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严晟  王晓军 《上海护理》2020,20(4):43-46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支持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9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7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87)和观察组(n=87)。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手术期心理支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比较术前1 d和入室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情况、睡眠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拔管天数、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SAS及SDS评分、血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支持,可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减轻其应激状态,提高对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73例,其中36例行三孔法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另37例行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术中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术后相关指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24 h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2%(6/37)与对照组25.00%(9/3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操作孔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肺癌患者,可缩短康复进程,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3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1例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2例给予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8.85%)高于对照组(58.82%,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效果确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模式对围术期患者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由当台手术的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术前访视,干预组患者由专职术前访视护士在术前1d采用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流程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焦虑( SAS)评分、心理状态及术后3 d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 SBP、DBP和HR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入室后对照组SBP、DBP和HR则明显升(P<0.05),干预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1d SAS评分无明显差异,入室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较术前1 d明显降低( P<0.05),且干预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满意率和较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术前访问程序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术前患者的心理需求,减轻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术中科学化护理配合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组,观察组进行科学化护理配合(n=6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n=60)。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30 min、拔管前30 min时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观察组术中30 min、拔管前的RR、TV、DBP、SBP、CVP、HR、MAP、PaCO_2、PETCO_2、SpO_2等指标稳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可降低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将2019年1~12月在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肺癌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20年1~11月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肺癌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对比两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4d两组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4d,两组VAS评分均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程度,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对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胸外科拟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63)和对照组(n=63)。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胸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FTS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d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以及出院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 WHOQOL-BREF量表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护理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能显著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70-4272
目的探讨改良人文护理模式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于我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给予常规人文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改良人文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术后3d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抑郁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实施改良人文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术后恢复综合方案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9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常规组与综合组,给予两组常规护理、术后恢复综合方案护理.结果 综合组术后恢复速度优于常规组(P<0.05);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术后恢复综合方案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行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治疗时有效地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更小,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开始时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泵注生理盐水或右美托咪定。观察两组入室时(T1)、插管时(T2)、吸痰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SBP、DBP、HR的变化及拔管期间患者呛咳和躁动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2的SBP、HR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T1(P〈0.05)。C组T3、T4、T5的SBP、HR明显高于D组(P〈0.05);D组的拔管时间比C组延长(P〈0.05),D组呛咳、躁动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胸腔镜手术,能稳定术中及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并减少拔管期的应激反应与呛咳和躁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罗伊(Roy)适应模式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的价值。 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10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Roy适应模式。对比2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自评量表(SAS)、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及自我效能(GSES)评分,比较2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日常生活能力(ADL)及健康行为能力评分(SRAHP),观察2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2组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GSES评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SF-36、ADL评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SF-36、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护理后营养管理、健康责任、运动管理、心理安适及SRAHP总分较护理前升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健康责任、心理安适及SRAH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管理、运动管理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 结论Roy适应模式用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可通过提高患者自我健康行为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和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应用中的临床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手术室手术的36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和舒适评分、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锻炼依从性、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心理状态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和舒适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和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和舒适度,减少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形式宣教模式在肝脏肿瘤手术患者亲属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200例肝脏肿瘤手术患者的亲属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常规的健康宣教进行围术期护理指导,观察组在传统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对亲属的多形式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亲属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及患者与亲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亲属术前1d、术后3d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及亲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视对肝脏肿瘤手术患者亲属的围术期健康教育,了解亲属的心理动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和指导心理干预,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NP)对初次人院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CNP进行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NP对初次人院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围术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对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实施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观察组给予围术期快速康复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无手术死亡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6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经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的快速康复护理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疗程短,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制度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门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护理的951例留置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常规护理的900例留置PICC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拔管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能显著降低PICC门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护理沟通在减轻非昏迷恶性肿瘤患者意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ICU 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非昏迷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都采用气管插管法。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沟通,比较2组心理应激反应、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少于对照组,ICU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病情保证、获取信息、被接纳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护理沟通能够显著降低非昏迷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焦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将胃镜检查有焦虑症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检查前、中、后均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的情况、检查时间及满意度。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胃镜检查患者焦虑症的焦虑程度,缩短胃镜的检查时间,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关怀在ICU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ICU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到护理中,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沟通率好于对照组,ICU监护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治疗性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关怀能够满足ICU危重患者的身心需求,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减少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