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护士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方法对某医院161名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1%的护士在近1年内发生过针刺伤;55.1%的护士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结论护士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输液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6名注射室护士针刺伤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针刺伤的情况,制定防范对策.结果 2011年36名护士中26名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2.22%,人均被刺伤3.97次/年,制定并加强防护对策后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为1.87%比2011年下降了53%.结论 输液科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但其防护意识淡薄.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输液科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降低针刺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分析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暴露提供防护依据。方法采用本院的职业暴露记录表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上报发生针刺伤的58名实习护生,对其一般情况、针刺伤的部位、方式、防护情况、处理措施、用药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习护生实习的前阶段,在患者周转快,工作紧张的科室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高,多发生于拔针及处理针头时,且危险因素主要为针头处理不当,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防护不到位。结论加强对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带教,规范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降低实习护生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李爱  芦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61-2961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护士职业暴露常见的危险因素,以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科学的防护对策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①做好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②加强锐器伤的防护管理,预防针刺伤;③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④预防药物伤害,增强护士对化疗药品的防护意识;⑤制定科学的意外暴露后的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6.
精神科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为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名在职精神科护士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6.3%的护士曾被针刺伤,67.7%的护士有被患者攻击致伤史,60.4%的护士能正确处理针刺伤后的伤口,70%的护士认为针刺伤是危害自身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规范处理流程,以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门诊采血护士在采血的临床工作中暴露于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和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急救措施及处理原则,以提高门诊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门诊采血护士发生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职业危险。  相似文献   

8.
陆惠洁 《全科护理》2011,9(23):2122-2124
分析门诊采血护士在采血的临床工作中暴露于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和职业暴露后的预防、急救措施及处理原则,以提高门诊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减少或避免门诊采血护士发生经血液感染性疾病的职业危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某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2009-2011年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期间该传染病医院的医务人员中共职业暴露50例,其中护士占86%,主要是针刺伤,构成比高达90%。职业暴露血源性疾病病原体以乙型肝炎(HBV)患者为主,占64%;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6%,其余为其他血源性疾病因子。结论传染病医院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针刺伤是造成职业暴露的最主要的因素,HBV为最重要的感染因子,应重点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发生职业暴露的67名护理人员相关资料,统计职业暴露人员的分布、暴露类型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情况。结果职业暴露高危人员主要集中在低年资护理人员,暴露类型主要以针刺伤为主,导致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为没有及时丢弃针具和拔针方法不正确。职业暴露后有50名(74.6%)护理人员能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结论职业暴露人员主要集中在低年资护士,加强此类高危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是降低职业暴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张振开  陈伟  周美蓉  周芸  文小青 《疾病监测》2010,25(9):722-723,731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情况,指导职业暴露的预防。方法收集桂林市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HIV职业暴露个案资料,对暴露者的职业、暴露方式及级别、暴露源级别、处理方式和转归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HIV职业暴露74例。职业分布以护士、公安干警和医生为主,分别占48.6%、24.3%和23.0%。HIV职业暴露事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2009年发生的例数最多,占32.4%。主要暴露方式为针刺伤、黏膜污染、抓伤(刮伤)和伤口污染,分别占51.4%、16.2%、14.8%和10.8%;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级别以1级和轻度为主,分别为86.5%和89.2%;31.1%(23/74)进行了正确的局部消毒处理,其中14例暴露程度较重者中,正确的局部处理率为78.6%;在应服药14例中,28.6%的暴露者进行了全程服药;经追踪检测74例暴露者无一例HIV抗体阳转。结论医务人员和警察较容易发生HIV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的局部处理率较低,应加强对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预防职业暴露的宣传和培训,降低职业暴露发生,提高正确处理职业暴露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肖维俊  李瑛 《华西医学》2012,(9):1306-1308
