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咽拭子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脱氧核糖核(EBV—DNA)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于疑诊EBV感染的患儿在疾病初期分别采用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静脉血EBV—VCA—IgM和(或)IgG,对于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的病例在1周后复查EBV—VCAIgM和IgG,比较两者在早期诊断EBV感染中的价值。同期检测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共检测疑诊病例985例,其中EBV—DNA阳性344例,阳性率34.9%,EBV—VCA—IgM和(或)IgG阳性164例,阳性率16.6%;健康对照组检测50例,仅1例EBVDNA阳性,所有病例EBV—VCA—IgM和(或)IgG均阴性。②在纳入研究病例中,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者38例,其中EBV—DNA37例阳性、EBV—VCAIgM和(或)IgG27例阳性(P〈0.05)。诊断为非典型EBV感染的312例,其中EBVDNA阳性307例,阳性率98.4%,EBV—VCA—IgM和(或)IgG阳性137例,阳性率43.9%(P〈0.01)。结论咽拭子PCR法检测EBV—DNA敏感度高,特异度强,且取材简单,方法无创,家长易于接受,与检测EBV-VCA—IgM、IgG相比,在早期诊断EBV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非典型EBV感染很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向龙  毛萌  付雪梅 《华西医学》2003,18(3):372-372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抗体IgM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诊断IM组 4 6例 ,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衣壳抗原 (VCA)的抗体IgM (EBV -VCA -IgM)。结果 :IM组EBV -VCA -IgM4 1例阳性 ,阳性率 91 3% ,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结论 :血清EBV -VCA -IgM是IM急性期的重要实验室诊断指标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强 ,检测方法简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诊断和治疗非典型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04-2009-10诊断为非典型EBV感染90例患儿,抽静脉血2 ml,注入枸橼酸钠抗凝剂与静脉血充分混匀,用核酸扩增荧光PCR法测定基因拷贝数,同时进行常规外周血及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对照病因和首发临床表现,分析儿童感染非典型EBV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基因拷贝数变化。结果 EBV-DNA拷贝数能早期反映出非典型EBV感染,拷贝数越高,出现多器官损害概率越高。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EBV-DNA拷贝数有助于早期诊断非典型EBV感染,能减少诊疗的盲目性,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EB病毒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类大肠肿瘤中是否存在EB病毒 (EBV)的感染 ,EBV是否参与了肿瘤的致病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 3 0例大肠癌患者血清的抗EBV壳抗原抗体 (EB VCA IgA)、抗EBV早期抗原 (弥散型 )抗体(EA D IgG )及抗EBV核抗原 -1抗体 (EBNA 1 IgG/M ) ,用PCR方法对 3 0例大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漱口液标本进行EBVDNA扩增。结果 :在 3 0例大肠癌标本中EB VCA IgA、EA D IgG、EBNA 1 IgG、EBNA 1 IgM的阳性率分别为 10 0 %、67%、10 0 %、2 7% ,EBVDNA阳性率为 90 % (2 7/3 0 ) ,3 0例患者漱口液有 7例PCR阳性 ,阳性率为 2 3 %(7/3 0 )。结论 :大肠肿瘤组织中存有EBV感染。大肠癌发生时伴有EBV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和EB病毒感染与过敏性紫癜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1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和EB病毒(EBV)的IgM、IgA抗体.结果 过敏性紫癜患儿组MP-IgM阳性16例(51.61%),MP-IgA阳性10例(36.26%),EBV-TgM阳性2例(6.45%),EBV-IgA阳性1例(3.32%);正常对照组MP-IgM、MP-IgA阳性各2例(6.67%);EBV-IgM、IgA均阴性.过敏性紫癜患儿组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可能参与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成都地区儿童EB病毒感染情况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EB病毒(EBV)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和门诊就诊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患儿5 272例的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BV衣壳抗原(VCA)抗体IgM和IgG,分析患儿的感染情况。结果小于1岁患儿(1 943例),1~5岁患儿(2 479例),5~10岁患儿(715例),10~17岁患儿(135例)的EBV-VCA IgM阳性率分别为5.04%、6.13%、3.92%和2.22%,EBV-VCA IgG阳性率分别为24.60%、40.98%、62.66%和77.78%。EBV-VCA IgG阳性率随着年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且各年龄组EBV新发感染率和累计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EBV-VCA IgM阳性率分别为3.35%、6.26%、6.13%和6.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VCA IgG阳性率分别为38.98%、38.38%、38.23%和3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EBV新发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EBV的儿童感染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家长仍需提高对EBV感染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12 4例确诊为IM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IM发病 3岁以下占 5 1.6 % ;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典型临床表现发生率均在 90 %以上 ,而鼻塞、眼睑水肿、皮疹、尿少等不常见临床表现发生率也较高 (约占 10 %~ 32 % ) ;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 >10 % 92例 (72 .6 % ) ,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2 2 .9% (2 5 / 10 9) ,VCA IgM阳性 76 .7% (2 3/ 30 ) ,EBV DNA阳性 16例(16 / 4 3) ,合并支原体感染 32 .4 % (12 / 37)。干扰素或更昔洛韦治疗组均较利巴韦林和莪术油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快 (P <0 .0 5 )。结论IM发病年龄呈提前趋势 ,且合并支原体感染者增多 ,其临床表现既相对集中 ,又呈多样性。VCA IgM和EBV DNA检测可提高对不典型IM的早期诊断。干扰素、更昔洛韦明显提高IM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肿瘤标志物三项联合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EB病毒(EBV)、铁蛋白(SF)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鼻咽癌(NP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酶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技术,检测184例NPC患者、52例鼻咽良性疾病患者、8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EBV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抗体(EB—VCA—IgA)、SF及CYFRA21-1表达水平。