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与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990年~ 2 0 0 0年在本院住院手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 10 5例 ,根据不同的分期、分级、大小、肿瘤数目分别计算尿脱落细胞阳性率。结果 :尿脱落细胞阳性率 6 5 .7% ;Tis期、浅表膀胱癌和浸润性膀胱癌尿脱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 10 0 %、5 9.4%和 6 5 .7% ;肿瘤分级Ⅱ级以下尿脱落细胞阳性率 48% ,Ⅱ级以上者为 71.3% ;多发、单发膀胱癌尿脱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 6 7.6 %、6 2 .2 % ;肿瘤累及膀胱三角或颈部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 6 7.6 % ,未累及者 6 1.3% ;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 2cm尿脱落细胞阳性率为 6 7.6 % ,直径小于 2cm者 6 0 .5 % ;脱落细胞阳性患者中肿瘤的复发率为 39.1% ,阴性患者中复发率为 33.3%。结论 :除Tis期外 ,肿瘤分期对尿脱落细胞阳性率无明显影响 ;高分级肿瘤尿脱落细胞阳性率较低分级肿瘤明显为高 (P <0 .0 5 ) ;肿瘤大小、部位、数目、复发率和尿脱落细胞阳性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膀胱肿瘤是我国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占膀胱肿瘤的90%以上.肿瘤的发生是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和基因组不稳定性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基化是抑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2009年9月收治1例74岁男性原发性膀胱淋巴瘤患者,以反复无痛性肉眼血尿20 d伴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症状.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探讨此类膀胱肿瘤的特点和处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膀胱镜联合活检病理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遂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膀胱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采用CHOP方案化疗,随访1年余,因肿瘤局部复发及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结论:原发性膀胱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膀胱肿瘤类似,其治疗方案需视患者情况而定,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倪俭  王杭 《中国临床医学》2007,14(5):697-698
目的:探讨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6年诊治10例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81岁;9例因血尿、尿频等尿路症状就诊,1例因膀胱结石行膀胱切开取石治疗后1年复查时CT提示膀胱壁明显增厚发现。B超检查8例患者提示膀胱内占位,2例患者膀胱无法充盈观察;9例膀胱镜检发现肿瘤直径2.0~6.5cm,单发6例,多发3例。4例患者首次就诊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1例患者因盆腔淋巴结广泛转移行肿瘤旷置,尿流改道术;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个月,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3例患者首次就诊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分别术后6个月,1年复发;2例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3个月、6个月复发。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年。2年生存率50%(4/8),5年生存率16.7%(1/6)。其中首次行全膀胱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67%(2/3),5年生存率50%(1/2);首次行膀胱部份切除患者2年生存率33%(1/3),5年生存率0%;首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患者获得随访2例,2年生存率0%。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综合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粒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一种反转录酶,能以其自身所携带的R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阻止端粒的缩短,使细胞成为永生性细胞或癌细胞[1]。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它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及相关脱落细胞中检出率很高,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2,3]。据此,我们对58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一种敏感、特异、非侵入性的诊断和随访膀胱肿瘤的方法。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肿瘤组为本院经确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8例,男…  相似文献   

6.
端粒酶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是一种反转录酶,能以其自身所携带的RNA为模板,不断合成新的端粒DNA序列添加到染色体末端,阻止端粒的缩短,使细胞成为永生性细胞或癌细胞[1].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它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及相关脱落细胞中检出率很高,可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2,3].据此,我们对58例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患者尿液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以探讨一种敏感、特异、非侵入性的诊断和随访膀胱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复发率很高。由于microRNA-21(miR-21)在多种类型肿瘤中参与肿瘤发生及耐药,故通过此次研究探索其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功能。方法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miR-21及目的蛋白PTEN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实时q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进行测量。采用MTT法评估miR-21对于癌细胞增殖以及多柔比星敏感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探究T24细胞系中多柔比星引起的细胞凋亡。结果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相比,miR-21在膀胱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PTEN蛋白表达低水平。活体内研究发现miR-21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miR-21过表达可显著促进T24细胞系的细胞增殖与多柔比星敏感性。结论 miR-21可能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致癌因素,有望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泌尿系中的恶性肿瘤膀胱癌为第一位,95%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因此本文着重讨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绝大多数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是高分级的,具有进展和远处转移的危险。目前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标准术式仍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单纯手术治疗后总的5年生存率约为50%。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术前放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莼 《现代护理》2005,11(16):1368-1369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常见的疾病,多数为移行细胞癌.经过长期进程,演变成高分化的恶性肿瘤。国外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在围内则居首位。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微创外科新技术。围外开展较多,国内报道很少。2004年6月我院进行了首例腹腔镜下膀胱癌根治术加乙状结肠代膀胱术。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移行上皮细胞癌最为多见,约占膀胱瘤的86%[1]。70%~80%的膀胱癌是浅表性癌,60%~70%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将会复发,20%~30%的复发肿瘤将会恶化[2]。因此,采取细胞毒性药物定期进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对于预防肿瘤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吡柔比星  相似文献   

11.
