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性管理效果,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方法观察西安市某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病房2018年3月至5月20名护理人员高峰工作时间段临床工作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干预性管理。结果干预性管理后新生儿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护理中断事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积极型结局明显增加,消极型事件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干预性管理可以降低新生儿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提倡和推广对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预性管理在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效果观察,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观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内科病房2018年9-11月16名护理人员高峰工作时间段临床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对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干预性管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两个时间段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结局指标等。结果干预性管理后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中断事件中断持续时间明显较干预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中断的积极型结局明显增加,消极型事件和不良护理事件显著减少,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管理可以降低老年内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智慧病房护理管理系统对护理中断事件实施多角度干预的管理效果,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普外科成立护理中断事件管理小组,观察病区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实施“5S”物品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利用智慧化系统开发新功能,开展专题讲座和情景模拟等策略进行多角度干预管理。比较干预前(2019年5月6—19日)和干预后(2019年9月2—15日)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及结局,以及患者对护士处理护理中断事件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共观察护理班6名护士360 h,发生护理中断事件1734次;干预后共观察护理班6名护士360 h,发生护理中断事件次数为1006次。护理中断事件持续时间从干预前的(4.53±1.07)min缩短至干预后的(2.16±0.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475,P<0.01);干预后积极型结局增加,消极型事件减少;患者对护士处理护理中断事件的满意度得分从(96.55±3.41)分提高至(99.05±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6,P<0.05)。结论基于智慧病房护理管理系统对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多角度干预管理,可减少中断事件的发生频次,缩短持续中断时间,提高患者对护士处理护理中断事件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有效开展护理中断事件管理的改进实践, 评价其应用成效。 方法 通过团队的组建、 前期调查分析、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有效质量控制等措施,在 2 个移植外科病房开展护理中断事件管理的改进实践。 结果 干预后 2 个月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较干预前减少;干预后消极型结局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 χ 2 =38.536 , P<0.001 )。 干预后科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在全院护理单元中排名第一。 干预后护士“交班类”和“交流类”工作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干预后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 3.03±0.39 )与干预前( 2.67±0.5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210 , P<0.001 )。 结论 通过组建课题团队、结合前期数据设置干预项目、以“知 - 信 - 行”模式和 PDCA 循环等落实质量控制,创新并实践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方案,可有效改善护理工作质量与结局,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与自我效能感。 基于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改进的实践是护理质量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中断事件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湖南省某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A班中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然后组织12名观察护士进行访谈,结合调查结果,通过召开护理管理讨论会、开展安全系列主题培训、联动干预支持小组等开展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安全态度调查得分、安全管理检查得分显著提高(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下降近50%。[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中断事件的关注,并采取有效举措,减少中断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干预性管理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和时间有效性。方法采取本院普外科2018年3月—5月8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理中断事件进行干预性管理,详细记录干预前、干预后2周、干预后4周三个时间段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并从造成护理中断事件的环境、管理、患者、同事、自身五个因素方面评估干预性管理效果的时间有效性。结果干预性管理后护理中断事件随着时间迁移明显减少,但干预后4周护理中断事件总体水平逐渐恢复至干预前。在造成护理中断事件发生五个因素方面,除管理因素外,其他因素均不能长期维持干预性管理的效果。结论单次干预性管理护理中断事件,短期内可以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率,但不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护理中断事件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湖南省某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A 班中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然后组织12名观察护士进行访谈,结合调查结果,通过召开护理管理讨论会、开展安全系列主题培训、联动干预支持小组等开展综合干预.[结果]干预后安全态度调查得分、安全管理检查得分显著提高(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次下降近50%.[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中断事件的关注,并采取有效举措,减少中断事件带来的负面效应,提高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孙静 《全科护理》2020,18(17):2145-2147
[目的]探讨护士口服给药环节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相关风险因素,并进行风险干预,以降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发生率。[方法]对2018年3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口服给药环节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进行研究,分析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为环境、家属及病人自身等)并干预。[结果]风险干预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率明显降低,给药中断风险事件由风险干预前的53例下降至风险干预后的12例。[结论]通过实施风险干预,能有效预防或降低护士口服给药环节错误在护理中断事件中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护理。[方法]将85例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制定护理安全目标;准确评估病人,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加强病房及病人安全管理,注意用药安全,防止意外,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精神康复。对照组则按烧伤并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以来,干预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减少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全目标管理在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为病人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护理。[方法]将85例重度烧伤并精神障碍病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实施安全目标管理,制定护理安全目标;准确评估病人,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加强病房及病人安全管理,注意用药安全,防止意外,对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精神康复。