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泌尿生殖反射检查,探讨其对排尿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脊髓排尿中枢损伤患者予以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正规的主动排尿训练。在治疗前行泌尿生殖反射检查。结果:4例泌尿生殖反射弧环路中断的患者均可以通过腹压完全排出尿液,而6例泌尿生殖反射环路连续性存在的患者只能部分排出尿液。结论:脊髓损伤后,泌尿生殖反射中断的患者排尿功能恢复较反射弧存在的患者快且好。  相似文献   

2.
邱翠竹  吴西英 《现代护理》2007,13(26):2508-2509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拔尿管方法对剖宫产产妇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对剖宫产产妇拔除尿管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膀胱充盈后或产妇有尿意时,备好便器,取产妇舒适的体位,用无菌注射器将尿管气囊中的水抽净,嘱其自行排尿,尿管随大量尿液排出体外.对照组产妇拔管前先开放尿管排空膀胱中的尿液,在膀胱空虚时将气囊中的水抽净,由护士将尿管拔出.比较两组产妇的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拔除尿管的方法产妇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上采取自行随尿液排出的拔管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产妇拔除尿管时带来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的拔尿管方法对剖宫产产妇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对剖宫产产妇拔除尿管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膀胱充盈后或产妇有尿意时,备好便器,取产妇舒适的体位,用无菌注射器将尿管气囊中的水抽净,嘱其自行排尿,尿管随大量尿液排出体外.对照组产妇拔管前先开放尿管排空膀胱中的尿液,在膀胱空虚时将气囊中的水抽净,由护士将尿管拔出.比较两组产妇的舒适度.结果 实验组拔除尿管的方法产妇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上采取自行随尿液排出的拔管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产妇拔除尿管时带来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尿液产生量和时间的影响,为确定此类患者间歇性清洁导尿的时间点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36例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均分别采用平卧位、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连续观察3 d。早晨空腹,插入留置导尿管,彻底排空尿液后,一次性饮用500 ml清水,记录尿液生成的过程。饮水后1 h开始观察和采集尿液,每隔30 min记录1次,直至采集500 ml尿液为止。 结果患者饮水后采取平卧位时,尿液产生量平均在1.5 h达到高峰,为(116.0±33.8)ml,2.0 h[(102.1±34.2)ml]和2.5 h[(112.5±31.8)ml]为平台期,以后逐步减少。饮水后采取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时尿液产生在2 h达到高峰,分别为(100.4±24.1)ml和(67.1±18.5)ml,以后逐渐减少。采取平卧位、长腿坐位和短腿坐位者,尿液达到400~450 ml的时间分别为3.0,4.0和4.5 h。三种体位对尿液生成量和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平卧位y=344.18Ln(x)-2.9499,R2=0.9638;长腿坐位y=65.458x+31.203,R2=0.9656;短腿坐位y=138.28x-193.88,R2=0.9961。 结论体位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液产生量和时间有显著影响:平卧位使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排尿量和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于确定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和清洁导尿的时间点:可以根据不同患者采取的膀胱容量及患者的体位大体估算出膀胱训练和导尿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拟探讨不同的体位配合歪头动作置管术后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以期选择出适合的体位,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155例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平卧位组55例、半卧位组49例、坐立位组51例,均采用标准的PICC置管方法.平卧位组患者取平枕仰卧位,半卧位组患者取床头抬高约30°,坐立位组患者取坐位90°,置管后均拍X线胸部正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比较3组间的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结果 共有11例患者发生导管异位,其中半卧位组8例占16.3%,平卧位组2例占3.6%,坐立位组1例占1.9%,半卧位组与其他2组导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PICC置管术中患者取平卧位是最佳选择,只有当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或导管异位需要调整时采用坐立位,不推荐床头抬高30°的半卧位体位.