005、2007和2010年分离到鼠疫菌,共分离到11株鼠疫菌;2005、2007和2008年共计检出鼠疫FI阳性血清104份。 结论 玉树县果青地区的动物间鼠疫持续存在,仍然需要加强该地区鼠疫宿主动物的监测,及时处理动物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浙江省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宿主和媒介实施鼠疫血清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动态监测,为制定本地区的鼠疫防控策略提供技术参考。 方法 鼠疫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鼠疫菌分离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 结果 2006-2011年,共采集鼠形动物血清4207份,IHA检测均呈阴性;动物脏器肝、脾标本各4592份,鼠体蚤115匹,未分离到鼠疫菌;鼠疫菌caf1和pla特异性基因检测931只鼠形动物脏器和115匹鼠体蚤标本结果均呈阴性。 结论 当前义乌市鼠疫历史疫源地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迹象。鼠疫监测工作应当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保存着来自全国各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自1948年以来的各个流行时期的鼠疫菌的代表菌株,数量超过8000株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鼠疫菌种多样性资源。这一资源已经多次在中国鼠疫预防与控制的实践中发挥作用,是提高中国对鼠疫的认识,在防制能力和控制技术方面赶上世界水平的最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浙江省庆元县鼠疫历史疫区疫源地进行流行病学基础性研究,为有效地预防控制鼠疫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鼠疫标志性动物鼠类和媒介蚤类的组成与分布情况;应用病原学、血清学与气候地理环境等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分析。 结果 室内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密度分别为2.57%、1.54%和0.07%,室外优势鼠种为黄毛鼠、黑线姬鼠和东方田鼠,密度分别为4.67%、0.74%和0.62%;媒介主要为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与不等单蚤,所占比例分别为40.33%、28.85%和25.57%,染蚤率为9.82%,蚤指数为0.28;鼠疫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 庆元县鼠疫历史疫区内气候与地理环境等,适宜致病动物鼠类与媒介蚤类生长繁殖。目前处于鼠疫流行静息期。但是,主要宿主动物黄胸鼠密度和主要媒介印鼠客蚤的指数较高,鼠疫自然疫源地有多元性变化,新的生物群链似有建立倾向,鼠疫疫源地复燃的危险性依然存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更要加强深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宿主及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云南省玉龙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组成、数量,探讨其疫源地性质,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2-12月在疫源地及周边地区设9个监测点,室外采用鼠夹法,室内鼠笼法捕获小兽类,梳捡体蚤,鉴别种类。结果共捕获鼠型动物3目5科11属19中,共2390只,绒鼠(IEothenomys spp./I)47.28%,齐氏姬鼠(IApodemus chevrieri/I)37.11%。其中的绒鼠经头骨鉴定大绒鼠(IE. miletus/I)、玉龙绒鼠(IE. proditor/I)和黑腹绒鼠(IE. melanogaster/I)分别占19.09%,79.25%,1.66%,玉龙绒鼠在鹿子村、玉龙雪山是主要鼠种,其他监测点以大绒鼠为主。检获鼠体蚤2科6属6种共625只,方叶栉眼蚤(ICtenophthalmus quadratus/I)和特新蚤(INeopsylla specialis/I)数量最多,分别为62.08%和22.56%。棕形额蚤(IFrontopsylla spadix/I)和缓慢细蚤(ILeptopsylla segnis/I)占8.16%和5.28%,未发现印鼠客蚤(IXenopsylla cheopis/I)。结论该疫源地鼠型动物和鼠体蚤类构成与剑川疫源地类似,但也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青海省海西州动物鼠疫流行态势,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鼠疫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测方法对2008-2013年海西州鼠疫病原监测中的可检材料进行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3年,用细菌学方法检测动物脏器3969份,媒介蚤526匹,分离出鼠疫菌23株;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动物血清及脏器材料7285份,获得阳性结果51份。结论 近年来海西州部分地区动物鼠疫流行持续存在,且流行强度大、范围广,应加大动物鼠疫监测力度,严防鼠疫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16.