对照组则按烧伤并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常规护理。[结果]实施安全目标管理以来,干预组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精神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实施安全目标管理,能提高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减少反应性精神障碍病人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风险,确保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预防重症监护室(ICU)内导管相关中断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6月ICU收治留置导管的161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7月—2018年12月ICU收治留置导管177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前馈控制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两种不同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161例病人,导管中断事件10例,观察组177例病人,导管中断事件3例。观察组导管中断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39.71±5.29)分,观察组满意度评分为(46.73±3.23)分,观察组治疗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前馈控制能有效减少导管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结局,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护士给药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现况,为制定中断事件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护士给药过程按照临床实践的时间分为医嘱处理、药物配置、给药执行3个环节,观察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心内科护士3个环节中断事件发生频率、来源、类型及结局,平均中断时间以及因中断导致的用药错误,分析中断的原因。结果:共观察270 h,发生3424次护理中断事件,平均12.68次/h;3个环节事件类型、结局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平均中断时间(28.01±10.99)s,共中断护士的给药工作26.65 h,占总观察时间的9.87%,3个环节平均中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209);观察期间在中断事件发生时共出现39次用药错误隐患事件,发生率为11.39‰;中断事件来源按照发生次数从高到低分别是:患者家属、环境、医生、患者、护士同事、护士自身、其他,其中低优先级事件共有2340件,占68.34%。结论:护士用药过程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来源多、原因复杂、消极性结局常见、低优先级事件占比高,能够反映患者需求;中断也有时间成本,且会直接导致用药错误,为患者提供预见性服务,避免或减少护理用药过程中不必要的中断,对满足患者需求、减少时间浪费、保障给药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吴时新 《全科护理》2009,7(25):2284-228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老年住院病人发生自杀的行为的原因、时闻、方式等特点,制订并实施老年住院病人安全管理措施,对自杀高危病人进行评估、跟踪、护理干预等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干预前后自杀行为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发生自杀行为15例,发生率为1.86%,护理干预后发生自杀行为13例,发生率为0.90%(χ^2=3.93,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和病房安全管理可减少老年住院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山西省3所医院护理中断事件(NI)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NI调查问卷对山西省3所医院71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护士认为中断事件对工作影响大或非常大(518人,72. 35%),与临床差错有关联或有很大的关联(641人,89. 53%),其报告每小时中断发生次数为1~3次所占比例最高(55. 45%),书写护理记录(46. 09%)和与病人/家属沟通(11. 87%)时NI发生频次较高,环境因素是中断的主要来源(44. 69%),中断地点以护士站(53. 91%)和病房(32. 82%)为主。单因素分析表明:科室类别、医院等级对NI的发生有影响(P0. 05)。[结论]护士报告NI发生频次较低、来源广、方式多样、持续时间长,对护士工作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医院及科室NI发生情况不同,护理管理者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提高护士对NI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张锦丽  徐小欣  何玉平 《护理研究》2014,(14):1755-1757
[目的]探讨一体化护士站护理管理功能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2011年我院引进上海京颐开发的一体化护士工作站,并结合本院实际进行了改进和研发。[结果]一体化护士工作站的应用使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明显缩短,护理文书合格率由94.5%提高至98.6%;护理不良事件由0.53%下降至0.06%。[结论]一体化护士工作站护理管理功能的应用简化了护理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预防和减少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的发生。[方法]通过 PDCA质量改进方法,对导致病人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找到主要因素,并基于此制订计划和措施后实施,评价实施结果,使患儿跌倒率呈现下降趋势。[结果]导致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事件的主要因素有患儿家长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护理因素等;加强患儿坠床风险的评估,重视环境管理和设备规范使用,护理人员加强巡视,落实健康宣教,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可有效降低住院患儿跌倒和坠床风险。[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在预防感染科患儿跌倒和坠床事件发生中获得了良好效果,有效控制了住院患儿跌倒和坠床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活动对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ICU机械通气病人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0例病人使用早期活动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40例病人仅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谵妄的发生率及谵妄的持续时间。[结果]在入ICU病房48h及转出ICU病房前,观察组谵妄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2.50%,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5.00%与15.00%(P0.05);观察组病人总谵妄发生率为25.00%,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65.00%(P0.05)。观察组病人谵妄持续时间为1.90d±1.10d,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3.08d±1.21d(P0.05)。观察组活动减少型谵妄、混合型谵妄与总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7.50%、5.00%与25.00%,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40.00%、22.50%与65.00%(P0.05)。[结论]早期活动能够减少机械通气ICU病人谵妄的发生,并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与临床结局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施淑玲  吕宝玉  孙秀芳 《全科护理》2011,(11):1002-1003
[目的]探讨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2008年提倡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上报与否未建立奖惩机制;2009年执行无惩罚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制度,并对上报与否建立了奖惩机制。[结果]2009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较2008年度比较上报例数增加、上报时间较2008年及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种类明显减少。[结论]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部能够获得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真实数据及各科室工作管理状态的信息,有利于及时反馈、整改,以杜绝类似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玉娟  王伟玲 《全科护理》2010,8(29):2692-2693
[目的]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系及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加强重点环节控制,优化护理工作流程。[结果]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预见性风险管理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流程管理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8%,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流程管理能够缩短病人抢救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