鲁秀茹  周会兰  吴秀平 《护理研究》2005,19(15):1346-134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40%~70%[1].由于体内残留细胞是复发根源,临床上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用方法仍以卡介苗及丝裂霉素、噻替派等膀胱腔内灌注为主,但总的疗效不理想.新兴的生物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的又一模式.自1998年起我科已成功地为37例病人采用卡介苗与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共同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单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率高达40%-70%。由于体内残留细胞是复发根源,临床上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常用方法仍以卡介苗及丝裂霉素、噻替派等膀胱腔内灌注为主,但总的疗效不理想。新兴的生物疗法已成为治疗肿瘤的又一模式。自1998年起我科已成功地为37例病人采用卡介苗与膀胱肿瘤可溶性抗原共同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及其培养上清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的特点及价值.方法 对89例膀胱肿瘤患者常规留取血尿期尿液标本,离心取沉淀物制片,干后行瑞-姬染色,普通光镜观察并进行细胞学诊断.结果 89例膀胱肿瘤患者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第1次即找到肿瘤细胞63例(70.8%),第2次找到肿瘤细胞17例(19.1%),第3次找到肿瘤细胞9例(10.1%).根据涂片中细胞的形态学特点,细胞学诊断为移行上皮细胞癌69例(77.5%),未分类癌18例(20.2%),乳头状瘤2例(2.2%).结论 掌握尿液中良、恶性细胞的鉴别要点,正确留取尿液标本,排除影响因素,反复多次检查,可显著提高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肿瘤的阳性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催化亚基 (hTER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RT PCR法分别对膀胱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以及膀胱移性细胞癌和泌尿系良性疾病患者尿脱落细胞进行hTERT检测。结果  2 7例膀胱癌组织hTERT表达呈10 0 %阳性 ,正常膀胱粘膜 16例均无阳性表达。 3 2例膀胱移行性细胞癌 (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ofbladder,TCC)患者尿脱落细胞hTERT表达阳性率为 87 5 % ( 2 8/ 3 2 ) ,非肿瘤组表达阳性率为 13 3 % ( 2 / 15 ) ,与TCC病理分级、分期无相关性。结论 检测脱落细胞hTERT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方法 ,是TCC早期诊断的一个有价值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SCCB)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这种肿瘤分化低、恶性度高、预后差。我院于2010年8月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多为恶性肿瘤,84%发生在膀胱的侧壁和后壁,40%发生在膀胱三角区,手术治疗为首选方法[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各种病因使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和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对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免疫力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以HCPT和THP膀胱灌注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T细胞亚群分布,ELISA测定血清TGF-β1的水平.结果:膀胱灌注治疗后CD4+T细胞亚群均有显著性升高,HCPT治疗组升高(12.92±5.22)%,THP组升高(10.28±4.15)%,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两组CD8+T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浸润性肿瘤及Ⅲ级肿瘤患者TGF-β1均有显著性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浅肿瘤及低分级肿瘤患者TGF-β1无显著性变化.结论:HCPT和THP膀胱灌注可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细胞角蛋白 2 0 (cytokeratins 2 0 ,CK2 0 )是细胞角蛋白大家族的一种 ,近年来研究发现CK2 0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关 ,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及转移检测以及在膀胱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日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s 20,CK20)是细胞角蛋白大家族的一种,近年来研究发现CK20与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关,用于膀胱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及转移检测以及在膀胱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日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膀胱肿瘤标记物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德林  陈在贤  何梓铭 《新医学》2003,34(12):774-775
1引言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主要依靠有创性的膀胱镜检查并取活组织检查确诊。尿液脱落细胞检查是诊断膀胱肿瘤的常用无创性检查方法,但是阳性率较低,因此,需要研究新的更准确的膀胱肿瘤标记物。现将应用于检测膀胱肿瘤的标记物特点介绍如下。2细胞角蛋白-20细胞角蛋白是分布于上皮细胞的中间纤维丝,分为酸性细胞角蛋白和碱性细胞角蛋白,前者包括10~20型细胞角蛋白,后者包括1~9型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20是Moll等于1990年分离鉴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000,DNA总长18千碱基对(kb),有8个外显子,7个内含子。细胞角蛋白-20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