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及分析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317例初发ST段抬高型AMI患者根据年龄分为2组:中青年(年龄〈60岁)组和老年(年龄≥60岁)组,分析与2组AMI相关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家族史等)的差异。结果中青年AMI与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高血压、旱发冠心病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相对危险度值分别为2.608、2.844、3.682、0.379、4.265、2.773。结论与老年AMI患者比较,中青年AMI主要危险因素与家族史和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我们应重视中青年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尤其是有旱发冠心病家族史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总结2005~2010年648例首次诊断明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狭窄管腔直径≥50%)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狭窄管腔直径<50%),分析两组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情况。结果 64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8例,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4%(48/648),两组在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方面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这些危险因素较少,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发病年龄小于40岁、吸烟方面的差异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年轻及嗜烟的特点,戒烟可作为年轻者预防冠心病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壮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发病特点,有针对性早期干预控制危险因素,监控高危人群,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回顾分析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青壮年人心肌梗死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77.78%)、血脂增高(44.44%)、高血压(22.22%)、平时精神压力大(66.67%)、超重及肥胖症(63.89%)、饮酒史(55.56%)、糖尿病(11.11%);危险因素及诱发危险因素劳累(38.89%)、饮酒(36.11)、情绪激动(25%)、饱餐(11.11%).结论 清楚与青壮年AMI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积极做好预防干预对防治心肌梗死发生发展有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组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5.
118例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住院的AMI患者1252例,对其中118例院内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死亡原因,分析死亡高危因素.结果 AMI患者总病死率9.42%(118/1252).男性AMI病死率8.91%(84/943),女性AMI病死率11.00%(34/309),女性患者AMI病死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72,P=0.2739).随着年龄增长,AMI病死率增高,<40岁、40~54岁.55~64岁、≥65岁组的病死率分别为6.45%(2/31)、2.56%(6/234)、5.11%(16/313)、13.95%(94/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1871,P<0.0001).在118例AMI死亡病例中,泵衰竭77例(65.25%),心脏骤停21例(17.80%),心脏破裂13例(11.02%),心外原因(包括脑出血、消化道出血、肺炎等)7例(5.93%),死亡原因中泵衰竭比例最高.AMI介入患者与AMI非介入患者病死率分别为4.24%(39/920)、23.80%(79/332),心脏破裂发生率分别为0.33%(3/920)、3.01%(10/332)(X2分别为109.2943、20.0717,P均<0.0001).在AMI患者中心脏破裂的发生率为1.04%(13/1252),女性患者的心脏破裂发生率为2.91%(9/309),男性为0.42%(4/943)(X2=14.0254,P<0.0001).AMI死亡距发病时间<24 h者占23.72%(28/118),24 h~1周占55.93%(66/118),1~4周占20.34%(24/118).广泛前壁、前间壁、下壁、侧壁、后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分别为12.47%(59/473)、9.23%(12/130)、6.73%(28/416)、8.70%(4/46)、5.97%(4/67)、9.17%(11/120)(X2=9.6675,P=0.0852).结论 高龄是AMI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死亡多发生于病程早期,泵衰竭是主要死亡原因,AMI介入患者病死率及心脏破裂发生率均较非介入患者明显降低,AMI中女性患者心脏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性别、心肌梗死部位可能也是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更大样本量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宣武医院心脏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初发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3例;全面收集患者住院资料,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根据LDL-C、hs-CRP水平分组,分析LDL-C及hs-CRP与AMI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1)AMI患者住院死亡率为6.3%(16/253);(2)平均随访(7.5±3.7)个月,心脏性死亡占2.5%(6/237),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占0.4%(1/237),心绞痛住院占3.4%(8/237),心力衰竭住院占1.3%(3/237),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占3.0%(7/237),总终点事件占10.5%(25/237);(3)经Cox回归分析与远期死亡相关的因素是hs-CRP水平(r=0.177,P=0.006,OR=1.219,95% CI:1.061~1.400);hs-CRP、LDL-C值均高的组随访心脏性死亡事件(9.0%)明显高于其他组(0),P=0.001.结论 hs-CRP是AMI患者远期死亡预测指标,LDL-C和hs-CRP的联合检测可为AMI患者长期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符晓华  于才红  张娜  张勇  孙明 《临床荟萃》2004,19(5):262-263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和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将187例AMI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42例(≤45岁)和老年组145例(≥60岁),比较分析两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梗死部位、并发症的特点.结果临床特点:中青年组女性仅2.4%,老年组女性占46.9%.梗死部位中青年组以前壁、前间壁最多,老年组以广泛前壁为多.并发症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和吸烟者中青年组分别为52.4%、83.3%,老年组分别为6.2%、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血压、糖尿病者中青年组分别为33.3%、2.4%,老年组分别为67.6%、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55%.