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护士对全程被动坐位下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体会,为临床PICC选择穿刺体位提供参考。方法 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间,针对6例全程被动坐位患者,在血管超声的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术。结果 6例全程被动坐位患者PICC穿刺置管全部成功。穿刺成功后,经X线摄片,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无颈内静脉异位发生。6位患者在带管期间无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操作者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术前做好置管患者的心理护理,置管后正确维护导管,加强出院指导,这样可以延长导管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弥补了PICC置管过程中患者需取平卧位的局限性,并且减少了置管时导管异位的发生,体现了PICC选择穿刺体位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站立排尿对健康女性尿流率和残余尿的影响,并调查女性站立排尿的满意情况。方法健康女性志愿者47例,年龄19~54岁,平均27.7岁。每位志愿者分别采取站立和坐位姿势测定一次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站立位排尿使用女性站立排尿导流器,并要求每位志愿者填写站立排尿满意问卷。比较两种排尿姿势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和残余尿量。结果 47例志愿者均完成站立排尿满意问卷调查,站立排尿接受程度7.11/10(±2.62),站立位排尿总体不满意率14.8%,其中排尿困难和排尿时紧张分别为4.2%(2/47)、10.6%(5/47)。站立排尿的Qmax和Qave明显低于坐位排尿,Qmax分别为(21.33±7.92)ml/s和(25.05±8.24)ml/s(P=0.018),Qave分别为(12.38±5.04)ml/s和(14.83±5.38)ml/s(P=0.020),排尿量和残余尿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女性站立排尿的Qmax和Qave低于坐位排尿,但残余尿无明显影响,女性选择性地采取站立排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仿生学尿袋在脑卒中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提高患者膀胱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排尿障碍需要留置尿管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康维抗返流尿袋引流尿液,日间每3h开放夹闭器1次排放尿液,夜间每4h开放夹闭器1次排放尿液,实验组患者使用OT-U仿生学尿袋引流尿液,设置尿袋泄压阈值,当膀胱内压超过35 cm H_2O时膀胱内尿液自行泄压流入尿袋。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拔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自行排尿、再次置管率、溢尿发生率、尿路感染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再次置管率、尿路感染率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再次置管率、尿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仿生学尿袋在脑卒中排尿障碍留置尿管患者中应用,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训练,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拔管后再次置管及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液产生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平卧位组、长腿坐位组、短腿坐位组各30例。三组饮水后1 h起每隔30 min采集1次尿液,共记录3次;比较三组患者各时间点尿量增加情况,分析尿液成分,统计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结果:三组不同时间段总尿量和饮水后尿量增加情况、尿液成分、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体位护理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液产生的量和时间有显著影响,短腿坐位可使尿量产生增加,尿液生成时间缩短,排尿量和时间的线性相互关系可以用于确定患者进行膀胱训练和清洁导尿的时间点,亦可以作为循证护理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脊髓损伤患进行泌尿生殖反射检查,探讨其对排尿功能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对脊髓排尿中枢损伤患予以不同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正规的主动排尿训练。在治疗前行泌尿生殖反射检查。结果:4例泌尿生殖反射弧环路中断的患均可以通过腹压完全排出尿液,而6例泌尿生殖反射环路连续性存在的患只能部分排出尿液。结论:脊髓损伤后,泌尿生殖反射中断的患排尿功能恢复较反射弧存在的患快且好。  相似文献   

11.
