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背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类型,目前的治疗方法多样,但治疗效果和复发率报道不一。 目的:探讨应用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行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的1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目测类比评分标准及Macnab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观察治疗后腰椎稳定性,通过数据库文献检索方法评估腰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结果与结论:1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3年。所有患者治疗后即有下肢及腰部疼痛不同程度的缓解,治疗前目测类比评分为(7.3±1.3)分,治疗后为(2.1±0.8)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根据Macnab评价标准,优15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所有椎间融合器均达到融合,未发生继发性腰椎管狭窄。提示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缓解快,内固定牢固,可获得良好的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并经腰椎X线、CT以及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随访两年,所有患者腰背部以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基本消失,均能参与轻度体力劳动,无断钉、断棒、cage移位发生,手术优良率为81.25%,并发症发病率为6.25%。后路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比较显著,并发症发病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多数患者同时出现邻近节段的退变,再次手术较初次手术难度增加。目的:观察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钉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随访资料完整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二次手术均行后路椎板减压、椎间盘摘除、椎体间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评分系统和腰痛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及自觉症状进行评价,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首次手术破坏脊柱稳定性,可加速邻近节段退变,后路椎体间融合与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修复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在解决彻底减压、稳定融合、瘢痕粘连压迫等问题后,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1例首次或再次手术时采用全椎板切除者,术中减压需切除小关节者,术前动力位x线片提示存在腰椎不稳及滑脱者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根据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29分法)及影像学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再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h,术中平均出血580ml。21例获平均23.6个月随访,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JOA评分平均改善率72.3%,未见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椎间植骨均在4~6个月获骨性融合。术中硬膜撕裂4例,术中均予修补,未出现脑脊液漏。术中神经根牵拉伤3例,经应用神经营养药治疗,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有选择性的应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对于仅有一侧腰腿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腰椎椎板开窗减压和全椎板切除加压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但其治疗效果均不理想。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单枚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出现一侧腰腿痛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新疆石河子人民医院对40例一侧腰腿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单枚腰椎椎间融合器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前后按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疗效标准分别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随访评分,计算治疗后的改善率和优良率;并按Suk标准评定椎间融合率。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优良率为88%。按Suk标准评定,38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符合确认植骨融合或可能融合,椎间融合率为95%。剩余2例患者在治疗后9个月随访时达到上述标准。提示单枚椎间融合器置入加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仅有一侧腰腿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间盘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或加椎板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2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5.6%。结论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优点在于可有效减少置钉操作对椎旁肌的过度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腰背肌功能恢复,其微创技术操作可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等缺陷。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为中空设计,撑开效果良好,内固定后应力强度、压缩时间、弯曲刚度和扭转力学性能均得到临床验证。目的:观察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结合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1至12月间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结合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的患者30例。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患者腰腿疼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以及影像学指标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前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3±0.7)分和71.4±7.1;术后第3天分别为(2.9±0.7)分和29.8±3.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至术后12个月时,低水平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未发生显著改变。术后短时间随访发现,病例术后1年椎间融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提示可折断U形长尾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结合小切口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良好,椎间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腰椎间盘摘除联合单枚椎问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腰椎不稳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摘除及神经根管减压,斜向植入单枚椎问融合器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结果 22例患者随访6~23月,平均10.5个月,22例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优15例,良5例,可2例,未见症状加重或椎间高度丢失等情况,无神经根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腰椎间盘摘除联合单枚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螺钉系统行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植骨cage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07-01-2011-03在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住院的58例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植骨cage植入联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结果 优41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93.1%.结论 充分减压后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和椎间植骨cage植入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好,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u-Spine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稳定及滑脱的技术特点和疗效.方法:采用U-Spine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不稳定及滑脱症患者39例,对比治疗前后JOA29分评分,随访观察椎间植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5 d常规下地活动,随访8~20个月,JOA29分评分达到23.89±1.98,病变椎间隙高度与L1~2间隙比值增加为1.15±0.07,椎间孔上下直径与L1~2椎间孔比值增加为1.22±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滑脱完全复位,全部随访病例未出现椎间高度的再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植骨融合良好.结论:U-Spine椎弓根钉棒系统螺钉设计理念独特,应用简便,提拉复位效果好,固定可靠,同时行神经周围充分减压,椎间cage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治疗可行全椎板减压内固定置入、单侧或双侧开窗减压、后路全椎板减压等方法.但采取何种方式治疗中是否需行椎间融合器植入内固定目前还没有定论.