结果 NPC组EB—VCA—IgA、SF、CYFRA21-l敏感性分别为79.3%、46.7%、42.4%。3项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4%,与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B—VCA—IgA、SF、CYFRA21-1联合检测对NP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病毒(EB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儿童EBV感染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0~14岁EBV感染住院患儿的全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EBV衣壳抗原(VCA)IgG及IgM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G抗体和抗核抗原1(NA1)IgG抗体,以检测结果为研究样本的抗体谱。根据4种EBV抗体的检测结果分为现症感染(抗VCA-IgM抗体阳性,抗NA1-IgG抗体阴性、抗VCA-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亚急性感染(抗VCA-IgG抗体阳性,抗VCA-IgM抗体、抗NA1-IgG抗体、抗E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既往感染(抗NA1-IgG抗体阳性,抗VCA-IgG抗体阳性或阴性,其他抗体均为阴性)和未感染(4种抗体均阴性)。按照患儿年龄、检出月份和性别分析各组的阳性率。结果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样本4 451例,其中3 257例(73.17%)抗体谱提示EBV感染,包括现症感染380例(8.54%)、亚急性感染616例(13.84%)、既往感染2 261例(50.80%)。不同年龄组原发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前(>3岁)组的阳性检出率最高(P<0.05);不同检出月份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月份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月份(P<0.05);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E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80例现症感染患儿的疾病谱以血液系统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BV相关嗜血细胞综合征]为主,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其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其他疾病谱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及血流感染、肾病综合征、川崎病。结论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EBV阳性检出率有年龄和检出月份差异,现症感染以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为主,医院应根据流学病学特征制定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IgG阳性血清均发生反应,与8份两种抗体均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2)临床检验:融合抗原EIJSA和IFA同时检测上述442份标本.以IFA为标准,融合抗原检测VCA IgG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7.3%(392/403)、97.4%(38/39)和97.3%(430/442);检测VCA IgM的分别为94.2%(65/69)、99.5%(371/373)和98.6%(436/442).结论 融合抗原ELIS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EBV感染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病毒(EBV)和调节性T细胞(Treg)检测在诊断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的意义。方法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B-ALL纳入B-ALL组,40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仪测定Treg平均荧光强度(MFI),ELISA检测血浆抗EBV VCA IgG、抗EBV核抗原(EBNA)IgG(潜伏感染),抗EBV VCA IgM(急性感染)。分析B-ALL组EBV感染情况和Treg比例变化及意义。结果 B-ALL组Treg比例与FoxP3 MF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1)。B-ALL组中EBV急性感染、潜伏感染和血清学检查阴性者的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L组潜伏感染者Treg比例和FoxP3MFI均高于其他被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反应阴性者Treg比例和FoxP3MFI均低于其他被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类型被试Treg比例和FoxP3 MF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mon-B-ALL者较pro-B-ALL和pre-B-ALL者Treg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而FoxP3 MFI和EBV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BV潜伏感染评估对B-ALL发病风险的OR值为4.060,95%CI为1.21~13.64(P=0.020),即EBV潜伏感染是B-ALL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EBV潜伏感染和Treg比例升高在儿童B-AL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潜伏感染是儿童B-ALL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淄博市博山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小儿的病原体情况。方法取526例住院小儿的急性期静脉血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V-3)、流感病毒A(IVA)、B型(IVB)及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非典型病原有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1型等;细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共12种病原体组合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526例ARI的住院小儿中,病毒病原检测的总阳性率为44.11%,检测阳性率最高的为IVB(23.95%),以秋冬季节感染为多,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非典型病原的总阳性率为24.14%,MP12.93%为最高,以冬春季节感染为多,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细菌病原中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1.60%,以夏秋季节感染为多,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结论 IVB是淄博市博山区ARI住院患儿秋冬季节的首要病毒病原,也是ARI住院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的首要病毒病原。MP是ARI住院患儿冬春季节的首要非典型病原,也是学龄期儿童的首要非典型病原。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行多病原组合特异性抗体IgM测定,从而进行病原学的早期诊断,值得国内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现状与感染者临床表现特点,探索有效诊治措施。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早期特异性RSV—IgM抗体,筛查阳性病例,进行临床观察与资料分析。结果:从238例呼吸道感染者血清中检出RSV—IgM阳性者102例,阳性率为42.9%。