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组和老年正常血压组24h动态血压监测数值的比较,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生产的TM2421型无创性、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在我院疗养的老干部140例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老年高血压组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24h平均压及脉压、24h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均明显高于老年正常血压组。其中白大衣高血压占8.1%。结论 老年高血压组的血压昼夜波动节律较老年正常组缩小、杓底变浅甚至消失,ABPM对诊断WCH、评测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和评价降压药物的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的波动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运用无创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老年组)和5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青年组)各项血压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24小时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舒张压负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且较中青年患者更具易变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血压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成一般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龄老年组的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均高于一般老年组,日间、夜间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一般老年组,高龄老年组的脉压明显高于一般老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龄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反杓形+非杓形)占92.4%,一般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反杓形+非杓形)占93.3%,两组夜间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4h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准确全面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为临床用药和护理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40例及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5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24h平稳降压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动态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2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非冠状动脉病变组(43例)和冠状动脉病变组(169例),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再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56例)、双支血管病变组(38例)与3支血管病变组(75例),分析比较各组动态血压参数。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最低收缩压均明显高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增加而逐渐增高,以3支血管病变组明显(P〈0.05);冠状动脉病变组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最高舒张压均明显低于非冠状动脉病变组(P〈0.05),且随狭窄支数增加有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杓型血压模式比较,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模式患者双支和3支血管病变发生率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间平均收缩压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夜间平均脉压、最高收缩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参数;血压模式的改变是造成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I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及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1997-06/2002-08解放军第三○五医院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年龄60~82岁.根据靶器官损害程度将患者分为2组:无靶器官损害组138例(高血压Ⅰ期)和靶器官损害组178例(高血压Ⅱ~Ⅲ期).另选本院正常健康体检者130人为对照组,年龄60~78岁.纳入对象对检查项目知情同意.②应用无创性携带式血压监测仪监测纳入对象24 h动态血压,按Parati等方法,以24 h动态血压监测到的血压标准差为长时血压变异指标,包括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③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及健康者13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无靶器官损害组与有靶器官损害组组间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标准差差异不明显(P>0.05);有靶器官损害组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普遍高于无靶器官损害组(P<0.05~0.01).结论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参数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11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检测 ,并采用微型智能量表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在控制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之后 ,除 2 4 h平均舒张压之外 ,其他动态血压指标均与认知功能 (以 MMSE得分的对数 Ig MMSE表示 )显著负相关 ,尤其 2 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血压负荷与认知功能呈更明显的负相关。以 Ig MMSE作为因变量 ,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仅日间平均收缩压和年龄被纳入回归方程。“杓型”高血压患者的 MMSE得分显著高于“非杓型”者。结论 收缩压尤其是日间平均收缩压升高和血压节律紊乱是影响老年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20例,按年龄段分为A组(60~69岁)89例、B组(70~79岁)138例和C组(≥80岁)93例,分析三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的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C组的超杓型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C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超杓型的比例上升,血压变异率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与血压节律异常的关系.方法 入选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动态血压监测、以及颈动脉超声资料.根据颈动脉是否狭窄将其分为颈动脉无狭窄组(n=35)和狭窄组(n=55).比较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和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以及血压节律曲线.结果 颈动脉狭窄和无狭窄组之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服用药物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狭窄组脑卒中发生率更高(P=0.046).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无显著差异,但颈动脉狭窄组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非杓型节律发生率无显著差异,颈动脉狭窄组反杓型节律更多(P=0.032).结论 夜间收缩压升高,即反杓型血压节律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狭窄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糖代谢异常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代谢异常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根据糖代谢情况,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糖耐量减低(IGT)和2型糖尿病(T2DM)三组.结果 T2DM组非杓形血压发生率最高,IGT组非杓形血压发生率最低.在T2DM组患者中35%的患者血压呈现节律性夜间增高型,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IGT组的24 h舒张压负荷、24 h舒张压和夜间舒张压均显著低于NGT组和T2DM组(P<0.01),且脉压增大.结论 糖代谢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其24 h血压的昼夜节律紊乱,其中IGT患者的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与餐后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有关;T2DM患者的夜间血压增高,与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新荣 《新医学》2008,39(1):33-34,4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荷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对20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分成LVH组和非LVH组2组,分析比较24小时、日间、夜间的血压、血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与LVH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LVH组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均显著高于非LVH组(P<0.01);高血压患者LVMI与24小时、日间、夜间的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呈正相关(P<0.01),与夜间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最强.