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0只。后两组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再灌注动物模型,亚低温组进行亚低温处理24 h。Longa评分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湿/干重法测定脑含水量;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ELISA法检测脑组织VEGF、HIF-1α蛋白含量;q PCR法检测脑组织VEGF m RNA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脑含水量及脑梗死率增加,脑组织HIF-1α蛋白、VEGF蛋白及m RNA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亚低温组神经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χ~2=26.657,P0.001),脑含水量及脑梗死率降低,脑组织HIF-1α蛋白、VEGF蛋白及m RNA水平进一步上调(P0.05)。结论亚低温可能通过HIF-1α介导VEGF上调,促进缺血组织区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发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及对脑内血管新生的影响机理。方法:80只SD大鼠成功制作为脑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与HBO组各40只,术后HBO组大鼠进行HBO治疗,压力值设定为0.20 Mpa,每次60min,每天1次。于手术后4、7、14、21及28d时分别随机抽取各组大鼠8只,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并评分,计算脑组织含量,并随机抽取其中3只,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血肿周围血管新生因子HIF-1的表达。结果:术后4、7及14 d时2组行为学3项评分(langa评分+Berderson评分+平衡木行走实验评分)总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术后21及28d时HBO组3项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血肿周围灶可见HIF-1α的表达,在相同时点HBO组明显高于模型组;模型组HIF-1α在4 d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HBO组在4 d后呈逐渐增高趋势,28 d时才较前下降。结论:脑出血大鼠血肿区HIF-1α表达增强;HBO能明显促进脑出血大鼠脑内HIF-1α的表达,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加快血肿的吸收,促进微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区血管新生的形态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出血大鼠脑内损伤区血管新生和血肿吸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35只,另140只利用胶原酶诱导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后分为模型组、益气组(益气方灌胃)、活血组(活血方灌胃)及益气活血组各35只,不同时间点灌注取脑。采用脑微血管银染法观察各组血管新生情况、测量血肿面积。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第1天时,造模的4组大鼠血肿内可见大量结构不清的液化坏死脑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内皮细胞肿胀,血肿周围少量呈毛细血管扩张,中线移位。与造模后的其它3组比较,造模后第7天益气活血组血肿开始明显吸收,35d时部分切片完全吸收(P〈0.01)。第14-28天时血肿周围及内部新生血管增多。第28天后各组新生血管开始消退。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提高血肿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血管新生和血肿吸收,以促进脑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脑内移植治疗脑出血(ICH)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纤维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神经回路重建的作用。方法:进行大鼠NSCs的体外培养、传代、鉴定及BrdU标记,制备大鼠ICH模型,随机分为ICH组、移植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移植组予标记的NSCs移植于ICH大鼠脑内。在各时间点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脑血肿周围区及正常脑组织VEGF、FN、LN的表达,观察移植组BrdU的表达及分布。结果: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快,其神经功能评分在ICH后7、14 d较ICH组低(P<0.05);移植组的VEGF、FN在ICH后7、14及30d和LN在ICH后7、14d的表达均高于ICH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P<0.01),移植组有BrdU阳性细胞存在并分布于血肿区及移植区周围。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NSCs移植入ICH大鼠脑内后,可促进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移植后VEGF、FN、LN的表达增加为外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及神经回路重建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实验性脑出血(ICH)后脑水肿及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以及ICH与ICH+ rhEPO预处理组,后二者又分为术后第3、6、12、24、48、72小时、第7、14、21天各9小组;全部152鼠共分为19组,每组8只鼠。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ICH动物模型,rhEPO干预组于ICH建模后,每日腹腔注射rhEPO。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肿周边脑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情况,并应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出血后,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随时间进行性增加,并于出血后72h达到高峰,此后HIF-1α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阳性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出血后3d内,脑组织含水量进行性增加,此后逐渐下降,脑出血Epo干预组较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低,HIF-1α蛋白阳性率较低。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显著降低脑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减少HIF-1α表达,对脑出血后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状态下大鼠脑白质区域血管生成及血脑屏障破坏状况及其可能联系。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1周组、缺血2周组、缺血4周组各24只,缺血组大鼠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构建慢性低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结扎。在相应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脑白质区域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 RNA表达水平及伊文思蓝(EB)静脉注射后脑组织内EB浓度。结果:各缺血组白质区域血管网密度较假手术组高(P<0.01),血管密度在缺血2周组中达高峰。各缺血组VEGF m RNA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缺血2周及缺血4周组的VEGF m RNA表达水平较缺血1周组降低(P<0.05)。各缺血组EB浓度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缺血2周及缺血4周组EB浓度较缺血1周组增高(P<0.05)。