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于1999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静脉滴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越早,血管再通率越高。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做好溶栓前、中、后的护理。结果30例行溶栓治疗后23例获得再灌注。结论争取溶栓的时机和护理的配合是心肌梗死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6年收治该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中9例符合溶栓条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广泛前壁5例。下壁3例.前问壁2例。前壁1例。AMI发病后出现房颤5例。心功能不全4例.心源性休克3例.室壁瘤形成2例。从中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房颤.室壁瘤等易产生心脏附壁血栓形成而脱落致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也是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9例病例符合溶栓条件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4例占44%,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早期血管再通,防治室壁瘤,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抗凝治疗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心肌梗死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玉玲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8):1047-1047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治疗措施是早期溶栓,近年来我们共收治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以溶栓治疗为主,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巧凤 《家庭护士》2008,6(4):342-342
溶栓疗法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溶栓治疗过程中良好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溶栓的治愈率,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2005年7月-2007年7月我院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8例,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因冠状动脉的急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时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研究证实,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中,80%以上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引起的。治疗的根本在于早期恢复已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早期静脉溶栓可获得梗死相关动脉(IRA)的早期开放,有效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室功能,降低死亡率。在溶栓治疗中护士及时准确地治疗配合,严密的病情观察,细致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声明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主肌坏死,近年来,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溶栓时间越早、梗死再通率越高,病死率也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总结溶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6例患者中有22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具有溶解血栓作用的药物(如尿激酶)的效果。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使用溶栓药物,能使冠状动脉再通,心肌重新得到血液灌注,从而拯救濒死的心肌组织。结论: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能限制梗死范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改变,是内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疾病,死亡率高。在基层医院,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它是通过静脉给药途径使溶栓药物浓度达到峰值,从而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以达到治疗的目的。我院内科2000年1月~2005年3月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护理方面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最适合剂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静脉溶栓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尿激酶150万u、200万u、250万u进行静脉溶栓,观察冠脉再通率、急性期病死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0万u组与150万u、200万u组相比冠脉再通率明显提高,接近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冠脉再通率,而急性期的病死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结论:尿激酶250万u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最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4年9月使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13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治疗开始的时间与心肌细胞挽救的程度密切相关。据文献报道,3h内尿激酶溶栓,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3%,而3~6h之间为37%,这称为溶栓治疗中的时间依赖性。现将我院临床研究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瑞通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首次18mg缓慢静脉注射>2 min,30min后重复上述剂量,观察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结果:15例患者均溶栓成功,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不良反应小,是一种高效而安全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药物.  相似文献   

15.
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急诊溶栓和院内溶栓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超早期溶栓(≤3小时)可使肌酸磷酸激酶高峰提前,再通率提高,病死率降低,但左室射血分数并无改变,因此,加强和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高院前急救及医院急诊科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水平,早期溶栓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是利用静脉输液、静脉推注技术或经皮穿刺导管技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用溶栓药物溶解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忧复其灌注能力。溶栓治疗可使阻塞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挽救濒死心肌组织,限制梗死范围,维持心肌功能,降纸死亡率,在溶栓治疗中正确及有效的护理是溶栓治疗成功的重要一环。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溶栓疗法成功救治7例急性心梗患者,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1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观察溶栓再通率、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与护理认识.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是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合理安排护理措施,用敏捷、准确、专业的方式处理紧急情况,对溶栓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大部分闭塞血管再通,最大程度挽救濒死心肌,使患者预后明显改善。但药物溶栓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出血,我院1例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后因静脉穿刺点的出血而引起局部肿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分析了68例急性心机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的时间延误,调查50名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识程度,探讨溶栓治疗前延误的护理因素。结果显示,溶栓治疗院外延误20h,院内延误31h,显著长于院外延误(P<0.01)。其中急诊室延误17h,CCU延误14h;随着溶栓时间延误的延长,冠脉再通率下降;急诊科护士对溶栓治疗适应证、禁忌证等认识程度低于心血管内科护士;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缺少主动性。认为护士能够缩短溶栓前院内延误。提出对全体护士应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教育和培养训练,使其认识到缩短溶栓治疗前时间的意义,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