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产前筛查及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影响。方法对348例孕妇在产前给予抑郁自评量表心理测试,筛查孕妇抑郁倾向,根据不同程度抑郁倾向,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产后予抑郁自评量表复测,对比产前产后抑郁发生率,并分析产前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结果产前抑郁阳性121例,产后抑郁阳性30例,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产前抑郁组和非抑郁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讨论产前筛查及心理干预能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提高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妇体操配合瑜伽呼吸训练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行定期产前检查、接受孕期教育、自愿选择孕妇体操配合瑜伽呼吸训练的182例初产孕妇为研究组,同期不做孕妇体操及瑜伽呼吸训练的216例初产孕妇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在孕36周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产后采用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孕妇产前抑郁及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体操配合瑜伽呼吸训练能调节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惠芸 《当代护士》2014,(10):60-62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为防治产后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产前、产时、产后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比较2组产妇产前、产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以及2组孕妇的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者及其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产后大出血等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孕妇产前心理状态与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 探讨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尤其是产前焦虑、抑郁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找出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260例初产妇进行孕期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量表进行评分,产后采用产后抑郁量表(EPDS)调查,回访资料完整225例,采用χ^2检验。结果 孕期焦虑、抑郁程度与产后抑郁症呈正相关,剖宫产及手术助产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孕妇产前心理状态,分娩方式,产前、产后生物学及社会因素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产妇心理健康与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的服务模式。方法 308例健康初产妇以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心理状态,所有产妇以产科常规进行分娩而不进行干预,观察其心理状态与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的关系。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按自然分娩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分为有焦虑与抑郁组和无焦虑与抑郁组。结果 剖宫产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P〈0.01;自然分娩组有焦虑和抑郁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显著高于无焦虑和抑郁的产妇,P〈0.01。同时,焦虑与抑郁程度也与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焦虑与抑郁状态是增加剖宫产率的一个可能因素;亦是增加产后出血和延长产程的一个可能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对心理状态亦有影响。故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产科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产后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产后抑郁症发生的效果,为防治产后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 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实施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2组孕期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测试,产后采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试.观察2组孕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2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EPDS≥13者及其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发生等方面,2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能减少产妇产前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分娩的产妇120例,于分娩1~12个月采用艾迪抑郁筛查量表[EPS]和产前采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HAD]进行回顾调查。结果发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1.7%;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前有情绪异常史,产时采用手术,产后周围的关心和帮助不够,夫妻关系不融洽.新生儿患病,难产及产后宫缩疼痛,尿滁留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I100例产妇产后的抑郁心理状态和影响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7.4%。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别为:家庭关系(56.4%)、产妇问题(27.1%)和小儿问题(16.5%)。结论有效的产前健康教育、产时心理护理和社区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初产妇分娩前后焦虑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初产妇分娩前后心理状况、焦虑抑郁状况及其相关的因素,为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产科病房的200例健康初产妇采用自制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产前、产后1周进行评定。结果:分娩前有抑郁症状的71例(35.5%);有焦虑症状的62例(31.0%);分娩后有焦虑的51例(25.0%);有抑郁的58例(29.0%)、HAMA总分在产前、产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2.076.P=0.038)、分娩前后产妇心理状况与父母关系、情绪控制、陪同分娩、新生儿性别、产后出血、新生儿哭闹、丈夫对婴儿态度及对产妇的关心、产后亲友支持等因素存在明显相关性(r=0.143~0.224.P均&;lt;0.05).结论:分娩前焦虑抑郁较分娩后的发生率高,分娩前有焦虑抑郁的产妇,产后出现焦虑抑郁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针对易感因素作好孕产期的心理咨询与指导,予以早期干预,会明显的降低孕产期及其产后精神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焦虑和抑郁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剖析初产妇精神焦虑和抑郁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120例健康初产妇以汉密顿焦虑量表(HAS)和抑郁量表(HDS)评定精神状态,观察其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状况;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钳产组及顺产组;按是否有产后出血分产后出血组及产后无出血组。结果120例产妇焦虑发生率35.83%,抑郁发生率25.83%,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9.17%。剖宫产组、钳产组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顺产组,而剖宫产组、钳产组间则无显著差异;产后出血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亦明显高于无产后出血组。结论产妇焦虑与抑郁可能是增加助产率及产后出血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以及与产后抑郁症发生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寻找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237例产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选,以确定产后抑郁症患者,然后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自编家庭条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当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12,66%;各年龄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道德宗教观和控制性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环境因素中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夫妻关系和丈夫照顾程度与PPD发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产后5周产妇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表现;经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夫妻关系不和睦以及丈夫照顾不周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全方位整体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产前检查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6例,以全方位整体护理为主,辅以孕妇学校、健康教育、导乐陪伴分娩等孕期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产妇产后6w末,采用产后抑郁量表评定两组的抑郁状况。结果产妇产后6w末,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3.49%,对照组为18.75%,研究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496,P〈0.01)。结论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名老年癌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将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进行t检验。结果老年癌症患者家属焦虑发生率为52.63%,抑郁发生率为46.05%,老年癌症患者家属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家属性别、医疗费支付方式、疼痛程度、病情的不同,其SAS和SDS标准分均值均有显著不同。结论老年癌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状况,还要重视癌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减轻或消除家属的心理障碍,有利于减少患者家属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精神疾病知识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家属疾病相关知识调查表对265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测评的总体正确回答率为55.6%;在调查的9个知识条目中,患者有哪些精神症状条目的回答正确率最高(89.8%),患者所服药物的副作用(36.2%)及精神病的病因是什么条目的回答正确率最低(37.0%)。患者为女性、调查时正在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病程〉24个月、年龄26岁一45岁等临床特征的家属,其疾病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别患者的家属(P均〈0.05或0.01);家属为大学以上文化、脑力工作为主/退休工作者、通过医护宣教获得相关知识等临床特征的家属,其疾病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类别的家属(P均〈0.05或0.01)。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精神疾病知识水平较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家属自身特征均可影响其知识水平高低,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家属开展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围生期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生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有效性。方法抽取100例产前抑郁状态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产前抑郁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前检查,产前教育和产褥期护理,观察2组孕妇产后42天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孕28周基础EP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后6周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孕28周与产后6周)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60〈0.01)。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5.2%(19/54),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3.0%(29/4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产前抑郁患者进行围生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文版IOWA婴儿喂养态度量表(IIFAS)的信度与效度,测试其在澳门产妇人群中的适用性。方法:对英文版IIFAS进行中文翻译、英文回译,再对中文版IIFAS进行30例预实验。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对澳门一家公立医院468名华裔产妇在产后3天应用中文版IIFAS进行横断面调查。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中文版IIFAS的信度和效度。结果:重测信度指标组内相关系数(ICC)为0.8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系数为0.635。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996;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5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50.593%。结论:中文版IIFA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澳门产妇人群,可以推广应用于评估其婴儿喂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社会心理因素,为进行临床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用自制的量表对37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研究组)与45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的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对比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许多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性格内向、文化程度低、家庭功能不良、经济条件差、产后睡眠差、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差、不良妊娠结局等对产妇的抑郁情绪影响较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因素,临床工笔者应针对其诱因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疲劳状况,探讨影响中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疲劳的因素。方法对80例中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应用FAI疲劳评定量表和影响疲劳相关因素调查表对中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没有出现疲劳的有21例(26.25%),出现疲劳的有59例(73.75%),其中中重度疲劳占51.25%。影响患者疲劳的相关因素分别为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家庭责任、治疗副反应、影响事业、恐惧疾病、疼痛和家庭支持等方面。结论中青年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疲劳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属于中重度疲劳,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疲劳的程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