杨娇  钟佑宏  彭朴仙  刘攀  王鹏  王磊 《疾病监测》2022,37(9):1159-1164
  目的  以云南元谋鼠疫疫源地指示动物猫中分离到的一株鼠疫噬菌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其形态,并对其裂解谱及基因组特性进行研究,进一步丰富云南省鼠疫噬菌体数据库。  方法  将鼠疫疫苗株EV76作为宿主菌,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云南省鼠疫疫源地指示动物猫肛拭子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并测定其效价,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单层平板法观察鼠疫噬菌体YMM68对66株菌在室温(约18~22 ℃)、28 ℃、37 ℃的裂解能力,提取该株鼠疫噬菌体的DNA进行二代测序,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基因组的特征与功能。  结果  分离得到一株鼠疫噬菌体,将其命名为YMM68。 该株鼠疫噬菌体噬菌斑清晰、大小均一,直径在(0.7~1.4)mm,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具有正二十面体头部和收缩性的尾部,其在室温(18~22 ℃)、28 ℃、37 ℃ 3个温度下均能裂解受试的鼠疫菌,还能裂解福氏志贺菌2a,其余的受试菌株不能被裂解。 鼠疫噬菌体YMM68的基因组全长46 902 bp,G+C含量为50%,并发现YMM68的基因组上共编码71个蛋白,不编码tRNA基因,未发现抗生素抗性基因。  结论  首次从云南元谋鼠疫疫源地指示动物猫中分离到一株鼠疫噬菌体,该株鼠疫噬菌体属于肌尾噬菌体,具有一定的裂解宽度,根据其裂解谱特性及基因组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云南部分鼠疫疫源地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采集剑川、梁河两县鼠类盲肠,对其进行培养,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反应初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化鉴定确定菌株并作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915份标本中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株,总检出率为3.83%,分离株包含1株致病株、34株非致病株。35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部为生物1A型,1株致病株为1A/O:9生物血清型,毒力基因为(ail+、ystA-、ystB-、yadA-、virF-、rbfc-),非致病株血清为O:5、O:8及未分型,毒力基因为(ail-、ystA-、ystB+、yadA-、virF-、rbfc-)。 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鼠间流行,分离菌株血清型别较为多样,分离到的致病株缺乏典型毒力基因;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梁河家鼠鼠疫疫源地尚未发现鼠间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鼠疫指示动物血清F1抗体情况,为该地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提供依据。 方法 2014年10-11月在贡山县的3个乡镇6个自然村19个村组采集鼠疫指示动物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3种方法进行鼠疫F1抗体的实验室检测。 结果 共检测指示动物血清293份,其中犬血清288份、猫血清5份。IHA检出阳性血清8份,阳性率为2.73%(8/293),ELISA、GICA结果一致,分别检出阳性血清11份,阳性率为3.75%(11/293)。阳性血清均为犬血清。3种方法进行比较,ELISA阳性率优于IHA(2=7.70, P0.01),与GICA无差异。 结论 贡山县鼠疫指示动物血清学检测阳性,需引起重视并作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离自内蒙古不同鼠疫疫源地、不同宿主和媒介的鼠疫耶尔森菌的差异区段基因型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内蒙古3个鼠疫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耶尔森菌307株,采用差异区段分析法,设计24对引物进行DFR位点扩增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分析。结果 通过差异区段分型方法共发现13种基因型,其中5种基因型(Gnm1~Gnm5)为本研究首次报道。长爪沙鼠疫源地有9种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G11(71.8%,122/170);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有6种基因型,主要为G10(44.1%,41/93)和G11(35.5%,33/93);布氏田鼠疫源地有4种基因型,主要为G14(90.9%,40/44)。3个疫源地均分布有G11型。结论 内蒙古鼠疫耶尔森菌差异区段基因型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对分析内蒙古鼠疫的传播和遗传演变具有重要的分子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疾病监测》2009,(8):644-644
(一)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患者,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