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一氧化氮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用常规方法治疗;醒脑静组20例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病程第3、10、15日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54分子表达情况,并与20例健康组作比较,同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第3日PBMCCD+54分子处于高水平表达状态(与健康组比较,P<0.001);第10日时,醒脑静组降至健康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至第15日时才达健康组水平(P>0.05);且醒脑静组愈显率65.0%,显著高于对照组30.0%(χ2=4.91,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3.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索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中枢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将104例意识障碍患者分为醒脑静组(治疗组)63例,清开灵组(对照组)41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73.17%,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时效关系分析,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且其达到最大效应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从证效关系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痰热内闭型的疗效优于痰浊内盛型(P<0.025);而量效关系则提示醒脑静注射液的治疗效果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具有醒脑止痉、清热凉血、行气活血和解毒止痛等功效,是防治意识障碍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醒脑静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与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50例(对照组)作比较。2组治疗均以2个疗程(10日为1个疗程)为观察时限。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体征、颅脑CT扫描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显效率为78.3%;对照组分别为86.0%和48.0%,经χ2检验2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改善梗死区供氧供血,增强脑细胞活力,具有增强组织耐缺氧能力,对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用黄芪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7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l/d,25%硫酸镁注射液10~20ml/d(均静滴)。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1秒种用力呼气量(FEV1)和肺活量(VC)的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和79.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6.79,P<0.01)。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VC分别为(1.86±0.42)L和(2.98±0.63)L,P<0.05;FVC分别为(1.68±0.48)L和(2.16±0.64)L,P<0.05;FEV1分别为(0.98±0.72)L和(1.42±0.37)L,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不明显(P均>0.05)。结论:联用黄芪注射液和硫酸镁注射液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对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影响。方法:76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根据痴呆简易筛查量表,用单盲法于治疗前后评分;治疗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10~20ml静滴,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0.5~1.0g静滴,每日1次;观察治疗前后HDL和LDL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智能评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HDL升高非常显著(P<0.01),LDL下降非常显著(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DL和LDL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早期VD疗效显著,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VD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意识清醒时间为(5.64±3.96)小时,与对照组(8.35±3.72)小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伴意识障碍患者有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脉络宁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给药时间、药物剂量及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502例随机分为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组377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125例,连续治疗14日~28日。结果:脉络宁注射液的基本显效率(70.03%)及总有效率(95.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6.40%和81.60%),P均<0.01。时效关系:脉络宁注射液的起效时间在7日,持续作用到14日;量效关系:脉络宁注射液每日40ml为治疗的最佳剂量;证效关系:脉络宁注射液可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各个中医证型。结论:脉络宁注射液更适合于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84例患者随机分为2 组,治疗组46 例给予小剂量尿激酶合用脉络宁注射液静滴,每日1 次,对照组38 例单用脉络宁注射液。2 组均连用14 日。于治疗2 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判定疗效及检测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治疗前后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及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8% )显著高于对照组(579% ),2 组经Ridit分析,差异显著(P< 005);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除血细胞比容外均有显著改善(P均< 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均< 005)。治疗前后PT、BT、CT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未见出血现象。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发病6~72 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休克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新生儿休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36例新生儿休克患儿血浆TNF水平。结果:休克组治疗前血浆TNF浓度〔(604.26±1.26)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8.38±1.15)ng/L〕,P<0.01;感染性休克组〔(656.14±1.46)ng/L〕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468.79±1.32)ng/L〕,P<0.05;死亡组〔(686.13±1.19)ng/L〕高于存活组〔(471.23±1.29)ng/L〕,P<0.05。血浆TNF浓度与患儿器官损伤数呈正相关趋势,r=0.31,P>0.05。结论:TNF参与新生儿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且与休克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脉络宁注射液联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与单用ILIB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脉络宁注射液联用ILIB治疗40例(治疗组)与单用ILIB治疗29例(对照组),均为每日1次,总疗程均为20次,观察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治愈率87.5%),好转5例;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72.4%),好转8例,治疗组治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用ILIB和单用ILIB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疗效均满意,但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急性低血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液透析急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次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西药治疗组和中西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以常规处理(如停止超滤脱水、降低血流量等)加静注50%葡萄糖,中西药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组的基础上加静注参麦注射液;分别观察即刻及治疗3、6、9、12分钟各时间点的血压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中西药治疗组临床症状及血压的改善均明显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急性低血压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方法优于传统西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康脑明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10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52例在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药治疗的基础上用正康脑明注射液400mg、黄芪注射液15~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硝普钠5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对照组仅给常规洋地黄、利尿剂和扩血管剂治疗。治疗10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3.5%)和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34.6%和76.9%,P<0.01和P<0.05);并且治疗组心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正康脑明注射液、黄芪和硝普钠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清开灵治疗组38例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60ml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每日1次;2组均不用其它扩血管、抗凝和溶栓等治疗,但用抗生素、降颅压、降血压等对症治疗,2组均以28日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平均显效时间(7.5日)、显效率(78.95%)及总有效率(94.7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2日、50.00%和76.67%,P均<0.05);治疗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疗效显著、使用方便、价格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安定中毒的疗效。方法:将52例安定中毒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2例,以清开灵注射液为主治疗,并与常规治疗20例(对照组)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平均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对急性安定中毒有明显的促进苏醒和改善症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酚妥拉明和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8例)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酚妥拉明和硫酸镁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和74.1%,P<0.01;显效率分别为60.3%和29.6%,P<0.01)。结论:常规疗法加用生脉注射液、酚妥拉明、硫酸镁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腹部外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腹部外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采用手术及综合治疗;治疗组36例,在手术及综合治疗基础上于休克发生后24小时内加用参麦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观察创伤后不同时间MODS发生数和死亡数。结果:创伤后3日,治疗组MODS发生数和死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创伤后第5、7、11、15日治疗组的MODS发生数和死亡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创伤发生后早期连续应用参麦注射液对腹部外伤并发低血容量性休克所致的MODS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