结论:24小时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LVH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伴LVH者夜间的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均高于不伴LVH者,可见仅仅控制血压还不足以保护心脏,还应该重视降低24小时收缩压、尤其是夜间收缩压负荷及其变异性,从而降低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青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病人24 h动态血压波动的特点,并制订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将128例中青年高血压病人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组(HLVH组)72例、单纯高血压组(NHLVH组)56例,采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比分析两组病人24 h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相关参数.[结果]HLVH组病人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日平均收缩压(dmSBP)、夜平均收缩压(nmSBP)、夜平均舒张压(nmDBP)、日间收缩压负荷(dS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及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与NHLV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平均脉压(24 hmPP)及血压昼夜节律分型情况与NHL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中青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动态血压变化及波动的特点将有助于对该类病人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吸烟人群24h血压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2004-05/2004-10在盛京医院体检的健康沈阳市内五区居民482人,根据有无吸烟情况分组后再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1:1配对。共配成115对,吸烟组115人,不吸烟组115人。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观察对象的24h及昼夜动态血压变化,日间(6:00~22:00)每15min测试1次,夜间(22:00~次日6:00)每30min测试1次,共记录80次。所采集数据经自动分析后,分别自动打印出24h、日间、上下午和夜间5个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平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判定采用张维忠的动态血压正常值协作研究所规定的标准,既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以上称之为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称之为非杓型改变。aχ2=4.158,4.258,4.369,4.298,P<0.05。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115对,吸烟与不吸烟者分别为115人。①两组除上午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有明显差异外(P>0.05),其余各时段各项血压指标均有明显差异(t=1.982~2.439,P<0.05)。②在血压昼夜节律形态分布比较中,吸烟组的平均收缩压杓型改变例数、平均舒张压杓型改变例数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犤33人(28.7%),39人(33.9%);70人(60.9%),78人(67.8%),χ2=4.158,4.369,P<0.05犦。结论:吸烟者白昼常有较高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同时血压昼夜节律中以非杓型改变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痛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CGA)结果或冠脉CT成像(CTA)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n=80,观察组),单纯性高血压组(n=80,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24h平均脉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夜间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平均舒张压标准差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动态血压波动比较大,且血压变异性相对增大,加强其血压动态血压与血压变异性监测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有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 2 4小时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 ,对 4 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测量。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 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 P<0 .0 1) ,而且血压夜间下降率收缩压为 6% ,舒张压为 7% ,均小于 10 % ,夜间 /白天收缩压为 0 .95 ,夜间 /白天舒张压为 0 .94 ,比正常值增高。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昼夜波动减少 ,为“非杓型”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24 h血压变化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住院的CKD患者146例,分为CKD血压正常组(NCKD)64例,CKD伴血压升高组(HCKD)82例,采用德国IEM公司产MOBIL-O-GRAPH无创携带式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分别收集每次测量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等指标,观察CKD患者24 h血压波动特点.结果 HCKD组各血压数值均高于NCKD组,HCKD组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明显,非勺型血压患者占65%,血压负荷>40%占47%.结论 加强对CKD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指导和护理观察,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延缓肾功能恶化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规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率的差异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异常者多伴随收缩压、收缩压血压负荷增高,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组:肾功能不全代偿期组20例;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17例;肾功能衰竭期组13例;另选健康体检中动态血压监测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获取4组对象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收缩压负荷值与舒张压负荷值。结果:(1)肾实质性高血压3组各项参数均高于对照组,昼夜曲线消失,但未见反勺型;(2)肾实质性高血压3组各项参数相互之间经方差检验有明显差别。尤其是收缩压与舒张压负荷值,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组明显升高,在肾功能衰竭期组已超过60%。(3)肾实质性高血压各组之间收缩压负荷值、舒张压负荷值及平均动脉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当肾功能失代偿时,血压负荷值及MAP随着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吸烟人群24h血压变化的特征。方法:选择2004—05/2004—10在盛京医院体检的健康沈阳市内五区居民482人,根据有无吸烟情况分组后再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职业1:1配对。共配成115对,吸烟组115人,不吸烟组115人。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观察对象的24h及昼夜动态血压变化,日间(6:00~22:00)每15min测试1次,夜间(22:00~次日6:00)每30min测试1次,共记录80次。所采集数据经自动分析后,分别自动打印出24h、日间、上下午和夜间5个时段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平均值。血压昼夜节律判定采用张维忠的动态血压正常值协作研究所规定的标准,既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以上称之为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平均值比日间下降(10%称之为非杓型改变。χ^2=4.158,4.258,4.369.4.298,P&;lt;0.05。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115对,吸烟与不吸烟者分别为115人。①两组除上午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有明显差异外(P&;gt;0.05),其余各时段各项血压指标均有明显差异(t=1.982~2.439,P(0、05)。②在血压昼夜节律形态分布比较中,吸烟组的平均收缩压杓型改变例数、平均舒张压杓型改变例数均明显低于不吸烟组【33人(28.7%),39人(33.9%);70人(60.9%),78人(67.8%),χ^2=4.158,4.369,P&;lt;0.05】。结论:吸烟者白昼常有较高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同时血压昼夜节律中以非杓型改变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