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大鼠肝脏P450的影响及与血糖血脂的关系。方法取大鼠55只,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丹蛭降糖胶囊(DJC)高、低剂量组,吡格列酮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动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按35 mg/kg,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1次,造模成功后,DJC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08 g·kg~(-1)·d~(-1)、0.54 g·kg~(-1)·d~(-1),吡格列酮组给予10 mg·kg~(-1)·d~(-1),模型组、健康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溶液。均连续灌胃8周,留取肝脏,逆转录反应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β-actin、P450,取血测定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P450表达明显升高(P0.01),予DJC后显著抑制了P450的过高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造模后血糖、血脂(TG)、HbA1c明显升高(P0.01),予DJC后,高、低两组血糖、血脂(TG)、HbA1c显著下降(P0.01或P0.05),疗效与吡格列酮近似。P450与血糖、HbA1c相关分析显示,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P450与血脂各项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肝脏P450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良好的降低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同时肝脏P450含量与血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对照组则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FBG、2 h PG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FBG、2 h PG、Hb A1c以及脂联素、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BG、2 h PG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FBG、2 h PG、Hb A1c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 h PG、Hb A1c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NF-α、IL-6等血清炎症因子的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脂联素升高幅度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FBG、2 h PG、Hb A1c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味消渴健脾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湿盛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脾虚湿盛型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消渴健脾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FBG、2 h PBG、Hb A1c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BG、Hb 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消渴健脾汤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脾虚湿盛型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 (CYP450)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低剂量(3 mg/kg)吡格列酮组、高剂量(6 mg/kg)吡格列酮组(n=10)。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采用链脲佐菌素(50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低、高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给予相应剂量吡格列酮灌胃治疗2周,提取大鼠肝脏微粒体并检测CYP450活性水平,同时进行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指标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血糖升高(P0.01),CYP450活性水平升高(P0.05),体质量下降(P0.01)。与糖尿病组相比,吡格列酮灌胃2周期间,大鼠血糖浓度随吡格列酮浓度升高显著降低(P0.01),低、高剂量吡格列酮组大鼠肝微粒体CYP450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CYP450活性水平与大鼠血糖正相关(r=0.598,P0.01),而与大鼠体质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肝脏微粒体CYP450酶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改善其高血糖状态,增加大鼠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男46例,女34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在20-200μg/min之间,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A组40例),对照组(B组40例),进行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采用酶谱检测法测定两组治疗16周前后血清MMP-2。结果①对照组治疗后FBG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HbA1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G、TC、LDL-C、UA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②罗格列酮组治疗后FBG、HbA1c、TG、TC、LDL-C、UA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血清MMP-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③治疗后罗格列酮组与对照组比较FBG、UAER下降更明显(P〈0.01);血清MMP-2升高更明显(P〈0.01)。④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清MMP-2的升高与FBG、HbA1c、TG、TC、LDL-C、HDL-C、UAER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罗格列酮能提升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2水平,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初发T2DM(A组)患者随机分二组,30例予二甲双胍(A1组)和30例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A2组)治疗12周,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RBP4、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omeβ细胞功能指数(HBCI)的变化。结果 (1)A组血清RBP4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2)A1组和A2组治疗后FPG、Hb Alc、FIns、RBP4、HOMA-IR、BMI、WHR、低密度胆固醇(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A2组血清RBP4、HOMA-IR和LDL-C更低于A1组(P0.05)。A1组、A2组治疗后HBC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更有效降低血清RBP4,更好发挥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血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及其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正常产妇12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方法检测2组产妇FBG、PBG水平,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检测Hb A1c水平,对比2组不良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分析FBG、PBG、Hb A1c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BG、PBG、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采用Spearman分析发现FBG、PBG、Hb A1c水平变化与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产后出血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与羊水过少无相关性(P0.05);观察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Spearman分析发现FBG、PBG、Hb A1c水平变化与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FBG、PBG、Hb A1c水平明显升高,且会导致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抗阻-有氧联合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的作用,为2型糖尿病患者训练提供最佳方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为高抗-有氧联合训练组16例(A组)、低抗-有氧联合训练组16例(B组)、空白对照组10例(C组)。三组患者均予相同的降糖、降脂等基础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性(ISI)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A、B两组患者的FBG、2h PBG、Hb A1c及ISI水平较C组均出现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改善FBG、2h PBG、Hb A1c及ISI水平方面更加显著(P0.05)。结论高抗-有氧联合训练及低抗-有氧联合训练都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但低抗-有氧联合训练对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治疗效果要优于高抗-有氧联合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咯列酮对合并高胰岛素血症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糖(PG)、血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60例IGT并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予盐酸吡咯列酮及安慰剂干预治疗15周,测体质指数(BMI)、空腹及负荷后PG、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IL-6、hs-CRP等。结果:安慰剂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咯列酮组空腹血糖(FBG)、负荷后2h血糖(2hPB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负荷后2h胰岛素(2hIns)、IL-6、hs-CRP均明显下降,ISI明显回上升(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吡咯列酮可改善IGT并高胰岛素患者的糖代谢状态,减轻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分泌,同时可降低IL-6、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8只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个月后,腹腔注射 30 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组 (DM组,n =24)、螺内酯治疗组(R组,n =24),另选同批普通饲养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 (C组,n=15),检测第16周末血清中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钾(K+)、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素氮(U-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并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16周后大鼠肾脏的病理学变化.