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对5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组)及35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颅外段椎动脉检查,观察椎动脉起点、走行、管径及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异常142例,先天性发育不良88例,起点位置异常5例,颈段C型或S型迂曲41例;对照组横突孔位置异常13例,先天性发育不良5例,C型或S型迂曲2例,无起点异常患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先天性椎动脉变异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32例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测椎动脉管腔结构、血管走行、血流信号等变化。结果在可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检出椎动脉先天性发育异常589例,异常率为21.6%。其中椎动脉起源异常6例,椎动脉颈段入横突孔位置高240例,椎动脉发育不良52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的管壁管腔结构、血管走行及椎动脉内的血流信号,从而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听性脑干反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年来我们采用日本产Danac9型电反应测听仪测试了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其中11例患者(55%)听性脑干反应(ABR)异常。颈椎病因椎间隙、椎间孔变窄,椎体骨质增生,使椎功脉受压或痉挛而致脑干缺血性病变,可以产生ABR异常,ABR检查可作为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造影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30例颈性眩晕患者推动脉造影的X线观察,认为:椎动脉纤细发育不良者及椎动脉于颈椎1~2段走行异常所致血管痉挛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不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对以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为主,血管造影系由于钩椎关节退变、钩突增生肥大压迫致椎动脉狭窄,或因颈椎节段性不稳刺激椎动脉痉挛者,应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目前,椎动脉造影应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椎动脉的MRA直径测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应用MRA技术,对颈椎病椎动脉直径进行测量,评价其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测量分三组①正常组50例;②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组30例;③椎动脉型颈椎病组26例.结果正常人椎动脉左侧4.1±0.79mm,右侧为3.2±0.83mm.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侧4.0±0.80mm,右侧3.3±0.89mm.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7±0.84mm.正常人椎动脉直径与非椎动脉型颈椎病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人椎动脉直径与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显著差异.结论椎动脉MRA直径测量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又一方法,它可以无创伤地为此病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解剖学和血液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选择临床诊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7例及正常对照组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其二维结构及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①病变组内径偏细(小于对照组)7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内径偏细57例,双侧椎动脉偏细21例),走形异常49例(其中走形弯曲44例,椎体外走形5例);而对照组未见此改变。②病变组中,内径偏细病例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侧而阻力指数高于相应侧(P<0.05);走形异常患者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行转颈试验后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内径偏细、走形异常等解剖原因引起的,最终导致椎动脉血供不足、阻力增高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类型,我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5例,并与单纯采用推拿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7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遹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3):258-258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上颈段的放射学改变。方法共15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间不同。结果颈椎病患者均可能出现上颈段放射学异常,但以椎动脉型尤为多见,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病患者,尤其是以椎动脉型为主要表现的患者,寰枢椎部位改变发生率较高,在检查及治疗时应加以注意,以减少不当治疗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综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分析5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综合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个月~1年,疗效满意,49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活动后有眩晕,2例无效,改用手术治疗。结论综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及MR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9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颈椎病的患者进行MRA检查。结果 109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椎动脉MRA有异常者83例,其中63例表现为椎动脉不同节段的迂曲和狭窄。45例有高血压和/或高血脂同时合并颈椎退行性变。结论 高血压和/或高血脂合并颈椎退行性变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最主要的病因,椎动脉的迂曲和狭窄最多见于起始段。  相似文献   

11.
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甲襞微循环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陈果祥 《中国康复》1994,9(1):22-24
3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和36例正常人的甲襞微循环,通过检测微血管管袢清晰度、形态、管袢周围状况、血流速度和管径,其结果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微循环有明显障碍,这可能与颈椎病的病因有关,应从改善微循环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眼震电图(ENG)3项电生理检查对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50例 ,同时进行VEP、BAEP和ENG3项电生理检查。对所得结果与同龄组正常值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样本病例至少1项电生理检查结果异常。其中9例(18 %)为3项异常 ;26例(52 %)2项异常(VEP ENG异常18例 ;BAEP ENG异常8例) ;15例(30 %)1项异常(VEP异常5例 ,BAEP异常7例 ,ENG异常3例)。结论 :VEP、BAEP和ENG3项电生理检查可作为诊断外伤性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又称颈性眩晕,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眩晕、恶心、活动时加重是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护理对该病的康复和预后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综述如下。1心理护理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史普遍较长,患者表现为情绪急躁、食欲不佳、焦虑、失眠等,尤其是症状反复发作者,往往处于恐慌状态,故加强心灵沟通、积极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型肝豆状核变性(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部及颅内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明确患者颈部及颅内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方法:对23例正常对照组和30例住院的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部及颅内中小动脉的内径、管壁厚度、血流色彩、血流频谱及速度、阻力指数等参数,通过对比分析,明确脑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脑型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右侧颈总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左椎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脑型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平均血流速度低于颈段(P0.05),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脑型WD合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颈部中小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是异常的,其颅内及颈部部分中小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检测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型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组)和30例正常者(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VwF含量,同时对椎动脉型组中30例患者作颅脑CT检查分析。结果椎动脉型组患者血浆VWF含量显著高于神经根型组(P〈0.01),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T检查发现,随着病程延长,脑梗死的检出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浆VWF浓度升高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血浆VWF浓度升高提示有发生脑梗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前屈牵引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  王锋 《中国临床医学》2008,15(2):273-274
目的:观察前屈牵引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前屈牵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两侧椎动脉内径及血流各项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前屈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椎动脉的内径及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7.
齐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的TCD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 ,治疗方法较多 ,目前对此病疗效评估多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来判断 ,缺少客观指标。为此 ,我们在选用齐刺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检测齐刺治疗 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 ,为量化评估中医齐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的评估方法。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70例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 :①以头痛、眩晕等为主要症状 ;②满足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 ;③颈椎X片提示有颈椎异常改变。所有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 40例 ,男 2 1例 ,女 19例 ;年龄 2 8~ 7…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颅多普勒联合诊断椎动脉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颅外段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颅内段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CDFI)对颈椎病患者椎动脉颅外段检测,观察其形态及流动力学,联合经颅多普勒(TCD)对颅内段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132例CDFI与TCD联合应用病例中,共发现异常92例,其中CDFI发现异常83例,另外9例为TCD发现颅内段血流指数异常。结论CDFI及TCD联合应用,可观察椎动脉颅外段内径、走向及全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有力依据,TCD可作为CDFI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之一,主要是以眩晕、头痛为主的一组综合症状。目前我们对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针刺加牵引、中频加牵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通过疗效比较,找出了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护理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治疗及配合护理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 50例患者痊愈14例,显效15例,好转17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以手法及相应护理的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确切,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