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凝静脉血中白细胞形态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斌伦 《检验医学》2005,20(2):156-157
目的探讨抗凝静脉血放置不同时间白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留取EDTA-K2抗凝静脉血,在4℃和22℃2种温度下保存,分别于2、4、6和8h时制作薄血片,经瑞吉染色后人工油镜分类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2种温度下中性粒细胞在2h时均出现了空泡、退化变性和内、外细胞质,并随时间延长其比例逐渐增高,内、外细胞质形成则在6h时最高。淋巴细胞在2h时出现了空泡、哑铃状核和花瓣样核变化,同样随保存时间延长,后2种现象比例增高;另外,在4h后还出现了淋巴细胞核增大、染色质呈粗网状结构现象。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可出现少量空泡变性,其他改变少见。结论抗凝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保存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形态改变,人工白细胞分类应采用新鲜血涂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取260例SARS病人静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形态.同法取同期我院发热门诊除外SARS的459例发热病人静脉血,涂片,观察白细胞形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中性粒细胞形态变化方面,SARS病人较多出现核棘突、核左移、颗粒增粗、空泡变性、核固缩,并可见核右移;在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方面,SARS病人较多出现核仁,并可见大淋巴细胞.SARS病人单核细胞空泡变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ARS病人.结论观察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对SARS病人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形态的变化。方法 取260例SARS病人静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形态。同法取同期我院发热门诊除外SARS的459例发热病人静脉血,涂片,观察白细胞形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中性粒绌胞形态变化方面,SARS病人较多出现核棘突、核左移、颗粒增粗、空泡变性、核固缩,并可见核右移;在淋巴细胞形态变化方面,SARS病人较多出现核仁,并可见大淋巴细胞。SARS病人单核细胞空泡变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ARS病人。结论 观察外周血中白细胞形态的变化,对SARS病人的诊断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我们通过光气中毒人员观察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和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变化。方法用光气中毒人员进行静脉血细胞形态分析。结果光气中毒患者白细胞总数大幅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生显著,细胞形态改变明显,胞体肿大,胞质可见中毒颗粒、空泡形成等,有异型淋巴细胞出现,以幼稚型异型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在早期显著降低,嗜酸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基本正常。结论静脉血细胞形态分析及形态改变对判断光气中毒患者中毒程度及愈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临床申请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237例血液科细胞室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检验科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淋巴细胞百分率(L%)、单核细胞百分率(M%)、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WBC、N%增高时晚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和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百分率大于10等异常形态检出的百分率也随之增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率随L%增高而增高,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百分率随贫血程度增加而明显增加;晚幼红细胞百分率在贫血病例中明显增高;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刀形红细胞和破碎红细胞均出现在中度贫血以上的病例中。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是临床医生申请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参考因素,加强血常规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对帮助临床病情诊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rhG—CSF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新鲜血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下观察白细胞形态,同时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结果:①应用rhG—CSF前,部分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性颗粒数减少;应用rhG--CSF后,中性粒细胞胞浆内“中毒”颗粒数、空泡数和Dohle小体数增加;用rhG—CSF前、后比较,各组中性粒细胞胞体大小和核分叶无明显变化,嗜酸、嗜碱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形态也无明显改变。②用rhG—CSF后,各组NAP积分显高于用药前。结论:G-CSF可引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出现变化,内、外源性G—CSF均能改变中性粒细胞形态,且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按ICSH 2014年版血细胞分析仪评价指南,对Celldiff BCM-2自动血细胞形态分析系统的白细胞分类计数进行验证及临床应用评估。方法 Celldiff分析仪对401例需显微镜复检的住院患者血涂片、101例健康体检者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1)通过对Celldiff预分类结果与人工纠正后结果符合性分析。(2)人工纠正后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标本,绝对偏差从低到高分别为中性中幼粒细胞(3.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1.8%),单核细胞(20.5%)、嗜酸性粒细胞(28.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31.6%)、淋巴细胞(42.0%)、中性晚幼粒细胞(68.0%)、嗜碱性粒细胞(77.1%)、异型淋巴细胞(100.0%)、幼稚淋巴细胞(100.0%)、原始细胞(236.5%)、涂抹细胞(306.7%)、早幼粒细胞(413.3%)和有核红细胞(1321.2%)。健康体检者标本,绝对偏差从低到高分别为单核细胞(0.4%)、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4.1%)、淋巴细胞(15.5%)、嗜酸性粒细胞(21.8%)、嗜碱性粒细胞(69.2%)和涂抹细胞(728.6%)。镜检分类与人工纠正后的相关性除了嗜碱性粒细胞的线性有明显偏差(P<0.01),其余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幼稚粒细胞的线性均无明显偏差。