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梁中奎  王治英 《临床医学》2012,32(6):121-122
目的探讨病毒性前庭神经炎眩晕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二者临床不同特点。方法对125例眩晕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其中筛选出31例有明确病毒感染者作为A组,同期94例无病毒感染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作为B组,两组对比。结果 31例病毒感染患者前庭周围性眩晕发生率低于前庭中枢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表现周围性眩晕亦极少。A组经颅多普勒(TCD)异常率低(22.6%),B组异常率高(77.7%)。结论病毒感染后前庭中枢性眩晕容易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眩晕相混淆。TCD对于二者有较好的鉴别意义,应是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组)55例和对照组(维脑路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组)51例,观察头晕、眩晕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经颅多谱勒超声(TCD)观察两侧椎(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TCD血流速度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敏使朗联合长春西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导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尼莫地平作为基础治疗后,将其中54例给予导痰汤治疗(治疗组),52例给予培他啶治疗(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及痰热症状。结果:导痰汤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和TCD的流速异常及患者的痰热症状。结论:导痰汤对痰热型眩晕症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60例给以针刺风池、天柱两穴,每天1次,共6次.对照组给以静脉应用尼莫地平等药物,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TCD检查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治疗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的总有效率为针刺1次后93%,6次后98%,并能显著增加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在急性期给与第1次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尼莫地平药物治疗(P<0.05).结论 针刺风池、天柱两穴对急性期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施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护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8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依照医嘱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艾灸实施中医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定向透药联合艾灸护理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症状,对眩晕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血栓心脉宁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和经颅多普勒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反射治疗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120例,经TCD检查证实均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对照组60例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30 min,每日1次,疗程均为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反射治疗仪配合药物及恰当的辨证护理可大大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益气聪明汤加味结合针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益气聪明汤加味结合针灸组(研究组100例),单纯益气聪明汤加味组和单纯针灸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疗效和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4%,对照1组88.0%,对照2组84.0%,研究组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TCD检查结果说明,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椎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量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显著提高椎基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军  桑晓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05-3106
目的:观察芎归龙牡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9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氟桂利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芎归龙牡汤口服,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功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归龙牡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辅助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42例。常规组给予氟桂利嗪,联合组给予红花黄色素辅助氟桂利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常规组的76.19%(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肝功能受损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红花黄色素辅助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与赛美奥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00例,采用灯盏花素与赛美奥每日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丹参与培他啶每日1次静脉滴注。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赛美奥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生机理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所致。近年来,笔者用自拟葛根木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1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观察,寻找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250mL(500mg)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维脑路通注射液250mL(400mg)静脉滴注,观察两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一种有前途的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共33例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56.2±6.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于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9例(87.88%),DSA显示椎基底动脉异常12例(36.7%),颈内动脉系统异常14例(42.4%),无血管异常7例(21.2%)。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也可能是前循环缺血的表现或功能性因素,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DSA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变化.方法 治疗组联用银杏达莫、低分子肝素钙及西比灵,对照组应用川芎嗪注射液,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变化情况.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西比灵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动脉流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肾气丸对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影响。方法:以金匮肾气丸为主加减治疗36例患者,服药2~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前后TCD、血脂、血流变等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以肾气丸为主治疗老年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中药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98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 ,颅脑 CT无明显异常或有腔隙性梗死征象 ,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8例中男 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活血化痰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活血化痰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痰方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地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液流变学,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11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丹参滴注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和对照组56例(丹参滴注液、胞二磷胆碱注射液),每天静脉滴注1次,治疗10 d.结果 治疗组起效快,总有效率91.35%;对照组起效慢,总有效率67.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