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动脉供血的垂直颈阔肌皮瓣、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颊黏膜癌术后局部软组织缺损患者33例,其中15例以垂直颈阔肌皮瓣修复(颈阔肌组),18例以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岛状皮瓣组);观察并比较2组皮瓣完全成活率、口腔皮肤瘘发生率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颈阔肌组2组皮瓣部分坏死,完全成活率为86.7%,4例发生口腔颈部皮肤瘘;岛状皮瓣组皮瓣部分坏死1例,完全成活率为94.4%,2例发生口腔颈部皮肤瘘;2组皮瓣完全成活率、口腔皮肤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有轻度张口受限,颈阔肌组口腔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垂直颈阔肌皮瓣与颏下岛状皮瓣均可用于颊黏膜癌术后中小型缺损的重建,但垂直颈阔肌皮瓣术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优于颏下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颏下岛状皮瓣对N_1~N_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2例N_1~N_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功能恢复(语言、吞咽、咀嚼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口腔功能恢复优秀率依次为(29.06±4.39)cm~2、(3.12±1.15) h、(11.03±2.51) d、96.77%(30/31)、96.77%(30/31),对照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皮瓣成活率及口腔功能恢复优秀率依次为(43.15±5.17) cm~2、(5.17±1.43) h、(15.47±3.62) d、77.42%(24/31)、67.74%(21/3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皮瓣范围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皮瓣成活率及语言、吞咽、咀嚼功能恢复优秀率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对N_1~N_2期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的应用效果显著,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吞咽、咀嚼功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皮瓣移植修复术对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血清唾液酸(SA)、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术,观察组采用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1 d血清SA、IL-2水平,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口腔感觉,观察两组术后1年皮瓣成活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两组血清IL-2、SA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口腔感觉优良率78.67%(59/75)比对照组的54.67%(41/75)高(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皮瓣成活率96.00%(72/75)与对照组的90.67%(6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33%(4/75)比对照组的13.33%(10/75)低(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前臂皮瓣、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效果相当,但前臂皮瓣移植修复的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利于口腔感觉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90例口腔癌根治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A组与B组,各45例。A组行颏下岛状皮瓣修复,B组行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语言功能、咀嚼效率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A组、B组术后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7.78%、8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手术用时和术后住院时间较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语言功能、咀嚼效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语言功能、咀嚼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B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与吻合血管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咀嚼效率,但前者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65-2467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修复效果及口腔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7例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患者,根据修复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将予以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患者33例纳入对照组、将予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34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口腔感觉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进食、语音、瘢痕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口腔感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予以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修复效果及口腔感觉均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与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创面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签原则选择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拇指损伤患者6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修复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流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皮瓣感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80.0%,对照组优良率为56.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拇指损伤可以获得更佳的修复效果,对指背区域修复效果好,且利于皮瓣感觉恢复,优于拇指逆行桡背侧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与串联皮瓣两种修复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院内2017年1月-2020年1月7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观察组(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34例,对照组(串联皮瓣修复)39例,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手术时间、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面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对颏下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充实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32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颏下岛状皮瓣治疗颌面部缺损,术中记录并分析观察面静脉及其分支回流方式变异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除2例面静脉走行于二腹肌前腹,术中皮瓣制取失败,其余均为Ⅰ期愈合。术后半年随访,除1例皮瓣坏死,其余皮瓣颜色红润,血运良好,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现12例患者的6种面静脉变异解剖结构,变异比例约为37.49%。面静脉与颈前静脉相通4例,占12.50%;面静脉于颌下腺内走行而后注入面总静脉1例,占3.12%;面静脉于颌下腺被膜内走行,汇入面总静脉2例,占6.25%;面静脉直接汇入颈外静脉2例,占6.25%;面静脉直接汇入颈内静脉1例,占3.12%;面静脉的颏下静脉分支走行于二腹肌前腹2例,占6.25%。结论应用颏下岛状皮瓣治疗口腔颌面部缺损时,熟练掌握面静脉变异走行有助于选择正确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对比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与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美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修复前后手功能、疼痛评分,修复效果及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手功能、疼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观察组手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修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游离微型穿支皮瓣修复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改善患者手指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提高修复效果及患者对美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0-4162