目的:评价以cage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植入固定并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移植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经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3岁,行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问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随访24个月,术前及术后随访时JOA评分评价患者疗效,放射学检查患者植骨融合情况及手术节段椎体稳定性.结果与结论: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1),临床优良率为90%;40例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98%,1例患者有腰椎不稳征象.术后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但有2例发生硬脊膜撕裂,1例发生椎弓根位置偏斜,1例假关节形成.结果提示腰后路全椎板及双侧下关节突切除减压、自体小关节骨质及cage椎间植骨融合植入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采用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4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其中双侧椎弓根内固定26例(A组),单侧椎弓根固定22例(B组)。比较2种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融合率、手术前后JOA评分的情况,分析其手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优于A组患者,2种手术患者术前J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费用,与同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取得相同的手术效果,适宜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资料明确诊断且具有手术指征采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联合cage融合术治疗,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结果:所有病例症状明显改善,术后1周按Nakai评分标准:优53例,良17例,可13例,差2例.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其中18例随访4年,23例随访1年,32例随访6个月,12例随访超过3个月.所有随访病例按Nakai评分标准:优56例,良22例,可6例,差1例.两组间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技术和cage椎间融合术联合应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增加脊柱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及早期下床活动的优点,提高各项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全面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53例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行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观察其疗效、椎间融合、椎间高度维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3例均获得6~20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好转,其中优31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为92.4%。复查X线片示椎间均牢固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5个月,椎间高度维持良好,未发生融合器松动、钉棒断裂、滑脱、感染及金属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结论有限减压+椎间融合及跨节段钉棒固定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患者临床疗效满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与以往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护理的不同点,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采用U-Spine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CAGE植入、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正确翻身,正确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时间与方法,并及时有效的做好出院指导.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3~5 d即下床活动,随访3~12个月,58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经积极治疗后,均重返社会生活、劳动,未出现心理及社会问题.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CAGE植入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位、固定效果好,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及脊椎滑脱手术治疗的目的不单是减压植骨固定,更重要的是保持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点范围,以减少脊椎前滑力,维持脊椎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脊椎滑脱植入物置入治疗及其植入物生物力学等问题进行阐述,并对2005-01/05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滑脱行治疗的68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全部采用后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置入复位内固定.结果与结论:68例患者均完成1.5年随访,按Stamffer疗效标准,良好63例,可5例,良好率达92.6%.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植入物置入后保持了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了脊椎前滑力,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单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腰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钉棒系统、单cage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复杂下腰椎疾病的临床经验和效果。方法:从2006年3月至2008年1月,对4例腰椎滑脱、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4例椎管狭窄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间单cage植骨融合手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片植骨融合程度,7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其中1仍然有下肢麻木感,优良率为90%。9例患者术后6个月后椎间骨性融合。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加椎间单cage植骨融合治疗下腰痛效果良好。[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腰椎退变性侧凸症(DL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治疗疗效.方法 68例患者中12例单节段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患者行后路充分减压后,于横突间行植骨融合.56例多节段侧弯合并椎管狭窄伴椎体旋转的患者有9例行节段全椎板切除减压,邻近病变节段潜行减压后在小关节后外侧及横突间行植骨融合,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同时作椎体的去旋转处理;42例采用多节段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行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5例一侧椎板切除,另一侧椎板开窗减压,间盘突出严重者行间盘切除,充分减压,cage椎间融合,同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固定,于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2个月.术后平均侧弯平均矫正率为51.5%,1年疼痛改善率为83.3%,术后3年疼痛改善率为80.2%.92.6%(63/68)的患者认为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生活基本能够自理;77.9% (53/68)的患者间歇跛行得到缓解.无矫正度数及椎间隙高度丢失,无融合器移位.结论 脊柱后路减压加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老年人DL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脊柱双侧内固定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但长期随访发现坚强内固定形成的应力遮挡效应会导致融合椎体的骨量丢失以及临近椎体退变加速。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01/2010-01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对45例一侧肢体为主要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椎间孔后路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果与结论: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全部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JOA评分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两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固定后及末次随访与固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5例患者中优36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6个月后X射线及CT提示椎间融合,椎间融合器无移位,无沉降,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提示单侧神经减压椎间融合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脊柱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唐刚  张键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2):274-274,276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史,术后复发经非手术治疗3~6月以上无效,疼痛剧烈,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的病例,行后路腰椎间盘切除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结果:经1~6年随访,22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结论:椎弓根螺钉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再次手术后脊柱稳定性,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