3例妇科患者平卧时晕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碧玉 《护理学报》2008,15(7):55-55
晕针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强烈的针刺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厥…。临床上以取坐位或站立位发生晕针多见,据报道晕针发生的病例中,95%以上患者是取坐位,平卧位发生晕针较少发生。2005年6月-2007年1月,笔者遇到3例患者平卧时发生晕针,分析原因及提出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炎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最佳拔尿管时机.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住我科的脊髓炎病变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3例,分A,B两组.A组当膀胱充盈时患者能感觉到有尿意给予拔管;B组训练时不管有无尿意只要有尿液从尿管旁排出连续3~5次即拔除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排尿情况.结果:B组患者拨尿管后排尿成功例数明显高于A组.结论:膀胱训练时不管有无尿意只要有尿液从尿管旁排出连续3~5次就应该拔除导尿管,以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气囊尿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留置尿管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尿液外溢现象(尿液自尿道口周围溢出,未全部自尿管引流而出),多见于男性患者,给治疗和护理效果造成很大影响。为此,我们在两种不同卧位(平卧位、半卧位)下,尿管气囊内注入不同比重液体(76%泛影葡胺和生理盐水)以观察男性患者渗尿的情况,比较不同比重液体在两种不同卧位下尿管的渗尿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的留置尿管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的护理;实验组在留置尿管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即膀胱功能训练及需要拔除尿管时待患者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把尿管气囊内的液体抽吸干净后,嘱患者自然排尿,让尿管随尿液一同排出.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患者排尿情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膀胱功能训练及在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顺利排尿率及舒适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 对留置导尿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自行排尿,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膀胱测压配合排尿意识是否能减少拔管后重新插管的概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产科留置尿管的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试验组9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拔出尿管;试验组使用简易膀胱测压法对患者膀胱进行测压,并配合患者排尿意识拔出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顺利排尿时间、排尿容量及发生尿路刺激征和再次插管率。结果:试验组重新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首次顺利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尿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简易膀胱测压配合排尿意识可以减少产后留置尿管拔出后重新插管的概率,该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可以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黄丽芳  陈润芳  萧佩多 《护理研究》2011,25(13):1173-1174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卧床病人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将236例骨科术后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留置导尿管夹尿管后病人有尿意的同时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同时用力排尿,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时打开夹尿管的开关,锻炼2 d或3 d,待病人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于第2天上午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为常规的定时夹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率100.00%,对照组8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后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拔尿管,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导尿管拔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对骨科术后卧床病人留置导尿管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将236例骨科术后卧床留置导尿管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留置导尿管夹尿管后病人有尿意的同时进行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同时用力排尿,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时打开夹尿管的开关,锻炼2 d或3 d,待病人每次训练尿道口均有尿液流出,出现明确的排尿表现1 d后,于第2天上午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为常规的定时夹尿管定时开放,锻炼膀胱功能,病人有尿意时拔除尿管。[结果]观察组拔尿管后自行排尿率100.00%,对照组8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反射活动训练后尿道口见有尿液流出后拔尿管,病人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导尿管拔管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巨大肾输尿管积水伴精囊腺多发性结石1例陕西省商业医院B超室苏新民患者男性,38岁,间歇性排尿中断一年,尿中排出结石2周。一年前患者排尿时时有中断,活动或变动体位后可恢复正常排尿,并数次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半月前尿中排出黄豆大小结石数枚。体查:一般情...  相似文献   

19.
<正>腰椎手术是骨科常见的手术类型,术前需常规留置导尿管。由于女性尿道的特殊解剖结构,为了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常于术后第2天拔除尿管,让病人自行排尿。然而腰椎术后病人需要绝对卧床,由于病人对排尿姿势、排尿习惯以及排尿场所的不适应,在拔除尿管后造成病人出现排尿困难的比例大于男性。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胸外科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尿潴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外科全麻术后病人留置导尿管拔除后易引起第一次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为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拔尿管前向膀胱内注入药液刺激排尿反射的方式[1~ 3 ] 。根据排尿反射的生理特点 ,当尿液充盈膀胱 ,使膀胱内压逐渐升高 ,病人有明显痛感时 ,排尿欲望最强[4] 。我们采用拔尿管前夹闭尿管 ,待尿液充盈膀胱至有痛感时拔尿管的方法 ,与近年来应用的拔尿管前夹闭尿管 ,待尿液充盈膀胱有尿意时拔尿管的方法对比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 2 0 0 3年 1月~ 2 0 0 4年 7月在我院胸外科全麻开胸术后的病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