[结果]第16周的血糖水平DM组和 R组相近,无显著差别( P >0.05),但DM组和 R组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 P <0.01);UAER水平DM组和 R组显著高于C组( P <0.01),且R组UAER水平显著低于DM组( P <0.01).[结论] 螺内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UAER,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功能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与血糖、胰岛素分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T2DM患者300例。按Hb A1c水平分为5组:A组62例(Hb A1c≤7.0%),B组58例(7.0%Hb A1c≤8.0%),C组52例(8.0%Hb A1c≤9.0%),D组65例(9.0%Hb A1c≤10.0%),E组63例(Hb A1c10.0%)。对所有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均空腹及餐后2 h各采集两管静脉血,测定指标有Hb A1c、空腹血糖(FPG)、负荷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负荷后2 h胰岛素(FIns),采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Hb A1c与DM病程同步增长,甘油三酯B、C、E四组均高于A组(P0.01);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随着Hb A1c的增加逐渐升高(P0.01),而负荷后2 h胰岛素(FIns)水平逐渐下降(P0.01);T2DM患者Hb A1c水平与FPG(r=0.683,P0.01)、2 h FPG(r=0.764,P0.01)呈正相关、与FIns(r=0.643,P0.05)、2 h FIns(r=0.428,P0.05)、HOMA-β(r=0.587,P0.05)呈负相关,HOMA-IR与Hb A1c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T2DM患者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血糖也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生素D缺乏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相关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为A组和B组,同期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计算BMI,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Hb A1c、血清25(OH)D和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25(OH)D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A组的25(OH)D水平低于B组(P<0.05)。血清25(OH)D浓度与BMI、Hb A1c、hs-CRP、FFA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LDL-C、T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且血糖控制越差,BMI越高,这种差异越明显。维生素D与炎症因子h-CRP、FFA呈负相关,这可能是维生素D参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组(MET/SITA组)105例和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组(MET/DM组)103例,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第12、24、48周检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 P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MET/SITA组BMI显著低于治疗前和MET/DM组(P0.01)。治疗24和48周后,MET/SITA组FBG、2h PPG和Hb A1c显著低于治疗前和MET/DM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访发现,MET/SIT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MET/DM组,且生存周期较长。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方案胰岛素泵早期强化治疗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Visfatin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影响。方法将75例初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5例,均强化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联合西格列汀(SCII+Sig)治疗,对照组A采用单纯胰岛素泵(SCII)治疗,对照组B采用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检测各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2 h FBG)、Visfatin、GLP-1、血糖波动幅度(MAGE)、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β细胞(HOMA-β)。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三餐前、三餐后2 h以及睡前血糖均低于对照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A三餐前、三餐后2 h以及睡前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糖、MAGE、Hb A1c、Visfatin、HOMA-IR均较治疗前降低,GLP-1、HOMA-β水平均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A治疗后比较,虽然血糖、MAGE、Hb A1c、Visfatin以及HOMA-IR值较低,GLP-1和HOMA-β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的血糖、MAGE、Hb A1c、Visfatin、以及HOMA-IR值均低于对照组B,GLP-1和HOMA-β均高于与对照组B,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诊断T2DM患者,SCII+Sig治疗方案在控制患者血糖、降低血清Visfatin及升高GLP-1水平方面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排泄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为90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干预组(DP组,44例)和磺酰脲类药物干预组(DS组,46例),分别加用吡格列酮和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周,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尿白蛋白/肌酐(Alb/Cr)和尿ICAM-1/Cr比值。结果 (1)基础状态时,DP组和DS组FBG、HbA1c水平及尿Alb/Cr和ICAM-1/Cr比值均高于NC组(P<0.01),但DP组和DS组间上述各相关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2)治疗后,DP组和DS组FBG及GHbA1c水平较基线值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3)与治疗前相比,DP组尿Alb/C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而DS组尿Alb/Cr水平仅轻度降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4)治疗后,DP组尿ICAM-1/Cr明显下降(P<0.01),DS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意义(P>0.05);与DS组比较,治疗后DP组尿ICAM-1/Cr水平显著降低(P<0.05);5)DP组和DS组患者尿ICAM-1/Cr水平与尿Alb/Cr水平呈正相关(r=0.705,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降低尿ICAM-1的排泄,减轻肾组织局部增强的炎性反应,对糖尿病患者肾脏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8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治疗,B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监测值、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2组治疗后FBG、PBG、Hb A1c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案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2973-2974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予以吡格列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血清RBP4、胰岛β细胞水平、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RBP4及胰岛β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RBP4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BP4及胰岛β细胞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243-1244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患者共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65例,分别采用餐时门冬胰岛素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睡前甘精胰岛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治疗前后FBG、2h FBG及Hb A1c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BG、2h FBG及Hb A1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T2DM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与脂蛋白的水平。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非肾病组各50例。另外再选50例非糖尿病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TC、TG、HDL-C、LDL-C、Apo A1、Apo B、Lp(a)、尿素、肌酐、尿酸、FBG、Hb A1c、FCP、UACR、FINS]以及尿微量清蛋白尿肌酐与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的LDL-C、Apo B、Lp(a)、尿素、肌酐、FBG、Hb A1c、UACR、FINS具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组的Lp(a)的水平和UACR呈现正相关性(r=0.354,P=0.03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Apo B、LDL-C、Lp(a)、FCP、Hb A1c可能为UACR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FCP以及Lp(a)是造成UAC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肾病组的Lp(a)的水平和UACR呈现正相关性,Lp(a)可能为造成UACR独立危险因素,其可以间接反映肾脏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BP)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尿佐菌素建立2-DM大鼠模型,将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和LBP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灌胃8周后,RT-PCR法检测肾周白色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和血脂的含量,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LBP高、中剂量组2-DM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LBP各剂量组FBG、FINS、IR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 LBP可通过增加脂联素基因mRNA表达,改善2-DM大鼠脂代谢紊乱,降低胰岛素抵抗,从而实现其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