结论 Celldiff虽然预分类的结果不是非常理想,但经过人工审核后同人工镜检结果的相关性较好还是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以及教学的价值,再结合全自动外周血制片机利于实现白细胞分类的自动化与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T-1800i测定血常规单核细胞假性增高的原因,避免误诊、漏诊。方法采用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分类,对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标本及时进行手工分类镜检,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当患者血液中存在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型异型淋巴细胞)、原始及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等细胞时,仪器分类会出现单核细胞的假性增高,而且比例越高,结果差异越大。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当单核细胞比例增高时,其分类结果不可靠,必须进行手工分类镜检加以纠正,避免异常血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与手工分类白细胞计数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新鲜抗凝全血标本100例,3小时经美国雅培32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后,制作薄厚适宜的血涂片,经瑞氏姬姆萨染液柒色后进行手工分类镜检.结果 仪器法与手工分类法相关性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差别无显著性,相关性以在正常范围内最佳,嗜酸性粒细胞在<2%时差异有显著性,随着所占比例的增高,特别是>5%时差异无显著性,而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汁数两种方法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低.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仪器法优于镜检法;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在正常范围内时可以仪器分类结果报告;当单核细胞大于正常范围时,应进行人工镜检查进行复查.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细胞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患者血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  2 2 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 (包括死亡病例 )、2 0例细菌性肺炎和 2 0例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涂片 ,经瑞氏染色后 ,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果 SARS患者血细胞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中1 6 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细胞核表面出现鼓槌样结构 ,1 5 6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质中非特异性颗粒粗大 ,1 2 1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其他肺炎患者血细胞未见上述形态学的改变。结论 中性粒细胞核鼓槌样形成可能与SARS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llaVision DM96自动成像系统对外周血涂片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2011年7月1日至8月31日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静脉血,在贝克曼库尔特LH750血液分析仪检测需复检的112例标本,同时用CellaVision DM96系统和显微镜法进行复检,两组数据采用微软Office 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ellaVision DM96系统与显微镜手工分类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0.93、0.97和0.94。结论 CellaVision DM96系统作为一种全自动血细胞形态鉴定仪器,能够给临床实验室提供准确、可靠的白细胞分类数据,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24 h内外周血白细胞动态变化的规律及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记录外周血白细胞及亚型细胞变化、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200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升高52例(26%),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为86例(43%)和39例(19.5%)。根据发病时间的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0~3 h组,3~5 h组,5~8 h组和8~24 h组,4组间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 h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8~24 h组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0~3 h组和5~8 h组(P0.05),8~24 h组淋巴细胞比例低于0~3 h组和5~8 h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与发病时间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60)Co辐照血血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经不同剂量60 Co辐照血红细胞、白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 )、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经不同剂量60 Co辐照后血液部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 ,出现细胞超微结构异常与细胞凋亡现象 ,占有核细胞的 7%~ 2 4 %。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超微结构发生异常与凋亡比例也有所增加。未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与红细胞超微结构的异常。结论 经 1 5~ 35GY60 Co辐照后血液除部分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超微结构有影响外 ,其他血细胞超微结构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静脉血白细胞及血沉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患者静脉血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沉的变化。方法 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和血沉仪上进行静脉血白细胞和分类及血沉的检测。结果 87例SARS患者静脉血检查中,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GRA%)和血沉(ES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75%的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25%的患者减低。SARS患者静脉血血象变化表现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者减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对升高;血沉升高。