结论:慢性低灌注状态可诱导VEGF表达、促进血管生成,这种血管生成可能参与脑白质区域血脑屏障破坏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红蛋白在实验性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内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10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科和神经中心实验室完成。6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脑出血组30只和假手术组30只。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再根据动物模型建立后1,6,24,48和72h5个时间点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注入生理盐水),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组有3只大鼠术后死亡,有4只大鼠术后模型制备失败,均予以剔除并随机补充,66只大鼠最终纳入分析。Westernblot结果显示脑出血组术后1h血肿周围脑组织内脑红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开始增高(0.45±0.03),48h达到高峰(0.83±0.05),72h开始下降(0.55±0.11),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0.31±0.06,0.31±0.01,0.33±0.04)和正常对照组(0.32±0.07)。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血肿周围脑红蛋白表达比其他脑区明显增多。结论:脑出血后脑内脑红蛋白表达上调,提示脑红蛋白可能对脑出血继发神经损伤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间的高压氧(HBO)治疗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出血(ICH)灶周围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 方法: 应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8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60只)、脑出血对照组(60只)和高压氧治疗组(60只),高压氧治疗组按高压氧介入时间不同分为6h介入组、1d介入组、2d介入组和3d介入组4个亚组,每组15只,再按不同的治疗次数分为高压氧治疗后1d、3d、5d组,每个时间点各5只鼠,高压氧治疗压力2.0ATA,稳压吸氧60min,1次/d,与末次高压氧治疗结束后24h处死。所有大鼠饲养在相同环境中,正常组饲养3d后处死,脑出血对照组与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任何治疗,参照高压氧治疗组进行分组,并于相应时间点断头取脑,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水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AQP4的表达。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及脑出血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的水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对照组大鼠脑水含量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比较6h介入组较其他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及脑出血对照组大鼠出血灶周围AQP4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对照组大鼠出血灶周围AQP4表达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比较6h介入组较其他组减少明显(P<0.05)。 结论: HBO治疗可减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及AQP4表达,介入治疗时间以6h为最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疗程高压氧(HBO)治疗对脑出血(ICH)大鼠血肿周围水通道蛋白(AQP4)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只)、脑出血组(20只)和高压氧治疗组(20只),脑出血模型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制备。各组大鼠根据不同高压氧治疗疗程再分为4个亚组:1周组、2周组、3周组和4周组,正常组每组3只大鼠,脑出血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每组5只大鼠。高压氧治疗组于脑出血术后6h对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给予压力为2.0ATA,稳压吸氧时间60min的HBO治疗,1次/d,每周7次。正常组和脑出血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所有大鼠饲养在正常环境中,各组大鼠分别在对应治疗周期结束后采用断头取脑法保留血肿周围脑组织留取标本。采用干湿比重法测定脑组织的水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AQP4的表达,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的活力。结果:(1)脑组织的水含量:脑出血组及高压氧治疗组脑组织的水含量在1—3周均高于正常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组脑组织的水含量均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1周、3周、4周脑组织水含量均低于2周(P0.05),该三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2)脑组织AQP4的表达:脑出血组及高压氧治疗组脑组织AQP4表达在1—3周均高于正常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组1—3周脑组织AQP4表达均减少(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第1周及第3周与第2周相比表达较低(P0.05)。(3)脑组织SOD的表达:脑出血组及高压氧治疗组SOD表达在1—3周均高于正常组(P0.05),高压氧治疗组较脑出血组相比SOD表达均有增加(P0.05);高压氧治疗组间SOD表达1周、2周、3周均高于4周(P0.05),该3组之间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可下调AQP4表达减少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上调SOD表达,且连续高压氧治疗4周优于其他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不同介入时间的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胶原酶诱导法建立雄性Wistar大鼠脑出血模型,将18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60只)、脑出血对照组(60只)和高压氧治疗组(60只)。高压氧治疗组再按不同的介入治疗时间分为6 h组、1 d组、2 d组和3 d组4个亚组,每组15只。高压氧治疗压力2.0 ATA,稳压吸氧60 min,每日1次。所有大鼠均饲养在相同环境中,正常组和脑出血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治疗。正常组大鼠于饲养3 d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高压氧治疗1 d、3 d、5 d后断头取脑,每个时间点各5只。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F-1α的表达。 结果 正常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吸光度值为(0.0725±0.064)。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组间比较,脑出血对照组和高压氧治疗组术后各介入点的HIF-1α 吸光度值均较高(P<0.05)。与脑出血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高压氧术后6 h、1 h介入点的HIF-1α 吸光度值较低,且持续至治疗3 d、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压氧治疗组术后6 h比较,高压氧治疗组术后1 d、2 d、3 d介入点的HIF-1α 吸光度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以减少出血灶周围HIF-1α表达,且介入时间以6 h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