结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男性是中青年人AM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治疗住院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随访观察术后1年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分析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入选的446例患者,年龄32~80岁,平均(60.23±9.75)岁;男性84.97%(379/446),冠心痛家族史者2.24%(10/446);合并糖尿病者20.63%(92/446);合并高血压痛52.26%(242/446);血脂异常42.15%(118/446);体重超重62.33%(278/446);吸烟者57.85%(258/446).随访12个月内MACE发生率5.83%,经分析,女性、冠心痛家族史、超重、高血压及吸烟患者在PCI术后1年内发生MACE与未发生MACE的患者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3、6.848、3.997、3.939、4.120,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MACE与家族史、超重、性别相关(OR值分别为7.383、10.504、0.058,95%CI分别为1.639~33.246,1.231~89.598,0.014~0.236,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治疗总体预后良好.PCI术后,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超重等)仍需加以控制,以减少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140例确诊为AMI的患者于心肌梗死后2~4周行CAG和左室造影,据CAG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异常组.记录两组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两组左室射血分数、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和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结果140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5例,冠脉异常组125例,前者较后者年轻,男性多见,除吸烟外,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左室射血分数较大(P<0.05),梗死区收缩百分率增加(P<0.01),Cortina室壁运动不良积分较少(P<0.01).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患者多见于年轻男性,除吸烟外,其他主要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对较少,住院期间临床预后及左室功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由回旋支(LCX)闭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因AMI收住院并在发病7 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242例(男190例,女5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心电图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住院期间死亡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降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为117例(占48.3%),回旋支为梗死相关动脉的为31例(占12.8%),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动脉有94例(占38.8%);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0%、3.2%及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1).心电图有明显定位改变的分别为前降支组111例占94.87%,回旋支组10例占32.26%,右冠状动脉组71例占7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降支组的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5),但回旋支组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回旋支组中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比例为51.61%,前降支组为19.66%,右冠状动脉组为1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由回旋支闭塞引起的AMI发病率较低,早期不易得到明确诊断,就诊时心电图无明显定位的病例多,但由其引起的院内死亡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45岁ACS患者174例为青年ACS组,同期60~75岁ACS患者191例为老年AC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征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青年ACS患者中男性、超重/肥胖、吸烟者比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老年组。青年ACS组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比最高,老年ACS组中不稳定心绞痛占比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ACS患者多为男性,超重/肥胖、吸烟和血脂异常、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青年ACS患者中占优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老年患者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 方法:选择2003-01/2004-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住院并 接受冠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按照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学院/美国心脏协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及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进行诊断分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男30例,女3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ST段抬高组),男27例,女6例。对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进入结果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33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3例。非ST段抬高组与ST段抬高组具有相同程度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P>0.05)。非ST段抬高组患者具有2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其病变血管数与ST段抬高维相似;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ST段抬高组[狭窄程度<50%:8,3例;50%~74%:9,9例;75%~99%:53,43例;100%:1,20例,Z=3.45,P=0.001],但>75%以上严重的狭窄病变占总病变的76%。严重狭窄病变形态差于ST段抬高组(Z=3.23,P=0.001)。 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具有相似的危险因素;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更严重,而且较严重的病变形态多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1年来我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年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相关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及类型等临床特征。