结论 这些特点可以作为SARS疑似病例筛查的有用指标,淋巴细胞绝对值减低应为主要的特征,动态观察淋巴细胞绝对值改变可以作为病情恢复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从形态学上一般可分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细胞、中幼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始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等.传统手工分类是通过镜检100或200个细胞来统计结果.该方法有两个技术局限.其一,重复性误差较大.常规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其重复误差超过25%.比例小于10%的细胞,重复误差可达到100%.其二,对细胞类型的判定易受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瑞氏染色分类细胞,是根据涂片上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形、核质比例、内含颗粒、染色情况等标准来辨别细胞的类型,对形态相似的细胞,如异常淋巴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杆状核细胞与单核细胞,不容易区分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LH‐75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中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的干扰.方法对32例存在白细胞分类散点图异常以及血涂片手工分类证实存在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假性增高的EDTA‐K2抗凝全血标本,在不同的放置时间用LH‐750血液分析仪分别检测.结果适当延长标本放置时间,单核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接近手工分类值.结论合理的EDTA抗凝剂浓度以及适当的标本放置时间可以减少LH‐750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分类错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功能。方法仪器检测338例非白血病标本共4组,其中WBC减少组86例,WBC正常组127例,WBC增高组12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39例;同时进行血涂片人工分类。结果仪器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在WBC正常、增高或减低各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两者相关性良好(r〉0.900),而单核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两者相关性较差(r〈0.700);嗜酸性粒细胞在WBC正常、增高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组,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0)。在WBC正常、增高或减低各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镜检法明显高于仪器法(P均〈0.001);而单核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则镜检法明显低于仪器法(P均〈0.001)。结论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可准确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并且可在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标本中准确分类嗜酸性粒细胞。而单核细胞分类两者结果差异较大,且仪器对有异常细胞存在的标本又可能不分类,说明高档次的血细胞分析仪也仅可作为全血细胞分析的一种过筛手段,其异常细胞的检测能力仍然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拟胆碱药卡巴胆碱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拟胆碱药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肠缺血1h组、肠缺血1h后再灌注1h和2h组、卡巴胆碱 肠缺血1h组及卡巴胆碱 肠缺血1h后再灌注2h组。复制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模型;肠缺血前10min经肠袋给予卡巴胆碱。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凋亡率及白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肠缺血1h,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再灌注后上述指标均呈反向变化;卡巴胆碱可抑制肠缺血引起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增加,但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外周血白细胞中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在肠缺血1h时均增加,但再灌注后2h,IL-10、IL-4和γ干扰素(IFN-7)表达则明显减少,与TNF—α表达明显增加的趋势相反;卡巴胆碱可改善这一变化。结论卡巴胆碱能减少肠缺血时淋巴细胞的凋亡,调节肠缺血-再灌注时外周血白细胞中致炎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在防治失控炎症反应、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Couter LH750血液分析仪(以下简称LH750)在分析样本时会出现各类提高性旗标,在白细胞分类方面会出现Imm.NE1(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1,其中包括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和/或中性杆状核粒细胞)、Imm.NE2(不成熟的中性粒细胞2,其中包括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LY Blast(怀疑存在原始淋巴细胞)、MO Blast(怀疑存在原始单核细胞)、NEBlast(怀疑存在原始粒细胞)、NRBC(怀疑存在有核红细胞)、Variant LY(怀疑存在异型淋巴细胞)等怀疑性旗标报警.  相似文献   

20.
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肉毒素中毒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3例肉毒素中毒患者按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中毒组,常规取血2 ml,应用Backman-Coulter Gens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做血涂片,瑞氏染色后,观察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分类200个中性粒细胞,计算毒性指数和核突积分,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各肉毒素中毒组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轻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未见中毒颗粒,白细胞计数、胞核核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均有毒性颗粒出现,且中毒越严重,中毒颗粒粗大,毒性指数也越高;中、重度肉毒素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核有多种形态的核突出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病情越重,差异越显著.结论 动态监测肉毒素中毒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形态的变化,对于了解中毒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及转归以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