目的探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医务人员在2011年8月1日-31日期间里的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问卷式和面对面提问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医务人员1 112名,包括医生288名,护士589名,医技人员180名,其他55名;采用《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问卷》进行筛查,筛查后与发生锐器伤的人员面对面交谈,并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调查表》。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系统(EPINeT)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锐器伤45例,发生率为4.05%,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比例较高,达到了5.3%,医生为4.5%,医技人员较低为0.56%,其他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可能性较小,经四格表的χ2检验,医生与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时机以抽血(占16%)、拔出动静脉针(占14%)、双手回套针帽(占14%)、手术缝针(占12%)以及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占10%)为主;发生的场所以普通病房(占60%)和手术室(占22%)为主;锐器伤发生的器械以一次性注射器(占32%)、静脉留置针(占18%)、真空采血针(占16%)和手术缝针(占14%)为主。结论医生和护士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其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包括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加强职业培训、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采用安全留置针和使用皮肤粘合剂以及采用腹腔镜、阴道镜进行手术等措施,尽量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压静脉留置针在艾滋病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和门诊输液的艾滋病患者4000例次,根据患者是否同意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0例次。实验组采用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采用一般输液针头输液,由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流畅情况、皮肤损害情况、静脉炎发生率、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发生率。结果实验组2000例次患者中输液流畅1870例次(93.5%),穿刺部位红肿180例次(9.0%),血管损坏189例次(9.5%),未发生静脉炎、护士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对照组2000例次中输液流畅1729例次(86.5%),穿刺部位红肿250例次(12.5%),血管损坏235例次(11.8%),护士发生针刺伤及职业暴露各4例次(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103,12.768,5.582,4.004,4.004;P<0.01或P<0.05)。结论使用正压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既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保护血管,又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护理人员造成针刺伤和职业暴露的危险,对治疗艾滋病患者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实习护士在实习期间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情况,探讨实习护士锐器伤的危险相关因素和防范对策.方法 对2012年实习的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问卷为自制,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教育或培训情况、锐器伤伤害的情况、防锐器伤的防护意识、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等.结果79.9% (188/238)的实习护士在l~10个月的实习期间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平均每个实习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次数为1.78次;实习头1个月发生的次数最多,实习护士中93.7%不同程度接受过职业防护知识培训,锐器伤主要发生在:儿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比较忙的科室;导致锐器伤发生的主要操作为:徒手掰安瓿、处置医疗废物、双手回套针帽、拔针、静脉注射;76.1%的锐器伤案例能正确处理伤口,仅有9.9%锐器伤能正确报告.不同学历者、不同培训途径及是否接受过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目前处于较高水平,要加强实习护士的“三基”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培训,使她们尽快规范、熟练护理操作,提高锐器伤防范意识;医院要减少患者静脉输注治疗;尽可能用高分子材料的安瓿(如塑料)代替玻璃安瓿;建立健全职业防护制度,强化职业暴露报告意识,以降低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原因及感染情况,探讨减少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 调取本院2007年8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对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分布、暴露源种类、暴露部位及暴露后的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共发生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31人次,其中针刺伤29人次,占93.55%;体液溅入眼内2人次,占6.45%.发生频率最高的科室是手术室、急诊室.暴露原因以拔针操作、静脉输液操作、静脉抽血最常见.暴露部位手及手指占90.32%.暴露源乙型肝炎最常见.31人次职业暴露后伤口处理及后续处理正确,零感染发生.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预防教育,改变不良工作习惯和危险工作行为,早期、规范伤口处理,建立暴露后上报和及时反馈的保障体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诊急救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人群,以便加强防护。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单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结果在所调查的267名各类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101人次,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7.83%;其中以医生发生职业暴露构成比最高,达到54.46%。职业暴露科室分布以外科病室医务人员发生率占54.46%,手术室为26.73%。职业暴露发生原因以注射针头刺伤者居多,占25.74%;缝针损伤占13.86%。结论急诊急救医疗单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以医生为主,其次是护士;职业暴露主要原因是注射针头刺伤,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现状,提出防护对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19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暴露高危人群为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占83.47%;暴露的主要方式为锐器损伤,占85.95%;早晨治疗高峰期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73.55%。结论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临床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此外,暴露后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接触情况,提高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防护水平.方法 依据某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对48例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接触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经过6个月至3年的随访,48例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接触者HBsAg为阴性.48例乙型肝炎病毒接触者护士42人,占8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危险因素及对心理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某传染病专科医院2008-2012年临床医生、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资料,分析锐器伤危险因素和对医护人员心理焦虑状态的影响。结果护士5年累积锐器伤暴露率为35.8%(43/120),高于医生组的12.7%(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P<0.01);医生组SAS得分为(49.7±11.3)分,高于护士组的(45.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9,P<0.05);导致锐器伤的利器主要为污染头皮针;操作中和操作后为高危操作环节。结论锐器伤导致医护人员心理焦虑,及时对暴露者实施针对性心理辅导,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危险因素的状况与防范对策。方法对市级医院手术室的103名护士发生职业危险因素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103名护士锐利器械刺伤发生率15.5%~95.1%;接触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为74.7%~100%;接触血液为12.6%~100%;在预料接触血液、体液护理操作中戴手套者仅占11.7%;接触到血液、体液、污物后经常立即洗手者占35.9%。结论手术室护士防护意识淡漠,应加强全面性防护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