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70~79岁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处于高峰,分别为37.76%和41.18%;40~49岁和50~59岁两个时期"吸烟"为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占发病的66.67%和72.73%;60~6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时期"高血压"为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59.09%、70.27%和80.00%。发病类型在各个年龄段均以"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多于"非ST段抬高性",<40岁、40~49岁和60~69岁三个时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最多,分别占50.00%、55.56%和40.91%;50~59岁、70~79岁和≥80岁三个时期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发病人数为最多,分别占54.55%、29.73%和33.3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在70~79岁是发病及死亡高峰,"吸烟"和"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因素,以急性"前壁"和"下壁"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为主要类型,这种分布特点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调查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青年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以及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缺少运动等冠心病危险因素存在情况和此次AMI的诱发因素.结果:吸烟史42例、脑力劳动39例体力劳动14例、高脂血症38例、缺少运动36例、超重或肥胖33例、高血压22例、饮食结构不合理喜食肥肉18例、早发冠心病家族史14例、糖尿病2例,对冠心病及危险因素有所认识的8例,本次发病有明显诱因的30例.结论:对青年男性AMI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进行危险因素干预,能有效地预防冠心病的发展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特点.方法 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62例及对照组(年龄>44岁)148例,比较2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住院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青年组男性占98.4%,超体质量者占64.5%,吸烟者占69.3%,单身者占35.5%,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占72.6%,发病前有明显诱因者占16.1%,合并高脂血症者占66.1%,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占88.7%,Killip Ⅰ级者占90.3%;对照组分别为72.3%、31.8%、39.9%、18.2%、55.4%、6.8%、33.8%、68.2%、6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单支血管病变者占74.2%,高于对照组(45.9%)(P<0.01),充血性心力衰竭(6.5%)、大出血发生率(0)及病死率(0)均低于对照组(27.7%,6.8%,6.1%)(P<0.05).结论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血管病变多见,但住院并发症较少,吸烟、不良生活方式等可控性因素与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时,测定其hs-CRP和MMP-9,症状缓解后,复测两项指标,另外,选择50名无冠心病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MI发病时,hs-CRP及MMP-9明显增高,症状缓解后,二者均明显下降。【结论】生化指标hs-CRP及MMP-9可以敏感的反映AMI时冠脉斑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AMI 240例,按年龄、性别分成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3组,对3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治疗措施与疾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老年女性组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组吸烟及高血压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女性组与非老年女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表现比较:老年女性组非典型心绞痛者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所占比例均高于老年男性组(P<0.05).③CAG结果比较:3组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前降支(LAD),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老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女性组(P<0.05);老年女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老年男性组(P<0.05).④治疗措施与疾病转归比较:老年女性组介入治疗率低于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AMI病死率高于非老年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女性AMI症状不典型,常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病变以双支或多支为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老年男性轻,但介入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老年(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148例,青年(40岁以下)AMI组64例,对两组的发病诱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组无明确AMI诱因者占51.4%,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且老年组明确的AMI诱因广泛。老年组和青年组AMI危险因素的侧重点不同(P〈0.05),老年组危险因素合并症多且相互影响,以高血压为首;青年组危险因素以严重的不良生活习惯为主,吸烟最为常见。结论 老年和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诱发因素、危险因素特点不同。据此可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型ACS和非ST段抬高型ACS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发病的主流机制为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血栓形成,血栓若为闭塞性则造成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塞(AMI),若为非闭塞性则造成非ST段抬高性AMI或不稳定性心绞痛.对ACS的危险评估中,首先是明确诊断,然后进行临床分类和危险分层,最终确定治疗方案[2].在危险评估中,心电图是最重要的资料,其次为血清心肌酶和血清心脏特异性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及患者年龄、吸烟、有否陈旧性心肌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度分层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6例,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组35例,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组35例;健康对照组26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心肌cTn-Ⅰ.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心肌cTn-Ⅰ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ST抬高的心肌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cTn-Ⅰ的含量比较亦有差异(P<0.05).结论 心肌cTn-Ⅰ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是诊断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