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即从平卧位突然转变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所发生的低血压.本文将我科1992年9月~1993年7月10个月收治的23例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用消炎痛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年龄增高不仅高血压增多,直立性低血压也不断增多.正常老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直立时都有降低,一般都不超过卧位的20mmHg(2.67kp_(?)).超过者为老人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多与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病变、血压调节反射异常有关,亦可由药物引起,多数是由卧位起立时马上发生,故多见于起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及合并疾病进行调查,分析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立式水银血压计,对1174例65~85岁门诊体检老年人的血压,由坐位、卧位变为立位后,即刻或2min进行监测,同时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5.6%,80岁以上的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80岁以下老年人(P<0.05),直立后即刻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高于立位后2min体位性低血压(P<0.05),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中,患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老年人(P<0.05).结论 80岁以上合并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老年人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危人群,护理的关键是明确危险因素,采用相应的措施,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直立性低血压的老年人在硬膜外麻醉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初步探讨其血压变化的机制.方法:将70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人分为直立性低血压组(Ⅰ组)19例和对照组(Ⅱ组)51例.观察两组病人在行硬膜外麻醉后(阻滞平面控制在胸6以下)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在麻醉前及低血压发生时的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总外周阻力(TPR)及心率(HR).结果:硬膜外麻醉后,Ⅰ组低血压发生率(100%)比Ⅱ组(71%)高(P<0.01);低血压发生时,与麻醉前比较,两组病人均见CO降低(Ⅰ组P<0.01,Ⅱ组P<0.05)及CVP下降(Ⅰ组P<0.001,Ⅱ组P<0.01);且Ⅰ组CO和CVP的降低更为明显(P<0.01).结论: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在硬膜外麻醉期间更易于出现低血压,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CO的减少更为剧烈有关.  相似文献   

5.
直立性低血压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晕厥、眩晕、视物模糊、心悸和全身乏力等。由于发病机制不明 ,有关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报告不多 ,我院近 10年来诊治 5 8例直立性低血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1年 7月~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确诊直立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观察40例老年直立后血压的变化,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这与年龄及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直立后血压呈过早下降趋势,其血压多在直立后2~3min内恢复至卧位水平。针对这一问题,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联护理模式在腰椎术后病人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接受手术干预的腰椎手术病人60例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6年12月腰椎手术病人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病人进行直立性低血压预防进行简单教育,无标准化下床流程,示警方式仅限于术后口头提醒。观察组针对腰椎术后初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采用标准流程+强化教育+广泛示警三联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初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干预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初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术后病人采用三联护理模式可预防首次下床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李筠  侯伶俐 《护理研究》2006,20(6):1639-1640
直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系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直立位血压较平卧位血压下降2.7kPa以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外科的病人多有长时间的禁食及卧床史,身体较虚弱,初次下床,尤其首次如厕蹲便发生直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直立性低血压是当病人取直立位时,血压下降,导致脑缺氧症状,又称为体位性或姿位性低血压。正常人维持直立位适当的血压,要有完整的加压反射和有效的循环血量,并通过反射性收缩小动脉和静脉、增大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肌肉张力(尤其是腿部和腹部肌张力)、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分泌儿茶酚胺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延长、垂体后叶释放加压素、脑血管阻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反应,使人体在直立位时维持正常血压。当植物神经功能不全时,上述一项或几项反应发生障碍,则可产生直立性低血压。根据有无原发病而分为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和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按发生原因可分为功能性直立性低血压和神经原性直立性低血压。功能性原因是维持直立位血压的生理调节机制紊乱,直立性低血压是暂时的、功能性的。神经原性原因是因神经系统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老年衰弱病人与直立性低血压及跌倒的关系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纳入老年科年龄≥65岁住院病人87例,采用临床衰弱量表(CFS)将病人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卧位、即刻立位和立位3min血压监测,并调查两组病人近1年来跌倒发生次数。[结果]衰弱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为52.5%,非衰弱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为25.5%,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组病人近1年发生跌倒22例(55.0%),非衰弱组病人近1年发生跌倒13例(27.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衰弱老年病人因心血管调节功能下降,易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衰弱合并直立性低血压是跌倒的高危人群,护理上应重视识别衰弱病人,评估直立性低血压,予合理的护理干预,避免跌倒。  相似文献   

11.
Shy—Drager氏综合征(SDS),又称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POH),或称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IOH),是一种临床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原发性疾病。现将我们收治5例SDS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年龄38~47岁,平均43.4岁。均为男性。其中干部3例,工人2例。自症状出现至明确诊断,本组5例1~10年,平均5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调查及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00例50岁以上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Thulesius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法进行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对符合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4周。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达10.5%,6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头晕眼花等症状得到改善(P〈0.01)。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明显缩小,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减少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生的直立性低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的对症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调查及研究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600例50岁以上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Thulesius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法进行直立性血压调节障碍诊断,对符合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4周。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达10.5%,63例患者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头晕眼花等症状得到改善(P〈0.01)。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明显缩小,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减少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生的直立性低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是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的对症治疗方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Shy—Drager综合征(Shy—Drager syndrome,SDS)又称为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病因迄今尚不清楚,是一种以进行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锥体外系统损害和(或)小脑、脑干等中枢神经多系统变性疾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发病后平均4~5年死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其死亡的首要原因,直立性低血压和震颤麻痹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李筠  侯伶俐 《护理研究》2006,20(18):1639-1640
直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系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直立位血压较平卧位血压下降2.7kPa以上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外科的病人多有长时间的禁食及卧床史,身体较虚弱,初次下床,尤其首次如厕蹲便发生直位性低血压的几率较高。1资料与方法1.1资料1996年5月—2003年3月,我科共有8例病  相似文献   

16.
张宏伟  许予明 《临床医学》2005,25(11):25-26
Shy-Drager综合征以直立性低血压等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神经系统的其它症状与体征。本病不常见,本文对住院确诊的12例Shy-Dra ger综合征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43~57岁,平均51.2岁,病程2~7年,平均4.1年,均无高血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2例患者,男女各一例,年龄为54和89岁,均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同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在用消炎痛(75~150mk/天)治疗后,上述表现明显改善。患者基础状态时尿前列腺排出正常,而在用消炎痛后明显降低。Kochar等最新发现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在用消炎痛治疗后,体位性血压下降明显减轻(平均为20~30mmHg),同时不伴有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及肾上腺素能  相似文献   

18.
餐后低血压(Postprandial HypotensionPPH)是老年人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国外报道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病率为36%~70%,国内报道住院老年人PPH患病率为74.7%。餐后低血压的危害性很大,它不仅可引起跌倒等意外,与晕厥、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又称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SDS)是一种少见的特发性多系统变性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其最特征的临床特点[1].表现为直立位血压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昏、晕厥、视物模糊,全身无力,发音模糊及共济失调.卧位时血压正常,站位时血压下降3~5Kpa或更多[1].早期症状较轻时需直立相当长时间才出现症状,病情加重后不能连续站立1~2h,严重者立即出现晕厥,需长期卧床[1].本病起病隐袭,大多病程进展缓慢,临床少见,极易误诊.本科于1991~1992年诊治护理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直立性低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蕊 《护理学报》2004,11(2):30-31
目的观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直立性低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63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4周。结果63例病人接受护理干预4周后,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得到改善(P<0.01)。血压直立位和卧位差值明显缩小,与护理干预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治疗直立性低血压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