RSV感染常年均有发病,夏秋季为流行高峰,此与南方地区相似。3岁以下小儿易感率高(78.4%),男性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以低热、下呼吸道感染病变多见,婴幼儿多呈阵咳、憋喘症状明显。结论:对呼吸道感染患儿,作血清学早期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即早明确诊断,以利合理用药。避免治疗盲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EB病毒(EBV)对诊断和治疗EB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核酸扩增方法,对儿科2010—06~2012—06以发热为主诉的患儿205例,检测外周血EB病毒DNA栽量,结合常规外周血及异型淋巴细胞检查,对照首发临床表现,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热患儿感染EBV的临床价值。结果205例发热患儿中,外周血EBV—DNA阳性42例,阳性率20.5%。荧光定量PCR检测EB病毒能早期反映EBV感染。结论荧先定量PCR检测EBv—DNA有助于早期诊断EBV感染,能减少诊疗的盲目性,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种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与老年患者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入院的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1 40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1~3型(PIV)等9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 407例老年呼吸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呼吸道非典型感染病原体抗体阳性816例,阳性率达58.0%,其中LP阳性率最高(20.5%),其次为FLUB(12.4%),MP和FLUA阳性率为第3、4位,分别为11.7%和4.1%。198例老年患者同时检测出2种以上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率达14.1%(198/1 407),占总感染例数的24.3%(198/816)。慢性支气管炎非典型病原体IgM抗体检出率最高(66.9%),其余依次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1.3%)、阻塞性肺气肿(59.4%)、支气管哮喘伴感染(59.0%)和肺炎(48.7%)IgM抗体。结论老年患者呼吸道疾病与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主要病原体是LP、FLUB、MP和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进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时,应充分重视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对121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和30例同期健康儿童进行HCMV—IgM抗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抗体、腺病毒(ADV)IgM抗体同步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含量测定和部分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CMV—IgM阳性比率为25.6%,对照组CMV—IgM阳性率为6.6%,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在31例CMV活动感染中,28例为与RSV、ADV双重或三重感染;血清IgG、IgA、IgM含量在CMV—IgM阳性组与CMV—IgM阴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CMV活动感染的比率增加;CMV—IgM阳性者复合感染其他病毒机率增加;CMV—IgM阳性病例C3的含量低于CMV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与婴儿期病理性黄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30例病理性黄疸、34例特炭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患儿和40例对照婴儿进行血清CMV—IgM和尿液CMV—DNA检测,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病理性黄疸、1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患儿和5例对照婴儿血清CMV—IgM阳性,各患儿组与对照组CMV-IgM阳性率差异显著。13例病理性黄疸、1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患儿和6例对照婴儿尿液CMV—DNA检测阳性,各患儿组与对照组CMV—DNA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 婴儿期病理性黄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晚发性新生儿出血症患儿中CMV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这三种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SLE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和45例体检健康者血清中EB病毒核抗原(EBNA)Ig G抗体、早期抗原(EA)Ig G抗体、衣壳抗原(VCA)Ig G和Ig M抗体、VCA Ig G亲和力5个指标,分析不同EBV感染类型下抗核抗体(ANA)、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 DNA)抗体及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血清EA Ig G抗体、EBNA Ig G抗体、VCA Ig G和Ig M抗体相对滴度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P0.05);两组间VCA Ig G抗体亲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率显著高于体检健康者(37.8%vs 0.02%,χ2=17.78,P0.01);既往感染率显著低于体检健康者(57.8%vs 75.6%,χ2=10.33,P0.01),两组均未检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和原发感染患者。SLE患者中血清抗Sm阳性组与抗Sm阴性组间EBNA Ig G抗体相对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EBV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时抗Sm抗体、抗ds DNA阳性率及SLEDA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存在EBV的新近感染或有既往感染的病毒活动;EBV感染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无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 总结21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资料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本组病例以年长儿多见,3~5岁3例,5~10岁18例,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体征少,可伴有肺外并发症;21例胸部X线均呈单侧大叶性肺炎,1例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1例并少量胸腔积液;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测定均阳性;所有病例阿齐霉素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在临床和X线表现上与细菌性肺炎不易区分,尤其与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难以区分,血清学检测MP—IgM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小儿紫癜可分二类:即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上,病儿虽都有程度不同的紫癜,但表现则各有不同,其预后亦有悬殊差别。由于小儿紫癜的病因比较复杂,症状、体征及合并症亦多变异,因此小儿紫癜的护理并不是单纯的出血护理,而必须掌握其临床特点,随时观察病情发展及变化,进行适当的护理。我院于1953年至1962年共收治各种类型的紫癜165例,兹将有关护理方面的经验体会作一小结,供参考。本组165例中,男100例,女65例;年龄在一岁以下者24例,1—3岁30例,3—7岁54例,7—14岁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