目的探讨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的效果及对感觉功能重建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因外伤致手指末节指腹软组织缺损于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行指背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或邻指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创面,术后观察并对两组患者进行3~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平均住院时间、皮瓣外观感觉评分及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皮瓣均全部存活,存活率均为1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外观感觉评分、两点辨别觉及指间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指背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缺损创面,住院时间短,皮瓣外观感觉和手指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胸锁乳突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在急诊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急诊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80例,根据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皮瓣移植成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5.0%与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术后皮瓣坏死、感染、吞咽困难、切口裂开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5%,而对照组为1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在急诊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能提高治愈效果,减少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预扩张皮瓣技术在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皮肤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植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植皮修复手术治疗的26例纳入对照组,采用预扩张皮瓣修复术治疗的2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3个月内再手术率,术前与术后3个月外形与功能评分、皮瓣颜色与弹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3个月内再手术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外形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皮瓣颜色与弹性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术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扩张皮瓣技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再手术率,改善患者外观及功能,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因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引起口腔颌面部缺损,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72例。将2014年1月~2016年8月36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3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不同皮瓣修复方案对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指动脉侧方皮瓣修复方案,对照组采用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方案。对比两组皮瓣存活率、一期愈合率与手指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存活率与一期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指感觉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侧方皮瓣与掌背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均可有效促进皮瓣存活,且一期愈合率较好,但前者可有效提升手指感觉,修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逆行带蒂颏下皮瓣修复头面部肿瘤手术缺损的护理措施。方珐对16例头面部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并同期行逆行带蒂颏下瓣修复缺损,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所有皮瓣术后均成活。其中1例伤口裂开,经再次清创缝合后愈合;1例同侧口角轻度偏斜,经治疗3个月后恢复正常。结论完善的护理措施是皮瓣成活、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8月-12月行手术治疗的42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使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重点加强皮瓣血运的观察和血管危象的处理。结果 39例皮瓣成活,1例皮瓣坏死;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积极抢救后成活。结论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加强皮瓣血运的观察和血管危象的处理对保证皮瓣成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岛状皮瓣术后感觉训练中加入早期压力疗法对术后拇指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拇指指腹缺损岛状皮瓣移植术后患者6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感觉训练,观察组加用早期压力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瘢痕、肿胀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肿胀、瘢痕明显减轻,感觉功能明显增强(P<0.05)。结论在感觉训练过程中加入早期压力疗法,能促进岛状皮瓣移植术后患者感觉功能早期恢复,肿胀快速消退,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病灶组织病理学评分、手功能恢复优良率、手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评分及手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在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明显促进患者术后手功能恢复及外观的恢复,提高恢复优良率,且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弹力指套对促进手指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64例手指损伤行岛状皮瓣移植修补术的患者,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d内两组均采用无菌纱布包扎,结合抗凝、抗感染、抗痉挛治疗,局部烤灯照射保温,严密观察皮瓣血液循环情况.5d后排除血管危象后,观察组用弹力绷带制作的指套持续包扎,对照组继续采用常规纱布包扎,并于术后第15、30、90、180天观察肿胀消退、感觉运动及瘢痕情况.结果 术后第15天,两组运动、两点分辨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两组运动、两点分辨觉、肿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90、180天,两组瘢痕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指套包扎对手指皮瓣移植术后肿胀消退、感觉运动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度尿道下裂采用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与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进行治疗的重度尿道下裂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治疗,比较两组术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治疗成功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尿道下裂患儿采用分期管形包皮岛状皮瓣术治疗手术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采用分期尿道板重建卷管术治疗,具有良好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外形更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